據媒體報道,6月4日,江蘇常州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繆可馨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翻越欄杆墜樓身亡。墜樓學生家長質疑,老師給孩子作文批示“傳遞負能量”,以及去年曾打過孩子耳光,與孩子的死之間或有關聯,他希望學校或公安機關能夠調查出孩子墜樓的原因。(6月15日 觀察者網)
現在我們還不能得出孩子墜樓一定與老師給孩子作文批示“傳遞負能量”有關聯的結論,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確實存在老師過度指導作文的現象。據繆可馨母親發微博稱,《“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班主任批評太過負能量,這篇作文被刪了改,改了刪。之後又重新寫了作文,卻繼續被刪,本子中間還撕掉了兩頁紙。而從新聞報道的截圖看,這篇作文被修改痕跡的確相當嚴重。
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有的語文老師錯誤地認為,學生的作文就要手把手地教,因此從文章立意到謀篇佈局都要過度干涉。殊不知,這是一種作文輔導用力過猛的表現。小學生正是想象力非常豐富的時期,充滿幻想,此種情況下,過多的成年思維、語言干預,只能限制其獨立思考和真實表達。在我看來,除了糾正作文中明顯語法錯誤和錯別字以外,老師大可不必設置條條框框,橫挑鼻子豎挑眼。作文其實就是一種書面表達,需要真實,需要説真話,應該讓孩子去説自己想説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文字,不要期望小孩子的作文立意多麼高遠,説出多麼偉大的“豪言壯語”。墜亡小學生繆可馨的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內心確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當然顯得孩子有些早熟,但她説得不也有幾分真實嗎?
讓我們看看當年教書先生是怎樣給茅盾作文寫評語的。1903年,其時,13歲的茅盾在烏青鎮高等小學讀書,清末雖然科舉已廢,但學校的風氣依然佈置學生寫史論和策論等,而13歲的茅盾對這些命題作文材料已經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表達方式。所以,當年的先生對少年茅盾的天賦和才氣讚歎不已。如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論》,先生評語是:“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茅盾對時事的“策論”,同樣得到好評。如《青鎮茶室因捐罷市評議》一文裏,茅盾認為“茶室業小資薄,一日所賺之錢幾何?”所以不應再抽茶辦警察。辦警察是保護富人的,所以辦警察的費用應由“大商富出之……又何必與小民纏繞不已哉。”先生看到茅盾這幾百字的作文深有同感,寫下了“辦地方之事,必寬以籌之。作者謂‘與小民纏繞不已’,至論至論!”的評語。試想,如果當年先生不是激賞茅盾的作文而是橫加指責,很可能就會扼殺了一個天才文學家的未來。
説到底,一個小孩子的作文,不要加上太多成人的思想和“套路”,不要過度吹毛求疵,多給他們留出想象的空間,人家還是小孩子嘛。應該知道,小學生的作文不是改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