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皇帝和功臣之間的關係向來是微妙的。皇帝需要功臣建功立業,守衞國家安寧,這就決定了皇帝不得不把一些權利,比如兵權,下方給大臣;而另一方面,皇帝又不想功臣手中的權力過於不可控,這樣會對自己的皇權產生影響。所以這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也是典型的“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問題。歸根結底,根本原因在於皇帝和功臣是兩個不同的階級,一個是坐享其成者,一個是辛勤耕耘者,就和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差不多。
所以,歷史上皇帝誅殺功臣的例子屢見不鮮,漢高祖劉邦誅殺開國大將韓信、朱元璋誅殺開國謀士劉伯温、康熙誅殺開國將軍吳三桂……藉助這些血淋淋的事例,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一位功高蓋主的大臣,到底做些什麼,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接下來請看隋朝開國將軍梁睿的故事,他會告訴你面對不懷好意的皇帝,怎樣才能稱為一個合格的功臣。
梁睿是隋朝的開國將軍,他自幼聰慧機敏,長大之後和隋文帝楊堅同朝為官。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楊堅是北周的一個丞相,代替年幼的靜帝主持朝政,而梁睿是當朝大將軍。按理説二人的地位雖有差距,但終歸都是靜帝的臣子,但是梁睿看出了楊堅的不凡,對待楊堅的態度就像臣子對待皇帝一樣恭敬。之後梁睿由楊堅點名出征王謙,回來之後他擔心功勞過大,會蓋住楊堅的光芒,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
梁睿大肆接受賄賂,盡力把自己的名聲搞臭,而且由他登記的功勞簿,有很多錯誤的地方,結果引來了上百人的告狀。楊堅命人調查這件事情,很快發現了梁睿的小伎倆,梁睿主動請求入獄,但是楊堅不僅不允許,還寬慰他一番。 再後來梁睿上表請求楊堅稱帝,這正中楊堅下懷,他半推半就地建立了隋朝,史稱隋文帝楊堅。而梁睿就由北周舊臣,搖身一變成了隋朝臣子。
建立隋朝之後,梁睿奉命鎮守西川,由於他恩威並施,邊疆的很多少數民族爭相歸附,而且他治理地方章法有度,深得邊境百姓的民心,聲望越來越高,漸漸超過了隋文帝楊堅。實權和名望的雙重晉升,反倒讓梁睿心裏愈發地不安,又因為他是北周舊臣,所以他屢次上表朝廷,請求離開邊疆重地,回到朝堂。經過幾次上表之後,楊堅終於鬆口,允許梁睿回朝。
梁睿本想低調地回到朝廷,但沒想到隋文帝感念梁睿的功勞,竟然親自率領着文武百官迎接他,並且當着大家的面和梁睿握手言歡。這可讓梁睿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回到家裏説道:“我的功勞已經很大了,也受到皇帝的禮遇,是時候功成身退了。”其實他心裏想的應該是:“再不辭官,我死定了!”
從此以後,梁睿稱病在家,不與朝中的任何人往來,只有這樣他才能平穩地度過晚年。總結下來,梁睿的生存之道就是一個字——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