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給《新週刊》爛片專題的稿子,因為你們懂的原因,沒法具體説清看的啥片子,甚至電影的一些情節也沒敢描述得太清楚,不過就是讓大家感受一下看“真正的”超級爛片的心情吧。
關於爛片的告白
今年年初的時候,在看過一部還挺受矚目的華語院線電影之後,我發了這樣一條微博:“發現好萊塢爛片與國內爛片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是你能看出這裏不好那裏有問題,此處過火別處薄弱;後者讓你驚歎居然處處皆爛得如此千瘡百孔渾然天成,讓你好像面對一隻爛透的水果,想嘗一口都無從下嘴,唯有全部吐掉還得漱口!(我指的不是那種無名之輩的小爛片)”,很快轉發就超過了 300 次,點贊也有 100 多——對於我這個只有 5 萬多粉絲的小 V 來説,已經是很高的轉發量了,可見網友們確實深受國產爛片之苦!
我個人不喜歡用“爛片”這個詞來形容一部電影,覺得它太粗暴、簡單、情緒化,有種否定一切的味道。但有時,除了它你還真找不到合適的詞來代指那些粗製濫造、邏輯混亂、情節誇張幼稚、表演誇張神經的眾多華語電影以及部分好萊塢影片。
華語 VS 好萊塢:誰是爛片之王?
最近院線放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捉妖記》、《煎餅俠》三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非常好,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華語電影似乎終於出現了一個“小陽春”時期。認真起來,這三部電影也沒出色到何等超凡的地步,只是平時觀眾們看到的華語電影實在太不成氣候,難得見到幾部不二不擰巴,精心製作的商業片,感覺像到菜場裏終於可以買到新鮮美味的鮮果蔬菜,不用在成堆爛菜裏挑爛得不太厲害的菜來吃了。
好萊塢出產的爛片其實也不少,但那邊的爛片一般都有跡可循:比如無名的導演和主演,最多有一兩個二三線演員當主角充門面;比如成本都比較低,上映前沒什麼宣傳;科幻、奇幻、動作、恐怖等類型電影是好萊塢爛片的重災區,所以看到片名奇怪故事介紹語焉不詳的此類影片最好繞着走!好萊塢的爛片,看看海報、預告片和劇照,基本就能分辨出來。這些爛片爛的路數也很一致——缺乏創意,到處是俗套,平庸乏味……咱們華語電影就有所不同了,爛片的風格路數千奇百怪,給人一種“不走尋常路”的感覺!這些爛片經常讓你大開眼界大開腦洞,感覺創意無限,神經到飛起!各種超越常人的神奇邏輯、離奇想象和刻奇(Kitsch)劇情。
我們平時在院線看到的“好萊塢爛片”,其實往往是電影某方面有較大問題,導致觀眾看完覺得不過癮,對不起好萊塢大片幾個字。比如迪士尼斥巨資拍的《異星戰場》、《獨行俠》,都是故事比較無聊浮誇的典型,屬於沒做好的流水線產品,讓人感覺在法式高檔餐廳裏吃了個麥當勞漢堡,自然很不忿。真正的好萊塢爛片,國內觀眾其實很難在影院看到,即使在北美,這些爛片基本上都是口碑票房雙雙慘敗:一個導演連拍兩部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影片,他就難以再找到電影公司給他投資了!當年在《特洛伊》和《海神號》兩部影片接連失利後,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到現在都沒片子可導!著名演員連演爛片也會影響其職業生涯——你看現在凱奇叔混得多慘,什麼小爛片都接。
好萊塢那些爛到家的片子,多半都是在影碟市場騙錢的。美國有個公司叫“收容所”(The Asylum),專門出品各種山寨垃圾電影:人家拍《變形金剛》,他們就拍《變形機體》;人家拍《我是傳奇》,他們就拍《我是結局》;人家拍《史前一萬年》,他們就拍《史前一億年》;人家拍《環太平洋》,他們就拍《環大西洋》……每部影片的成本基本都不到 100 萬美元!他們的片子不會上院線,直接發行 DVD 影碟,專門靠粗製濫造搶快,傍着剛上映的大片賺錢。這種爛片,屬於徹頭徹尾的垃圾,毫無營養,除了騙錢外也別無追求——現在國內很多影視也都是這個路子,不過大部分都沒有這份直撲你錢包的匪氣,還要遮遮掩掩,又想當什麼又想立什麼,更讓人感覺可厭。
在好萊塢,有些導演是確實想好好拍電影,但水準或成本、技術等方面有限,拍出來就成了爛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導演艾德·伍德。此君空懷一腔愛電影的熱血,生命不息拍爛片不止,惜乎眼高手低,後世視為笑柄。他最著名的一部電影叫《外太空計劃 9》,講的是文明高度發達外星人為了讓人類不至於自己毀掉地球,啓動了第九號計劃(前 8 次都失敗了),復活死人來對抗人類!影片無論是佈景、道具、演員還是故事都 low 到極點,那些復活的殭屍只見其呆,不見其嚇人。一個個小飛碟好像家庭新年晚會中掛在幕布上手工圖案,可愛得很。整個故事感覺就像一羣大人拿着塑料玩具認真嚴肅地在玩過家家,透着種荒誕感,連演吸血鬼出名的演員貝恩·盧高希在片中都一副呆相。影片跟著名的科幻電影《地球停轉之日》很有點類似,涉及到了政府隱瞞真相、核危機、超越地球的外星文明等等主題。遺憾的是,艾德·伍德沒有能力把握這樣的電影,結果只能是變成鬧劇。看過蒂姆·伯頓導演的電影《艾德·伍德》,你可能會為這位爛片大師感到悲哀。後來的爛片導演們,怕還遠遠達不到艾德·伍德的境界呢。
真正的爛片你看不到!
《小時代》、《梔子花開》、《何以笙簫默》,再加上從前的《大話天仙》、《越來越好之村晚》等等……如果你以為這些就是華語電影爛片,甚至最爛的一批,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真正的華語爛片,你根本看不到呢。
要知道,如今每年會出產華語電影 800 多部,其中只有不到 300 部能進院線,所以其實大部分爛片,普通觀眾是看不到的——換句話説,這些拍攝完成取得龍標的電影還算有基本的品質,屬於能看的。那些拍攝完成或者以半成品形式被廢掉,最終沒有進入院線的電影,很多更是爛得讓人無話可説!
早先在媒體工作的時候,和其他媒體的朋友一起應邀到一家影視公司,去看一位頗有名氣的香港導演新作。片子是部喜劇,可大家看得鬱悶無比,影視公司的人剛開始不久就出去了,媒體的朋友們很快就忍受不住,紛紛掏出手機把玩。經過似乎很漫長的一個半小時,看完片子後,大家一邊走出這家公司,一邊低聲吐槽:其中公認影片中最有趣最有喜感的情節就是演員吊着威亞亂飛的沒做後期特效的鏡頭……而那些喜劇橋段則讓大家紛紛有種吃了不好的東西想把它吐出來的感覺!我也去好萊塢電影公司在中國的辦事處看過即將上映的大片,其中也有特效未完成的部分,但即使這樣也能讓你感覺到大片的氣氛和震撼力。
還有一次,是和幾位影評人、電視編導看一部主旋律影片,想討論一下是否能做一期電視節目。剛看了沒有半個小時,我就有種穿越回七八十年代的感覺,心想:原來電影也能拍出做舊褪色的感覺呀,這簡直像是在潘家園看着一堆一堆假古董假舊傢什嘛!無論是角色的心理、情緒,還是影片的主題,或者拍攝手法,都是二十多年前熟悉的味道……彷彿這是一部當年就拍成的影片,被擱置到現在來放映。甚至在當時,也屬於非常平庸的作品!看完後,電視編導見我們默默無語,很懂事理地宣佈這期節目不做這選題了,讓我們大大鬆了口氣。
在影視公司工作,你會接觸到大量劇本、成品或半成品的小片子。有些會在不經意間把你雷得外焦裏嫩。即使有些熟手寫的東西並不差(我們一般稱其為行活),但其平庸、乏味,更讓你覺得既不好全盤否定,又實在找不到什麼閃光點值得去推進項目,有種不上不下、改無可改、咽不下去吐不出來的難受!某日看過一位留學歸來還是身在港澳的女導演帶來的一部片子,深切體驗到近兩個小時如坐針氈魂不守舍的痛苦——這部影片風格之散漫不羈,遠超安東尼奧尼;節奏之遲緩跳脱,不讓安哲羅普洛斯!反正就是一個女孩,在香港還是澳門走來走去,見到各種人,參加各種派對,和男友、家人聊來聊去的“沒有故事”的故事。又像紀錄片,又像文藝片,又像家庭錄影帶……聽着影片中角色漫無邊際、似是而非的囈語,奇奇怪怪不知所云的爭吵,我忽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文森特·加洛在戛納電影節上遭遇噓聲一片的《棕兔》。這部被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稱為“看它還不如看我的結腸鏡檢查”的影片,忽然在我心裏提高到了大師級的水準!因為有了比較,你才發現,居然還有這麼毫無才華、毫無價值的簡直難以被稱作“電影”的東西!
所以説,普通的觀眾其實是幸運的,因為你們已經避開了很多看到極端可怕爛片的可能。謝天謝地,我和我那些電影相關行業的朋友們還能保持正常的審美、心態及價值觀來繼續自己的事業。這也是我在平時希望儘量避免去院線看爛片,寧願等華語片先飛一陣再決定進不進影院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