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詩人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 馬致遠的曲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

元代,一個地域遼闊的朝代,一個能征善戰的朝代,一個第一個由蒙古人統治的朝代,一個造就了一代元曲大家馬致遠的朝代。

馬致遠像

元代的地域之廣,兵力之強;使它的壽命雖短,卻成為了歷朝歷代中,不可忽視的,絢爛的朝代。

它的統治者能征善戰,軍事力量無比的強大;他們的騎兵戰無不勝,他們用鐵蹄征服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版圖,是中國有史以來佔地最廣的朝代。

可它雖然強大,強大的四方來朝;卻因為他的統治者是蒙古人,是少數民族,而使漢人收到了壓迫。

元代,那是一個漢人的性命只值一頭驢的朝代。

在那個朝代,漢人所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是現在的我們所不能想的,儘管那時元代的統治者開放了政策,允許漢人為官,可仍舊有着極大的阻力。

也正因為這樣,使馬致遠一生鬱郁不得志,所以即便是後來做了小吏,卻也因對官場的失望而辭官隱退。

也正因為元代的統治者對漢人無窮無盡的壓迫、漸漸腐朽的達官顯貴,使曾經強盛的朝代走向了衰敗,走向了滅亡!

最後被漢人推翻!

因果循環,曾經的蒙古人用他們的鐵蹄統治了漢人,然後壓迫漢人;而不堪忍受的漢人終於推翻了元的統治。

這個曾經是歷朝歷代佔地面積最為廣闊的朝代,終於也抵擋不住歷史的腳步,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成為了一頁頁泛黃的史書!

馬致遠的代表作

馬致遠的作品多的數不勝數,他被世人稱作“曲狀元”。其中小令《天淨沙·秋思》,是他的經典代表作。很多人提及《天淨沙·秋思》,那可是膾炙人口啊,被很多的名人作家評論:“一切景語皆情語”。

天淨沙秋思圖

《天淨沙·秋思》整個風格都是獨具匠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渾然天成的,特別普通的語句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夕陽畫。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完美的寫出了一個作為背井離鄉在外漂泊的遊子內心的悲涼情感。馬致遠的《落梅風.遠浦歸帆》也甚是不錯的,很好的描述了江邊夜晚的景色,非常的愜意與安逸。三三兩兩的船隻,花落,飄香,讓人浮想聯翩,這樣的美景,讓人瞬間覺得心曠神怡,卻在後面一句埋下伏筆。“斷橋頭賣魚人散。”人散了,各自都回家了,獨他一人欣賞這種美景,反倒讓人生出一種憐惜。天涯遊子的淒涼,濃濃的情緒湧上心頭。

《岳陽樓》也是馬致遠的散曲作品,雜劇之一。主要寫的就是寫仙人呂洞賓三人到岳陽樓,一起度化柳樹精和白梅花精成仙的故事。主要是來反應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意,反對大家只顧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奮鬥,從而來突出自己不得志的悲苦人生,希望有人能夠賞識他,自己空有報國之心,卻不遇伯樂的忿忿不平以及不甘心。

馬致遠的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曲《天淨沙.秋思》短短的兩句話,28個字,卻道盡了背井離鄉的旅人,內心裏無盡的孤寂。

馬致遠故居圖

單單是讀出來,似乎就能使人的眼前浮現出那昏黃的夕陽,淒涼的場景;就能感受到寫曲之人內心的孤獨之感。

縱觀歷史長河中,有才者數不勝數,猶如那浩瀚星塵;而馬致遠,並不是其中最為璀璨的那顆星辰。他的文采沒有前人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豪放不羈,他的氣度亦沒有詩聖杜浦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憂國憂民。他有的只是淡淡的,獨屬於背井離鄉的旅人的孤獨。可也正是這份孤獨,吸引了無數與他同樣背井離鄉的遊子的共鳴,造就了獨屬於馬致遠的風格。

似乎所有人讀起馬致遠的這首曲都會感覺到孤獨、寂寞、淒涼,可在這些令人窒息的孤寂的背後,卻有着令人沉醉的美景。諸如馬致遠的另外一首曲《壽陽曲煙寺晚鐘》細細的寒煙嫋嫋升起,古寺寂靜無聲,天色已然黃昏禮佛的人也紛紛離去了讓鐘聲卻順着西風傳來,怎呢叫我老僧坐禪入定?還有《壽陽曲·遠浦帆歸 》雖然只是兩句話,寥寥幾個字,卻將夕陽下晚歸的漁人與獨屬於小村莊的寧靜躍然眼前。

夕陽下,酒旆閒,兩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多美?儘管帶着憂傷,可卻猶如秋天的落葉一般;雖不驚豔,卻有着獨屬於自己的悽美;淡淡的,一點點的滲入人心,回味無窮。


 

馬致遠漢宮秋

漢宮秋是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劇之一。漢宮秋的主角説的是漢元帝,通過他對自我的嘆息和文武大臣的譴責來訴説這件事,自己是一國之君王,但是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愛妃,導致演出了生死離別的慘劇。

漢宮秋圖

馬致遠的漢宮秋突出了強凌弱的氣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漢元帝做成主人公。並且把着一系列的愛情悲劇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歸類到他的身上。強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啓發人們思考民族鬥爭的變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漢朝開始,文人的詩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來越多。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勢寫為匈奴強大,漢朝及其虛弱。昭君出塞被看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非常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創造了昭君在番漢交界之處,捨身殉難。因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氣節。更達到了匈奴和漢朝的友好共處。

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是怎樣地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

馬致遠筆下的漢宮秋,已經成為不可遺忘的經典。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

年勢已高的老樹上纏繞着枯黃的藤蔓,黃昏下,烏鴉們各自尋找棲息的家,遠處小橋流水處依傍着幾户人家,炊煙裊裊;秋風瑟瑟,古老的石道上一匹消瘦的老馬馱着我緩緩前行,夕陽渲染了半邊天空,我靜靜的看着那輪火紅的夕陽緩緩向着西邊滑落,只得在心裏一聲感嘆:“哎,思鄉之人還在異地漂泊着……”

天淨沙秋思圖

這無比沉鬱的場景出自於元代詩人馬致遠的一曲《天淨沙·秋思》,天淨沙是此曲的曲牌名,而秋思為題則是概括了整曲的內容;雖然只有五句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將漂泊在外的遊子思鄉的悽苦愁楚之情表達的淋漓之盡,結構精巧,語段押韻,因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被後人稱為“秋思之祖”。

這首悲秋卻全曲未現秋的曲子出世於年少熱衷於功名卻始終未得志的馬致遠,而他的一生也如其曲所描述的那樣,鬱郁不得志,他的曲中有景,景中含情,正如了那一句“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的做到了情景合一,在我們感受這首曲的同時,也將入秋思鄉斷腸人,落日映山崖的西風殘照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最後一句的“斷腸人在天涯”也就是這曲的龍眼,它有着畫龍點睛的作用,若説前四句是馬致遠所看所聞,那麼最後一句則是他的所感所想,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藝術境界。

“秋思之祖”也正是馬致遠的成名曲,藤繞樹,昏鴉落,流水人家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大概就是“秋思”的最高境界吧,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名作之一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6 字。

轉載請註明: 傑出詩人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 馬致遠的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