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發生過這樣一次奇特的戰鬥:敵人的飛機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部隊被志願軍迎頭痛擊,卻對近在咫尺的志願軍將士無計可施,根本不敢對他們進行轟炸和掃射,最終無可奈何地任由這支英軍精鋭部隊被擊潰。
那是在1950年12月底,志願軍第五十軍一四九師四四六團在副師長李平野、團長孔慶倉率領下,順利突破臨津江,隨後趁着夜色奉命向漢城穿插。
12月31日晚,當四四六團來到高陽這個地方時,走到最前面的三營與敵人狹路相逢,不得不打響了戰鬥。
好在這一仗打得比較順手,因為對方只有英軍一個連的兵力。三營與敵人激戰一小時後,將他們一舉擊潰,共斃傷敵13名,還抓了10名俘虜。
通過審訊這些俘虜,李平野和孔慶倉掌握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被英軍譽為“王牌部隊”的第二十九旅來復槍團正順着公路向南撤逃。
四四六團有個名叫韋秀輝的作訓股長,他是個很有頭腦的幹部,經過對軍用地圖的精確測量後,他推斷出這股英軍應當會在次日天亮時逃至高陽以西的公路。
“我們是不可以趁此機會打一場伏擊戰,殲滅這股敵人呢?”韋秀輝向李平野和孔慶倉提出建議,並闡明瞭具體的作戰思路。
李平野和孔慶倉聽完,都表示贊同,隨後就做出了相應的部署:一營和二營在目標區域的公路兩側設置伏擊陣地,三營和團部隱蔽待命。
部隊連夜根據這一作戰部署,進入伏擊地點,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
第二天天亮時,敵人果然出現了,他們開着坦克和汽車,在飛機的掩護下沿着公路往南開來。
對於武器裝備遠遠處於劣勢、兵力又不佔優勢的志願軍來説,打這樣的機械化部隊肯定是有着很大難度的。然而李平野和孔慶倉早已胸有成竹,作出了妥善的安排。
當衝在最前面開路的英軍坦克進入伏擊路段時,二營戰士李光祿帶領一個戰鬥小組已經隱蔽在公路拐彎處嚴陣以待。
坦克雖然來勢洶洶,但他們在拐彎時必然要減速,這就是攻擊它們最好的機會。
就在這一瞬間,李光祿如同閃電般一躍而起,把手中的爆破筒迅速塞進最前面那輛坦克的履帶之中,隨後拉響了導火索,便靈活地跳到公路外面一個土坑中。
隨着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又冒出一團濃煙,最前面的這輛坦克抖動了幾下就癱瘓在原地。本來就不寬的路面就這樣被堵了個嚴嚴實實,後面的坦克和汽車只能緊急剎車,又引發了一連串的追尾。
在接連不斷的碰撞聲、叫喊聲、叱罵聲中,這支英軍部隊頓時亂成一鍋粥。
此時不攻,更待何時!埋伏在公路兩側的志願軍二營、三營將士一齊向亂作一團的敵人猛烈開火射擊。
志願軍將士將敵人一頓迎頭痛擊之後,又響了衝鋒號,從兩側山坡向公路上發起勇猛衝擊,氣勢如同泰山壓頂,火力如同暴風驟雨,打得敵人喪魂落魄、死傷慘重。
英軍指揮官見狀,迅速讓手下叫來了空中支援。
沒過多久,敵人的幾架飛機果然掉頭飛來,準備朝志願軍發動攻。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時候敵機卻發現根本沒辦法向志願軍開火。
這是因為志願軍發起衝鋒後,早就跟英軍混戰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敵機上雖然飛得很低,甚至能看清志願軍的身影,可他們怕傷着自己人,根本不敢對志願軍進行轟炸掃射,只能心急火燎地一個勁在低空盤旋。
李平野一看敵機來湊熱鬧了,馬上命令戰士用高射機槍對準敵機進行射擊。幾梭子彈打出去後,雖然沒有命中目標,卻把那幾架敵機嚇得魂飛魄散,扔下他們的部隊逃命去了。
這場伏擊戰在一個小時後就宣告結束,志願軍四四六團共斃傷英軍125多名,還抓了148名俘虜,擊毀了敵人10輛多汽車和坦克,並繳獲了罐頭、餅乾、糖果、煙酒等大批戰利品。
英軍這個來復槍團被打得潰不成軍,殘餘之敵只能向北折回一段,再繞道南逃。
這時李平野果斷下達命令:為避免遭到敵人的報復性轟炸,除留下部分連隊迅速打掃完戰場之後,其餘的人全部抓緊時間分散隱蔽。
這次戰鬥在志願軍軍史上被稱為“高陽伏擊戰”。第五十軍軍部對該團給予了通報表彰,其中率先打掉敵人坦克、為全團取得這場勝利立下頭功的李光祿被授予“打坦克英雄”的光榮稱號。
四四六團作訓股長韋秀輝敏鋭地發現戰機並提出伏擊敵人的建議,也對這次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受到上級表彰,並晉升為四四六團副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