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大家都知道,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什麼都願意付出,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然而,即使再愛孩子,父母也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旦喪失底線,這樣的愛就會變得盲目,不但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還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傷害。
網上有一個真實的案例讓人深感痛心:在一個偏遠的縣城,寶媽餘麗的孩子已經3歲,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
她找到當地一家條件不錯的幼兒園,但園方表示名額所限不能入園。在與負責人進行溝通時,男性負責人多次向她暗示,要想讓孩子入園必須接受擺不上台面的條件,這讓餘麗難以接受。
雖然經過多次奔波,也沒找到合適的幼兒園,眼看臨近開學,餘力狠下心來接受了負責人的“潛規則”。
後來,那個負責人又以種種理由糾纏,讓餘麗難以應對。
沒多久這件事被人曝光。雖然負責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餘麗不知怎樣面對外界的議論,尤其是丈夫和孩子的眼光。
因此,不管有什麼樣的理由,即使是為了孩子,父母都不能失去底線,否則傷害的可能是自己和家人。
為什麼父母為了孩子寧願放棄自己的底線呢?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對孩子盲目的愛,讓自己內心對教育產生焦慮心理。
為了讓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不少的父母頭腦會屢屢失去理智。
有的父母看不清他人設下的騙局,居然相信騙子的話,被人騙錢騙物不惜傾家蕩產;有的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能與人背地裏做出交易,寧願犧牲自己也要達到目的,乃至於突破底線。
這些行為不太光彩,但多數人能表示理解。
在社會上打拼過的人都知道學歷和知識的重要性,也經歷過生活的種種陣痛,所以希望孩子有一個嶄新的開始,不要步自己的後塵,這種願望是美好的。
然而在進行種種選擇前,父母要明白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那麼,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教育呢?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有清醒的計劃和目標。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畢業,可能有18年左右的時間在接受教育,不僅時間緊而且任務重,因此父母心中要設定一個目標。
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門門功課滿分的學霸,還是成為一個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人?
父母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條件,但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孩子能喜歡和接受的教育。
如果父母給孩子選擇的教育是適合孩子的,同時也是他感興趣的,孩子就會高興地接受和配合,從而能事半功倍地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能感同身受。身處這個社會,人人都有焦慮的心理,對教育的焦慮尤其嚴重。但不管怎樣焦慮,從孩子的身心健康出發,父母都不要盲目的做出選擇。
只要教育方法適當,不管孩子在哪裏都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從而有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