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先要説明的是,胡志明並不是真心願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也並不是不願意被中國佔領,而是一次政治策略的妥協,因為當時越南、中國以及法國之間的關係很是複雜,特別是中國,內戰雖然落下了帷幕,但國內局勢並沒有穩定,佔領越南的並不是人民解放軍,而是國軍,所以越南胡志明的舉動,並不是針對中國的。
越南的小算盤
二戰時期,越南全境都被日軍佔領,日軍本意是從南面向中國發起攻擊,越南屬於摟草打兔子,順手就給打了。當時越南的實力很弱,不能和日軍抗衡,而且當時越南還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真正與日軍作戰的是英國而不是越南。英軍面對日本敗仗連連,中國出動了遠征軍,前去阻攔日軍,雖然打了幾場勝仗,卻還是沒有攔得住日軍,到最後,越南全境幾乎都被日軍佔領。
二戰結束之後,越南的日軍也被中英聯軍打敗,南部被英軍佔領,北部被國軍佔領。二戰是對整個世界政權的一次大洗牌,二戰之後,東亞這塊土地終於迎來了崛起的機會,越南也開始謀求新的出路,但對於越南來説,新的出路並不容易獲得,首先國土被英國軍隊和國軍佔領着,其次國內還存在封建王朝,越南最後一任皇帝還沒有退位。
1945年八月,日軍投降,越南國內在胡志明的領導下也爆發了一次頗為盛大的革命,胡志明想要建立一個屬於越南的民主國家,可越南皇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對於越南來説,真正的危機從來都不在國內,他們真正的危機是如羣狼般環飼的列強以及國軍,這些才是越南真正要面對的難題。英軍和國軍各自佔着越南的一半,誰也不想離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都盯着越南,隨着二戰結束,歐洲國家在遠東的利益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這些國家都希望在戰爭結束後的關鍵時期,為自己在遠東多爭取一些利益,其中就有法國。
二戰剛結束的時候,越南並不屬於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甚至在波茨坦會議上越南的存在就是一個禮物,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這份禮物該送給誰。越南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是非常難的,可以説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起初越南的算盤是這樣的,先趕走國軍,怎麼趕走國軍呢,只能藉助外來勢力,但絕對不能是英軍,英軍在越南本就有着一定的權益,如果藉助英軍,越南就沒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所以胡志明選擇了法國,法國是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國家,整體實力不弱,但也不強,所以法國是最好的選擇,日後反目,從法國手中獲取獨立的機會也很大。
我國助越南成為獨立國家
1946年,胡志明到法國和法國元首見面,雙方達成協議,越南擁有獨立政權且有行事權利,但名義上是法國的殖民地,越南屬於法國。法國和英國都是歐洲國家,再加上二戰之後,英國本身也損失慘重,在遠東已經無力維持日不落帝國的統治,加上中國已經崛起,越南歸屬法國之後,自然將這個爛攤子丟給了法國,自己撤軍了。
英國撤軍之後,國軍依舊留在越南,直到1949年才在法國參與下離開。而法國為了讓國軍離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法國在滿清沒有滅亡時,曾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少條約,這次為了讓國軍離開,直接交出了之前從滿清政府租借的廣州灣以及在中國的所有權益。1949年,蔣被趕出大陸,國軍自己也不輕鬆,已經無力再控制緬甸北部了,所以就順着法國下了台階。
這次中法談判是在1949年展開的,是蔣瑞元進行的談判,但這時他已經倒台了,所以並不屬於越南寧願當法國的殖民地也不願意被中國佔領,這裏的中國應該是單指蔣。
國軍退軍之後,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當法國正在做夢收割遠東利益的時候,越南和法國翻臉了,胡志明舉全國之力和法國死磕,爭取獨立建國。法國雖然在二戰時期被德國輕易拿下,但底藴還在,法國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於是這一戰直接打到了1954年,不僅法國難受,越南也難受,法國被越南拖進了戰爭的泥沼,沒有辦法抽身,既想獲得遠東的利益,又難以忍受戰爭帶來的消耗。而越南這邊,本以為是很好打的對手,卻沒有想到一直拿不下來,越南可是有着主場優勢的。
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不管是胡志明還是越南民眾,對新中國都是有好感的,而且我黨也對越南很友好,看着越南遲遲無法獨立,我黨派出人員,開始幫着越南作戰,最後在我黨的幫助下,越南成功獨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裏我國並沒有違反約定,法國當時用廣州灣以及在中國的所有權益換取的只是國軍離開越南,並不是解放軍。同樣的,胡志明也不是寧願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也不願被中國佔據,首先胡志明並不想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其次當時越南排斥的僅僅是國軍,而不是中國。
總結
越南的這次獨立行動總體而言是非常巧妙的,也是成功的,唯一的不足是越南低估了法國的戰鬥力。
首先越南成功利用英國的戰損以及法國的慾望,完成了偷樑換柱,讓越南從英軍的手中摘了出來。英軍在越南經營多年,如果不把越南從英軍手中摘出來,越南想獨立是非常難的。其次就是送走了國軍,法國在1949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送走了國軍,表面看是法國擁有了越南的所有控制權,可何嘗不是越南沒有了後顧之憂。當然最讓人看好的還是越南舉全國之力與法國一戰的勇氣,而這一系列操作無不顯示着胡志明強大的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