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飲食帖屢見手機端,大數據“塑造”審美觀的時代,保持自我究竟有多難

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飲食帖屢見手機端,大數據“塑造”審美觀的時代,保持自我究竟有多難

最近某社交平台上關於健康飲食的帖子火了,“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21天健康生活不反彈”……帖子從生酮飲食、正念飲食、抗糖飲食到輕斷食種種,每一篇都跟貼眾多。這些粗看是傳遞健康生活理念的文章,最終指向的卻是另一個詞——減肥。

數據統計,近年來,厭食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青少年厭食的比例越來越多,其中尤以女孩佔大多數。同時,生活中口口聲聲要減肥的女孩,大部分體重都在標準範圍之內,甚至偏輕。

不論是醫學界還是社會學界的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提到,大數據塑造着我們的審美觀,當沒有足夠的自我認知時,那些“網紅”的所謂健康飲食,也許會不知不覺中傷害我們的健康,乃至傷害我們的心理。

減肥成眾多女性“必修課”,甚至導致身體的惡疾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伍佩英的門診上,年輕纖瘦女孩的身影隨處可見。就在不久前,她還接診了一位大三女生小禎(化名),厭食症,臟器水腫、極度狂躁。163釐米的個子入院時不足35公斤。

“女孩覺得自己父母做的飯菜不健康,每天為自己準備無油無鹽的食物,又怕身體消化吸收,瀉藥也成每日必備。”伍佩英很惋惜。年輕女孩編覽網上的各類減肥秘籍、網紅食譜,最終惡性循環導致厭食症,想吃食物,身體卻無法消化。所幸救治及時,經MDT會診,精神、營養、康復多科專家介入,目前小禎情況尚好,已出院回家。

不知從何時起,減肥似乎成了眾多女性的生活必修課,甚至演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

在某社交媒體上的熱門問題“女孩為什麼要減肥?”中,紛繁的回答裏多數人的答案如出一轍:為了自尊、為了漂亮、為了能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為了不被別人嘲笑……

因內化反自然審美,患上“體象障礙”的女性越來越多,即對自己的體態相貌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和感覺。最令伍佩英心痛的是,尚處青春期的女孩子因樹立了畸形的審美觀,而錯過黃金生長期。曾有女孩因追求骨感美,連續三個月只吃黃瓜,最終身體各項激素明顯降低,甚至B超檢查提示,其子宮停止發育,屬於幼稚子宮,僅拇指般大小。

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在推送單一標準的美,女性很難獨善其身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女性對胖瘦的要求是極為苛刻的。

此前,一家英國公司分別邀請18個國家的女性設計師,要求她們用同一張照片,按照自己國家的審美標準,修改出一張符合當地審美的美女。在假設照片女生身高為165釐米的前提下,按中國審美“造”出的女性BMI(身體質量指數)僅17(正常為18.5至23.9),成全場最瘦“美人”。

在營養學家或是醫生眼中,這樣的審美觀可稱得上是反自然。可是如此審美觀究竟從何而來?

在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觀眾誇讚52歲的伊能靜仍有滿滿的“少女感”時,大眾眼中的少女感也不過是,看上去年輕貌美、身材纖瘦。

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飲食帖屢見手機端,大數據“塑造”審美觀的時代,保持自我究竟有多難

當電視熒屏上全是瘦得沒有人樣、白到晃人眼的女明星;當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巴掌臉、A4腰、Iphone腿”的瘦身比拼;當大數據算法,時時將減肥節食的信息推送到你眼前時,身處信息閉環中的女性似乎很難不將這一套“美”的標準照搬到自己身上。

一位算法專家告訴記者,社交媒體的後台算法會根據你的閲讀推斷你的偏好,並進行推送。一般來説,你打開過健康飲食的鏈接,那麼接下來若干天,推送給你的信息必定和飲食、減肥有關,再根據你對推送的偏好進一步精準定位你的喜好,精確到與你在文章的哪一屏停留時間相關。如果你一次都沒有打開相關鏈接,那麼一週到10天左右,後台會逐步降低推送頻率。

“當一個人沒有強大的內心,又缺乏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時,她會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待自己,很容易去追隨、迎合外部建構的語境,從而缺少對自身的判斷並表現出不滿。”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趙芳告訴記者,大數據的頻繁推送下,更容易形成單一的審美觀。因為缺乏自我認同,所以會認為自己與“推送的世界”格格不入,從而感受到社會的不善言語與惡意排斥,久而久之便會自然犧牲自身個性和差異,去迎合整個社會建構。

正如一位網友説的,“審美很畸形,但我們依然在潛移默化受它影響。”

家庭認同能讓孩子長出抵禦外界評價的翅膀

歌手鄧紫棋曾在《差不多姑娘》中寫到這樣一句歌詞,“嫌差不多的腿粗,追逐差不多的漂亮,她們差不多的願望,牽着她們鼻子方向。”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差異必然存在,“差不多”是可怕的,“差很多”才是正常。如何才能不被單一的審美觀左右?趙芳認為,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在她看來,父母首先要認同讚賞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有更多認同,孩子本身也許就不會將容貌身材當成唯一獲得認同的標準,她也因此有了更多自信與底氣去抵抗這份‘標準’。”趙芳認為,中小學的課程中也應當設置審美教育課程,告訴成長中的青少年何謂真正的美,不讓錯誤和非理性的認知扭曲孩子的審美觀。

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飲食帖屢見手機端,大數據“塑造”審美觀的時代,保持自我究竟有多難

小禎的案例或許就是一個啓示。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小禎父母沒有參與太多。“父母跟我説,孩子是成年人了,對她的生活不能強迫主宰,一切隨她去吧。”伍佩英心疼地説,“父母還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扶正孩子心中長歪的小苗,或許很多悲劇不會發生了。”

肥胖的確是一種病症,但這需要經過專家科學的診治、正確的評估,“並非靠自己感覺來判斷是否肥胖。而且肥胖的病因有很多,需要醫院治療。”伍佩英説,對於正常人羣而言,吃好一日三餐,做到均衡膳食,早已足夠。更何況,現在滬上各大醫院紛紛推出互聯網醫院、線上諮詢,尋醫問藥很方便,何必盲目追隨自媒體所謂的健康飲食建議。

美應該是在不損害自身的基礎上為自己附加形象價值,這是做加法,而不是為了某一種特質而不惜損害自身其他屬性,如果不能決定別人的審美,至少我們可以不必如此苛求自己。

作者:李晨琰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pexels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週瘦8斤、5+2讓你健康生活……飲食帖屢見手機端,大數據“塑造”審美觀的時代,保持自我究竟有多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