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五年級閲讀題“特別的愛”,嚴中有愛,老師:家庭教育本該如此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經典

作為一名老師,同時又作為一名家長,我每天的“必修課”就是檢查自己孩子的作業,這似乎成了一種雷打不動的習慣。陪幾個朋友在村子裏散步了一陣子,潛意識提醒我,孩子的作業還沒檢查,所以我就先“告退”了。

在看孩子的語文作業時,卷子中的一道閲讀題深深吸引了我。這是五年級語文的一道閲讀題,題目是“特別的愛”,我被文中那位家長嚴中有愛的方式打動了。作為一線老師,我覺得學生的家庭教育本該如此才對。

自從文中的主人公上幼兒園的時候,他的媽媽就對他嚴格要求:讓他獨自一個人從六樓前往機關食堂買早餐。而我們現在的孩子有沒有得到這樣的鍛鍊呢?別説幼兒園階段就讓孩子出去買東西,就是孩子上了高年級説不定也有很多家長不放心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去買東西。

某個冬天的早晨,天氣特別冷,作者兩隻手端着盛滿稀飯的飯盒,一步一個腳印兒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是在他快要上樓的時候卻功虧一簣:雙臂痠疼的他腳下一滑,稀飯居然潑了一身……

但在這件事發生之後,作者的媽媽依然讓他去機關食堂重新打飯,作者心中就在默默地想着:為什麼他的媽媽如此不關心他?之前底樓的王婆婆對他的同情也讓他對媽媽的漠不關心如鯁在喉。

“一個人就要多吃一些苦頭,多受點磨難,才有可能成為強者……”後來,作者媽媽對爸爸説的一席話,讓作者豁然開朗,心境如同“撥開雲霧見天日”一般:他媽媽是愛他的,但卻是用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愛孩子。而這種特別的方式愛孩子,又有多少個孩子的家長能夠做到呢?

我們經常聽到“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話語:孩子犯錯了,家長用這樣的方式為孩子洗脱所有的罪過,很少有家長讓孩子從小就擁有“撐起一片天”的“鐵肩膀”,這對孩子的成長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我們現在的很多孩子,為什麼厭學的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孩子那麼多?其實不能單單歸因於學習壓力大,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這些孩子從來沒有吃過什麼苦頭,他們的逆商低到可憐,他們的自尊心強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但是他們對學習的目的,往往一無所知。

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才能感受到讀書的樂,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如何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經歷磨難,如何成為社會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