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致敬!他們支撐了“世界最大規模在線教育”

海外網評:致敬!他們支撐了“世界最大規模在線教育”

9月8日,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展示為老師製作的祝福卡片。新華社發

經歷了“超長待機”的寒假後,近日,全國各地大中小學逐漸結束線上教學,恢復正常的線下教學秩序,迎來新學年開學的同時,也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

過去八個多月的時間,中國人民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億萬民眾眾志成城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學校停課,中國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廣大學子也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求學經歷。與老師同學們的彼此隔離、漫漫無期的“假期”模式、緊張的升學壓力,這些新的體驗都在時間前行中匯聚為成長的記憶。

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廣大教師們不忘職責,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着傳道受業解惑,一幕幕鏡頭感人至深。年近70歲的北大教授閻步克,跨越13個小時的時差,當起了四門在線課程的“主播”;浙江省常山縣的鄉村教師王金良,擔心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風雨無阻翻越山路到35名學生家中收發作業;武漢市梅苑學校小學部的湯璟,主動幫助奮戰抗疫一線學生家長帶孩子,當起了“臨時爸爸”……在疫情引發的世界跌宕起伏中,中國的1700多萬在校教師們,用責任與汗水為學生們守護着愛與暖,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經過眾志成城艱苦鬥爭,疫情的陰霾逐步消散,社會秩序正在恢復。但對所有經歷過這一不平凡歷程的人們來説,無論身處何地、所為何事,都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疫中經受了磨練,生命的厚度在增長,家國的情懷在溢淌,時代的精神在心中閃爍。老師們也通過特殊時期的特殊方式和學生們實現教學相長、情誼彌深;在時代的脈搏中,對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代代傳承有了更深領悟,對“築夢人”的角色更為珍重。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開啓發展新徵程。站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廣大教師正面對着更為艱鉅的任務和挑戰。在變動的世界中,教學理念和方式如何更好地適應了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革,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經歷一段歲月的蕩氣迴腸,如何將偉大抗疫精神印刻在學生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家國擔當?在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兩條戰線上,如何克服身心疲憊,以滿腔熱情投入新的教學任務,點亮萬千孩子的人生夢想?諸種新問題新情況,既需要廣大教師深入思考,也要以身作則,潛心探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9月8日,當剛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從北京乘機返回廣州,廣州醫科大學的同學們自發用手機匯成的“星光海洋”迎接老師歸來。這樣的方式不僅展現了同學們對老師的致敬,也揭示了千百年來師生傳承的密碼:老師成為學生夢想的領航人,學生也將不斷釋放追夢的光。(孟慶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外網評:致敬!他們支撐了“世界最大規模在線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