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被累死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大家最為熟知的人物就要數諸葛亮了,那人們對這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有着怎樣的評價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清朝康熙皇帝給予崇高的評價,也因此諸葛亮成為了華夏民族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在眾多華麗的光環下的諸葛亮並非真的如同小説裏説的那麼瀟灑,從清朝康熙皇帝的評價中就可以知道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之後,是如何為劉備竭盡所能的為其效力的。
諸葛亮出山之後為了讓劉備立足,讓劉備走出困境,諸葛亮與孫權幾番周旋,多少次諸葛亮身處險境九死一生。諸葛亮在與孫權斡旋的時候又要與曹操鬥智鬥勇,火燒赤壁佔荊州謀益州,還為荊州的關羽憂心忡忡,這樣的環境裏諸葛亮怎麼能夠不殫精竭慮。
對外諸葛亮操碎了心,對內也依舊不能夠讓諸葛亮輕鬆,劉備在劉表處時,雖然劉表表面上與劉備稱兄道弟,但是劉表對劉備又怎麼不防備呢?而且曹操在戰場上的強勢是很多人都領教過的,劉表自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因此劉備也要想着逃離是非之地。再者,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這使得張飛、關羽等人很是嫉妒,經常處處對諸葛亮不滿,諸葛亮對着二位自然也少不了一些討好。而劉備治下的蜀漢沒地盤沒人馬,還經常內鬥,就如為為在荊州被害的關羽報仇之事,都最後以夷陵戰敗而告終。長期的內戰使得原本國力就弱的蜀國成為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弱的一個。
而諸葛亮本人又是一個事必躬親處處追求完美的人。《三國演義》中有多處説起諸葛亮吐血的境況,由於諸葛亮每次打仗他都手搖羽扇、獨坐輪車,身體長時間一個姿勢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另外諸葛亮經常因處理事務而飲食沒有規律,這更是加重了腸胃的負擔。
《三國演義》中寫到最後一次伐魏時,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後説:“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要求完美的諸葛亮在工作上無法做到舉重若輕,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而且其中的失誤都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
諸葛亮又是一個內心敏感、好面子的人,北伐屢次失敗使他無法實現他的承諾,這讓他心急如焚憂心忡忡。長時間的大量的殫精竭慮和壓力是的諸葛亮在的得知:魏主曹睿聞東吳三路進兵,乃自引大軍至合淝,令滿寵、田豫、劉劭分兵三路迎敵。滿寵設計盡燒東吳糧草戰具,吳兵多病。陸遜上表於吳王,約會前後夾攻,不意齎表人中途被魏兵所獲,因此機關泄漏,吳兵無功而退的消息後昏倒於地。諸葛亮看到自己陣營中人才凋零、肝腸寸斷,思慮加劇最後病死五丈原。可見諸葛亮短暫的一生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