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7月13日電題:小學教師“雲端授課”記
新華社記者閆睿
暑假已至,從教17年的“80後”班主任老師李巖至今還有點沒緩過神兒——她從未想過,一個學期卻在“雲端”悄然而逝。她與心愛的45名孩子最近卻又最遠的距離,竟然只是一塊電子屏幕。
李巖喜歡菊花,喜歡人淡如菊的悠然素雅。2004年,她在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有了一片自己的“菊園”,在一個班級教授語文、數學兩門課程。每天言傳身教用愛心澆灌這些小苗健康成長,成了她的“必修課”。
哈爾濱的冬季嚴寒漫長,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李巖最擔心的就是心愛的學生們因疫情不能重返課堂。“那時天天心都揪着,學校也做好了各種預案和準備,應對開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她説。
由於疫情複雜,當地二年級的孩子們沒能按時返校,但“雲端課堂”卻準時開課了。“老師也變成了‘小學生’,雖然我們復課前認真準備課件、反覆練習,但還是有很多突發情況。”李巖舉例説,教室裏授課可以一眼觀察到所有學生,有走神的能及時糾正提醒。直播時雖然也能看到屏幕裏的孩子們,但屏幕“面對面”的效果還是差了一些。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消化網課知識,週一到週五的10時30分,李巖都會準時開啓一個多小時的雲直播授課答疑。“除了課間休息和眼保健操時間,恨不得每一秒都在講話,就是為了能與孩子們多交流一點。”一個學期下來,李巖的聲音沙啞,有幾次嗓子發炎,她咬着牙堅持完成高強度答疑。
新的學習形式帶來新挑戰。為提高教學效果,李巖會搞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教學“小發明”:讓孩子們自己調試視頻系統靜音和攝像頭功能,鍛鍊他們的獨立動手能力;答疑時會突然提問,培養孩子們聽課的專注力;直播時觀察坐姿和用筆姿勢,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
看似簡單的“雲”課堂,背後是老師們艱辛的付出。從PPT、導學案圖片、微課截圖,到網上批改作業、“點對點”溝通每個學生的錯題點,許多像李巖一樣的園丁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心血。
“一個假期不見,卻又能在線上見。不僅要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身體,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價值觀養成。”李巖告訴記者,在這場戰“疫”中,班級一名學生的家長參與了支援湖北醫療隊,併成功救治多名患者。利用這個節點,班級在網上組織了“我向英雄説句話”討論交流活動,讓孩子們知道“逆行”的偉大,讓大家知道英雄就在身邊,他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在這個學期即將結束時,李巖還不厭其煩地“碎碎念”: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扎堆聚集;不要去水邊危險的地方玩耍;不要忘了每天做作業養成好習慣;不要長時間看電子屏幕……
據瞭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停課不停學”,黑龍江省今年2月出台“中小學線上開課”相關意見,注重對教師開展網上教學的培訓和指導。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長孫欣説,學校此前也經常開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嘗試,但如此長時段的線上教學還是第一次。這期間,學校通過開展雲端圖書節、雲端書畫展等一系列活動,家校之間的聯繫更緊密了,許多老師也在這次教學變化的挑戰中成長。
李巖説,作為一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經歷日出日落、賞花謝花開是一件幸福的事,“更期待早日與孩子們在教室裏相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