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側卵巢被切除了。這兩年,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經常發低燒,覺得噁心、昏昏欲睡,每天喝兩杯咖啡也不起作用。這裏的醫生建議我多喝熱水,我在這做了一段時間按摩後,感覺好多了。”10月10日上午,在北京同仁堂(波蘭)有限公司位於波蘭華沙市獨立大道的總店裏,46歲的安娜告訴記者,她聽説今天這裏會有中國中醫針灸專家前來義診,打算再來試試針灸。
9點整,中國專家們準時抵達,他們安靜地進入各自診室,開始依次接待病患。薩拉斯·帕特里夏的左臂骨折後做了兩次手術,功能恢復得不太好,左臂中間浮現許多小紅點。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以下簡稱“世界針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教授拿起幾隻細針,在火上燒紅,迅速扎入薩拉斯的患側,“這是火針,起通經活血的作用”。
另一間診室裏,慕名前來的某南美洲國家駐波蘭大使正躺在牀上,世界針聯司庫楊金生在他的肚皮上紮了十幾只銀針,20分鐘後,折磨他4個多月的慢性胃炎就會緩解。“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胃粘膜。睡前不要飽食。”楊金生一邊開着湯藥處方,一邊囑咐着。兩小時裏,7位中國專家共為近50位病患問診把脈。
波蘭中醫藥協會會長馬瑞克·卡爾姆斯對記者説:“越來越多波蘭人通過親戚、朋友的使用體驗瞭解到,中藥很管用,安全還沒有副作用。而且,對於西藥無法完全發揮作用的癌症等疾病的治療,中藥也有很大幫助。因此,中醫藥越來越受歡迎,人們確實需要它!”
11時許,在波蘭維斯瓦大學,由世界針聯、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克拉科夫孔子學院共同主辦的波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展”暨“印象中醫”養生大講堂在長拳、武術和太極扇的表演中拉開序幕。看到英姿勃發的中國功夫,人羣不時爆發出叫好聲。
中國駐波蘭大使徐堅在會上致辭表示,針灸正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認可,波蘭也有中醫大夫在用針灸行醫治病,但是總體上,波蘭民眾對中醫針灸瞭解不多。舉辦與中醫針灸有關的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將使波蘭民眾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及中醫針灸的瞭解,促進中波兩國之間的民心相通,增進中波兩國民眾的相互瞭解,進一步豐富中波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內涵。
劉保延表示,目前,針灸已在上百個國家得到廣泛使用,針灸治療的病症達到了500多種,中醫的療效也越來越多地被科學方法所認證。
世界針聯有205個團體會員,分佈在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本次活動是世界針聯的“一帶一路”“中醫藥針灸風采全球行”系列活動的波蘭站。至今,“一帶一路”中醫針灸風采行已在伊朗、毛里求斯、南非、俄羅斯、挪威、瑞典、匈牙利、意大利、新加坡等國成功舉行。
馬瑞克·卡爾姆斯表示,西藥對人體的很多病症無能為力,因此,中藥和西藥的合作有很大前景。然而,大部分西醫大夫對中藥都不太瞭解,“同仁堂以及中國在歐洲其它中醫藥機構不妨組織一些研討會,讓西醫大夫瞭解中醫藥是什麼,中醫也可以參與到西醫中來,真正實現中西醫結合。”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零時差工作室出品)
參與“一帶一路”對新加坡意味着什麼?
2017-09-21
海外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習近平在會晤中強調,加強兩國的政治互信,不斷鞏固和發展中新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利益,也有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並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當前兩國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出,多方響應的全球化2.0版本,相較舊的全球化模式更能給全球民眾帶來合作福祉。自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在歐美各國興起。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陰影下,不但TPP胎死腹中,而且美國對他國的貿易戰已呼之欲出。對以自由貿易為立國之本的新加坡來説,這實在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一帶一路”作為促進全球合作加深、促進各國經貿往來的合作倡議,理所當然地符合新加坡的國家利益,在“一帶一路”建設提速的背景下,中新合作也可望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動力。
新加坡的國家發展一直以來離不開中國的發展。如果説中國香港在20世紀80至90年代承擔了中國與世界聯繫的窗口作用的話,那新加坡就可望成為21世紀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中轉站。背靠廣闊的中國腹地,香港收穫了“東方之珠”的美譽;而依靠中國廣闊市場,地處東南亞,聯接中國與亞非歐等幾大洲經貿往來的新加坡,也有望在新世紀成為耀眼璀璨的亞洲及至世界明珠。
新加坡作為中國與東盟的中間人,有着天然的優勢:既懂得東南亞各國的國情民情,同時也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模式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中新兩國合作的項目眾多且成果斐然。習近平在與李顯龍的會晤中特別提到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就是新世紀中國與新加坡創新合作的典範。該示範項目是中新兩國就互聯互通服務貿易範圍進行的合作,以服務貿易為主體,突出金融、航空、物流、通信合作。運營中心在中國重慶,但項目可以是全國性及至世界性的。
除了傳統的商貿物流、金融服務作用以外,新加坡目前可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領域是在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領域。東盟一體化離不開東盟國家內部互聯互通,也離不開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中新經濟走廊是貫穿中南半島國家的跨國陸路經濟帶,新加坡如能參與跨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新加坡出面與第三國商討互聯互通合作,更容易消除不必要的阻力,有利於項目順利推進,加快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進度,從而把海上絲路與陸上絲路有機連接起來。此外,新加坡作為明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將積極促進各方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達成一致,這將有利於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對“一帶一路”建設也將起到積極的推進助力作用。
當然,強調中新合作的前景,也無須諱言在過去一段時間雙方曾經存在過分歧。畢竟如果雙方政治互信不足,肯定會影響到彼此間的經濟合作。習近平在會晤中強調,中新兩國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方面立場相近,觀點相似,有着廣泛共同利益。只要中新雙方堅持相互理解和尊重,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不讓不同意見和看法影響雙方合作的大局,那麼中新合作的前景仍是值得看好的。
有了中菲合作以及中新合作的成功示範作用後,各國已日益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不是舊式的地緣政治遊戲,而是給各國都帶來切實利益,是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式合作模式。各國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景更加看好,信心更足,參與的國家數量也將會越來越多。
(楊超,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會長鍋”:共同發展,共謀福祉。
網友“Joy@”:經濟升級
網友“雨潤青禾”:順勢而為才是智者!
(2017-09-21)
中國華信:在“一帶一路”上低調潛行的油企先鋒
2017-08-09
經濟參考報
在2016年,來自中國的民營能源公司——中國華信大放異彩,引發了整個能源行業的關注。在能源行業極不景氣這幾年,中國華信卻實現快速發展,其背後究竟有何秘訣?
中國華信 能源戰略 一帶一路
2017年7月20日,《財富》雜誌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國華信以437.4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世界第222位,比去年上升7位。這已經是中國華信連續第四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且排名連年攀升。
中國華信的主營業務為能源和金融,其中能源業務又以石油相關業務為主。與中國華信年營收年年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如中石油、中石化、殼牌、埃克森美孚這樣的老牌石油公司,近三年的營收卻是一年比一年低。
油價低迷令整個石油行業承壓,然而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中國華信反倒實現了業務的飛速發展。在2017年,中國華信拿下阿布扎比陸上油氣區塊4%的股權權益、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高宏集團股權、同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業務不斷實現發展。
如果仔細探查中國華信的發展模式將發現,這些成果其實是其長期低調佈局效應的逐步展現,也是同眾多中國企業協同合作所產生的效果。
獨特佈局:以下游為切入進軍上游
收購中東油氣區塊權益、經營加油站、建設石油儲備基地,單從中國華信的能源業務類型看,似乎同一般的石油公司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單從業務類型和規模上看,很難理解中國華信的獨特之處。
但從這些業務背後的佈局方式看,中國華信和傳統的石油公司有着不小的差異。這一點從中國華信在哈薩克斯坦的佈局中,體現尤為明顯。
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大國。哈薩克斯坦的探明可採石油儲量達到39億噸,排名世界第12位,全球主要的大型石油公司都有在此進行油氣權益投資。
在海外發展之路上,中國華信也選擇了哈薩克斯坦。不過在哈薩克斯坦,中國華信另闢蹊徑,走了一條同其他國際石油公司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國華信瞄準的並不是哈薩克斯坦的油氣權益,而是有着更大的目標——通過收購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KMG)的股份,獲取歐洲下游油氣終端業務。
2015年12月14日,中國華信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在北京簽署控股協議,收購其子公司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國際公司(KMGI)51%股份。
通過收購KMGI股權,中國華信在歐洲多國一舉獲得了1100多座加油站和油庫管理系統,還獲得了擁有7000餘人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團隊、原油加工量超過5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廠及化工廠,並進而參股、控股歐洲多國石油公司。
而獲取歐洲下游油氣終端業務,中國華信的目標不只是為了開加油站和煉廠。而是意在通過掌握對下游油氣終端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去獲取上游油氣區塊權益。
“人人都喊定價權,憑什麼給你定價?反正漲了也不心疼,再高都可以買。這些歐美日財團太瞭解你了,買的東西永遠都是高的,我們國家的財富都被這些吃掉了。” 中國華信董事局主席葉簡明表示,“所以我要先有終端,因為我在中國不可能有終端。一個終端就是在歐洲,還有一個終端在東南亞。”
中國華信在2016年12月5日,完成了對KMGI的正式收購。而在這一收購完成後不久,中國華信在油氣上游領域就有了收穫。
2017年2月20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宣佈,其與中國華信簽署協議,出讓4%的陸上油田區塊權益。除了中國華信,當時同ADNOC簽訂區塊權益協議的公司還包括中石油、BP、道達爾等石油巨頭,這也足見中國華信此筆收購的成功。
根據協議中4%的項目權益及目前的年產量計算,中國華信獲得的年度份額油將超過320萬噸,穩產高峯期將達到每年400萬噸以上。
很顯然,儘管中國華信沒有像其他石油公司一樣,把目標瞄向哈薩克斯坦的石油資源,但其隨後獲得的上游收穫卻更大。
成功背後的低調佈局
中國華信所取得這些收穫看似突然,但其背後實則是長期低調佈局的結果。
葉簡明説:“石油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資金量很大,我們要怎麼做?所以我們建立了華信自己的金融平台體系,有銀行、證券、財務、期貨、信託、資管、基金等等。”在2009年起,中國華信就開始埋頭佈局打基礎,制定了“能源”和“金融”相輔的戰略路線。
建立歐洲油氣終端、拿下阿布扎比油氣區塊,中國華信在取得這些成果之前,其實早已將其金融戰略佈局深入到了歐洲地區。
在2014年10月27日,中國華信同捷克J&T金融集團簽訂協議,收購J&T金融集團50%股權。J&T金融集團業務涵蓋傳統銀行業務、信託業務、私募股權基金、資產管理、租賃和保理、設備管理及其他金融創新等多個板塊。金融戰略的提前佈局,為其海外後續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很多人感覺中國華信是突然冒出來的。”葉簡明説,“我們一開始制定的企業發展戰略就非常清晰,經過二十年經營積累,一步一步走來,今天可以説是厚積薄發,到了爆發的時機。”
在發展戰略上,中國華信有其獨特之處。但其戰略之所以能夠成功,更和時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大願景:獲取海外資源
在過去,中國在整個國際石油市場上擁有的話語權是有限的。例如在海外拓張之路上,中國的石油公司很難購買到優質的油氣區塊。但隨着世界能源格局的轉變,這種情況正在改善。
統計數據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日均石油進口量達到855萬桶/日,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業內分析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在中國的石油消費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國內諸多油田承受不住低油價,面臨減產困境。中國石油進口量越來越大,國內石油公司去海外尋找石油資源已成必然選擇。而中國華信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壯大的。
“中國華信的願景非常簡單,就是獲取海外資源,服務國家戰略。”葉簡明表示,“我們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要在資源上發力。”
在當下,全球石油工業面臨油價低迷的困境,眾多石油公司不得不縮減業務甚至出售資產。這反而為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擴展提供了機遇。
同時,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更為中國華信的海外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助力。中國華信在捷克建立金融支點,在“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國格魯吉亞打造能源物流紐帶,將中東歐區域立為其海外戰略突破陣地,是高度契合的 “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華信這些戰略區域正好位於“一帶一路”經濟走廊之上。與其説中國華信是在低油價下逆勢爆發,不如説中國華信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順勢生長。
對於華信的快速發展,葉簡明表示:“伴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又從民營企業的實際出發,為國家拓展海外能源,這就是秘訣。”
在海外發展進程當中,相對於國有石油企業,民營企業有其獨特的靈活性,可形成彌補。例如曾經在非洲乍得遇挫的中石油,就在中國華信的幫助下,解決了同當地人員的矛盾。
追求異質化的合作,而非同質化同其他中國企業直接競爭,這是中國華信戰略的鮮明特點。
目前同中國華信建立合作的企業,不僅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能源企業,還包括太平洋保險、中國化工、大連大化、江西省鐵路投資集團、韶關市人民政府、白山市人民政府、徐州礦務集團等等非能源機構。
葉簡明説:“我們在行業裏並不是跟壟斷階層相矛盾、相競爭,我們做的都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中國華信同其他中國企業的關係不是競爭,而是合作互補。
中國華信: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華信為一家能源公司,但在海外卻投資了不少非能源領域業務。例如中國華信在捷克投資了航空、旅遊、酒店甚至是足球俱樂部。如此繁雜的投資極易造成一種誤解,即中國華信在壯大後,開始走多元化業務發展道路,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雖然這些投資看似和能源行業無關,但實質上也是服務其能源戰略的。中國華信表示,開展公共外交和社會公益活動,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譽,吸引了捷克及中東歐地區優質企業的青睞和合作。這實際上是通過文化建立政商關係,服務於後續業務的開展,是一種戰略性投資。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把當地的精英人士吸收到我們這個平台。”葉簡明説,通過這些組織,華信開展了強有力的公共外交活動,和很多國家的政要們建立了深厚關係。
投資這些非能源業務,可形成投資帶動,並同大型國企混合發展走出國門,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國內國際市場互動,助力國內產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投資非能源業務,是為了加強中國華信整合國內外資源的能力。
中國華信首席戰略顧問白益民表示,華信走得快,不是華信成長快,而是資源配置的結果,這是中國華信利用金融、文化等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的結果。中國華信並不是像一個苗一樣成長起來的,若是那樣發展速度不可能這麼快,中國華信做的是一個整合的工作。
所以中國華信在海外闖蕩,走的並不是單打獨鬥的模式,而是抱團合作。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之路上,中國華信充當的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平台的角色,即為國內外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綜合服務。
為何説中國華信同其它中國企業之間的關係是合作而非競爭,原因就在這裏。在能源物流方面,尤其可以看出這一點。
例如中國華信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起了中亞石油天然氣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與鐵路運輸LNG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經營網絡建設業務,並通過華信已收購的哈薩克斯坦DGT,實現液化石油氣(LPG)以鐵路運輸的方式由哈薩克斯坦境內運送至中國。
中國華信同廣東國儲、中船、營口港、日照港、雲南能投、山東能源等國有企業都建立了類似的合作。
中國華信表示,其目標是成為中國企業“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產業組織者,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華信未來還有計劃組織有合作意願的中國企業經理人海外遊學,參觀在捷克的金融中心,同更多“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09)
拒絕“吃老本”!羅馬尼亞在“一帶一路”中看到機遇
2017-10-05
央視網新聞
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徐飛洪
大使寄語
央視網消息(記者 劉春妍)羅馬尼亞是世界上第三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建交68年來,中羅兩國一貫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雙邊關係健康平穩發展,兩國人民在長期交往中結下了深厚友誼。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兩國關係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機遇?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央視網記者就中羅雙邊經貿往來、“一帶一路”倡議合作、人文交流等話題專訪了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徐飛洪。
傳統友誼基礎紮實,但不能“吃老本”
徐飛洪大使到羅馬尼亞履職已有兩年半的時間了,其間,他走訪了羅絕大多數省份,結交了很多朋友,對兩國交往與合作有着深厚美好的印象。他體會到羅馬尼亞的人民熱情好客,而且普遍對中國人很友好。同時,羅馬尼亞自然條件優越,資源和物產豐富,同中國合作有着巨大潛力。
採訪中,徐飛洪大使表示,中羅兩國關係堪稱國家關係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典範。無論是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關鍵時刻,還是國家遭受重大自然災害之際,兩國人民始終站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羅關係在傳統友好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發展。雙方保持高層交往,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兩國國家元首在紐約會晤,兩國總理實現互訪,羅積極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舉辦第二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017中國—中東歐政黨對話會”,並派副總理赴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高級別會議。其次,務實合作穩步推進,合作內容日益充實,中國已成為羅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廣核集團、華電集團分別就參與切爾納沃德核電站三、4號機組和羅威納裏燃煤電站項目同羅方加緊商談;華為公司在羅設立了全球服務中心;中國一些新能源企業在羅投建了風能和太陽能電站;羅冷凍豬肉實現對華出口;16+1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在羅成立。同時人文交流豐富多彩,文化文明互鑑日益加深。羅馬尼亞文化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國在羅的文化中心也完成了註冊手續。中國在羅設立了4所孔子學院、7家孔子課堂,吸引漢語學習者萬餘人。雙方互辦瑰寶展、電影節、圖片展,兩國人民在交往中增進了瞭解,加深了友誼。
大使説,儘管中羅傳統友誼基礎紮實,但不能只“吃老本”,需要以“一帶一路”為契機,不斷開拓進取,加強人員往來和信息溝通,使合作層次更深、成果更實。
支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被羅馬尼亞作為一項政治決定
羅馬尼亞幾乎位於中國和歐洲的正中。談到羅政府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徐飛洪大使介紹説,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羅領導人多次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羅馬尼亞政府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21世紀最重要的發展戰略,為推進經濟全球化指明瞭新方向,將為羅等中東歐國家帶來巨大機遇。羅馬尼亞已將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政治決定,想通過“一帶一路”促進羅及中東歐地區發展,特別期待同中方加強經貿聯繫,希望進一步深化在能源、交通、農業等領域務實合作,促進區域互聯互通。
徐大使説:“在羅馬尼亞一個極為明顯的表現是,羅方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在羅設立產業園區,希望通過康斯坦察港、黑海、多瑙河發揮羅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位優勢。”
“2015年,雙方簽署了《關於在兩國經濟聯委會框架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羅馬尼亞成為首批同中方簽署類似文件的國家。今年5月,羅加入亞投行,這樣中羅“一帶一路”合作有了更廣闊的平台。”徐大使説:“羅方已將進一步充實羅中關係內涵寫入政府執政綱領,有關措施就是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各項共識,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16+1合作”項目取得成果。羅地區發展部最近將公佈6000多箇中小項目投資信息,總額約60億歐元,包括修建城鄉道路、學校、供水系統等,希望企業跟蹤並參與合作。雙方“一帶一路”合作成果將不斷顯現,惠及兩國人民。”
中羅經貿和投資合作不斷推進
對於中羅兩國經貿合作的前景,徐飛洪大使非常看好。
2015年,中廣核與羅馬尼亞簽署了《切爾納沃德核電3、4號機組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及退役諒解備忘錄》簡稱(MoU),徐大使説: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大項目,投資總額大,初步估計項目總投資可高達70億歐元;項目週期長,整個項目週期可能長達百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工程”。據初步估算,僅核電站機組建設週期即長達90個月;牽涉層面廣,雖然主要參與方是中羅兩國,但核電上網電價等需要歐盟審批,因為技術延續的需要還要採用加拿大技術和部分裝備。這些因素決定了項目推進需要認真嚴謹。自2015年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以來,羅馬尼亞政府已經更迭了3次,但每屆政府對此項目的重視程度是完全一致的。
同時,自“16+1合作”啓動以來,羅馬尼亞一直是該機制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2015年至今,羅政府和企業已連續3年積極參加中國—中東歐投資貿易博覽會及其項下的投資合作洽談會。博覽會已經在羅馬尼亞產生了積極地成果。2016年,羅馬尼亞特色商品國家館在寧波順利開業,常年展銷羅特色商品。2017年這邊的豬肉等產品也正式在寧波亮相中東歐國家果蔬肉類展。從羅方海關發佈的數據看,近兩年來,羅豬肉、乳製品、禽蛋、蜂蜜等產品輸華數量大幅增加。
根據使館的瞭解,羅馬尼亞在高速公路、鐵路現代化改造、港口疏浚、電站、城市安居房、綜合性醫院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旺盛的需求,中國公司又有雄厚的資本、技術優勢,雙方可以積極探討採用PPP、融資+EPC等方式開展合作。這些項目是中國企業順利進入羅乃至歐盟市場的重要機遇。
根據羅馬尼亞商業註冊辦公室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羅註冊企業投資額共計4.4億美元。目前從使館掌握的情況看,中國企業還通過歐盟其他國家投資實體在羅投建風電、太陽能電站,累計投資總額約4億美元。上述兩項合計,中國在羅馬尼亞投資總額超過8億美元。
徐飛洪大使説,相信隨着中羅經貿合作不斷推進,中國在羅投資規模將不斷擴大。
《舌尖上的中國》在羅馬尼亞反響熱烈
兩國友好交往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文化上的交流與碰撞。
相信70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國人,對羅馬尼亞不會陌生。那個年代,羅馬尼亞電影風靡一時,《爆炸》、《沸騰的生活》、《橡樹十萬火急》家喻户曉。現在兩國的人文交流什麼狀況?
徐飛洪大使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羅文化交流的高峯期,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幾乎都可以歷數一大串羅電影。近年來,隨着雙邊關係不斷髮展,兩國文化交流從形式到數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羅馬尼亞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對中國傳統節日、美食、漢語、音樂、舞蹈、電影、中醫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瞭解,其中不乏一些中國文化的熱愛者。
徐大使説:“近年來,羅馬尼亞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及對中國文化的介紹也不斷增多,比如《舌尖上的中國》,在羅國家電視台放映後,反響熱烈,獲得很高的收視率;中國駐羅使館還經常收到羅媒體提出的採訪、宣傳片租借等請求。可見,羅馬尼亞對中國的友好度、關注度在提高,渴望瞭解中國及中國文化的熱情在升温。”
中羅兩國建交以來已簽訂了3個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為兩國文化交流奠定了牢固基礎。兩國每年還互派藝術、廣播影視、體育團組,互相參加對方電影節、文物展、書展等活動。據徐大使介紹,中國將於今年9月在杭州舉辦主題為“架設民心橋樑、共享文化繁榮”第3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論壇,羅馬尼亞文化部長已確認出席。各國文化代表在論壇期間將共同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杭州宣言》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2018-2019年文化合作計劃》,這2份文件將作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未來兩年在文化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的指導依據和行動綱領。
徐大使認為,兩國文化領域緊密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中羅友誼的發展奠定了日益堅實的基礎,他對中羅友誼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羅馬尼亞各界高度關注中國十九大
羅馬尼亞政府和商界都和中國長期、持續地保持着緊密聯繫,徐飛洪大使表示,對於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羅馬尼亞各界表現出高度關注,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期待十九大能就中國同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更多新舉措。羅馬尼亞許多政黨都表示,願同中國共產黨加強交流合作,推動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5)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一帶一路研討會引領全球化走向未來
2017-07-31
經濟參考報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世界經濟體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而今天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比以往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的未來發展究竟意味着什麼?中國企業如何能搭上這趟快車?
7月22日,經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的批准,中國經濟50人論壇企業家理事談“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在呼和浩特伊利集團召開。這是中國經濟50人論壇首次在企業召開企業家理事專題研討會,並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國務院參事夏斌、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段永基、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第一創業[股評]證券總裁錢龍海、上海潘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仲光、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周健工、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兼主任劉光超等諸多來自學界、政界和商界的權威人士共話“一帶一路”。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當天上午,本次活動的東道主——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介紹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發展成就和巨大變化,在場的各位專家和企業家對內蒙古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表示祝賀。隨後潘剛帶領大家參觀了伊利的自動化工廠,並介紹了伊利以品質為信條,大力推動創新和國際化戰略,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實踐。在今年7月份荷蘭合作銀行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乳業排名中,伊利蟬聯了亞洲乳業第一,位居全球乳業8強,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伊利取得的成績讓大家對中國乳業充滿了信心。
在當天下午的研討會中,與會嘉賓從各自專業角度,圍繞“一帶一路”建言獻策,將政府政策、理論研究和企業實踐有機結合,提出許多更結合中國的實際、更接地氣的建議。
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的首屆企業家理事專題研討會在伊利集團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一排左四)、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一排右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一排左三)、國務院參事夏斌(一排右四)、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段永基(一排右三)、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一排左五)等出席研討會。
伊利集團液態奶自動化生產線。
“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引領全球化走向未來的開始
“一帶一路”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參與?在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提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區域合作倡議,目標十分的宏大,內容十分的豐富。目前我們所看到任何一個區域,就它所覆蓋的人口、面積,所涵蓋的內容、所希望達到的目標,都不能和“一帶一路”同日而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發表致辭。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後,取得的成果是超乎想象的。”隆國強表示,我們也必須看到,“一帶一路”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目標。而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此次專題研討會,就是要討論如何從全球、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加深理解“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朝着習總書記提出的宏偉目標越走越開闊。
李揚認為,“一帶一路”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我們不是規則先行,而是基礎設施先行。”正如習總書記説的“道路通,百業興”,促進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的要點之一。而另一個要點就是“多元共贏”,承認世界是多元的,承認文化的多元、經濟的多元及利益多元,尋找共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發表演講。
李揚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引領全球化走向未來的開始。具體來看,在過去的全球化架構下,國家被分為至少兩類,一類是核心國家,一類是外圍國家,核心國家在整個產品鏈中發展高端產業,例如服務業,金融業。而外圍國家承接發展經濟體的產業轉移,依託低廉的勞動成本,主要從事製造業,和發達經濟體進行成品交換,同時被動地接受各種國際慣例、最佳實踐和價值標準。但是現在,全球化已經發生了變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動搖了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發展中主導地位。李揚表示,在新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應當逐漸承擔起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歷史責任。
“一帶一路”着力點:把中國的事做好,世界的事做好
中國引領的全球化有什麼不一樣?李揚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偉大的事業,“按照習總書記的説法,不止是推動全球,也是推動國內發展的新契機,所以應當全面深入的探討,把中國的事做好,世界的事做好。”
他建議,推進中國版全球化要在四個層面着力。一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專,在國際分工中佔據地位;二是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通這樣的企業逐漸把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文化推向世界;三是要牢牢依靠技術進步來推進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第四,還要把中國特色的治理體系向世界推廣,形成一個共治的世界。
隆國強表示,在調研伊利的過程中,看到了伊利“走出去”的發展路徑正是如此,不僅堅守國際一流的品質,還整合全球資源,構建了國際最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並將中國經驗推廣至全球。“在伊利的調研增強了我們發展的信心,”他進一步表示,“對中國企業生產、經營、國際化方面的成績,我們更加充滿信心。”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向專家介紹伊利工廠整體佈局。
談到將“一帶一路”真正落地的問題,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任務,絕對不是短期任務。能否成功還要看中國推動改革的進程。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經濟體,參與全球範圍的資源配製,需要有適應全球範圍內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需要具備應變外部政治、文化等的能力。
國務院參事夏斌發表致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這句話説的也正是“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精神。隆國強表示,“共建合作共贏,共贏的落腳就是一定要換位思考。”他認為,在推進“一帶一路”進程中,風險和機遇並存,要增強趕考意識,要“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未來前景光明,但道路也並非一片坦途。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推進“一帶一路”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企業發展的最優路徑:把握機遇方向 與中國崛起同行
毋庸置疑,“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然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實體產業、金融產業乃至互聯網產業如何發揮各自優勢乘勢而上?各類市場主體如何“抱團出海”,進而形成合力推動“水漲船高”?
夏斌在發言中告誡企業,“有多大本事幹多大事業。”企業要堅定認識、把握方向、找準角色、吃透優惠政策,還要研究對方看清對方。各個國家情況不一樣,經濟發展週期不同,“吃透當地的情況,企業家在這個上面做功課才能贏。”對此,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贊同,“‘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面臨着環境複雜,風險因素多等問題。所以要穩紮穩打,在追求國際影響的同時,注重實際的經濟效益。”
與會的企業家認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企業必須做到求同存異。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水土不服”,真誠與包容是克服困難的方法。結合伊利的實踐,潘剛認為中國企業要將“一帶一路”打造成一條真誠之路、包容之路、中國“軟實力”輸出之路,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認可。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一帶一路”能得到眾多國家支持,就是因為做到了包容性發展。上海朗盛投資董事長平凡也認為,不要把在中國形成的定式強加到“一帶一路”的其他國家,應該充分尊重和利用“當地經驗”來發展。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分享伊利踐行“一帶一路”的經驗與思考。
不同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和功能不同,但都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識勢而謀、借勢而動、順勢而為。第一創業證券總裁錢龍海從行業角度表示,利用市場化的方式識別不同企業信用風險狀況並對其進行風險定價,既提升了社會資金資源的運用效率,又滿足了“一帶一路”的融資需求;上海潘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仲光則希望,未來能領導中國乃至世界的可卷顯示屏的發展;第一財經首席執行官周健工以媒體的視角看到的是,我們應該關注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一帶一路”推進,包括中國模式的輸出,以及中國創業者主動到海外創業的發展情況。
中國經濟50人論壇的專家、企業家理事共同探討“一帶一路”話題。
無論企業領域如何不同,建立新的規則和對話機制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劉光超強調,要在現有的國際治理體系下面,建立新的規則,並涵蓋貿易、投資、金融等各個方面。
“一帶一路”既是中國企業成長為世界級企業的最佳平台,也是中國為世界做出貢獻的最佳舞台。相信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一定會由倡議變為全球共識,由共識內化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7-31)
2017年7月7日慶祝長城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蹟”之首十週年媒體見面會暨《長城的奇蹟之路》新書預告會在北京瑞辰國際中心舉行,當晚並邀請到全球文化傳播大使,海外明星貢獻獎藝人,星光大道優秀歌手許千千到場,並演唱其最新作品《一路綻放》這首歌有幸成為保護長城沿線城市“一帶一路”文化主題歌曲。在歷史文化,老電影,紅酒品鑑的伴隨中發佈會圓滿舉行。
活動現場“長城學會”董會長,韓部長及其他各位領導和嘉賓紛紛出席,與大家分享了當年入選的那段歷史的點點滴滴,把我們的思緒倒回了10年前入選的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這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就地取材,因材施用”,10萬公里的長城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防禦功能,慢慢演變為一種文化,如今人們想起更多的是它的旅遊價值,而它更多的歷史意義還是更值得我們去研究。
《一路綻放》作為“一帶一路”的主題曲,現場許千千為我們演唱了這首歌曲,並且呼籲我們年輕人能夠更深入的去了解長城的歷史文化與意義,不僅僅把他當做一個景點來參觀,在遊覽觀賞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為保護長城付出我們實際行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感染身邊更多的人蔘與到一帶一路的文化實踐中來,去帶動長城沿線城市更好的發展。
亮點還有,老電影“綻放”環節,重温老電影的歷史,重講老電影故事,由“老電影協會”的趙書記,荊先生,張先生一行帶領嘉賓瞭解老電影放映機的歷史,觀看了珍貴的紅色革命題材影像,讓來賓重温了歷史和“世界新七大奇蹟”之首十週年的經典。媒體見面會暨《長城的奇蹟之路》新書預告會。同時邀請到數十家媒體記者來到活動現場,見證了精彩時刻。
最後許千千跟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品嚐了來自澳洲的“賓利葡萄酒”,正所謂是葡萄美酒配嘉人。
長城的文化就好像“賓利葡萄酒”一樣,擁有着顯赫而悠久的歷史,複雜的工藝,如女人般的細膩,男人般的陽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重要,希望他們都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一路綻放》!
(2017-07-10)
四國政要齊贊“一帶一路”與中國道路
2017-10-01
中國新聞網
四國政要齊贊“一帶一路”與中國道路
中新網北京10月1日電 題:四國政要齊贊“一帶一路”與中國道路
馬元豪
9月30日下午,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埃及前總理依薩姆·沙拉夫、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和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麥克·貝茨勳爵共同出席了由TEDx和解讀中國工作室共同舉辦的《中國道路與前景》主題演講活動。
演講中,四位外國政要紛紛化身為親切的講者,以親身經歷或研究視角為出發點,闡述了各自對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道路與變革的感悟和看法。
埃及前總理依薩姆·沙拉夫發表題為《中國領導下的全球新變革》演講 馬元豪 攝
達尼洛·圖爾克:高速發展的中國已成國際社會的重要參與者
身為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和聯合國前助理秘書長,達尼洛驚歎於每一次到訪中國時都能看到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讚歎中國正在打造極富創新力、可持續和綠色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我擔任聯合國助理秘書長期間,多次來訪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和經濟發展的縮影,北京每天都發生這日新月異的變化。”
達尼洛表示,高速發展的中國正在國際上也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從未有過“超級大國”般以強凜弱的姿態。他可以感受到中國希望與世界各國共建一個平等、互利的國際社會,讓現有的對話渠道進一步暢通。
達尼洛還表示,中國恰逢其時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將改善世界大部分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各國需儘快明確優先發展事項,共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民間交流。
達尼洛還評價道,“不論是在艾滋病防治工作還是世界地區局勢問題的處理上,我與中國政府溝通過程都非常順暢。中國政府也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努力落實各項措施,與聯合國攜手解決了諸多國際問題,這讓我非常感動。”
伊薩姆·沙拉夫:“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國際化的“中國夢”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在2005年來訪中國時,就感受到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在他看來,中國夢不僅是屬於個人的或是國家的夢想,還屬於國際上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每一個國家和國民。
“我們曾做過關於中國夢的調查,很多年輕人都認為只要通過個人努力,實現中國夢計日可期。”
伊薩姆以貧困人口的減少和中產階級人口數量的增長作為依據,對於近五年中國的發展大為讚賞。他表示正是由於貧困人口與中產階級的此消彼長,使得中國經濟已經並且將持續高速發展,同時也為中國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國際化的‘中國夢’,它打破了原有的不公平、不利於文化多樣性和國際社會健康發展的全球化趨勢,構建着平等互信、互惠互利、極具人文主義的新型全球化治理機制,這也正是全球發展中國家都需要的。”伊薩姆表示,“中國和埃及是世界兩大文明古國,對世界良性發展負有重任,今後中埃兩國需加強經濟、文化合作,分享各自的發展經驗,共同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發表題為《“一帶一路”將給世界帶來什麼》演講 馬元豪 攝
奧托爾巴耶夫:“一帶一路”倡議是“亞洲世紀”從催化劑
作為東亞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的商業、貿易發展常常受到地域限制。作為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深刻感受到地域帶來的負面影響。
“全球80%的GDP產生在距離海岸線100公里範圍的區域,並且由於工業革命的原因,過去一百年見,發展的天平不斷傾向西方。”
奧托爾巴耶夫堅信,中國正在走的發展道路不僅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還為中亞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
“古絲綢之路時期是東亞國家的黃金年代,當時的東亞各國無論從經濟、貿易、技術、文化等各方面均位居世界領先地位。而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帶領吉爾吉斯斯坦這樣的中亞國家重回榮耀。”他説到,“在這國與國、地域與地區新型的的合作關係影響下,‘亞洲世紀’必將夢想成真。”
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麥克·貝茨勳爵發表題為《中國奇蹟是如何發生的》演講 馬元豪 攝
麥克·貝茨勳爵:中國奇蹟源於激情、樂觀、勤奮的中國和中國人民
2015年的盛夏,貝茨勳爵發起了“為和平徒步”為主題的徒步公益活動,從北京天壇出發,歷經1702公里,跨越冀、魯、蘇、徽、浙五省,最後抵達浙江杭州,平均每日行走40多公里。該公益活動總共募集了近90萬元的善款,貝茨勳爵將善款分別捐贈給了江蘇邳州的希望王志佳、宿遷孤兒福利院等多個公益項目。
作為一個真正深入中國的西方政客,貝茨勳爵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發展的讚賞。演講中,他多次提到自己徒步時看到眾多中國人民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都勤勤懇懇的勞作景象。
“如果用三個詞語來形容當今的中國和中國百姓,我想因該是激情、樂觀、勤奮。他們對生活充滿激情,樂觀積極,勤奮進取。”貝茨勳爵激動地表示,“我行走路過宿遷時,邂逅了一位正在耙路堤的81歲老人。當他告訴我它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勞作有益身心健康時,我就知道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完)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01)
漢寧路,對大多數漢中人來説比較陌生,其實它早已存在,在高德地圖上顯示,是一條漢中市區到市轄寧強縣的縣道(x103),圖中藍色線路就是漢寧路,幾乎平行於G5西漢高速,終點到達寧強縣城。
它主要經過南鄭縣大河坎鎮,梁山鎮,忍水鎮,然後進入勉縣的鎮川鎮、元墩鎮,進入寧強的鐵鎖關鎮。
小編查閲一些漢中媒體得知:2013年4月16日,位於漢台區內的漢寧路曾經正式開工。原文如下:
漢中市漢台區漢寧路東段道路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此次開工建設的漢寧路東段道路,西起益州路,東接博望路,全長1289米,路面採取最新的瀝青混凝土工藝鋪設,道路由一條主車道、兩道非機動車道構成,總寬度50米,概算投資6022萬元,後期配套完成路燈、綠化等一體化設施,預計2013年6月建成。
後不知何故,此路在南鄭縣過濂水橋後只修到江南西路,嗄然而止,為什麼成了斷頭路?如下圖示:
其實按漢中市規劃,此路應進入市區,與天漢路交匯,不然怎麼有現在的漢寧路公交站?
漢寧路成斷頭路原因並未見媒體公佈內部消息,依小編認為拆扦和資金等原因還是主要的問題,不過好在最近有了新消息,2017年2月6日上午,漢中集中開工一批重點項目,其中就有漢寧路的重新開工。
(2017-10-08)
旅日華僑華人辦推助“一帶一路”座談會 提八倡議
2017-08-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自2013年中國在海外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們怎樣認識,我們能做什麼,我們該怎麼做”,就一直是包括旅日華僑華人在內的海外華僑華人思考的問題。為了凝聚共識、形成合力,8月10日,旅日僑團負責人聚集東京,舉辦“旅日華僑華人推助‘一帶一路’座談會”,通過深入討論,共同發表了推助“一帶一路”的八大倡議。
日本河北商會、日本徽商協會、日本黑龍江商會等僑團派代表參加。
發起這次座談會的中國光彩事業日本促進會會長姜維表示,在海外看“一帶一路”與在國內看“一帶一路”稍有不同。旅日華僑華人在海外看“一帶一路”,感受其戰略重要性的同時,更感受祖國的一種大手筆、大布局、大戰略、大外交,它帶給旅日華僑華人是一種驕傲、一種自豪,同時也是一種使命感、一種責任感。
姜維還説,中國光彩事業日本促進會之所以要聯合具有影響力的華媒、僑團共同組織這次座談會,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對接“一帶一路”,各自進入角色,以實際行動推助“一帶一路”的發展。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表示,“一帶一路”給旅日華僑華人的發展搭建了新平台、創造了新商機、開拓了新路徑。旅日華僑華人投身“一帶一路”一定會給祖國、所在國和自身帶來多贏的局面。
日本七大日中友好團體之一——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指出,最近,令人欣喜的是,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倡議已經進入日本的政治中樞——永田町。中國古代“一帶一路”的西端到達了日本的奈良,“絲綢之路”是一個可以喚起日本社會和國民共鳴的話題。希望在日本的華僑華人更多地向日本社會介紹“一帶一路”,讓日本政府、民間、企業對此有更多的瞭解。當今的世界,各種價值觀的共存非常重要,“一帶一路”正是推動這種共存的橋樑。
日本徽商協會會長張書明介紹了該會名譽會長、日本華人“文展大王”陳建中即將在國內各地8家博物館舉辦的“阿富汗文物展”以及旅日華僑華人藝術家組成的“東京新畫派”準備今年秋季到哈薩克斯坦採風的計劃。他指出,推助“一帶一路”,要加強文化上的相互瞭解和認知。
中國旗袍日本總會會長奧薩卓瑪表示,從古代“一帶一路”發展來看,它並不是經濟單行的,而是經濟與文化兩個輪子並行,才有了後來的結果。今天,在推助新時代的“一帶一路”時,也不能忽視文化的重要性,特別要在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上做文章,讓“一帶一路”成為一個文化文明的共同體。
參加座談會的各大僑團負責人紛紛就“一帶一路”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形成了推助“一帶一路”的“八大倡議”:
第一,“一帶一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組成部分,也是海外華僑華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今後,旅日僑團要把“一帶一路”置入自身僑團的發展方向以及工作內容中去。
第二,旅日僑團要通過組團、個人行等多種形式,回國到有關部門、地方學習、考察“一帶一路”的戰略倡議,掌握“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背景、脈絡、趨向、前景等,做到“‘一帶一路’在我心中,我在‘一帶一路’中求發展”。
第三,旅日華僑華人要利用豐厚的政經人脈,通過講演會、座談會、學習會等形式,向日本政界、商界、學界推介“一帶一路”,建立在日僑團同日本政要之間的“一帶一路”推進平台。
第四,旅日華僑華人要積極通過參與日本主流媒體以及華文媒體,運用多語種的新媒體和自媒體,向日本社會以及日本華僑華人推介“一帶一路”。
第五,旅日華僑華人要積極發揮橋樑作用,推助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攜手在“一帶一路”上發展,努力化解其不安感,消除其誤解,增加日本企業的參與感、獲得感。
第六,旅日僑團要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僑團建立全方位聯繫,互通信息,在“僑通”方面下功夫。
第七,旅日僑團在適當時機組織考察“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入瞭解當地政情、經情、民情,溝通當地的中企、日企和本地企業的關係。
第八,旅日華僑華人要依託“一帶一路”的戰略,找準機會點,把握投入點,讓自身事業也得到發展。
據悉,這次座談會是旅日華僑華人舉辦的第一個有關學習和推助“一帶一路”的座談會,也是第一個發出海外華僑華人如何具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倡議的座談會。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14)
香港“一帶一路”高峯論壇|香港貿發局主席羅康瑞:希望與四川聯手推進“一帶一路”
2017-09-11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發自香港)9月11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峯論壇”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接受了川報觀察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香港貿發局已經在全球建了46個辦事處,在28個在一帶一路沿線,未來將利用香港在投融資、基建設計、風險評估、物流貿易等方面的優勢,幫助更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去。
記者:香港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羅康瑞:“一帶一路”的投資計劃龐大,想要使“一帶一路”持續下去,需要用市場化、商業化的做法,香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香港正在成為“一帶一路”投資的商貿樞紐。
舉個例子,兩個多月前,我們帶領上海的13家企業一起組團去越南、泰國,聯合當地辦事處找到了超過100個項目,先交給參團的企業,看誰有興趣,我們就對接,然後具體談投資要求。香港打算通過整合全世界的資源,建立聯盟,建立溝通合作平台。
扶上馬還要送一程,香港通過提供細緻的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落地”。
再舉個例子,目前全世界遊資很多,錢沒出路,很多資本不願意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了降低投資的顧慮,我們找銀行公會和匯豐銀行,做了一個標準的貸款合約,制定規則,規定了雙方的權力義務,要合作首先要遵守貸款合作。
記者:針對“一帶一路”投資,香港貿發局制定的路線圖是怎樣的?
羅康瑞:“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沒辦法一下都開發和投資,那麼從哪些國家開始呢?貿發局的研究部做了一些調研,我們現在有8個國家條件相對成熟,分別為亞洲的泰國、越南、印尼,中東的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東歐的捷克、匈牙利、波蘭。
記者:中國的中西部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而四川是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户,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香港會不會與四川合作?打算如何合作?
羅康瑞: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香港目前主要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因為香港的資源優勢主要在“海上”,但是我們對“陸上”也很感興趣,有了“路”,還要有“帶”,才是“一帶一路”。
香港貿發局與四川的合作歷史很長,1995年就在成都設立了辦事處,上個月四川代表團訪港的時候,我就提出,希望香港與四川聯手推動“一帶一路”,香港將不僅為企業提供金融、會計、律師等一般性的專業服務,還能基於對企業的瞭解,拿出更多有價值的建議和增值服務,從而攜手開拓國際市場。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