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中國將打破美國在拉美地區經濟主導

德媒稱中國將打破美國在拉美地區經濟主導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8月17日刊登克勞斯·埃林費爾德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發現美國的後院》,文章摘編如下:

  文章稱,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6月中旬在幾十年的緊密合作之後對台灣關閉了大門併為中國大陸鋪好紅地毯。對於巴拿馬從台灣轉向北京的原因,總統巴雷拉冷靜地解釋説:“這是個不能再繼續存續的情形。”畢竟中國大陸代表着世界人口的20%。此外這個亞洲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是巴拿馬運河交通流量最大的國家以及向位於加勒比大門的科隆自貿區供應商品最多的國家。

  文章稱,但是巴拿馬的轉向是適應當前經濟形勢和北京政府的計劃的。中國啓動了一個針對未來幾年的實實在在的拉美攻勢。中國決心填補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在該地區留下的空隙。

  文章稱,以前里奧格蘭德河以南的國家對華盛頓來説是自然而然的“後院”,在這裏,它依據自己的喜好推翻不合心意的政府,挾持變節的當權者或者是出兵發生危機的國家。而且,美國向墨西哥和阿根廷之間的國家供應商品就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一樣。

  文章稱,但是在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綱領下,伊比利亞美洲不過成了非法移民的遣返站和白宮主人仇恨言論的投影屏。相反,美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影響多年來就在不斷消退。

  文章稱,中國人早已經意識到這一切並在去年底發佈了一份新的戰略文件。《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的新方針不僅僅對經濟和金融合作以及拉美礦產開採作出了規定。“拉丁美洲、加勒比和中國的新關係遠不止是尋找農產品那麼簡單”,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墨研究中心的恩裏克·杜塞爾·彼得斯説。北京政府對該地區以及在多個領域廣泛合作的興趣是全方位的。

  文章稱,事實上中國在拉美的經濟存在在十年內名副其實地爆炸性增長。目前這個亞洲國家繼美國之後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甚至領先了歐盟國家。2016年該地區與中國的貿易互換達到了2100億美元。其中大約七成的對華出口是肉類、大豆和銅等粗加工或者是根本沒有加工過的產品。

  文章稱,該戰略文件並沒有詳細説明具體的細節,但是它讀起來就像是一個重大的承諾:中國正盡一切力量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拉丁美洲身上,並且為此有一個系統條理的計劃。它由八個領域的39個合作計劃構成:政治、經濟、貿易、社會、文化、國際合作、和平與安全。雙方爭取在太空計劃、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海洋勘探和自然災害預防等方面進行合作。甚至還計劃了文化與體育代表團的交流,以及文化機構的設立。

  文章稱,中國問題專家杜塞爾·彼得斯在接受採訪時説,中國希望藉助在該地區的新的一體化合作模式實現進一步的增長。“新方針對廣泛的合作、具體的目標和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議程作出了安排。”但杜塞爾·彼得斯認為,美國在該地區的政治霸權角色暫時並未受到威脅。“美國在拉美的存在不是個問題。”但是經濟主導被打破。因為中國變得強大,拉丁美洲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份額從2000年的50%降至目前的35%以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1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稱中國將打破美國在拉美地區經濟主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