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留學生壓力過大硬撐或崩潰 需及時防範
9月25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刊文稱,近年國際學生到美國求學人數不斷增加,而留學生們對環境、文化、學業的適應不良問題,也逐年激增,心理諮詢師鄭宇倫表示,留學生所面臨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嚴重”,反而選擇“苦恨自吞”硬撐,到學期末終於崩潰而釀成悲劇。
大部分的華人留學生,很少主動尋求專業心理諮詢來解決情緒困擾。(美國《世界日報》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文章摘編如下:
芝加哥一機構目前舉辦了一場心理健康講座,並邀請在德堡大學(DePaul University)擔任心理諮詢師的鄭宇倫擔任講員。
鄭宇倫説,過去幾年,留學生因為學業壓力無法抒解,與指導教授發生衝突,甚至鬧出人命的案例;或是感情糾紛,導致情殺死亡的悲劇,都時有耳聞,她認為,如果這些失控的學生,可以儘早求助,慘劇都有機會可以避免。
她説,研究顯示,75%的心理疾病,都是在24歲以後才會出現,屬於晚發的疾病,然而大部分人一遇到情緒低潮時,幾乎都是抱着“我自己解決,我忍耐忍耐,或自我安慰過一陣子就會好”的心態處理,而這種方式,很多時候都是導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她提到自己處理過的一些案例時表示,普遍來説,華人留學生遇到壓力,或有其他心理問題時,會出面求援者少之又少,她説,“不求助就等於放任心理疾病惡化,直到真正悲劇發生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究竟如何判別自己是否出現了心理疾病?鄭宇倫提供了兩項主要檢測標準,首先“困擾長時間存在,雖然透過自己控制,或向親人朋友抒發過,都無法產生作用時”,就應該及時尋求專業治療,此外,“煩惱、壓力已經對日常生活作息產生影響,例如失眠、吃不下東西等”,也是心理健康敲起警鐘,必須實時求醫的徵兆。
鄭宇倫特別提到,到美國留學的大學生、研究生的年紀,剛好是感情萌芽期,但因為到海外求學的關係,所面臨的壓力比其他沒有離鄉背井的同學更大,她舉例,曾有女留學生遭到男友家暴,但卻因為害怕影響學生身份,不敢報警或求助,一段時間後身心受創嚴重,經同學協助到心理諮商中心接受輔導後,花了非常長的時間,病情才有一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