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000萬娶不到媳婦 根本原因竟是這樣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綜合

  3000萬娶不到媳婦,根本原因竟是這樣,剛過完農曆雞年元宵節,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南社村村民張進春就張羅着辦那件懸在他心裏很久的事情:“兒子開年就25(歲)了,得趕緊把他和縣北邊李家姑娘的婚事定下來。”在西方“情人節”到來的前兩天——2月12日,老張跟李家約好上門定親。這天,老張和老伴從窯洞裏屋的木櫃子裏翻出存有10萬元的銀行卡,再提着早已備好的煙酒等禮品,去見未來的親家。當了一輩子農民的他感覺自己像上了戰場,“村裏好多30好幾的小子還‘打光棍’咧,這事今兒必須辦成。”

  老張着急兒子的婚事也是很多中國父母這些年的隱痛,因為他們都面臨着一個同樣的問題:兒子娶不着媳婦。“保守估計,中國未來30年將有大約3000萬男人娶不到媳婦。”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3000萬娶不到媳婦 根本原因竟是這樣

  為什麼中國男性越來越多,女性越來越少?國務院1月25日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和國家衞生計生委2月6日印發的《“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給出了一致的回答:這都是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惹的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它對社會穩定有何危害?政府將如何幫助這3000萬光棍走進婚姻殿堂?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名人口學、社會學專家。

  3000萬“剩男”從何而來

  “我國已經歷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且持續攀升過程,如此累積的結果是,未來30年內,逐步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矛盾或將集中爆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於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中國男多女少的情況一直存在。沒想到的是,最近幾年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另據統計,“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比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比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中國適婚人羣為什麼會出現異常的性別比失衡現象?“根本原因在於出生性別比的長期失衡,這已經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説。

  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叫嬰兒性別比,正常情況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會出生103—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到了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因此,聯合國設定的正常值為103—107。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翟振武給出了兩個原因:一是強烈的男孩偏好,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追求生男孩的觀念一直存在。二是現代技術條件的發展,使得生男孩變得容易。他説,小型化、現代化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能夠在女性懷孕14周到16周時檢測出是男孩還是女孩。這使得很多想生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實現願望,如果檢測出是女孩,很多家庭會選擇讓孕婦人工流產。

  正是因為超聲波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的發展,再加上傳統的男孩偏好觀念,造成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程度高、持續時間長、波及人口多的現狀。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最高時達到121.2,有些省份甚至達到了130。

  “出生人口性別比過高,造成的一個最大的社會問題是‘剩男危機’或‘光棍危機’。”翟振武説,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持續出現全國範圍的出生男嬰數多於女嬰數的情況,以此逐年累積,按照估算,未來30年內,逐步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將比女性多出近3000萬人。另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領導的課題組向本報記者提供的預測數據,2020年,35歲至59歲的未婚男性在1500萬左右,2050年接近3000萬。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在對全國28個省份共計369個行政村進行調查後,發佈了《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報告預測,2013年後,中國每年適婚男性過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約有120萬男性找不到初婚對象。

  “除非這些適婚男性都選擇與比他們年齡大的女性結婚,否則,如果他們都在自己年齡段內及其以下的年齡段找對象,中國未來就會多出接近3000萬‘剩男’來。”翟振武説,這還是以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前提。如果今後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幅度緩慢,中國的“剩男”數量還會增加。

  “剩男危機”“危”在何處

  “‘丁男’沉積在低文化、低收入的貧困階層,將加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同時還會威脅中國的人口生態安全。”

  國家衞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性別失衡問題將是影響中國人口結構均衡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隱患。

  “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引發的社會問題已由隱性走向顯性,最直接的影響是引發‘婚姻擠壓’現象。”王廣州領導的課題組承擔了國家衞計委委託的“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影響預判研究工作。他解釋説,“婚姻擠壓”的通俗理解就是有一部分人娶妻難或者説會打光棍。

  王廣州提供的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調查數據顯示,中國35歲到59歲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如果一個男性到59歲還沒結婚,基本上就屬於終身未婚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因為女性終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

  什麼樣的人會存在婚姻被擠壓的情況?王廣州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首當其衝。1990年,35歲到59歲的、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佔未婚男性總數的12.7%。2010年,這個比例接近15%。

  此外,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男性也可能成為“剩男”。有社會學者按照“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社會觀念總結了一種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進行排序,按照該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最後剩下的是甲女和丁男。然而,和“剩女”多為個人選擇不同,“剩男”是被動單身。按照《百村性別失衡與社會穩定調查技術報告》,受到婚姻擠壓的“剩男”或者“丁男”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區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的男性上。

  “剩男問題的實質是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問題。農村貧困地區、貧窮家庭以及城鄉的貧弱男性具有較高的陷入‘光棍危機’的風險。”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陸益龍對本報記者説,人口性別結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婚姻市場,但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經濟、社會與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會刺激並加劇落後地區天價彩禮、拐賣婦女、買賣婚姻、性犯罪現象的發生”。

  此外,王廣州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女性“赤字”和低生育率將進一步減少人口總量和適齡勞動人口規模,並加速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

  有社會學家認為,10至20年後,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將日益嚴重,男性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女性將更難就業。從長遠看,光棍的自身養老及其父母養老也是一大問題。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認為,“剩男危機”的深遠危害,不亞於20世紀中葉的人口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