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裝備的95式輕型坦克取代了89式中型坦克和94式輕型坦克,幾乎成為了日本擴張的主要坦克型號。它的足跡幾乎遍佈了整個亞太,可以説在亞洲它簡直就是個橫行的螃蟹,但是這個螃蟹在太平洋戰爭中面對美國的坦克就立馬歇了菜,被打成了一坨廢鐵。
一、新式裝甲騎兵—95式輕戰車
日本的侵略戰爭進行到了30年代,日本陸軍突然發現自己現有的89式中戰車有點雞肋了,它看似可靠但是裝甲並不能滿足掩護步兵作戰的需求,要説裝備給機械化部隊和騎兵部隊吧,這玩意還是個小短腿,別人都跑出老遠,它還在後面像只烏龜一樣磨蹭,於是日本陸軍決定搞一種新式坦克。
不過最初陸軍軍械技術局給日本陸軍潑了一盆冷水,他們建議陸軍使用鐵路來運輸坦克,然後等坦克抵達目的後再行發動進攻,
而不是讓坦克自己長途機動,畢竟這是當時各國主流的坦克運輸和作戰思路。
但是面對陸軍一再施加壓力,軍械局的工程人員們也不敢再跟這些昭和馬鹿頂着來了,
畢竟陸軍馬鹿的忍耐是有極限的,萬一他們突然發動日本陸軍的傳統藝能“天誅國賊”,那軍械局的各位保準有一個算一個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於是日本陸軍軍械技術局在1933年下發了新型坦克的技術指標,
該指標要求新式坦克的時速不得低於40公里/小時,重量介於6到7.5噸之間,裝備新鋭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同時這款新式坦克還要能夠滿足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或者悶熱的東南亞作戰的需求。
最初日本陸軍在新式坦克的噸位上還進行了一場頗為激烈的爭論,步兵軍官們擔心坦克的裝甲不能滿足作戰需求,
畢竟只有6噸到7噸的重量,恐怕連它自己的37毫米炮都扛不住,更別提現在世界各國都開始搞45毫米到57毫米反坦克炮了。
但是騎兵軍官們認為坦克是進攻型武器,進攻就要打出疾如風,侵攻如火的氣勢來,坦克裝甲太重了會跟不上機械化部隊和騎兵的速度,
況且亞洲各國的反坦克能力有限,坦克只要能夠掩護步兵們不受敵人重機槍的傷害就可以了。
最終騎兵馬鹿們説服了步兵馬鹿們,步兵馬鹿只能安慰自己:“95式輕戰車的綜合指標總好過目前陸軍裝備的主流輕型坦克和老舊中型坦克,更比隔壁正在開發的94式輕戰車靠譜的多。”
二、95式輕型戰車和衍生型號
坦克的第一輛樣車在1934年6月交付給陸軍馬鹿們測試,
新式坦克的車身長達4.38米,寬2.06米,高2.13米,裝備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和兩挺6.5毫米機槍。坦克的發動機為三菱公司的A6120VD6柴油發動機,這款“強勁”的發動機能讓坦克以45公里/小時的速度飛馳,同時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汽油產能緊缺帶來的尷尬局。
坦克的主炮擁有580米到600米左右的初速,據稱可以在500米外擊穿45毫米厚的靶鋼,但另有一説它在500米外只能擊穿25毫米的靶鋼。
同時坦克炮的仰俯角分別為20度和-15度,使得坦克擁有非常可觀的射界。坦克的機槍採用了日本坦克傳統設計佈局,即分別在坦克的車身和炮塔的後方安置一挺機槍,這樣就能讓坦克炮塔旋轉時保證坦克可以向三個不同角度實施射擊,讓自己處於近乎無死角的狀態。
要説新式坦克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非常簡單的懸掛了,這款樣車採用的平衡彈簧懸掛設計為坦克在行駛中提供了更好的穩定性,
還使得戰地維修的難度大幅度下降,它可以再崎嶇顛簸的路面上相對平穩的形勢,讓車組成員不再像駕駛其他坦克那樣一場顛簸下來碰的鼻青臉腫。
雖然樣車看起來似乎令陸軍的馬鹿們很滿意,不過騎兵馬鹿認為樣車重達7.5噸還是超出預期重量了,因此要求再削減0.1噸。
結果第一輛樣車只能打道回府,並在一年後才交付了第二輛樣車,而此時94式豆戰車都已經正式列裝了。
根據日本的命名傳統,這款坦克被命名為95式輕戰車,最初由三菱重工負責生產,第一批生產的坦克全名為95式HaGo輕戰車。
95式輕戰車除了早期生產型外最主要的型號是北亞型和鐵路巡邏型兩種,
前者主要是因為在亞洲作戰時時常被高聳的穀物或者雜草纏住負重輪而誕生的一款改進型。後者則是日軍被層出不窮的鐵路襲擊搞得焦頭爛額而生產的特殊型號,它的底部擁有一組可伸縮的車輪能夠讓其在鐵路上行駛。
除此之外它還有幾種頗為奇特的衍生型號,例如日本海軍的2式內火艇整體上就是在95式輕戰車上進行魔改的組合大玩具,
這種大玩具參與了太平洋戰爭中的許多登陸戰役,從菲律賓到所羅門羣島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
而95式KeNu也很有特色,它是典型的大頭坦克,
設計生產於1944年,其目的是加強95式輕戰車的反坦克能力,因此將97式中型坦克的炮塔安裝在了它的車身上,但是57毫米炮依然很難對付美國的謝饅頭就是了。
最後一種頗有特色的型號
式
95式HoTo,這東西用日軍的稱呼應該叫做“炮戰車”,
設計思路就是半封閉的突擊炮,它的戰鬥室後方和頂部是敞開的,裝備了一門120毫米榴彈炮,日軍原計劃大量列裝這種武器支援步兵戰鬥,不過這東西只完成了一輛原型車。
三、從橫行亞洲到歇菜太平洋
在95式輕戰車服役以後,日軍認為它火力強勁速度快,裝甲也比大多數同時期的輕型坦克要好,而且它主要的燃料是柴油,因此認為它是同時期世界上最好的輕型坦克。
它在日本三十年代中期的侵略戰爭中確實表現的如同日軍期待的那樣,它在日本對亞洲發動的侵略戰爭中可以説就是一隻橫行螃蟹。
1939年,95式輕戰車參加了諾門坎戰役,隸屬於日軍“虎之子”戰車支隊的35輛95式輕戰車在39年6月22日對諾門坎地區的蒙軍實施了坦克襲擊戰。
日軍的行動成功引來了大批蘇軍,而95式輕戰車的主要對手是蘇軍的BT-5坦克和BT-7坦克。
不過總體來説雙方的他坦克與裝甲部隊之間半斤對八兩,蘇軍坦克時常在沒有步兵的協同下獨自出擊,日軍“虎之子”支隊也時常將步兵甩的老遠,自己跑去玩突擊。
在早期的戰鬥中雙方都沒有取得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而當“虎之子”支隊撤出戰鬥時卻出現了平均每車4殺的強悍記錄,這不過是日軍將步兵擊毀的蘇軍坦克都算在了該支隊頭上的結果。
到了1941年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他們就是依靠95式輕戰車和自行車完成了對英法軍隊的閃電戰,
打的英軍和法軍潰不成軍,更在之後讓麥大帥“向後前進”衝出了菲律賓。在
太平洋戰爭的初期95式輕戰車的主要對手是美國的M3輕型坦克,
雖然這兩款坦克都裝備了37毫米炮,但是M3斯圖亞特的前裝甲為28毫米,95式輕戰車的前裝甲僅有12毫米,基本上來説除非美軍坦克兵訓練疏忽或者作戰中馬虎大意,否則95式這種脆皮坦克必死無疑!
同時日軍還發現他們的“橫行螃蟹”在面對美軍的“老乾媽”M2重機槍時也顯得有些脆弱,
當美軍的M3李和M4謝“饅頭”中型坦克出現時,日軍的95式輕戰車乾脆就歇菜了,美軍中型坦克只需一炮就能將它們統統轟成一坨廢鐵。
等到了沖繩戰役時,駐守沖繩的日軍戰車部隊平均每輛坦克要對抗60輛美軍坦克,那些95式輕戰車在戰役中要麼早早被美軍的火箭炮送上了天,要麼只能龜縮在坦克掩體裏等待被美軍坦克點名。
不過日軍還是有兩輛“成功登陸美國本土”的95式輕戰車,
在1942年的基斯卡島戰役中成功的在阿留申羣島站住了一腳,作為日軍對外侵略的主力坦克,自然不能缺了95式輕戰車的戲份。
美軍反攻基斯卡島時成功的俘獲了兩輛完好無損的95式輕戰車並將它送回美國本土進行研究,這也是美日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登陸了美國本土”的日軍坦克。
結語
95式輕戰車在二戰中總共生產了大約2300輛,它是日軍侵略戰爭中使用的主要輕型坦克。它不僅在太平洋被用於對抗美軍的謝爾曼坦克,後來在北方羣島戰役中還被用來對付蘇軍的T-34坦克,然而它們無一例外被打成了一坨廢鐵。
參考文獻:
《日本95式haGo輕型坦克》
《二戰中的日本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