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大利亞大麥加税只是第一步,澳方若不反思自己,中方必有後招
近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頻繁借疫情問題對華髮難,導致中澳交流面臨極大困難。這種情況下,莫里森政府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一味認為中方“睚眥必報”“傷害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偏偏不信,終於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據澳大利亞《天空新聞》近日報道,中方對澳產大麥徵收徵收80%懲罰性關税,引起了澳方的強烈不滿。澳方認為北京的報復已經威脅到了這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中方應該收斂自己的行為。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甚至為這種行為打上“廉價的政治活動”的標籤。他認為中方不應通過貿易打壓的方式,迫使澳方在疫情來源這個問題上做出讓步。
澳方一方面聲稱要對中方採取反制動作,讓中方坐到被告席上,承擔疫情製造、擴散的莫須有的罪名;一方面又強烈抵制中方的關税動作。莫里森政府的“雙標”行為,讓人覺得非常的可笑。按照澳方的意思,北京只有捱揍的份,絕沒有還手的機會。中方又不是1900年的清政府,豈容澳方一再地造次和欺辱。
在“新冠疫情來源”這個問題上,中方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那麼這是否意味着中方的對外交往風格發生了改變?
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鑑於美澳的咄咄逼人,中方有必要敲打後者,給予其一點顏色,讓他們知道中方絕不是歐美固有意識中的那個只會通過政治和談而非採取反制動作的仁義大國。
事實上,近段時間全球的政治格局因為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而發生了劇烈的變動,美國主導的單邊、單級的霸權格局開始產生鬆動,多國對美國施行的“美國優先”主義產生了強烈的厭惡和抵制。
按照西方部分學者的話説,瘟疫或是美國霸權主義的終結。白宮若不在抗疫方面有所作為,那麼霸權旁落也將只是時間的問題。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在關鍵問題、關鍵節點站錯了隊。其對國際形勢產生了誤判,認為背靠美國可以“一勞永逸”,這種想法極其的危險,也極其的錯誤。輕則可能導致中澳關係破裂,雙方進入敵對狀態;重則可能瓦解澳大利亞的外向型經濟,讓澳方的相關產業鏈崩解。莫里森政府不是不知曉這個道理,只是被美國洗腦,以至於頑固不化,讓其走入了和中方“魚死網破”的不歸路。
對於時下的澳方而言,除了積極的施行抗疫策略外,其更應該密切的關注國際形勢,在中美博弈中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贏得機會,而不是綁上美國的戰車,充當反華的急先鋒。西澳大利亞大麥農場主邁克爾·菲爾斯就認為,中方針對澳產大麥的關税動作讓澳大利亞很受傷,這會直接導致大麥的價格直線下挫,讓諸多的農場主破產。
與此同時,中方可用土地雖然無法和印度、美國等國媲美,但其在基因重組、水稻種植方面,仍具有領冠全球的實力和能力。這就意味着即使中方不進口外國的農產品,也可以有效的自我生產和滿足,中方不存在外國認為發生糧食危機的可能。
由此可見,澳方確實找錯了對手,而中方針對莫里森政府的打壓動作極其的精準,讓後者大傷元氣。畢竟兩國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政治影響力層面較量,澳方和中國相距甚遠。諷刺的是,如今中方已轉向美國購買大麥。澳大利亞此次蚍蜉撼大樹,既有打腫臉充胖子的嫌疑,也是為他人作嫁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