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父母該打就打,要不長大很難改正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應該是各位父母都感同身受的吧,因孩子不可能完全聽父母的,不要父母操心的,再加上孩子在成長髮育不同階段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需要操心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會向父母拋出不同的難題。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如果方法不對的話對孩子也是沒有幫助,不會起到引導的作用,沒有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同樣沒有滿分的父母。
提起李玫瑾老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不少父母都很熟悉她的名字,李玫瑾老師長期從事於青少年的心理研究,李玫瑾老師研究對象就是不同年紀和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所以李玫瑾老師在育兒方面的觀點也被不少父母借鑑,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在李玫瑾老師看來,不少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都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
李玫瑾老師也犀利的指出了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存在的一個弊端“父母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父母開始管,”在李玫瑾老師看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父母如果在這一階段,不給孩子立好規矩,正確引導孩子,那孩子長大後就更難該了,孩子可能會鬧得更厲害。
而且方式也容易變得不可控和極端,孩子在三四的時候,和父母鬧一般就是哭鬧、打滾和耍賴,那等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還和父母鬧的話,就有可能會做出離家出走和傷害自己。
或者一些其他的極端,在李玫瑾老師看來,雖然不贊成父母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在一些情況下,父母對孩子還是可以該打就打的,要不孩子更難改正。
1. 發脾氣和摔東西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就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當情緒不滿或者不開心時,就會做出發脾氣和摔東西的舉動,面對這種父母最好是等孩子的情緒穩定後,再和孩子溝通。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如果父母經過多次的引導,孩子還是不長記性,父母是可以該打就打的,讓孩子長點記性,要不長大就很難改正。
2. 得不到滿足就威脅父母
一般孩子在3歲後,就會開始跟父母提要求了,比如要玩具、吃的和衣服等,如果父母一味的滿足,孩子容易變得更得寸進尺,如果不滿足強硬拒絕的話,孩子也容易做出哭鬧打滾等舉動威脅父母,如果父母都好言相勸了,孩子還是耍賴,父母是可以讓孩子長點記性。
3. 不尊重長輩和大人
基本的禮貌對於孩子來説都是必需的,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和大人的舉動,要及時糾正孩子。
4. 沒有規矩意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能沒有沒有規矩意識,要不孩子更容易變得無法無天,父母要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
父母不能抱着孩子還小,等長大再説也來得及這種心態,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和無理舉動,父母要及時給予糾正,並引導孩子正確的該怎麼做,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