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學生粉絲網絡罵戰 是成年人對其教育的失職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新聞閣2015年07月30日訊】從TFboys與EXO兩個娛樂組合的粉絲高調互罵來看,那些參與罵戰的孩子們,顯然在捍衞他們心中“偶像”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足以令我們成年人感到汗顏的東西。暑期到了,學生們一點也沒閒下來。比如,昨日兩個娛樂團體的小學生粉絲們互相掐架,着實令人大[微博]跌眼鏡。據説罵戰首先是由一名TFboys的小學生女粉絲引發,接着EXO的小學生粉絲便瘋狂地回應。罵戰的內容、架勢、言辭,一點也不輸給成年人之間的掐架。

小學生粉絲網絡罵戰 是成年人對其教育的失職

  一般來説,小學高年級階段(從發展心理學角度大約為兒童後期與青春期前期)的孩子們,更容易成為某位偶像的粉絲,這不奇怪。在他們成長髮展的過程中,粉“偶像”是他們人格與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在心理學家班杜拉看來,孩子們粉“偶像”的行為是他們榜樣學習的一種形式,通過模仿“偶像”的態度、行為來獲得社會知識與經驗。

  所以,無論中外,這個年齡階段(10歲-12歲)的孩子們往往都很容易陷入對“偶像”的膜拜和效仿中,而且他們所粉的“偶像”往往也成為他們人格發展的一個榜樣模板,他們從對“偶像”的認同和效仿中來完善人格的發展,建立社會自我的圖式。

  問題是,孩子們粉什麼樣的“偶像”,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粉“偶像”,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他們最終人格的形成與社會自我的塑造。也就是俗話説的,他們的“三觀”在粉誰及如何粉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並內化。

  從TFboys與EXO兩個娛樂組合的粉絲高調互罵來看,那些參與罵戰的孩子們,顯然在捍衞他們心中“偶像”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足以令我們成年人感到汗顏的東西。顯然我們不能輕易地指責那些參與罵戰的小學生什麼,他們即使表現出什麼,反映的仍然是我們的成人世界提供了什麼樣的引導給他們。

  娛樂偶像組合往往是從商業角度打造出來的“產品”,從營銷吸粉的角度,只要有人去粉這些人造的娛樂偶像,就是他們營銷上的成功,即便主打的是中小學生粉絲市場,本身也沒什麼好詬病的。但除了娛樂“偶像”,我們的社會似乎並沒有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選擇的其他“偶像”。由於每個孩子的天性和興趣各有不同,他們在粉各自“偶像”的時候,應當有足夠多的選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天性和喜好來分化,而不是集中在粉“娛樂偶像”上。

  即使是在娛樂消費領域,我們的影視、動漫、電玩產業又為中小學生提供了多少“合格”的偶像供他們選擇去粉?要不幼稚得可笑,要不就虛假得可怕,所以答案是否定的。

  在娛樂消費領域之外,我們的成人世界又為孩子們提供了哪些能夠説服他們心悦誠服願意去粉的“偶像”?像美國社會,除了足夠多的影視形象、動漫英雄、娛樂明星,還有更多的棒球、橄欖球、籃球、冰球明星,各種社會機構組織的多元化的特殊比賽的運動員,來供青少年將其樹為自己的“榜樣”。

  我們的成人世界提供給青少年效仿的“榜樣”,卻常常帶給他們負面的影響。看到這羣孩子因為“偶像”在網絡上掐架、謾罵和攻訐,説着“×××那麼醜”、“××ב轉’什麼‘轉’”,從架勢上像足了我們在網絡世界熟悉的成人之間的掐架。(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