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貞豐9月18日電 題:連環鄉脱貧“連環計”:山地立體種植促增財
作者 楊雲
“梯坎地,巴掌田,靠什麼脱貧?”這是兩年前連環鄉貧困户詢問扶貧幹部最多的問題。
連環鄉位於貴州省西南部貞豐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區腹地。全鄉總人口4483户22039人,有精準脱貧户870户3253人。
石漠化,是水土流失的極端形態,有“土地癌症”之稱。此類區域的民眾,數百年來種糧食,常年是“種一坡收一籮”。
“調整種植結構?萬一搞黃了,連苞谷也沒得吃!”“山多地少,害怕要連本都賠光。”兩年前,不只貧困户,連已經脱貧的村民也同樣疑惑。
貴州省貞豐縣連環鄉,山地立體生態農業促山地財富“倍增”。 楊雲 攝
窮則思變。
為堅定農民特別是貧困户信心,兩年前,連環鄉在推動“山地立體生態農業”前先號召各村組中共黨員幹部試種。
“山改坡,坡改梯,旱地改田地。根據光照、土質,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菜則菜,分層種植。”連環鄉農業站駐村幹部、屯上村主任田維東與村支書賀順全商量,“選擇一兩片山試種一下。”
試種效果很明顯。賀順全自己的土地此後大部分按照“山地立體生態農業”方式種植。
“一算收入賬,二算生態賬,確實比單一種植強。”“同樣一片山地,分層細化利用,產出效益就倍增。”連環鄉屯上村村民們説,產業結構更合理,現在大家感覺日子有了奔頭。
在連環鄉納村,駐村幹部杜湘平説:“以前全村以種苞谷為主,調整種植結構後,山頂種養護林,防風固土;山腰套種經果林,穩定收入;山腳種砂仁、生薑拓展財源;在家養牛養豬,實現收入倍增。”
時下,砂仁已進入採收季節。“光砂仁收入就有8000多元,不算其他的收入,我脱貧了。”説到搞“山地立體生態農業”的“好處”,巧巖村貧困户潘發林深有體會,“再過幾天,樹上的板栗也會成熟,這又是一筆錢咧。”
近年來,連環鄉通過與貧困户“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成立合作社10個,帶動羣眾種植生薑、板栗、砂仁、李子等,壯大了各村的產業規模,發展“山地立體生態農業”,促進村民脱貧、生態變優。
貴州省貞豐縣連環鄉,山地立體生態農業促山地財富“倍增”。 楊雲 攝
人勤,山綠人富。巧幹,收入倍增。截至目前,連環鄉種植生薑1萬餘畝,年產值0.66億元;砂仁3.5萬畝,年產值1.35億元;板栗1.2萬畝,年產值0.29億元;李子1.7萬畝,年產值1.27億元。
為確保2018年全鄉精準脱貧户全部如期脱貧,連環鄉按照“山上有林子、村裏有產業、家家搞綠化,户户能增收、處處是花園”的規劃,依靠“人均兩畝砂仁一畝李子半畝生薑”的產業佈局,實施砂仁、李子、板栗、生薑、枇杷、生豬肉牛養殖等脱貧項目,推動貧困户脱貧。
記者走訪瞭解,僅2016年,該鄉實現104户446人脱貧,今年,預計脱貧人數191户864人。下一步,連環鄉還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採用“企業+合作社+農户”和“企業+村委會+農户”的模式發展擴大“山地立體生態農業”種植。
今年,屯上村與大田村將借貴州扶貧“秋季攻勢”脱貧出列。明年,坡棉村與納村兩個深度貧困村也將奮力脱貧出列。
作為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脱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貴州是中國脱貧攻堅的主戰場。截至目前,貴州還有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