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紐約知名高中校長指出,好大學錄取率屢創歷史新低,華裔學生要在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脱穎而出,不僅要“從高中第一天就開始計劃”,而且不應只注重學習成績,唯有全面發展且特色突出,才有機會打動名校招生官。
現場攤位為華裔家長、學生提供升學、教育理財等諮詢。(美國《世界日報》記者洪羣超/攝影)
“2400分的SAT成績有的是,常春藤等名校希望招到的是獨一無二、有特點的學生。”曼哈頓下東城亞洲研究雙文高中校長嚴利,於當地時間9月10日在法拉盛一教育博覽會上表示,好的大學錄取率近年來屢創歷史新低,尤其是常春藤等名校,錄取率都徘徊在5%左右,因此想上好學校的學生必須儘早計劃,從升上高中第一天起就不能鬆懈。
嚴利指出,大學申請中,高中四年成績最為關鍵,而高一的成績更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開局不利,今後三年要花更大精力去補回,令學生不堪重負。嚴利亦指,除了學習成績,全面發展非常重要;尤其是華人學生,很多很努力,理工科也好,但英文、歷史較差,這樣在申請好大學、尤其是名校上難佔優勢。
嚴利説,美國學校近年來追求國際化,而作為華人學生,競爭對手中一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申請者;這些中國學生大多基礎非常好,素質高,理工科更是強項;如果作為本地的華人學生文科都比不上這些中國學生,獲錄取的機會就更少了。
嚴利談華裔學生如何在申請大學中提高競爭力。(美國《世界日報》記者洪羣超/攝影)
嚴利也指出,大學重視的除了成績外,表達能力、個人才藝、組織能力等,都是錄取的重要因素;而申請大學時提交的作文(essay),便是大學招生官瞭解申請者的最重要途徑,需極其重視。往年很多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因為懶,沒有認真對待申請文書,甚至急着提交的申請文書語法、錯別字百出,“成績再好也沒用”。
紐約軍校校長張潔則指出,課外活動宜精不宜多;大學評估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綜合能力時,重點看其是否真正熱愛且長期堅持。張潔説,華裔學生在課外活動上常呈現“千篇一律”,不少家長也急於求成,對子女參與課外活動不關注其是否熱愛,而是在意“有沒有用”。
“課外活動可以是去醫院當義工,也可以是為了補貼家用去餐廳打工。”張潔指出,華人家長常問“做這個有用嗎?”但在大學申請上,“有沒有用沒人知道,只要一件事孩子覺得很有熱情、想去做,就一定要支持他,哪怕數學成績會影響一點,睡覺少一點”。
張潔認為,華人家長應放下焦慮症,不要對每一次考試等細節上過分關注和緊張,應該讓孩子有自信、輕鬆地成長,自然在升學中會有獨特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