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難免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有些事情急不得,逼迫往往會適得其反。
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6歲前,一定不要逼孩子做3件事,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幸福!
1、逼孩子道歉
我們有時候要相信孩子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我們不能指示孩子去做所謂“正確的選擇”,因為這不是孩子自己的意識。
無論是感謝也好,道歉也好,只有孩子真正意識到了“這個人我要説感謝,我要為我犯的錯誤道歉”後,談及“感謝和抱歉”才有意義。父母需要做的,只是指引而已。
從認知、情感、行為這三個方面去告訴孩子,承認錯誤並不是丟人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每個人都得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逼孩子分享
很多家長從小就會教孩子要分享,教導孩子“分享是一種美德”。
大人們以為讓孩子分享傳遞出去的是無私和好感,得到的就應該是尊重。但“被迫分享”給孩子的感覺是:“不重要的,家長在禮貌上的需要更重要,其他孩子更值得被滿足,媽媽並不愛我,我並不討媽媽喜歡。”
“被迫分享”給其他孩子的感受是“他的需要不重要的,沒人保護他,不需要認真對待他”。不自愛,沒人愛。
只有建立在孩子自願、快樂的基礎上,分享才是美德。
3、逼孩子吃虧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老一輩人常常教導年輕人吃虧是福,善良的人最終會有好的結果;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沒關係,都是孩子,吃虧是福,也不是故意的。
吃小虧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可以鍛鍊孩子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技巧。
虧損應該有底線,這與《吃小虧》的好運並不矛盾。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應該詳細分析。遭受損失也是適當的。如果涉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家長應及時介入,避免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吃虧”。
教育學家説: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才是教育規律。
如果孩子是一棵,那麼就讓他自然生長,必要時施以援手,而不是處處干涉、緊逼,這才是優秀父母應該做的事。
有耐心、有悟性的父母,才能收穫一個枝繁葉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