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人們常常將夫妻生活稱之為"周公之禮",這其中其實也是藴含着深刻的內涵。
"成之以禮得幸福、成之非禮得不幸",這不是道德律,而是價值律。
人們會把夫妻之事戲稱"周公之禮",其來有自。須知人類最重要的教育,從古及今,便是夫妻生活教育,一則需要養成正常的倫理,二則需要養成優美的感情。
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遠古洪荒時代,人民野生土長,女不知有夫,子不知有父。男女成年,夫妻生活與生育不可避免;而以一種禮制的形式來規範夫妻生活,確定其權利與責任,生兒育女,男有婦,女有夫,子子孫孫知父知母,脱離遠古洪荒夢寐野蠻,這能不説是一件極大極大的功德,也是覺悟的先民最重要的一件事業。
周公乃彼時這個民族文化和一切自然法的集大成者。周公制禮,最主要制的便是"風化",就是這個"夫妻關係"禮。
其實"風化"一詞的本意,很直接,就是以親密關係夫妻生活來訓化教育人民,而不是後來説的那麼藴藉。今人更詫異的是,夫妻生活如何還能化育人民呢?
"周公制禮",所制之禮便是後世被推崇普及的禮教,即聖人制度。
《禮記》所載諸種禮制,乃是圍繞此婚姻制度為核心的家庭觀念、道德觀念以及諸種維護此婚姻制度的禮儀法度。
我們可以看到隨之確立的其實是家庭制度,和個人、家庭對國家的依附關係。
有禮成婚姻,而後才算有婚姻制度。與這婚姻制度配套的社會制度成長起來,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確定了雛形,以人倫為道德基石的傳統中華文明也隨之自我發展、成熟起來。這當然是人類史的文明飛躍。
周公之禮的核心就是建立被約束的"親密關係"和親密道德,將"親密關係"以男婚女嫁的婚姻形式立法規範,而不是隨機野合,上不知君父羞恥,下不知家庭父母。
夫婦為人倫之本,乃天地間人類生命所自出者。以"周公之禮"來喻夫婦人道,大義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