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地方實權官員申請實職改虛職的現象,引發公眾關注。過去,為了升官,官員行賄受賄是家常便飯,僱兇殺對手也時常見諸報端。現在,竟有官員主動申請實職改虛職,確實出人意料。有人認為是反腐使然,有人認為是對官員激勵不足,還有人認為官員壓力太大。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新舊風險增加,一些官員為了安全着陸而申請“實改虛”
實職和虛職,一般指的是公務員中的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在基層,人們習慣把“局長”“副局長”等有具體職務的領導幹部稱作“實職”;把“正科長級幹部”“副科長級幹部”等只有級別而沒有實際職務的幹部稱作“虛職”。
在一些基層官員眼中,“實改虛”是“官不聊生”的反映:不能超發獎金,激勵手段不足;依法治官,工作手段受限;不敢跟企業家打交道,風險太大……
然而,這些理由並不足以解釋官員主動申請“實改虛”:畢竟一個地方發展困難,原因很多。發展不起來,實職領導的仕途不一定受阻;即使受阻,仍有實權;萬不得已,到時候再申請虛職也可以。這也是過去主動申請“實改虛”是個例的原因所在。
實際上,一位鄉長的話可能戳到了不少主動申請“實改虛”官員的痛處。他認為,壓力大不過是桌面上的理由,桌面下也有希望安全着陸的意思。一些官員現在的問題不多,以前或多或少有違規操作的地方,老風險不少,在向上升的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實改虛”是深思熟慮之舉。
“表哥”楊達才因為手錶落馬
官員不僅有舊風險,還有新挑戰。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一些意外事件——如夫妻反目、情婦舉報、抽煙戴錶、小偷行竊、官員日記、豔照視頻……都可能讓官員落馬,因為有的意外本身就包含腐敗線索,且在網絡的聚焦下,官員上面有人也難以“庇護”。而且,因這些意外落馬,比因為責任事故免職悲慘得多。後者還有復出的機會,而前者幾乎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實改虛”來安全着陸就尤其重要了——有論者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存在這樣的潛規則:退居二線或者改任虛職,就能“安全着陸”,雖然這並非鐵律,但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好處。
對官員主動申請“實改虛”,必須要有足夠的警惕
既然官員主動申請“實改虛”有“安全着陸”考量,對這些官員理應加強監督。據媒體報道,在西部某縣,曾有10位局長和副局長向縣領導提出由實職改任虛職,這其中包括司法局長、安監局長、畜牧局長等,都是口頭提的,沒有正式的書面申請,也可能有試探的意思。最後縣委書記發話,誰改任就審計誰,事情就不了了之。
對於這類官員,即使他們放棄了申請,也應該對其負責的部門進行審計,以確認這些人是否是借“實改虛”行金蟬脱殼之實。
在曾發生塌方式腐敗的山西,也曾出現類似的現象。2015年,呂梁市委書記高衞東曾表示,當時在選用縣委書記的考察中,有些官員不願參加,也曾有人找他提出退出一把手位置。雖然他沒有表示要進行離任審計,但説道“你這個時候不幹,別人會説你有問題,心虛。”相關官員即表示,“既然這樣説,那我就繼續幹。”
嚴格的離任審計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對官員改任虛職前的違法違紀活動,也要依法嚴肅查處,用實踐告訴官員“潛規則”不再適用,不要心存僥倖。
“實改虛”若成潮流,應趁此機會強化對公務員的考核
除了想“安全着陸“,一些官員想任虛職,也可能與壓力大有關。人民網引用的一則調查顯示,51.35%的官員表示現在比以前壓力大了很多,58.66%的官員多少會抱怨。
在虛職和實職幹部工資差距縮小的情況下,有個別人願意做虛職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公務員的工資來自税收,納税人沒有義務“高薪”為領導養老,而要讓這些人繼續提供服務,就需要改變我國公務員的考核體系。
我國對公務員的考核粗放已是學界共識,在對實職和虛職幹部的考核上尤為明顯:考核的價值取向和內容設計上沒有進行區分,都是從德、能、勤、績、廉五方面進行考核。
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強認為,中國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通過考試選拔,和西方的事務官類似。對其考核應借鑑事務官考核體系。雖然各國考核標準不同,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注重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做什麼,考什麼”。考核結果和職務晉升、職級晉升、提薪、獎金等掛鈎,懲罰機制也更為多樣和完善。這些國家的公務員雖然也是“鐵飯碗”,但並不像中國的這麼結實,服務態度也好很多。
警察是事務類公務員的一種
有更嚴格的考核機制,虛職幹部才能成為一個為民服務的辦事員。否則,“實改虛”的結果只會是政府中不幹活的“官老爺”越來越多。
“實改虛”官員再多也不可怕,正好給聘任社會精英留下空間
想安全着陸的官員“實改虛”,通過離職審計和調查,可藉機清除蛀蟲;想早日養老的官員“實改虛”,通過考核嚴格,可以將他們趕走,讓政府部門多一些真正辦事的人,方便公眾。
當今世界,各國政府、政黨在選拔官員時都具有很大的開放性。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就非常注重從社會精英中吸引人才,擔任重要公職,提高政府運行效率。由於這些人本身就有了很高的經濟基礎,他們擔任公職,更多地是為了服務社會,實現理想,加之有嚴格的制度,他們發生貪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在蔣紅軍博士看來,中國選拔黨政一把手的方式主要採用黨內選拔機制,許多官員在未成為一把手之前,還能謹小慎微,可一旦當上了黨政一把手,便判若兩人,貪污腐敗。除了加強對一把手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在選拔黨政一把手時,可以效仿新加坡的做法,向全社會優秀人才開放,以期通過改變“選人”環節的單一方式來達到減少腐敗、強化監督的作用。
雖然對布隆伯格褒貶不一,但他實實在在的改變了紐約
社會精英擔任公職,不僅可以減少貪污,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城市。彭博社創辦者布隆伯格即是代表。雖然人們對他的行事風格褒貶不一,但都承認他用商業的思維讓紐約市變化巨大:幾十年來,犯罪率降到了最低;城市被重新規劃,市政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公共場所完全禁煙,並被其他地區效仿;合理的税收和財政政策,讓紐約比洛杉磯、芝加哥等城市更有能力應對金融危機,60多年來,第一次湧入紐約市的人比遷出的人多。他對這個城市的貢獻,很難有人企及。
結語官員開始用實職換虛職,在一定前提下,不是壞事,更不是人才流失,而是官員隊伍的淨化。“實改虛”的官員越多越好,他們走了,才能為敢為願為之人留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