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想不到, 黃河以前是直的, 長江是向西流向地中海的
中國兩大母親河——黃河、長江。
可你注意過沒有,這兩條母親河的形狀。
長江像是一個直角,從源頭到雲南麗江,基本上是南北走向。而麗江虎跳峽以東,基本上都是東西走向。滾滾長江東逝水,直到匯入西太平洋。
而黃河呢,小朋友都知道,黃河像一個“幾”字,盤垣在中國的北方。
黃河的形態為什麼這麼複雜,老話説:黃河九曲十八灣。黃河為什麼就不能像長江那樣,形成一條直線呢。黃河的幾字形,在全世界上都找不到第二家。
這都是“老天爺”的安排。
黃河最早出現,是在50萬年前。那時的黃河,還像個小姑娘,羞羞答答。規模並不大,有很多小的湖泊與河段,不是現在的模樣。
約在5萬年前,因為陸地的劇烈運動,把原先各自獨立、零散分佈的湖泊與河段連接了起來。
黃河一開始也是直線,從扎陵湖、鄂陵湖開始,也是一條大道向東。
到了青海、四川、甘肅接壤的地方,黃河突然來了一個托馬斯迴旋,再折向西,歷數百公里,幾乎又回到了起點。然後又是一個轉彎,然後雙是一個轉變,然後叒是一個轉彎,到了陝西潼關,才一路向東匯入渤海灣。
這和地勢有很大關係。黃河起源於青藏高原.
這裏地勢險要,都是幾千萬年形成的。黃河的力量,還不足以改變這些崇山峻嶺,只能找點薄弱的地方往前拱。而到了蘭州一帶,這裏是黃土高原,土質鬆軟,已形成規模的黃河上游可以相對方便的進行衝擊,就能闖出一個大豁口。
那按這個邏輯,黃河就應該一直衝到外蒙古去,怎麼到了巴彥淖爾又轉頭向東了。這是因為巴彥淖爾再北一點,就是同樣堅硬的蒙古高原了。
黃河再有力量,也過不去,只好向東,在托克托附近突然直轉向南,形成山西和陝西的地理分界線。為什麼這樣?這裏是大峽谷啊,黃河還沒有能衝擊大峽谷的力量。
為什麼到了潼關向東呢,再往南一點,就是秦嶺啊。還是這個邏輯,黃河力量不夠大。
説完黃河説長江,長江為什麼是一豎一橫的形狀的。
長江的歷史比黃河古老。
早在三疊紀(2億年前)時,長江上游流域依然是茫茫大海,中下游乾脆都沉在海底。三疊紀末期,約1.8億年前,印支造山運動轟轟烈烈,很多高原出現,包括崑崙山脈、橫斷山脈、巴顏喀拉山脈,雲貴高原。青藏高原也沒閒着,不斷的隆起,形成很多斷裂地帶,也就是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上很多讓人眩暈的大峽谷。而到了約在1億年前,四川盆地緩慢形成。
你一定發現了,長江不正是在這些山脈之行穿行的嗎?所以,這些新出現的斷裂帶正好形成一個南北走向的槽,長江就沿着這個槽,向槽的盡頭流去。
因為這些山脈在形成過程中的劇烈活動,造成很多低地的斷陷盆地或槽型凹地,慢慢形成了湖泊,並串連在一起。但遠古的長江不是向東流的,而是向西流,最終匯入古地中海。這個理論,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來的。
尤其是在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在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下,隆起更高,這就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局面。所以你看,長江由地勢高的西邊向地勢低的東邊順勢流過去。
離現在最近的3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脈又活動了一起,西部地勢更高了,進一步拉大與東邊低地的海拔差距。長江從地勢高的西邊,形成巨大的衝擊力,在東部地勢地的地方橫衝直撞,越撞越大。這就是為什麼長江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間隙中穿行時、河面較窄,到了東部河面較寬的原因。
黃河和長江形成現在這個樣子。都是一個原因——受地勢高低的影響。黃河在金朝至清朝咸豐之間的數百年還改過道,想怎麼改就怎麼改,説明平原地帶是基本沒有能力阻止這些大江大河胡亂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