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剛生了二胎,小傢伙很可愛,而大寶對小寶的態度也很友善。在小寶百天的時候很多親戚過來吃百天宴。席間親朋好友們聊天聊得很是熱鬧,氣氛也比較不錯。鄰居的大姨一時興趣,對着坐在一旁的大寶大聲地説“我的妮妮,你還在這好吃好喝呢?你爸媽有了弟弟可就不那麼喜歡你了!那天我還聽説他們商量着不要你了呢!”
大寶聽到姨姥姥這麼説,嘴裏還含着雞腿的她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一桌子人都被孩子的反應逗笑了。大家笑着説“小孩子就是好糊弄,玩笑話都能當真!”鄰居趕緊安撫孩子説“媽媽不會不要你的,媽媽保證!”鄰居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止住孩子的哭聲,可是孩子卻一直悶悶不樂的。
想必這樣的情景生活中並不少見,顯然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逗娃”,這種類型的玩笑説不上來哪裏不對,但是卻讓孩子覺得特別討厭。
一、哪些行為屬於“中國式逗娃”?
此前有這樣一篇新聞報道,林某的妻子回了孃家,臨出門前讓林某不要外出,在家好好哄娃。誰知妻子走了沒多久,林某就接到了朋友請客的電話。林某二話不説帶着兒子就出門了。酒過三巡,朋友們想要逗逗林某的兒子,於是用筷子給孩子沾了點酒喝,孩子被辣得哈哈嘴,大家被孩子逗樂了。孩子也在大家的逗弄中喝了不少酒。
後來林某不勝酒力,被朋友送回了家。妻子不放心半夜的時候趕了回來,一進卧室發現父子倆滿身酒氣,而兒子卻怎麼都叫不醒。妻子趕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最後孩子被救了回來,但是卻因為飲酒過量成了痴呆兒。
1. 嚇唬孩子
“你爸媽不要你了!”對於小孩子而言,這句話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孩子們會信以為真,會被巨大的悲傷侵襲。這也是中國式逗娃中比較慣用的“伎倆”,開玩笑的人不必為此承擔責任,卻會在孩子哇哇大哭後合不攏嘴。
2. 引導孩子模仿不良行為
比如説唆使孩子模仿抽煙、喝酒這種不良的行為舉止。大人們的起鬨中,孩子彷彿受到了鼓舞,即便覺得這樣做自己很不舒服,但是大人的誘導,卻讓孩子樂此不疲。無形中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還有可能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3. 勉強孩子表演
雖然孩子還小,但是也有了自尊心,大人們常常會開一些讓孩子覺得很不“舒服”的玩笑。勉強孩子表演便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來,給叔叔表演一個節目!”孩子不情願在大家面前表現,但是迫於無奈只得乖乖服從,被勉強的孩子心裏滿是委屈。
4. 故意地逗弄
比如説,“小朋友,把你手裏的糖給我吃一顆!”當大人提出這樣的請求後,如果孩子不給吃,大人就會批評孩子自私、小氣、摳門,如果孩子答應了,大人又會説“我不吃,逗你玩兒呢!”孩子被大人的逗弄搞得沒了脾氣。
大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不斷地對孩子們開着沒意義的玩笑。殊不知滿足了自己的娛樂心理,卻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二、“中國式逗娃”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 讓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受到破壞
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在大人的逗弄中被損耗,孩子們會不知不覺地陷入到恐懼之中。擔心父母會把自己拋棄,擔心自己不被愛,大人的一句“玩笑話”,卻有可能成為孩子噩夢的根源。
2. 誘使孩子養成不良行為習慣
大人的“鼓勵”使得不具備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對於不良行為沒有正確的認知,這使得孩子很容易被誤導做出對不良行為的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養成一些壞習慣而無法改正。
3. 妨礙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
大人的鬨笑讓孩子對於人際交往有些不良的體驗,這種不舒適感讓孩子對於社交很是排斥。這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對於社交產生牴觸排斥的反應,影響了孩子身上正常社交能力的發展。
三、面對大人的玩笑,父母應該怎麼應對?
1. 及時地進行糾正
當大人的玩笑有些不恰當時,家長不要礙於面子而聽之任之,適當地進行干預,並且及時地糾正和制止,這也許會讓對方很沒面子,但是卻對孩子的三觀樹立很有好處和幫助。
2. 站在孩子一邊
當孩子在被刁難時,父母一定要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父母的支持會讓孩子更能夠感受到愛和安全感。父母的態度可以讓孩子從尷尬、恐懼、害怕的情景中脱離出來,降低了中國式逗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3. 接納安撫孩子的情緒
父母有必要對孩子的情緒有所接納,當孩子委屈得大哭時,父母一定要給予安撫和接納,“這點小事,你不至於哭!”這樣的回應會比中國式逗娃更加讓孩子受傷。父母對孩子情緒的接納才能夠讓孩子安心下來。
大人的玩笑可能是“無心之言”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父母有必要拒絕中國式逗娃,保護好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大家對於中國式逗娃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