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同事問我,互聯網時代什麼最不能相信?
我説:“網戀”
(網上P過的照片)
(生活實拍照片)
圖片來自博主@kanahoooo (就是把高曉松P成吳彥祖的大神)
網上的騙局太多,以至於我對家裏長輩頻繁轉發的養生謠言已經免疫,他們説吃木耳能抗霧霾就讓他吃吧,反正沒壞處。
社會總不缺乏一些好人好事,近日,一則醫生跳海救女娃消息讓不少網友點贊,據報道稱,10月20日,60歲雲南醫生馬敏麟正在在廣西某海邊休假,用相機拍攝海邊美景突然在鏡頭髮現有一女孩在水裏掙扎,他見到該場景於是想周圍遊客呼救然後扔下相機跳進海里,把小女孩營救上岸。
據瞭解,該醫生通過人工呼吸、心臟按壓等專業急救方法,讓對方甦醒過來。隨後,他婉拒家屬的酬謝和禮物,靜靜地離開了現場。
19日,江西南昌,一名女孩在公交車上埋頭做作業,直到一位老人上車,女孩主動讓座卻被婉拒。老人給出的理由讓人感動:“孩子在寫作業,更要緊,我們無所謂呀。”
平時見多了公交地鐵上的奇葩新聞,突然碰到這麼謙讓的故事,都有點不習慣了。
這才是尊老愛幼的完美詮釋,互相體諒給予善意。
有網友説:“也許小姑娘不想寫作業了,給自己找個理由,奶奶你居然不按常理出牌”。
哈哈哈,作業對於學生的意義等同於生命啊!外國一位小朋友趴在草地上寫作業,結果突然颳起一陣風,於是作業被大風吹走了……旁邊的小夥伴發出槓鈴般的笑聲。
燻疼!看着小朋友努力奔跑,還是沒趕上的身影,妹子也不由地發出了槓鈴般的笑聲。
哪怕是這樣幸災樂禍的小夥伴,現在也是挺懷念的,年少的情誼啊。
大家還記得當初畢業時寫同學錄,都寫了些啥麼?想不起來沒關係,我來提醒你。
同一個世界,同一本同學錄。想當年可是相當流行呢!
我記着當年還有同學給我寫“早生貴子”……重點是我那會兒覺得很吉祥還挺開心的,真是單純。
如今老同學們也都陸陸續續結婚了,我還給一個發小當了伴娘。不過我奶奶説,伴娘只能當3次,當多了嫁不出去。你們那有這種説法嗎?
浙江蕭山28歲的姑娘小曹,目前單身,在過去11年間當了39次伴娘。小曹説每次當伴娘都默默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了”,然後每次都有下一次。雖然很累,但是能夠見證別人的幸福很開心。
我倒是覺得能當這麼多次伴娘,肯定是因為姑娘人緣好,伴娘伴郎肯定都是找最好的朋友啊!就衝這個,姑娘一定會有好姻緣的,不用理迷信説法。
【每日一問】
1、你當過幾次伴郎/伴娘?都是什麼樣的關係?
2、你還記得自己在同學錄上寫過什麼嗎?
醫務工作人員在診療行為過程中應該跟患者説明病情的嚴重性及治療的措施。需要進行手術、特別檢查、特別治療的,醫務工作人員應該及時的和患者及家屬説明治療的風險、備選的治療方案等情況,並且需要取的書面的同意;不適合跟患者説明的,要和患者的近親屬第一時間説明,並且取的書面同意書。
因為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及時取得患者及家屬意見的,經過醫療機構負責人的授權或批准,可以立刻實施相應的治療措施。
北京醫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彙集醫療、法律、司法鑑定專家幫助您專業分析評估病歷,讓您明晰醫療過程中醫院是否存在過錯,過錯比例。
(2017-09-29)
對於突如其來的厄運,我們樂觀面對,這樣,人生將會變得晴空萬里,偶有小雨只是為了添些情趣罷了。
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每日電訊報》近日報道了一位勇敢媽媽被澳洲醫生判了“死刑”, 卻奇蹟般在中國廣州腫瘤醫院獲得新生的故事...
喜得愛女,卻是厄運的開始:
Emily Woodman今年30歲,這位勇敢堅強的新時代女性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Emily和她的老公Mark在澳洲經營自己的小生意,生活平靜似水。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對小夫妻。
人生就是這麼的奇妙,他們很偶然的認識了對方,吃了幾次飯,約出來玩了幾次,就確定了戀愛關係。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很幸運的,他們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愛意,雖然有爭吵,但總是會和好;雖然有分歧,但總是有人退讓;雖然有不同,但慢慢被對方同化。
所以,他們有了一個慎重的決定,結婚。
他們的婚姻應該就是最理想的狀態了吧,
“在見到她/他之前,從未想過要結婚;在娶/嫁了她/他之後,從未後悔;也未想要娶/嫁別的女人/男人。”
開始人生新篇章的他們,很快有了愛的結晶,他們美麗可愛的女兒,他們為她取名 Charlotte,寓意有氣質愛笑的女子。
卻沒有想到...
病了!病得好嚴重:
在女兒Charlotte出生沒多久之後,Emily病了,一開始只是有一些例如出血的輕微症狀。
但是Emily並沒有放在心上,她以為只是月經不調沒什麼大問題,她並沒有進行任何檢查,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接着情況越來越嚴重了,Emily終於意識到情況不對了,她去醫院做了一個詳細的檢查,她被告知她被確診為
“宮頸癌一期”
Emily感覺天都要塌了,她才20幾歲的年紀,癌症對她來説根本無法想象,她是不是要死了!
她慌了神兒,好在Mark一直陪在她身邊,鼓勵她,安慰她。女兒也好像突然就懂事了,每天貼心的陪着她,很少哭鬧。
病不可怕,懷抱希望
聽從醫生的建議,Emily考慮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因為她的癌症發現的很早,還是有治療的希望的,及時手術,注意平時飲食和規律的作息時間,雖然仍是病軀,但是可以活下去的...
活下去是現在Emily最大的希望...
這是一種精神力量,就是積極的心態,或者説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
2014年,Emily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她心裏其實是糾結的切除子宮就意味着她這一生只能有Charlotte一個女兒,當初説好的子女成羣就不可能實現了。
Mark卻安慰她説,沒關係,有Charlotte和她就夠了。
或許因為Emily的好心態,手術很成功,Emily回家與Mark、Charlotte過了一陣幸福的生活...
癌細胞擴散了,沒治了,只能回家等死?
兩年的幸福生活一眨眼就過去了,2016年,Emily又開始不舒服,這一次是她的肺,她頻繁的覺得呼吸困難,胸悶,一直咳嗦也不見好。
讓她沒想到的是,醫院檢查結果比上一次還要讓她驚慌,她被確證為:
癌症晚期,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肺!
第一個閃現在她腦中的念頭就是:“她又要死了!” 但是她不甘心啊,她才29歲啊,
她還有愛她的老公...
她還有可愛的孩子...
她還有未打拼完的事業...
有那麼多地方她沒去過...
那麼多美食還沒有嘗試過...
不行!絕對不行!
就算你拒絕我,我也會堅定我的信念!
她跟醫生説,我不管,我要接受治療,再痛再難熬的治療我都可以忍受,我想活下去。
醫生表示對她的勇氣和精神十分欣賞,然後拒絕了她...拒絕了她...拒絕了...
醫生覺得她已經到了癌症晚期,沒什麼辦法能幫助她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姑息化療▼▼:
“以化療壓制腫瘤快速生長、用新藥維持長期穩定的模式,以便“快藥快用、慢藥慢用”、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以獲得最大的抗瘤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好的生活質量。姑息化療所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徹底地消滅腫瘤,而在於能夠平穩地控制腫瘤的進展,緩解患者的痛苦,延長其生命。”
簡單來説就是一種舒服的方式回家等死。
Emily並不輕易妥協,這個醫生説她不行不給她治了,那她就換一個!
身體被病痛折磨,那我就用精神戰勝你
我要再試一次
很多時候,失敗者並不是輸在才能與機遇上,他從不缺艱苦的勞作和智慧,而是敗在了那麼一點點堅持和忍耐上。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只是多了一點堅持和忍耐,有時是一年,有時是一天,有時僅僅是多一次嘗試。
Emily嘗試了一個個不同的醫生,從湯斯維爾總醫院腫瘤科醫生,到黃金海岸的健康顧問,再到替代治療專家Manuela Boyle,她換了一個又一個醫生,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忍受了非人的疼痛....確依舊沒什麼效果...
她覺得不公平,每年政府都花了那麼多錢在研究各種不同的癌症上,為什麼?為什麼醫生對像她這樣30歲的病人説NO。
她不是80歲,不是90歲,她才30歲。她絕不向癌症妥協...
但是,每一個醫生都只是給她一些嗎啡和治咳嗽的藥品,讓她回家等死...
真的就一點辦法沒有了嗎?
Emily的一位醫生看着她一天天憔悴下去,便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去中國再試一次。
在中國看到曙光
在澳洲沒有找到希望,Emily也曾把目光瞄準到了周邊國家。但是由於身體原因,她最長只能坐9個小時的飛機,一直沒有決定,醫生的意見一下給了她曙光,中國現在是她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懷着強烈的求生慾望,Emily來到了廣州。此時她非常的虛弱,有時甚至沒有力氣説話。
她選擇了在廣州的一家腫瘤醫院,這一次她選對了。
中國廣州
在入院當天,Emily心裏是忐忑的,畢竟這只是一次嘗試,具體的結果誰都不知道。
醫院為Emily進行了一系列非常詳細的檢查,發現雖然已是癌症晚期,但是病人的精神沒有垮!而且癌症發現的時間比較早,病人一直接受治療,那麼病人還是有希望的。
其實人人身上都有抗癌的潛能,只要充滿希望、精神不垮,那麼就能調動這些抗癌力量對癌細胞發起攻擊。再配合正確的治療,與癌症的這場硬仗還是有勝算的可能的,所以絕對不能輕易放棄!
而Emily也正是憑着對生活的希望、堅持不懈的嘗試和樂觀的精神走到了今天,走進了可能治癒她的醫院。
醫院便安排了一系列對她的治療:介入治療、免疫治療和冷凍治療。
Emily當時就覺得身體舒服了好多了。她一天比一天覺得更好,而且她的腫瘤細胞數和血檢水平都已恢復正常。
只用了四天時間,就有大約3cm的腫瘤排出體外,大概是腫瘤的一半大小。
Emily被這種温和又有效的治療驚豔了!她從鬼門關走了一圈,走回來了...
因為她的不放棄,Emily給了自己又一次生的機會...
因為她的不放棄,Emily給了自己家人一個完整的家...
因為她的不放棄,Emily給了世界又一個燦爛的微笑...
因為她的不放棄...
因為經歷這一次,Emily越發感到家人的重要,為了給她治病,他們花了15萬澳幣,但是值得!生命是無價的!
Emily當然也知道,現在的醫學還不能完全治癒癌症,但是中國醫生至少告訴她
“來,讓我們試一試!”
他們至少沒有剝奪她的希望,他們鼓勵她堅持一下,他們鼓勵她再嘗試一下。
澳大利亞癌症委員會首席執行官對這事的看法是:“我完全可以理解,對於在澳洲沒有辦法的病,病人選擇去海外嘗試一些更為先進的治療,但是澳大利亞的醫療系統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
抗癌是場硬仗,只有鬥志昂揚地去拼,才有贏的可能!
堅持可以創造奇蹟!
堅持夢想終會照進現實!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堅持,
並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Australia News)
(2017-09-26)
網絡配圖
很多人都會認為,這位患者的父親有些不通人情,兒子突發心臟驟停,隨時都可能死亡,幸虧醫護人員奮力搶救,才為兒子撿回了一條命,這位父親感激都來不及,何必為區區千元而與醫護人員撕破臉?但這位父親無疑是憨厚的,他認為一碼歸一碼,感激是一回事,財物遺失是另一回事,這種較真,其實是一種比較稀缺的品質。
從這個角度看,這件事對醫護人員是一種警示。當患者處於突發疾病時,多處於不能自保的狀態,醫護人員應該保護好患者的財物。但只顧搶救生命,不顧保護患者的財物,在急救現場是常見現象,只不過受損財物往往不多,而且家屬不願較真而已。醫護人員需要認識到,過去粗放式的診療已不可持續,大診室、粗嗓門、以數字代替姓名等大大咧咧的做法,已顯得極不合時宜。醫療服務越來越精細,不僅要求診療精準,而且不能忽視每個細節、每一種感受,醫護人員必須適應這種變化。
但另一方面,這一千元賠償當中,也包括一些不合理的內容。比如,被剪衣褲就不該折算進賠償款。在搶救患者時,不管患者穿多麼名貴的衣服,醫生都會以生命為重,當需要剪開衣服時,醫生會毫不含糊,這屬於緊急避險,醫生不應承擔責任。患者的父親向醫護人員索要衣服費,顯然屬於過度維權,會讓醫護人員感到心寒。這部分錢不應該給,也應該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錢不多而滿足不當訴求。
可見,這一千元錢的數目雖小,但事情不算小。它不僅對醫療精細化服務提出了要求,也是患者維權分寸的一次檢驗。歸根結底,這件事對雙方都是一種告誡,醫護人員要更加重視患者的權利和感受,而患者更應該體諒醫護人員,不能因為佔了一點理,就誇大其詞,或者把不佔理的訴求也提出來。
(燕趙都市報 羅志華)
(2017-09-23)
文/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圖/羊城派記者 周巍 攝
通訊員 彭福祥 李紹斌
一次冶煉時突發爆炸,800℃高温熔化的鋼水噴了一身,這樣的慘劇發生在42歲的四川人蔣先生身上,事發時他在伊拉克的一家鍊鋼廠裏當工人。
爆炸發生後7天裏,蔣先生在當地醫院僅接受了簡單治療,傷情持續惡化,生命垂危。在各方努力下,他終於被送上了飛廣州的航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燒傷科的醫生們,立即開通綠色通道開展緊急救治,歷經4次手術,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9月7日,正在開展康復治療的他激動地表示:“感謝祖國的好醫生,醫術高、態度好!我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感謝你們救了我的命!”
800℃的鋼水噴了他一身
記者見到蔣先生時,他上半身被彈力衣緊緊包裹,面部、頸部等露出來的地方,膚色偏紅,有被高温鋼水熔燒過的痕跡,還有植皮留下的印記,所幸已恢復得七七八八。
回憶起這段恐怖經歷,他心有餘悸。蔣先生老家在四川達州,2016年6月,他被公司派往伊拉克。這個常年戰爭的國家經常可以聽到槍炮聲,廢棄的炮彈和武器隨處可見。
當地時間7月25日晚上9時許(北京時間26日凌晨1時許),正在鍊鋼爐附近工作的蔣先生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隨之是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熱流將他衝擊在地,“當時就倒地了,耳朵裏嗡嗡作響,身上劇痛,到處都是血光、黑煙,眼睛已經看不清了。”原來,鍊鋼爐的原料裏夾雜了一個“啞彈”,高温下爆炸了。“啞彈”的爆炸導致整個熔鍊鋼鐵的鍊鋼爐發生了爆炸,首當其衝的就是離爐子最近的蔣先生,800℃的鋼水噴了他一身。
圖/患者蔣洪勝描述受傷時的驚險場景
當地治療7天傷情持續惡化
“水燒開了是100℃,熱油火鍋是200-300℃,鋼要化成水,其高温致傷力可想而知。”中山一院燒傷科首席專家吳軍教授説,這樣800℃的鋼水,只要一接觸皮膚,就是深度燒傷。
據介紹,這一事故導致蔣先生全身30%燒傷,其中深Ⅱ度2%,Ⅲ度28%。深Ⅱ度燒傷主要位於顏面及頸後,Ⅲ度燒傷主要位於顏面部、軀幹、雙上肢,“Ⅲ度超過25%就是特重度燒傷了。”吳軍説。
事發後,蔣先生被工友緊急送到伊拉克當地醫院,但由於當地缺醫少藥,醫療技術水平落後,蔣先生説,簡單包紮處理後,護士每天給他換一到兩次藥。7天裏,他沒有得到燒傷專科治療,全身傷口發生潰爛發炎,感染嚴重,反覆高燒,甚至還出現了膿毒血癥等。“那7天生不如死,身上的痛苦加劇,當地醫生又沒有給治療方案。”蔣先生回憶説,“當時就一個念頭,我想要回國。”
緊急轉診廣州他轉危為安
經過各方努力,終於,他被送上了飛往廣州的航班。歷經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抵達時已經是8月2日凌晨4時許。“一下飛機,我就哭了,終於回家了!”蔣先生平安抵達後,被緊急送往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一路綠色通道,被送入該院燒傷科接受專業治療。
“當時的他被包紮得像木乃伊,身上都臭了。”蔣先生的妻子陳女士至今都無法忘記那一幕。中山一院燒傷外科徐盈斌教授告訴記者,接診蔣先生時,他正在發高燒,全身傷口已經嚴重感染,傷口的滲出液裏出現了多種耐藥細菌,這對嚴重燒傷患者而言不是好事,每一種細菌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時間就是生命。歷經充分討論,醫生們制定出了詳盡的綜合治療方案。8月4日,蔣先生接受了第一次手術,之後,8月8日、8月11日、8月21日,醫生們又為他接連手術。得益於醫生精湛醫術和護士們的悉心照顧,蔣先生一天天好起來了。
圖/主治醫生在檢查患者蔣洪勝的康復情況
“在這裏,感觸最深的就是回家真好,醫生仁心仁術,我不再擔驚受怕,連飯都可以吃更多了!”
蔣先生説,醫生和護士們每天都要悉心查看他傷口恢復情況,特別貼心,“創面太大,彈力衣繃着難受,護士給我拿來了軟紗布,一點點幫我蓋上再穿。”蔣先生説,兩次救治經歷讓他明顯感受到了回到祖國的温暖。
如今,蔣先生已經在中山一院燒傷科住了30多天,全身創面已基本癒合,正在接受康復治療和抗疤痕治療。不過,由於燒傷,他的右側下眼瞼外翻,還是有暴露導致角膜炎的風險。醫生們建議他下一步再做整形手術。徐盈斌表示,如今蔣先生的康復進展順利,以後可以恢復勞動能力。(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題圖|羊城派記者 周巍 攝
責編|呂航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