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單車、共享睡眠艙、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後,共享運動倉日前亮相北京的小區內。對於這一“共享家族”新成員,有專家認為,這也許是個“偽需求”。“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健身確實是個強需求,但強不到可以連洗澡設施都沒有就能接受在一個密室裏揮汗如雨這種程度。而且看樣子還需要佔地,成本也不是很低的樣子,前景堪憂。”
繼共享單車、共享睡眠艙、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後,共享運動倉日前亮相北京的小區內。北京青年報記者體驗發現,共享運動倉需要繳納99元押金,使用收費為0.2元/分鐘,運動倉內佔地5平方米左右,健身項目僅有跑步機一項,比較單一。目前,已有共享運動倉拿到數千萬融資。分析師認為,共享運動倉能不能走遠還要看運營品質。
體驗
跑步40分鐘繳費8元
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區某小區看到了名為“覓跑”的共享運動倉,該運動倉就位於小區院內,佔地5平方米左右,相當於半個車位的大小。共享運動倉的使用方法和共享單車十分相似,用户只需下載該APP就可以進行註冊使用,使用流程為:預約運動倉——掃碼開門——開始運動——下線結算。用户可以在APP內看到自己周邊的運動倉及佔用情況,可直接在APP內進行“預約”或獲得已佔用運動倉的“下線提醒”。北青報記者昨天下午看到,在周圍的7、8個運動倉中只有一個正在被使用,其他都是空置狀態。
北青報記者體驗發現,用户在APP內註冊後,首先需要繳納押金,系統內提示押金標準為199元,現為優惠階段99元,且僅能使用支付寶付款。押金頁面提示“押金可隨時退款到付款賬號”,北青報記者在繳納押金後,進行押金退款,頁面數次提示“服務器跑步去了,請稍後再試”。隨後,系統顯示“退款成功,預計1-5個工作日到賬”。不過,北青報記者在幾分鐘後就收到了退回款項。
在掃碼進入該運動倉後,北青報記者看到在倉內中心位置擺放着一台跑步機,周邊配有鏡子、掛鈎、播放屏幕、温控系統、空氣淨化等設施,運動倉內温度適中。在體驗的過程中,用户可以通過屏幕聯網聊天、聽歌、觀影、收發郵件等,較為舒適便利。跑步40分鐘後,北青報記者通過覓跑APP繳費8元,其單價為0.2元/分鐘。
據覓跑工作人員介紹,該運動倉內打造了一個物聯網人工智能環境,通過線上線下進行管理和操作,運動倉不僅能在高温嚴寒季節裏保持運動倉的温度宜人、在霧霾天給運動愛好者提供一個空氣清新的運動場所,它的休閒系統還能為居民的生活提供不少便利。
追訪
覓跑已拿到兩輪數千萬融資
共享運動倉雖然還不常見,但已獲得投資人青睞。覓跑日前宣佈獲得兩輪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創投、信中利資本、合鯨創投、獵鷹資本,目前公司估值1億元。
覓跑CEO畢振告訴北青報記者,其實早在今年春節期間就已萌生了“運動倉”的構想,“春節回家過年,看見父母大冬天在霧霾裏戴着口罩出去跑步,我就發現其實居民的室內運動需求還是挺大的”。
畢振調研發現,95%的人都有運動需求,但户外環境給運動帶來越來越多不便,而持有健身卡的人只有10%,能堅持去健身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室內運動的時間成本太高。因此畢振想,何不把室內運動搬進小區裏?打造一個“5分鐘運動圈”,不僅能滿足運動愛好者的需求,還能帶動更多的人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畢振坦言,打造“運動倉”是因為覓跑一貫的理念是 “全民健身”,這意味着覓跑要面向所有居民,實現居民最基本的運動需求。事實證明,覓跑的定位相當準確,居民對此非常喜歡,畢振笑着説,雖然每天都會有專人清潔,但有的居民使用後會自覺幫忙清理,非常愛護器材,這幾天還接到了全國各地打來的電話,問“什麼時候進駐我們的城市?”
分析
共享運動倉是個“偽需求”?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共享運動倉……如今可共享的東西越來越多,做共享生意的入局者也越來越多。“共享”模式受到投資人關注,成為新的風口,似乎每個領域都有創業者可以拿到大筆投資:共享籃球項目“豬個了球”宣佈完成千萬級Pre-A融資、共享充電寶“街電”獲聚美優品投資3億元、共享充電寶“小電”3月底獲得金沙江創投等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共享雨傘“春筍”宣佈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不過,站在共享模式的風口,並非每家公司都飛得起來。共享單車公司悟空單車、3Vbike相繼宣佈倒閉、某共享雨傘公司投放的3萬把共享雨傘半月後全部消失不見、共享睡眠艙因消防等問題被叫停……共享模式遭遇市場的考驗,有的早已夭折。
對於共享健身倉,網友們也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表示“終於不用白白浪費健身卡了,2毛一分鐘好便宜”,或“對於合租的我來説很實用”,不過也有的稱“沒有更衣室、浴室、廁所,也太不方便了”,或是“為什麼不增加啞鈴或者瑜伽墊等設施?”覓跑的工作人員解釋道,沒有更衣室和浴室是考慮到共享運動倉就在小區“5分鐘運動圈”內,因此沒有額外設計。
那麼共享運動倉的未來是否被看好呢?互聯網觀察家葛甲表示:這也許是個“偽需求”。他説:“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健身確實是個強需求,但強不到可以連洗澡設施都沒有就能接受在一個密室裏揮汗如雨這種程度。健身更大程度上還是要注重體驗的,像這種人為割裂重要環節的健身服務,跟只給飯吃不給水喝的飯店有什麼區別?何況這幾年也提供不了太多健身服務,品種比較單一。而且看樣子還需要佔地,成本也不是很低的樣子,前景堪憂。”
對於資本較為青睞共享模式,知名IT評論人磐石之心表示,“這和當年O2O很像”,他表示,現在很多創業者的目的並不是解決用户的需求,而是為了拿到融資。很多人蜂擁而上去做共享某某,但很多都無以為繼,這跟當年O2O很像,比如當年美甲O2O、洗車O2O、洗衣O2O等公司非常多,但最後只有一些高頻的如吃飯、打車活下來了,剩下的模式過重或頻次過低的很難存活。對於共享運動倉,磐石之心認為這並非“共享”,實質上是“租賃”。共享運動倉相當於自助健身,降低了成本,但本質上還是健身房的一種,唯有在軟硬件上給用户帶來優質體驗,才能發展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