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老兵捐贈遺體夫妻二人共同傳遞幸福!87歲的劉信和79歲的老伴孫玲菊最近做了一件大事,昨天兩位老人在海曙萬安社區居委會,交上了遺體捐贈的申請書。除了捐獻角膜,他們還申請捐獻遺體。
“我很崇拜他,他做什麼都對”
劉信的老家在浙江東陽。1949年,部隊南下,駐紮在劉信所在的金華師範學院,激發了劉信從軍報國的想法,隨後便報名參軍,跟着部隊北上去了新疆。
87歲老兵捐贈遺體
“去過飛船基地,原子彈基地,體驗過重走紅軍長征路。我想,抗戰時期,有太多的生生死死,有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但是他們卻為活着的人鋪下了陽光幸福之路。我很幸運,沒有經歷那些,沒有死在戰場,可我想做點有意義的事。”劉信説,做有意義的事,這個想法一直在心頭。
這幾年,遺體捐贈的新聞不斷見報,劉信看到後,也給了他啓發。
“我到87歲了,身體各方面都很健康,我覺得我的身體條件不錯,可以給科研機構研究。”劉信自信地説,他也開始向家人傳遞這個想法。
很多人捐贈遺體,一大半阻力來自另一半。
劉信卻沒有這個煩惱,老伴孫玲菊一直視丈夫為自己的偶像。果然,聽了丈夫打算捐贈遺體的想法後,她第一個大力支持,並也要和老伴一起捐贈。
“我很崇拜他,他做什麼,我都覺得是對的,解放軍好樣的。”孫玲菊説,在老家義烏的時候,自己一直很崇拜丈夫。
“有次回義烏老家,着火了。他奮不顧身去撲滅火災,村裏人都説我找了個好丈夫。這讓我挺自豪的。他的很多想法感染着我,比如幫助別人,和別人一起分享,讓我們都很快樂。”孫玲菊説,現在是萬安社區的樓道和諧促進員,熱心幫助社區裏的人,走在路上,誰需要幫忙她都會過去幫一把,每次社區大掃除,她也第一個報名參加。
孫玲菊説:“這麼些年,他待我像我的媽媽一樣,他跟我媽媽一樣,照顧了我近60年,給我燒菜做飯,我很幸福。以前農村裏大男子主義盛行,我腿受傷,他給我挑水做飯,村裏人會説他,但他很樂意為我做這些。”
希望把幸福傳給更多的人
夫妻倆説:“最早不知道有遺體捐贈,後來看了報紙,才知道原來死後身體還能做出貢獻,這是個很好的事,我們思想都比較開明,子女也比較支持我們的想法。”
今年4月,劉信和孫玲菊再一次看到遺體捐贈的報道後,就開始寫遺體捐贈申請書,並叫來遠在深圳的女兒和經常在上海、杭州出差的兒子,希望他們可以在申請書上簽字,經過多次商量,最終兒子在四份申請書上籤下了字。
“我現在還經常鍛鍊身體,每天晚上飯後去效實中學操場走20圈,保持身體健康。”孫玲菊説,她還和一起練球的人説了他們夫妻倆的想法,“他們也有和我們想的一樣的。我想我們的這個也許可以作為一個導向,去感染更多的人。”
走出居委會的時候,劉信説,他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他希望可以把幸福傳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