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電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超級黃金週,餐飲業表現格外亮眼。在城市的商圈裏,餐廳裏客流爆滿,不少人氣餐廳的門外還聚集了大量等位的客人,有的餐廳甚至還相應延長了營業時間。隨着生意火爆帶來的,是餐廳對以服務員為主的人力比以往高出幾倍的需求。
一直以來,餐飲企業是用工需求最大的行業之一,特別是餐廳服務員這一職位,需求量長期處於用工需求的前幾位,餐飲就業甚至被稱為外來務工人員的“第一站”。然而,餐飲行業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旺季招人難、用工成本增加、缺乏培訓導致服務質量下降等成為大多數餐飲店老闆面臨的共同難題。往年,儘管在黃金週到來之前已經早早就開始了人員的招聘,但還是很多餐飲企業未能滿足用工需求。而今年,不少品牌餐企選擇了大量使用靈活用工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十一”黃金週的用工問題。
供需矛盾催生餐飲業靈活用工機制
對於餐飲行業來説,“十一”黃金週只是一個縮影,在發展大背景和行業特性的作用下,餐飲行業對於靈活用工機制的需求與日俱增。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消費升級日趨明顯,人們對於外出就餐的消費明顯增加,在多個紅利疊加的影響下,我國的餐飲行業保持了快速穩定的增長,商務部公佈的《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度,全國餐飲收入3.58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餐飲行業在保持高速的增長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在勞動力供給放緩的情況下,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餐飲行業用工成本的增加必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而餐飲業對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等要求相對不高,這些因素讓餐飲行業成為選擇靈活用工機制的典型,並給整個行業帶來利好。
C端觀念轉變推進餐企靈活用工探索
如今以80後、90後為主的新生代成為勞動力市場中的主要角色,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他們更加追求個性化和工作的彈性,對職業的要求也不僅僅是賺得一份薪酬。根據國內靈活用工服務領域的創新領軍平台鬥米針對《2017年中國餐飲行業靈活用工調研報告》中顯示:在問及從業者不喜歡餐飲行業的原因時,47%的被訪者回答“工作辛苦”、高居第一位,“社會地位低”佔比27%、僅排名第三,可見工作辛苦才是導致該行業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與以往的認知不太一樣,社會地位低並非從業主要障礙。針對工作辛苦這一痛點,或許兼職小時工是有效的解決之道。
對於從業者來説,靈活就業不僅能快速找到工作,同時還有時間完成工作之外的其它規劃;對於企業來説,靈活用工的方式能有效緩解招聘難問題、提高運營效率,從而降低了用工成本。由此看來,靈活用工能夠更好地適應餐飲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特點,在未來成為更多餐飲行業從業者和餐飲企業的新選擇,而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發展更加快了這一新趨勢的進程。
互聯網加速人力資源“共享化”
據悉,靈活用工在歐美髮達國家已經被廣泛應用,全球範圍內,每天至少有50萬人以靈活用工的方式就業,其中餐飲行業佔據着相當大的比例,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等靈活用工比例甚至超過了固定人員。在中國,靈活用工尚屬起步階段,然而中國靈活用工比例正在加速,靈活用工領域成為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最大的風口之一。在“互聯網+”背景下,靈活用工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新業態、新科技以及互聯網思維的滲透為新型靈活用工的井噴式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餐飲行業作為生活服務領域的主要組成部分,從渠道、支付再到營銷,都有一定的互聯網滲透改造的基礎,在人力上,餐飲業的互聯網化還需要觀念的進一步改變和開放。面對這一趨勢,一些品牌餐飲企業已經嚐到了“甜頭”。哈根達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與互聯網外包平台的合作,暑期主要以學生兼職為主,在淡季合理減少用工需求,此外在一些節慶促銷等按照任務來進行招聘,兼職工成為了固定工的有效補充,工作效能增加了運營效率提高了,用工成本卻不增反降。
相關數據顯示,預計2015-2019年中國靈活用工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2%,靈活用工成為了眼下“互聯網+人力資源”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不少嗅覺敏鋭的企業已經開始佈局,鬥米便是其中的代表。2015年11月,鬥米從58趕集分拆獨立,深耕靈活用工服務領域。公司業務分為鬥米兼職、鬥米外包、鬥米特工三大塊,涵蓋從招聘、面試、執行再到結算的方方面面,組成了完整的O2O閉環,通過大數據和雲平台,從而為用户打造安全可靠的就業服務平台,為企業打造誠信、高效、專業的一站式服務平台,有效解決了兼職人員和用工單位與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