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是一部很有氣質的劇,它不是流水線型的粗糙作品,而是匠人手工打磨的藝術品,場景、鏡頭、風格,無一不古樸而幽遠,把日漸走歪的古裝劇,拉回到正路上來。儘管,在小説被影劇化的過程中,還存在着諸如類型劇定位不清晰、節奏沒有照顧到普通觀眾等細節上的遺憾,但劇集的這份誠意、這份赤子之情,卻足以彌補一切的不完美。
《琅琊榜》對原著小説的改動不大,只是去掉了一些支線人物、去掉了整體武俠的氛圍。因此情節豐盛、衝突點劇烈,難得的是節奏還極快,絲毫不拖泥帶水。極其喜歡《琅琊榜》所呈現出來靜謐清冷的風格:每一個畫面都精美如同一幅山水畫,無論是白牆烏檐翠竹環繞的雪廬詩意盎然,還是對坐飲酒遠處層層山巒疊嶂的精緻構圖,都充滿了寧靜致遠的寫意;劇中人物身穿的傳統漢服,以牙白、硃紅、深紫等沉靜的顏色為主,不輕佻不張揚卻自有一份怡然;鏡頭語言更是細膩,電影化的留白方式,適合大氣磅礴的古裝劇。
冷靜、剋制、精細,而非誇張、浮躁、粗糲。沒有花裏胡哨亮瞎眼的服化道,沒有調到阿寶色的光線。這種讓人愉悦、舒適的審美背後,其實是耗費巨大心力的打磨——畫面場景服化道那麼美,是因為該劇負責美術、道具的工作人員在開機前半年便投進工作,劇中包括蘇宅、皇宮內殿、特色閣樓,主要人物居住和活動的廳堂、卧室、書房等內景均為全部現搭;鏡頭語言那麼豐富,是因為製作團隊的不斷挑剔。無論是製作的投入還是製作的用心程度,在今天的電視製作界都是奢侈。
當然,《琅琊榜》也存在着一些遺憾。最明顯的就是,節奏快的同時沒有注意人物的交代與劇情的鋪墊。開頭兩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幾乎全部出場,但每個人物分到的筆墨卻太少,角色個性塑造並不突出。對於沒有看過小説的觀眾來説,記清楚這些人是誰、屬於哪個派系實在太吃力。如果沒有熟臉打底,基本過目即忘。正是由於這些人物看似無意實則串聯,才更要好好交代清楚來龍去脈,不至於讓人一頭霧水。當然,五集之後,如能進入狀況跟上劇情,那麼朝堂之中的爾虞我詐和江湖之上的波雲詭譎就會交織起來,安靜緩慢卻裹挾萬鈞之勢的感覺會讓觀劇過程有種隱秘的暢快感。
《琅琊榜》在改編之初,就號稱是按照歷史正劇來拍,但原著本身,武俠與朝廷是一半一半的存在,許多的設定都是武俠的方式,譬如琅琊閣,譬如江湖的種種規矩、門派。劇中也確實大力弱化了這一氛圍刪掉了有關情節,但同時也導致了定位的不清晰。以歷史正劇來看顯然還不夠嚴謹,且不説將架空歷史搬到五代對不對得上,庭辯戲消音、權謀不夠深入、朝堂爭鬥卻用武力解決,都會讓人覺得有心理落差。其實,以劇集展現的琅琊閣中央機房的精巧和氣派讓人驚豔來看,製作團隊完全可以駕馭武俠部分。若把書中的武俠部分拍出來解釋清楚,反而更讓人接受這個故事與設定。
梅長蘇這個角色是整部劇的核心,以殘存之身謀天下大局。但是很遺憾,胡歌的演技還不能支撐這個人物。他身上沒有儒雅、病嬌的氣質,情緒、眼神也並未能很好地拿捏,以梅長蘇對靖王説“我選你”的那場戲為例,靖王眼中從震驚到自嘲,情緒濃烈,鏡頭轉到梅長蘇,卻只是直勾勾地看着靖王,毫無層次。倒是劇中的配角,個個光彩奪目。王凱飾演的靖王簡直讓人驚豔,比書中的靖王更出彩了幾分。俏皮可愛的飛流、老謀深算的謝玉、美豔細膩的秦般若、陰鷙張狂的譽王、飛揚跳脱的藺晨……就連出場不多的言侯爺,只一場對談戲就讓人印象深刻。每個人都個性鮮明,身上揹負一段故事。
電視劇是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覺得有缺憾,或許也是因為愛得深沉。無論如何,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在這個古裝雷劇橫行的世界,能夠細細拍出這樣一部誠意之作,值得尊重與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