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有的一種生於恐龍時代的,蕨類植物,它的發現極為偶然!
蕨類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它們被稱為“羊齒植物”,因為它們的葉子酷似羊的牙齒。
它有維管組織,因而與種子植物被合稱為維管束植物;又因它仍借孢子繁殖,所以和苔蘚植物一起被稱為孢子植物。事實上,蕨類植物屬於過渡植物區系。它們位於植物界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它們比苔蘚植物更進化,也比種子植物更原始。它們具有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它們是地球上古代和現代植物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世界上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世界上大約有10000種蕨類植物。中國有蕨類植物63科224屬2600餘種,佔世界蕨類植物總數的26%。從原始蕨類植物到現代蕨類植物,我們都能找到它們在我國的代表,其中很多是我國特有的,荷葉鐵線蕨就是其中之一。
荷葉鐵線蕨又名金錢草、鐵絲草,鐵線蕨,是鐵線蕨科鐵線蕨屬植物。鐵線蕨科有兩個屬:黑華德屬和鐵線蕨屬,通常被認為是單屬(鐵線蕨屬)的科。該屬有200餘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從寒温帶到熱帶,尤其是南美洲都能看到。我國有30種5變種4變形,主要分佈在温暖地區。
荷葉鐵線蕨是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高5-20釐米。根莖長而細,顏色象鐵絲,短而直立。葉子呈橢圓形,有點像荷葉,寬2-6釐米,深綠色,頂部光滑,有1-3個相同的環。背面疏生褐色長柔毛,葉緣鋸齒狀。長孢子葉的葉片邊緣反捲成假囊羣蓋。孢子囊羣長圓形或短線形,生於葉緣。
荷葉鐵線蕨是我國特有的一個品種,它的發現是非常偶然的。1977年,我國開展中草藥普查時,植物學家林友新首先在四川萬州太白巖發現了該植物,並將其鑑定為紅葉鐵線蕨的一個變種。後來,在海拔約200米的萬州新鄉鎮、石柱西沱縣等地,植物專家再次發現了荷葉鐵線蕨,這是近年來發現的另一種獨特的珍稀草本植物。
在世界範圍內,荷葉鐵線蕨僅間歇性分佈在東部萬州區至西部石柱縣西沱區沿河約100公里的狹窄地帶,兩岸深3-5公里。海拔高度限制在80-430米,但集中在海拔170-250米之間。萬州新鄉、小論山、杉樹坪一代是鐵線蓮的集中分佈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分佈點多位於河道西南坡或灌木叢中。荷葉鐵線蕨是三峽庫區特有植物,也是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一般來説,荷葉鐵線蕨生長在温暖,潮濕和無遮蔽的薄土壤上,在裂縫或草。光照和空氣濕度對其生長非常重要,在強光下不能順利生長,既不耐寒,也不耐旱,喜酸性土壤。其所在羣落主要有:化香-槲櫟-芒羣落、鹽膚木-鳶尾羣落、水麻-細穗腹水草羣落和黃荊條-海金沙羣落;它們在羣落中處於相關的地位,因為它們的植物很小,它們經常躲在其他植物下面,它們必須等到這些植物不再生長,它們生長緩慢。一般來説,鐵線蕨的葉子通常在早春發育。7月以後形成孢子囊羣,8~9月孢子逐漸成熟。
作為與恐龍同時代的遠古生物,荷葉鐵線蕨為鐵線蕨科最原始的類型。在此之前,亞洲發現的荷葉鐵線蕨均為複葉型。它是腎葉鐵線蕨的一個地理變型種,是亞洲鐵線蕨科中唯一的單葉型植物。只有一種(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羣島)和兩個變種,即荷葉鐵線蕨和細辛葉鐵線蕨(南部非洲大陸和印度洋中的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然而,兩者之間的差別非常大。腎葉鐵線蕨植物植株粗壯,鱗片褐色、不透明,葉厚革質。從葉柄到葉片兩側,密被長而細、交織的白毛,與荷葉鐵線蕨完全不同。
中國變種荷葉鐵線蕨在亞洲大陸僅見於三峽,為研究中國和非洲蕨類植物不連續分佈的關係提供了良好的資料。它對研究該物種的親緣關係、區系和地理分佈具有重要價值,被科學家認為是證實大陸漂移理論的有力證據之一。
除此之外,荷葉鐵線蕨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味淡,微苦,入肝、膀胱二經。具“消熱解毒,利尿通淋”的藥效。
由於植株形體小巧、喜陰,別緻優美,人們還將其作為盆栽觀葉植物。
由於分佈面積小,種羣數量少,在自身基因源和生態環境變化的綜合作用下,荷葉鐵線蕨種羣迅速萎縮,導致近交率上升。與其他蕨類植物一樣,其孢子在成熟時以一種特殊的機制從孢子囊中散佈。落地後,它們需要在適當的條件下發芽,以產生新的植物。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對森林破壞的加劇,空氣濕度的降低,地下水位的降低,原有生態環境的改變,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不復存在,同時,過度宣傳其藥用價值,過度開採,不強調保護的重要性,所有這一切,均使荷葉鐵線蕨處於滅絕的邊緣
由當時的有關部門、發佈的《植物紅皮書》將其列為二級稀有瀕危植物,《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它已被列為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對於近幾年發現的鐵線蕨,人們對它的瞭解還非常有限。目前,已在相對集中的分佈區建立定位研究站,對其生態和生物學進行監測,重點關注種羣動態、生長環境、繁殖適應性等。
有關部門對廣受外界關注的鐵線蕨進行了遷地保護。在重慶市萬州區,他們建立了禁止挖掘的荷葉鐵線蕨物種保護點,採用分枝或孢子繁殖技術進行人工栽培,並在雲南等地引進栽培。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