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甲午戰爭,堅持打下去會怎樣?

  

  

  

獨寐寤歌306-11 19:30

  35

  

  

  

  首先,當時的日本論綜合國力是肯定比不上清朝的,而且相差比較大工業化先進程度兩者相當。其次,甲午戰爭對於清朝來説並沒有傷了元氣,而日本卻是傷筋動骨了,日本根本沒有能力滅亡清朝。眾所周知,日本是屬於中國文明圈或者説中華文化圈之內的,日本要發展壯大要強盛富國,是繞不過清朝的。所以才有種説法是:日本是一條蟲子,它只有喝中國的血才能長大。當時的日本就是看到了清朝的虛弱無力才想要趁機撈取更多的好處想要從清朝那裏喝到血甚至要吃到肉。

  如果清朝堅持打下去甚至決心打敗日本的話,日本還是會要談判和調停的,當時日本和英國是結盟的,日本最壞的結果就是退出中國回去慢慢舔舐傷口,當然,還有可能會被英美等列強變成像印尼馬來等南亞那些國家一樣的殖民化的地區。

  對於清朝來説,堅持打下去所要付出的甚至比賠款更大的損失。經過太平天國之亂,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已經非常乏力,一直沒有恢復,國內各地列強已經在蓄謀等待時機。對於清朝這樣少數民族的異族統治來説,同日本堅持打下去,必然需要調動全國兵力,就會養成更多的國內軍閥。

  這樣一來,就可能會形成兩種結果。

  最好的結果是,能夠速勝。這就成了一劑強心針,壯大了威望,清朝的統治甚至會延續百年以上,甚至可能現在還會是清朝。但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對於當時人心渙散一盤散沙的清朝,只能是一種奢望。

  另外一種結果就是,像打敗太平天國那樣,慢慢打下去傷了清朝的元氣,而且為漢人培養了一批擁兵自重的強勢軍閥。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曾國藩那樣對清朝忠心的人。這樣來説,甲午戰爭一結束可能就會是中國內戰的開始,甚至於甲午戰爭還沒有結束,清朝就已經被推翻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清朝和日本都是戰爭的失敗者,勝利的是漢人的中國。從另一個方面來説李鴻章之流賣的是中國保的是清朝。所以個人認為還是不要為李鴻章之流翻案了。

  對於我們漢族人來説,我們希望甲午戰爭要堅持打下去。

  

  評論

  

聯邦調查局404-09 15:28

  311

  

  

  

  從老百姓的角度看,甲午戰爭應該繼續打下去,這樣結局再差也肯定沒到籤《馬關條約》的地步,這觀點絕對正確,清政府也知道。然而有一個原因是老百姓不知道、而清政府卻知道的,是它促使清政府必須停戰求和。這個重要原因就是,繼續打下去,即使最後戰勝或擊退了日本,戰爭肯定令漫延到全國,各地漢族軍事力量崛起,極可能戰後推翻清朝的統治。所以,清政府寧可割地求和賠款,也要保住政權,這是當時統治者唯一正確的選擇。現代,網民總是鼓譟要收復這、要攻擊那,這也不行、那也軟弱,完全是從屁民立場出發,而不是從統治者立場出發。

  

  46評論

  

用户5893473321004-08 15:58

  1826

  

  

  

  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開打,到1895年3月結束,一共打了十個月清政府就匆忙和談。如果清朝與日本堅持打持久戰,結果會怎樣?下面分析一下。

  戰爭進行到1895年春天,日本軍隊傷亡減員就已經達3萬多人了,其中死亡和殘疾達到1.7萬人。要知道日本一共出動的侵略軍隊也就17萬,而此時日本佔領的地方是遼寧南部、山東威海衞和澎湖列島,都是沿海地帶,一個省會城市都沒攻下,清朝的核心地區,平津政治中心和江浙財税中心都安然無恙。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如果清朝不議和,日軍下一步進攻的就是北京。要想打到北京,只能從山東撤軍,與在遼寧的日軍合兵一處,要麼南下打山海關要麼坐船打大沽口。此時清政府從南方已經調集了軍隊,甚至很長時間沒在戰場露面的湘軍也在劉坤一的帶領下來到了東北。

  但是日軍是否有實力打北京都值得懷疑,因為在和談之前,前線日軍將領提出了攻打山海關然後繼續打北京的計劃,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否決了,理由是——沒錢。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其實戰爭進行到第8個月時,日本國內的財力和物力已消耗殆盡,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也説:“國內海陸軍備殆已空虛,而去年來繼續長期戰鬥之我軍隊人員,軍需固已告缺乏。”

  所以,日本也想議和,但他還想威逼清朝割地賠款。

  再看清朝這邊。1895年二三月期間,山東清軍收復了牟平、文登、榮成等地,遼東清軍收復了寬甸、長甸、金廠等地。特別是湘軍在牛莊之戰中,以劣勢兵力,重創日軍,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而且日軍的佔領地並不穩固,經常遭到清軍和當地團練的襲擾,這個時候已經有了持久戰的雛形了。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勢必是一場血戰和消耗戰。日軍每前進一步都將付出血的代價。即使無法打敗日軍也會讓日軍感到疼,讓中國變成侵略者的傷心之地。

  打疼日本是很有必要的。日俄戰爭,俄國也失敗了,但是卻讓日本人付出了慘重代價,十萬日軍死亡,雙方停戰後,日本也沒敢讓俄國賠款,割地更是不可能。而且直到幾十年後日軍對蘇聯都有心理陰影,再不敢輕言與之開戰。

  而清政府寧可賠款兩億兩白銀加上遼東和台灣,也不願與日本血戰,這點與明朝的骨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戰爭中無法得到的,談判桌上都得到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日本的實力和野心就是清政府喂大的,如果之前佔領中國還有幻想的成分,那甲午之後,就變成了可能。

  有人會説,日本得到了列強的貸款,耗下去清朝也會失敗。但概念不一樣,一個是喪權辱國,一個是雖敗猶榮。可惜,滿清只注重皇權,不注重國家與民族。

  割地賠款的嚴重後果,宋代的文學家蘇洵對此有深刻分析,他在《六國論》中寫道:“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清政府不就這樣嗎,今日割了台灣給日本,他日就會割東北,然後就是華北……。起視四境,而日軍又至矣。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後來證明,果然是這個道理,侵略者是永遠不會滿足的。而回擊侵略者的最好方式,就是血戰到底,而不是割地賠款。

  

  587評論

  

手機用户1423275288704-08 22:13

  414

  

  

  

  甲午戰爭清軍陸軍出動63萬人(淮軍,湘軍,盛京馬步防軍)主要裝備英式亨利-馬提尼,德式毛瑟1871式美式雷明頓槍,日軍24萬人,主要主要裝備村田18式步槍。清軍有明顯優勢,日軍近衞師團都調到前線了,國內兵員已枯竭。而清軍可調動部隊還不少,堅持一月日軍就無法補給增援了,但因戰場離京城近,清政府統治者已畏戰了!

  

  67評論

  

大東北的小豆包04-10 09:33

  52

  

  

  

  如果甲午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的話,估計清朝還是會輸,但是日本也不會佔到更多便宜,相對於日本的全民武裝,清朝的抵抗只是政府層面的。特別是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國家不僅在政治、經濟有了極大的改變了,更促使了日本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日本侵華變成了日本全國軍民一致的極端民族主義想法,不侵略中國全日本人心裏都難受(有點變態的心理,可事實就是如此),所以他們的進攻能做到軍官指揮令行禁止,士兵前進悍不畏死,因此戰鬥力強悍,絕對能彌補日本相對於清軍裝備上的相對劣勢。

  而反觀中國清朝,國家意識根本沒有覺醒,洋務運動只是強健了身體,但是思想意識上提高不大,皇帝認為與日本開展是宣揚國威,軍官只是職業選擇,士兵只是吃糧,而一般百姓來説,更是關我屁事,此種心態下,軍官貪生怕死、士兵落荒而逃,失敗就在所難免了,即使是裝備有一定優勢,也全然被抵消了。比如黃海海戰某些軍艦管帶逃跑問題,比如朝鮮戰場上的一觸即潰。比如我們常看見史書上説的,北洋水師軍艦的炮彈不合格,中日艦穿而不爆,説是供應商的炮彈有問題,但是作為海軍這個高技術兵種,服役多年,你自己艦上什麼炮彈,你自己還不知道嗎?可見訓練程度之低劣和管理之鬆懈,不敗都難。

  但是日本在遼寧拿下旅順營口,在山東拿下威海衞等地之後,如果繼續開戰,那就是觸動了清王朝的根本命脈,清王朝一定會調集所有實力進行抵抗,中國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大,日本也不是輕易能獲勝的,而且隨着日軍深入內地,其後勤補給也必然發生困難,而滿清調集全國之力攻擊侵入內地之敵,日本必然也不會好過,很可能逐漸喪失掉其所佔優勢。

結果就是清軍會失敗但是日本會慘勝,但是這樣誰都承受不起,清朝的統治會土崩瓦解,而日本佔到的便宜也不會太多,而且西方列強也不會縱容日本佔據更多的利益。

  

  評論

  

松風逸曉04-08 20:40

  207

  

  

  

  打仗打的是經濟。甲午戰爭表面上看大清的海軍幾乎被團滅,但是清朝一直都不是靠海洋立國的,且同時當時的清朝財政收入很穩定。反觀日本,當時為了打贏清朝,幾乎已經傾盡全力,如果戰爭繼續發展到陸戰,那麼日本經濟將崩潰(可參照二戰後期的日本)。李鴻章去日本談判的時候,被日本刺客打傷,當時最為緊張的是日本政府,且日本方面主動將賠款降低,這個看上去好像是李鴻章的功勞,但實際上反映的是日本已經到了極限,不能再打了。而清朝當權者卻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狀況,簽了馬關條約之後使得日本獲得了寶貴的戰爭賠款,也間接的促使了日本以後的經濟快速發展……

  

  10評論

  

粗心的鴨子04-26 00:58

  69

  

  

  

  我很喜歡歷史,因為歷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是表象,而形成歷史那麼是那些深層次我們可能不到的東西,甲午戰爭從表象上看就是一個不那麼徹底細化改革的新興軍國主義國家擊敗了一個巨大而孱弱的老舊帝國,重新確立了東亞的秩序,這和一戰的原因很相似,就是老二企圖擊倒老大自己來做老大,兩次的結果不同而已。但深層次有很多更有趣東西,在這場戰爭之前,雙方其實都對對方有很大的戒意,這種戒備最終表現成兩國的軍備競賽,一個變成了一個近現代的軍事團體,另一個是淮軍,但雙方做的準備工作就有本質性區別了,戰前日本向中國派出了大量的間諜充分的對於中國的戰爭能力和戰爭潛力進行了評估,而同時期的中國卻在骨子裏看不起日本,雖然作為當時最精鋭的淮軍團體對於日本有一定了解,但瞭解的情況往往較為膚淺,。僅僅停留在雙方軍艦的噸位,主炮的口徑,軍隊的數量等等。

  在戰爭之前日本在英國發行了戰爭公債,刨去日本本身沒什麼錢之外,這種方式實際上是把西方主要的國家捆綁在日本一方。

  再有從世界環境來看,英國當時和俄國在克里米亞爭得不可開交,急需要一個亞洲的小弟來分擔他的壓力,所以對於中日這場仗,西方並不希望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只是希望在兩個小矮子中挑一個比較強壯的來拖一拖北極熊的後腿,這個在甲午之後沒多久日俄戰爭的爆發可以看到甲午的後續。

  而中國當時又處在一種很微妙的時期,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人口眾多的民族,民族主義在這個國家已經萌芽,直接結果就是這個老大帝國根本不可能用全部的力量來打一場國戰,所以現在有種説法,甲午戰爭其實不是中國和日本的戰爭,而是淮軍和日本的戰爭,當然當時中國根本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軍隊。

  這種種的原因造成了中國在朝鮮和黃海稍微一失利,戰爭就無法繼續下去了,即使像某些同學説的如果繼續打下去,會拖垮日本的想法,其實是不存在的,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當時的亞洲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即使我們可以繼續打下去,處於主要地位的英法等國家也會施加壓力給中日雙方,因為世界不需要一個破碎的東亞,而這場戰爭中清軍的無能盡顯,使得主流國家對於用中國來拖一拖俄國的後腿也不報太大希望,談判桌上才會倒向日本反向中國施壓。只能説在十九世紀末,世界曾經給過中日雙方一次相對公平的機會,來追趕世界的腳步,日本抓住了,而中國沒有抓住也沒有能力抓住。

  歷史沒有如果,只是在一次次的偶然中走向必然。

  

  9評論

  

終南山故事06-08 12:52

  77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在歷史課上,勤奮的同學把作業本收起來了,懶惰的同學也打起了精神。那位個子不高,五十出頭的女老師把歷史課講的很精彩。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在這許多的精彩的講述中,印象最深的是對李鴻章的講述。中法之戰後,他成了賣國賊,甲午之戰後,他又去簽訂條約,又成了賣國賊,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又拖着病體成了賣國賊。

  同學們在老師的講述中記住了李鴻章,甚至藉此嘲笑班裏一位也姓李的同學。李鴻章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很遙遠的憤憤不平,更多的似乎是快樂。然而,我們卻沒有想到,我們實則活在他們所塑造的世界裏,還受着影響。

  時光荏苒,現在回想起來,在李鴻章所謂的賣國行為之中,對中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對中國人都深受其害的賣過條約就是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李鴻章的賣過之名在當時坐實了。他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覆滅了,他的淮軍班底打造的沿海防線崩塌了,他自己也名譽全毀,這不能不説是他個人的全面失敗。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然而,歷史不只是訴説單個人命運的歷史。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歷史的片段中,被歷史所塑造,也改變着歷史。如果簡單的説李鴻章是賣國賊或不是,可能還是太情緒化了。説他賣國,我們言辭激烈,正義感強,卻忘了設身處地的想想;説他不是賣國賊,是被迫的,亦或是為了擔當,然而,這簡單的從歷史人物的命運出發,似乎也不妥當。

  為什麼要簽訂《馬關條約》?因為甲午戰敗了。但戰敗了就一定要簽訂條約去割地賠款嗎?當然要,因為前面的鴉片戰爭及後續的多場戰爭都是如此。但歷史就不能改變嗎?割地賠款的目的是什麼?

  當時日本已經完全摧毀中國渤海灣防線,北洋艦隊覆滅,遼東半島被侵佔,山東半島岌岌可危,這時,日本揚言要打到北京。清廷震動,慈禧、光緒都坐不住了。於是派李鴻章去簽訂條約,將事情抹平。於是乎自稱當了一輩子裱糊匠的李鴻章再度出馬,在日本受盡羞辱,捱了一槍,割地賠款了事。

  《馬關條約》之前,中國北洋軍團覆滅,不可一戰,戰則亡國。有人以此為李鴻章開脱,認為李鴻章是不想把國家推入滅頂的戰爭中,是個有擔當的人。他為何要簽訂條約呢?原因也很簡單。

  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所放在首位的永遠不是國運,而是自己的統治。如果日本人當時向北京進軍,將會嚴重危及清廷統治,有清一代或許即刻覆滅,因而,為了挽救“危局”,為了挽救自己的統治,兩害相權取其輕,寧可割地賠款款,也絕不直面日寇。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這裏就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當時能否一戰?如果説把國家推入戰爭就是罪人,那麼美國為何要接連參加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可以在兩次大戰之後兩次都起飛。回想抗日之時,北京淪陷,南京淪陷,大半個中國淪陷。此時中國的危機難道不甚於甲午當年嗎?對中國而言,有時候,民族的衰敗和落後是需要戰爭洗禮的,雖然很痛苦,但是卻不可避免。從百年的歷史看來,戰則有益,和則後患無窮。

  對於《馬關條約》的簽訂者李鴻章,我們當然不能過於指責,但李鴻章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國家,昧於世界潮流卻是真的。他的所作所為,只是讓清廷統治者多苟延殘喘了十數年而已,卻毀掉了我們幾代人的大中國夢。

  君不見,今日之中國,受此條約影響之深。或許你會説沒有。那麼,僅就台灣來看看。李登輝之流即是日本佔領台灣半個世紀的精品傑作,他能被日本所同化,完全不認中國大陸,就是日本奴化教育的結果。台獨日盛,統一之日那可期待?這裏面,有《馬關條約》深深的影子。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的事實不可忘卻。

  甲午戰爭也是奇怪戰爭,當時幾乎就是李鴻章自己的勢力與日本戰鬥,而在南方的南洋艦船和軍隊一副事不關己的心態,根本不參與。這連西方人看着都着急。為何會這樣?因為中國還沒有國家觀念。既然沒有國家觀念,就不會真正的把自己當作國人看待,也不會為國家考慮。

  近代史上這樣離奇的事情很多,當第一次鴉片戰爭打到南京附近時候,周圍居住的百姓敏捷的登上英國艦船。這可不是要鑿成敵艦,而是為了上去賣雞蛋。因為百姓認為,當時英國人和官府大戰,和自己無干。

  

  1評論

  

新14542267806-08 16:39

  31

  

  

  

  已經沒有辦法打下去了,當時慈禧太后加緊準備60大壽。不是現代歷史學家所想的那樣貪戀權力,她認為60歲,以後應該退休享清福了,已經把大部分權力交給了光緒帝,真正指揮這場戰鬥是光緒帝,而光緒帝好大喜功上受一部分清流好戰分子的火上澆油,又急於求成,想快速拒敵國門之外,然後一個一個部隊派上去送死,本來像這種戰爭就應該學習林彪的打法,充分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是最穩妥的。不知道他是腦袋缺根筋還是急於表現自己,皇帝的命令卻是堅決不讓敵人前進一步,拒敵於國門之外,本來軍官士兵的軍事素養,精鋭程度都不如日軍,就這樣一批一批的部隊的送死,日本就以逸待勞,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大清國基本上所有的精鋭部隊都被消滅,剩下的只有賠款求和。再加上國內漢族,佔全國90%的人口,經過太平天國的戰亂已經聚集了相當大的地方豪強,軍隊勢力。再不求和,國家很容易分裂,滿族的政權就完了。

  

  評論

  

木子禾乃子04-30 11:06

  14

  

  

  

  甲午戰爭堅持打下去,可能會更慘,甚至於會亡國。 晚清的腐敗,沒落,早就沒有了鬥志。落後的思想觀念,統治者沒有誓死捍衞國家主權的堅決意志,苟且偷安,得過且過,賠款換一時的安逸。 再戰必敗 ,這也是因為當時的國情決定的,清政府戰前只以為以自己的強大海軍……亞洲海軍第一,必能戰勝小日本,犯了輕敵大忌。清政府從上到下,戰前都沒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軍隊防而不備,百姓也無動員,強敵臨門,都好像與己無關。據日軍(也許不準確)記載,當日軍兵臨城下,攻進一個鎮裏時,老百姓還在看戲,侵略者已經到眼前了,唱戲仍在唱戲,聽戲的仍在聽戲!百姓還沒有什麼反應呢!反觀日本,為侵略中國,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舉國上下就是要打敗中國。舉個小例子 ,就可知此戰勝敗早就已定。就是海軍軍費,清政府建了海軍後,多年不給北洋艦隊軍費,不購一艦一炮!甚至把海軍軍費挪用,給慈禧太后過生日。海軍軍艦無更新,彈藥不足,大戰之前,彈藥還在路上,軍艦沒有補充彈藥!海戰時彈藥不足,有炮無彈,鄧世昌被迫駕軍艦追撞吉野號!壯烈殉國!就是因為沒有炮彈了!再看日本,其海軍軍費佔了大部分,天皇捐款給海軍,民間小女孩的零用錢都捐給海軍,日本的吉野號(當時最先進的軍艦)本來是中國要買的,卻因為沒軍費,被日本買走了。日本天皇皇后將首飾捐了買軍艦,慈禧太后用600萬兩白銀(幾乎可以再買一個北洋艦隊!)自己過生日!這就是差距。日本磨刀霍霍,清政府懵懵懂懂。所以戰爭打起來後,清軍海軍陸軍一敗再敗,完全沒有再戰的能力。更為可氣又可笑的是,北洋艦隊與日軍作戰時,南洋艦隊,竟然見死不救,清政府的軍令都被抗拒,拒絕參戰!!!成為世界海軍的一大笑話!更慘不忍睹的是,北洋艦隊最後被消滅在自己的軍港內!……甲午海戰,使我海軍被徹底打敗,被壓制百年難以復興!清政府的滅亡也就此註定。 事後諸葛亮,戰後得知,日本也到了崩潰的邊緣,甚至是如果再拖延一個月,日本就會垮台,歷史將會改寫。事實是不可能的事。當時,整個清政府已經喪失了抵抗意志,無力再戰,如果再戰,後果不堪設想,很可能會亡國。清政府猶如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年人,和一個如狼似虎的年輕野蠻人打鬥,必敗無疑。 甲午戰爭,也驚醒了中國人,重新認識日本。甲午戰爭,為日後日本人大規模侵略中國埋下了隱患,增強了信心。二戰時我們因此吃了大虧!其根源是就是甲午戰爭留下的後果。 如今,日本政府右翼分子囂張,處處以中國為敵,針對中國,擴充軍力,糾結反華勢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歷史沒有如果,沒有假設,沒有可能,我們要做的是,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時刻準備着,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

  

  4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95 字。

轉載請註明: 甲午戰爭,保持打下去會怎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