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桃疆
年頭越遠,現代人對古人的誤會大概就越深,這種誤會往往會以最直白、最粗淺的方式體現出來,比方説網絡劇。繼徐海喬主演的網絡劇《熱血長安》按照日本風格打造了唐朝之後,海巖之子侶皓吉吉擔任藝術總監的網劇《將軍在上》也按照日本的風格打造了宋朝,男女主角的衣服幾乎就是把和服版型拿來做做縫合、加些裝飾畫蛇添足一下就説是宋人衣裝了,非常不像話!
這服裝是宋朝的?
網劇裏的故事都是假的故事,什麼女將軍戍邊取敵人首級還收穫了敵方公主的心啊,什麼皇帝怕自己的堂弟不和女將軍結婚親自跑到家裏來監督婚禮執行情況啊,不過有些表現倒是歪打誤撞地符合了歷史事實。比如宋代市井中的熱鬧景象。
宋代在現代人眼中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朝代,一方面他重文輕武帶來了真實的歷史局勢改變,另一方面,宋代留下的器物字畫的確在藝術水平和美感上要盛過其他朝代一籌,最起碼實現了美感的整體統一,沒有出現審美正常的雍正生出農家樂審美乾隆的段子。
現代人對於宋代,最另類也最鮮明的印象其實是《水滸傳》帶來的,明代人寫的《水滸傳》反映的是宋人的生活,加上蘭陵笑笑生寫作的那部著名衍生小説,整個宋代市井的面貌幾乎在小説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呈現。完全沒有文氣,説走就走,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看衍生小説的話,讀者也不難發現西門大官人的幾位夫人穿着打扮完全是視覺災難,離美的距離十分遙遠。
宋元明三個朝代的女裝有明顯的不同
不過,宋朝的粉絲大可以將《水滸傳》的問題推給明朝,作為一部明人寫作的章回體小説,《水滸傳》很多描寫是基於明代的。不過,歷史上的宋朝並沒有離明朝太遠,尤其是南宋。
國破山河在,南宋仍然面臨着來自北方的威脅,但是市井生活並沒有因為外部環境的憂患而焦慮感倍增,由宋代貴族帶頭,坊間奢靡之風盛行。達官貴人喜歡在酒樓裏大擺宴席,排場大,稍具知名度的酒樓常有百間包席的,十分壯觀,酒具大多使用金銀以顯示尊貴奢華,各個酒家令被有歌妓裝點門面,增添情趣。每逢節慶期間,出遊者互相炫富,“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對,以供貴邸豪家幕此致玩,所謂”茸茸狸帽遮眉額,金蟬羅彅胡衫宅。乘間爭看小腰身,倦態強隨閒鼓笛,問乘家長城南陌,欲買前進應不惜。”
為了能夠更好地炫富,富人們組織了興趣社團,以便能夠有發起話題方便炫富活動的開展。比如富貴人家小姐們為了展示各自的才華,紛紛組織誦經集會,這麼一個嚴肅而莊重的場合,小姐們卻將之視為鬥寶大會,紛紛“俱帶珠翠珍寶首飾赴會”
南宋中葉之後,市井間有出現一批年輕富貴人家紈絝子弟,穿戴奇異,三五為羣,鬥美夸麗。這段載於《夢粱錄》中的文字也算是為了國產網劇展示宋朝皇帝的堂弟子民間風俗場所畫着日本眼妝跳舞的場面了。
但是和網絡劇裏囂張的男主角亮明身份去帶人收拾賭場生意不同,宋代歷史上富貴人家子弟大多數都在出手砸場子之前被騙子盯。當時有一種詐騙手法叫“美人局”,和今天的仙人跳差不多,坊間歹徒勾結風俗行業從業者,假扮夫妻,再由風俗行業從業者出面勾引無知懵懂又需求旺盛的富貴人家青少年,待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再又假扮的丈夫出面進行敲詐,青少年的家人往往為了顧及面子選擇破財消災。許多現代仍然不斷髮生的問題,宋代就都有了,而且從古至今,在手法上似乎沒有任何區別,這或許也讓當下那些看上去胡編亂造的影視作品更加具有真實感——影視劇雖然是編造的,但當時未必就不那樣呀。
無話可説
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多元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發展,高級的審美大概也是踩在無數庸俗的炫富和亂想之上最終攀登到了美的高峯上的呢。
【《將軍在上》定檔,馬思純女扮男裝演將軍攻氣十足】由馬思純、盛一倫主演的古裝劇《將軍在上》正式定檔,將於10月25日在優酷獨播。在今天的超前看片會上,馬思純的將軍造型終於曝光,其女扮男裝,攻氣十足。《將軍在上》講述了一個武藝超羣的冷麪女將軍與傾國傾城的紈絝俏王爺之間的錯位傳奇愛情故事。劇中,馬思純飾演的是霸道將軍葉昭,盛一倫飾演的病嬌男主趙玉瑾,兩人女強男弱的婚姻,引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糾紛。製片人金屹菲對兩位主演的表現很認可,“馬思純身上有中性美,盛一倫除了英俊帥氣的一面自身性格又非常活潑,兩位演員的外形氣質都很符合角色。”文/雲飛
(2017-10-19)
百歲開國功臣向守志上將走了,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念。 這些年每逢中秋去南京看望上將或託人給他捎上兩盒月餅,已成為我自然的習慣,上將從南京軍區司令員崗位退下來的20多年間,從未間斷。本打算今年中秋節前去趟南京,看望上將並祝他年屆百歲,不料9月2日早晨接到了上將逝世的不幸消息。人生百歲,古來稀之。然而在我的意想中,憑上將的硬朗身板與平和心態,應當壽過百歲啊!
上將1977年從第二炮兵司令員崗位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1990年退居二線。他主政南京軍區工作期間,我在軍區宣傳部工作。上將不凡的政治智慧、領導才能、坦蕩胸懷、嚴謹作風,以及他對黨和人民的一片赤誠,我耳濡目染。我從內心深處深深地敬重上將。
我敬重上將苦難輝煌的革命經歷。上將1917年11月出生在四川省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7歲參加紅軍,開啓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紅軍長征途中,他多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走過了極其艱難的歷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指揮和參加戰役戰鬥百餘次,戰功赫赫。建國初期,他川南剿匪征塵未洗又奉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打了很多漂亮仗,所屬部隊湧現出特等功臣邱少雲等戰鬥英雄。他指揮打仗的多個戰例,已作為經典戰例收入我軍軍事教科書。上世紀60年代後,他奉命先後組建我國第一所培訓戰略導彈幹部的學校和戰略導彈部隊。到南京軍區工作後,他為鎮守祖國的東南門户殫精竭慮。從領導崗位退下後,他依然心繫國防、情繫人民,老有所為,發揮餘熱,始終保持了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
我敬重上將獎掖後人的寬廣胸懷。上將十分重視對年輕幹部的培養幫帶和使用,我軍不少高級將領當年都是上將發現和培養的。1983年6月,我任南京軍區新聞處副處長,是當時軍區機關最年輕的處級幹部之一。那年夏天,我隨上將下部隊調研。每到一處,上將都會向當地領導介紹工作組的成員,介紹到我時,他總要多説幾句,獎掖鼓勵之情溢於言表。上將雖然是軍事指揮員,但他非常關心新聞宣傳工作,多次問我工作中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有一次當我彙報到少數地方媒體的領導對軍事宣傳重視不夠時,他當即交待我組織召開一個記者見面會。在那個記者見面會上,上將與30多名地方媒體的領導和編輯記者促膝談心,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軍事宣傳的重要性,使大家深受教益。這件事,當年在新聞界成為美談。2013年,解放軍出版社把我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文稿結集出版。我把這本名為《實踐與思考》的書託人送給上將指正。不想幾天後上將從南京打來電話,説他已經看了書中的多篇文章,並説我的這些思考很寶貴。他説書抽空還要看,並希望我不要停止學習思考。當時上將年屆96高齡,竟然親自給我打這麼一個鼓勵電話,使我深為感動。
我敬重上將平易謙和的長者風範。上將是開國功臣,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擔任過我軍的許多要職,是黨的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經歷閲歷極其豐富。但在我們這些晚輩面前,他從不以資格、地位凌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既是德高望重的首長,又是平易謙和的長者。1989年深秋的一天,正在上海休假的我得知上將來滬開會,便準備去看望他。讀小學的兒子知道後,一定要我帶他去見向爺爺。兒子有一個簽名本,他想讓上將在上面籤個名。我帶着他來到上將的下榻處,兒子問候過向爺爺後,便遞上了簽名本。上將邊翻看兒子本子上一些文化名人的簽名,邊説:“這本子來頭不小啊!”説罷,上將將本子拿到裏屋,用毛筆寫下了“勤奮”二字,並簽了名。這一段珍貴的經歷,兒子至今還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我到南京看望上將,臨別時上將拉着我合影。站在一旁的我的隨員小徐很想與上將合影,但沒敢開口。上將似乎看出了小徐的心思,和藹地對小徐説,你也過來一起照個相。這一張與上將的合影照,小徐一直珍藏着。去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上將秘書的電話,説上將在上海,想見見我。原來上將是來華東醫院做體檢的,第二天就要回南京,他6年沒來上海了,想在走之前見見老部下。我們在上將下榻的飯店見面後,上將執意留我晚餐。他用茶水和幾個家常菜招待了我們。席間,我以水代酒祝上將壽過百歲,更上層樓。沒想到這竟是我與上將吃的最後一餐飯。
秋空明月懸,又到中秋時,然而上將卻走了,他再也不能吃上我送的中秋月餅了。從此,我的生命中少了一份精神寄託,南京城少了一個温暖的去處。每念至此,不免傷懷。 “身經百戰開國將星功勳卓著載青史,礪劍一生屏障東南英名傳頌鑄豐碑。”我敬重的老首長向守志上將,您一路走好!
作者:朱爭平
2017年9月11日於上海
編輯:梓睿
東線瞭望∣東部戰區權威發佈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刊期:第609期
(2017-09-21)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那個在2015年“9·3”大閲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將軍走了。
他生前多次説,他的心中有3個媽媽,第一個是他的生母,第二個是養育他的人民,第三個是培育他成長的黨。對第一個媽媽,他非常孝敬她。對第二個媽媽,他永遠也報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做事情。對第三個媽媽,他的信念是,要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歷史與現實的價值、信仰與人性的真實,在他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有着8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始終不渝地踐行黨員的諾言。單説他的遺囑,沒有慷慨激昂的詞語,樸素直白中流露出無比堅定的崇高信仰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2017-09-18)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地處大別山腹地,系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1932年9月,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中,國民黨軍衞立煌部進佔金家寨,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的統治,劃安徽、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部分邊區,始設縣治,稱“立煌縣”。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9月上旬建立民主政府,更名為金寨縣。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產物。
金寨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歷史上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羣眾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人民羣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基礎深厚。在“五四”運動影響下,1920年,境內就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1924年,王明(陳紹禹)、蔣光慈在家鄉傳播馬克思主義,從事革命活動。同年秋,中共筆架山農校支部建立,這是鄂豫皖地區最早建立的黨組織之一。此後,黨組織不斷髮展,成為領導金寨地區革命鬥爭的核心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金寨黨組織迅速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求真務實地提出並堅持了積極準備、待機而動的武裝起義指導思想,發動大批共產黨員捐款獻槍,加快建立革命武裝;安排一批共產黨員打入民團內部,開展士兵運動;同時,積極建立農會組織,開展“五抗”(抗租、抗債、抗糧、抗税、抗捐)和借糧、均糧鬥爭。這些活動,為舉行革命武裝起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1929年5月6日,金寨西部的南溪、斑竹園、吳家店地區爆發了民團和農民暴動相結合的“立夏節”革命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同年5月至12月,金寨西部的南莊畈、流波瞳、西鎮等地,在紅32師的有力支援下,先後爆發了“六霍”革命武裝起義,也獲得成功。鄂豫皖邊區著名的三次革命武裝起義中,除黃麻起義外,立夏節和六霍起義均在金寨境內爆發,從而成為鄂豫皖邊區大規模革命武裝起義的主要策源地和爆發地。
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勝利後,在斑竹園、流波瞳先後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2, 33師。此後,又有多支紅軍隊伍在境內組建。
1930年上半年,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鄂豫皖邊特委成立,並將紅11軍改編為紅1軍。繼紅11軍的第31師在黃安改編為紅1軍的第1師之後,第32師和第33師分別在金寨南溪和流波瞳順利改編為紅1軍的第2師和第3師,以地方革命武裝為主體成立的紅1軍獨立旅是在金寨建立的第三支主力紅軍隊伍。紅1軍的組建第一次形成了鄂豫皖邊區統一指揮的主力紅軍,在金寨誕生的紅軍隊伍是紅1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1930年7月,中央獨立1師在燕子河地區組建,後與紅1軍獨立旅合編為紅1軍第3師。1931年1月,紅1軍和紅15軍合編為紅4軍,2月在麻埠又組建了中央教導2師,後改編為紅4軍第12師。隨着紅軍的發展壯大,1931年10月,在麻埠成立了紅25軍軍部和第73師。同年11月,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七里坪組建。至此,在紅四方面軍最初組建的主力部隊共7個師、1個旅、2個團中,在金寨組建的就有5個師、1個旅。隨後,在第三次反“圍剿”鬥爭中,紅25軍的第75師、第74師先後在金寨境內的麻埠、白塔販組建。金寨地區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
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西征,中共皖西北道委根據上級指示,迅速成立了中共鄂皖工作委員會,並將從麻埠撤出的中共皖西北道委、道蘇維埃機關及直屬隊,加上紅27師和地方武裝,在英山金家鋪組建了紅27軍,轉戰於邊區13個縣。後根據鄂豫皖省委決定,紅27軍於11月底撤銷番號,重建為紅25軍;為建立皖西北紅軍主力,另於1933年1月在麻城大畈建立了紅28軍。1933年4月,省委決定紅28軍編人紅25軍。皖西北道委當月在金寨湯家匯決定建立皖西北紅軍新主力,在第二、第三路遊擊師的基礎上組建了紅82師。1934年10月,根據皖西北道委決定,紅28軍在南溪呂家大院重建。這是在金寨境內繼麻埠組建紅25軍之後,又一次組建成軍建制的紅軍隊伍。1934年4月,紅25軍和紅28軍在湯家匯豹子巖會師,省委決定將紅28軍再次編人紅25軍。同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紅25軍離境長征,北上抗日。
在主力紅軍再次離境,敵人瘋狂進剿的嚴峻形勢下,中共皖西北道委又於1934年12月上旬將分散在金寨的革命武裝集中起來,在沙河店組建了紅218團。紅218團共700多人,成為後來再建的紅28軍的主體。再建的紅28軍是鄂豫皖邊區的最後一支主力紅軍。它依託金寨等革命根據地,不斷將地方武裝補充到主力紅軍中去,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
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金寨境內先後共組建了11支主力紅軍隊伍,還先後建立了縣獨立團和第一、第二、第三路遊擊師、戰鬥營等多支地方武裝力量,有10多萬金寨兒女投身革命參加紅軍和地方革命武裝組織,其中參加主力紅軍的有4萬餘人。金寨地區是鄂豫皖主力紅軍的主要誕生地和組建地,是中國工農紅軍重要發源地之一。
從鄂豫皖第一支紅軍建立起,在根據地共經歷的五次大規模反“圍剿”鬥爭和多次的反“清剿”鬥爭中,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和金寨籍紅軍將士不怕犧牲,英勇善戰,奮勇殺敵,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除在縣境內奪取了金家寨、鮮花嶺、包家畈、葛藤山、花涼亭等多次重要戰鬥的勝利外,還取得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著名戰役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敵人的第一、二、三、五次“圍剿”。
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及金寨籍紅軍將士,一部分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和骨幹,經歷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粉碎敵人的“三路圍攻”和“六路圍攻”等重大戰役、長征三過雪山草地的艱難困苦以及西路軍的慘烈征戰,後編人八路軍第129師出師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另一部分成為紅25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轉移征戰鄂豫陝地區,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率先完成長征與陝北紅軍會師,組建為紅15軍團,迎接中央紅軍到陝北,編入紅一方面軍,參加了直羅鎮等戰役並取得勝利,後編入八路軍第115師奔赴抗日前線。還有一部分留在根據地,除再建為紅28軍外,還創造性地組建了黨政軍“三位一體”的便衣隊,實行主力紅軍、地方武裝和便衣隊相互配合,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直至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開赴抗日戰場,使革命的紅旗始終高高飄揚在大別山上。
在金寨組建的紅軍隊伍及金寨籍紅軍將士,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捨生忘死,浴血奮戰,建立了不朽功勳。建國後,已統計出在金寨籍紅軍中授銜的開國將軍有洪學智等59位,金寨縣成為全國第2大將軍縣。另有丁國鈕等110多位省軍級幹部和400多位地師級幹部走上領導建設新中國的重要崗位,全國五分之一以上的開國將軍和數千名高級領導幹部在金寨參軍、戰鬥和工作過,金寨是革命將領的搖籃。
金寨籍紅軍歷經無數次戰役戰鬥,大多血灑疆場,獻出了寶貴生命。同時,在錯誤的“肅反”運動中,使周維炯、桂伯炎、肖方等一大批金寨黨組織和紅軍的創始人、領導人蒙冤被害,給紅軍和革命事業及金寨的發展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在紅軍和根據地創建發展過程中,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先後進行的多次大規模“圍剿”和反覆的“清剿”、“駐剿”,使金寨蘇區遭受了敵人慘絕人寰的反覆瘋狂摧殘。詹谷堂、劉仁輔、桂月峯、沈仲華等許多革命幹部和紅軍家屬被捕,遭受敵人槍殺、刀砍、斧剁、刀鍘、活埋、挖心、穿鼻、火燒、分屍等極其殘忍的殺戮,先後有8萬多名革命幹部羣眾被屠殺、活埋和折磨致死。大批婦女被凌辱、拐賣,村莊幾度變成廢墟,田地荒蕪,基礎設施毀壞殆盡,許多地方成了無人區,使金寨的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留下了極其嚴重的戰爭創傷。
金寨現在冊的革命烈士有10500多人,佔安徽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縣團級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還有許多難以統計的無名烈士長眠在金寨和祖國各地,金寨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
金寨紅軍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統一和保衞蘇區建設蘇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29年5月紅32師成立後,在創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同時,東進皖西,同紅33師並肩戰鬥,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並不斷擴展,使之與豫東南革命根據地連為一體。紅32師還南下鄂豫邊,使豫東南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展,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相聯結,從而使鄂豫皖邊區革命形勢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中共中央據此做出了建立統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決策,使鄂豫皖三省黨組織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夙願變成了現實。此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三個特(道)區中,豫東南和皖西北兩個特(道)區機關在金寨境內辦公。金寨地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地,也是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的中心要地。
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金寨蘇區建設具有建立時間較早、堅持時間長、保存面積大的特點。金寨蘇區黨政軍組織始終比較健全並積極發揮作用,在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反覆“清剿”而極為艱難的情況下,皖西北和豫東南地區所保存的紅色區域主要集中在金寨境內。
黨和紅軍始終把根據地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七鄰灣會議推動了皖西革命根據地建設,金家寨地區成為根據地建設的典範。土地革命的開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工農商貿各業長足發展呈現勃勃生機。紅軍公田制度的實行和《森林辦法》的制定、列寧小學和紅軍醫院的興辦、紅色郵局和特區蘇維埃銀行的設立、豐富的文化活動開展和《八月桂花遍地開》歌曲的誕生、金家寨和麻埠兩個飛機場的修建以及鑄幣廠的建立等等,形成了金寨革命根據地建設的特色,是根據地發展成熟的標誌。
金寨人民懷着對紅軍的深厚感情,有10多萬人踴躍支前,全力支援紅軍作戰,積極救治傷病員,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使金寨始終成為紅軍隊伍的主要擴充地、軍需物資的重要補充地、休整養傷和開展游擊戰爭的穩固立足地。
金寨紅軍和金寨人民以矢志不移、百折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的革命精神,為中國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紅軍精神代代傳,革命沃土多華章。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區委機關和國民黨安徽省政府均設在金寨,金寨是國共兩黨領導抗日民主救亡運動的軍政中心。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李達等領導同志在金寨指揮作戰,金寨是解放戰爭的後方根據地。建國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根治淮河水患,確保下游豫皖兩省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良田旱澇保收,國家在金寨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金寨人民又做出了淹沒10多萬畝良田、10多萬畝經濟林,淹沒金家寨、麻埠和流波三大重鎮,自我安置移民10多萬人等巨大奉獻。
紅軍精神是永放光芒、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着在紅土地上創新拼搏的金寨人民。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