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距今至少已經有2000年曆史了。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產生了數以萬計的詩詞。這些詩詞抒寫了節日的內涵,擴展了節日的外延,更進一步深化了節日的主題,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
然而,我們的這一傳統節日,卻遭遇韓國搶先申遺。韓國人端午節申遺成功了,如今要來搶我們的中秋節?
作為節日,不但要有節日的禮俗和節日的氣氛,更重要的,還需要有文化的內涵。而我們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除了具體的文化形式以及背後的文化心理外,更多的還是通過文學作品來體現的,尤其以古詩詞為代表。
古詩詞凝練了漢字的語言,凝練了背後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還凝練了節日背後的文化心理。就拿中秋節來説,背後的情感寓意就是指的是闔家團圓、就是指的歸故鄉,所以在這些詩詞當中,都用月亮作為意象,來寓意闔家團圓,來寓意思念故鄉。
這裏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裏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裏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裏有“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這些詩篇有的只是描寫月亮的美麗,比如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有的在月亮當中思念故鄉,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的則是表達了對於不能團聚的親友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有的是為了表現出中秋月的與眾不同,比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還有的直接表現出中秋月亮背後的故事,比如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些美麗的詩詞,從很多方面對於中秋節、對於中秋節的月亮進行了解讀,所抒發的感情也是多方面的,思鄉、思友等等都有,對於月亮的傳奇故事的敍述,則更好的拓展了節日的文化內涵。
也正是由於這些詩詞的存在,使得中秋節的內涵更為豐富,也使得中秋節不再只是一個月圓之日。
韓國雖然申遺,但是它有我們這些美麗詩詞的支撐嗎?真的有這些文化傳統嗎?如果沒有,何以有如此臉面提出申遺?
歷史上,韓國不過是我們國家的附庸(高麗);在今天,也不過是一些西方強國的附庸。一生都在做別國的附庸,一生都在受漢文化的薰陶,連自己的都城都是漢字,(近年來才改為首爾)為什麼他們還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
話又説回來,韓國人中秋申遺也就算了,這些美麗的中秋詩詞,總不至於也要搶了去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王瑞”:哦
網友“愛做夢的精靈”:百年之後,韓國的後代就相信端午是韓國的了,不能不妨啊
網友“星空中的翱翔”:我真不敢想一個國家竟然靠扭曲歷史來提升自豪感,我覺得只要韓國改名叫YY國,別説中秋節了春節都給你了,聖誕節要不要?金字塔是你們蓋的、喜馬拉雅山是你們堆起來玩的,地中海是你們閒着沒事挖的,你們又覺得無敵太寂寞,所以又把朝鮮扶植起來當對手……
網友“_風.聲.寒”:端午申遺成功?
網友“Azrael”:就是
網友“綠※風”:端午,呵呵→_→!!
網友“空谷幽蘭”:他們連粽子也不會包還端午節,知道為什麼過端午嗎?也就是老外信它的鬼
網友“追夢”:有啊:有一種大無畏不要臉精神
網友“冷藍魂”:韓國:有啊,那些詩詞的作者都是韓國人!
網友“YG1900”:一個萬年附屬國罷了。某些early girls還整天唸叨着歐巴。
説起中秋節,經緯君總能想起《紅樓夢》中三寫中秋,其中最喜愛的是第二次,海棠詩社裏的成員吃螃蟹,飲酒,觀花,釣魚發呆作詩,大觀園其樂融融,好不熱鬧
而中國文化,古人智慧,無論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抑或是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總是能用寥寥數筆勾勒出“燈宵月夕,雪際花時,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簫鼓喧空,幾家夜宴”的中秋場景,讓人不得不歎服。
今年中秋恰逢國慶,8天長假你們打算如何度過?
為迎接中秋佳節,同時為了回饋廣大粉絲朋友們對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的支持,我們聯合北京稻香村特別舉辦“惠享團圓” 中秋詩詞會活動,共有50份稻香村精美月餅禮盒送給你們,快來參與把月餅禮盒帶回家吧~
圖片僅供參考獎品以實物為準
活動時間:9月19日-9月23日(週二-週六)
活動形式:
(1)9月19日(週二)在本文下方留言
(2)9月20-23日(週三至週六) 在每天推送的頭條文章中留言
留言的內容可以是:
自己中秋過節計劃以及過節心情;
或者最喜歡的描寫中秋、團圓等相關主題的詩詞以及為什麼喜歡的理由;
當然如果你是詩詞高手,歡迎奉上你的原創中秋詩詞,供大家品鑑。
活動規則:不同的時間留言位置不同哦,請大家找準位置再留
我們將每天挑選10位走心留言的網友,送出稻香村月餅禮盒一份。中獎名單將在第二天公佈,請大家及時關注~
領取方式:獲獎網友請在公佈獲獎信息後24小時內把您的真實姓名+電話+地址回覆給我們,我們將為您安排順豐快遞配送,不及時回覆視為放棄中獎資格
最後祝願大家每一年的中秋,都和家人、愛人一起度過
✦手裏有比特幣的注意了,更猛烈的下跌也許還在後面
✦專家激辯租購房:是先租後買再升級,還是一步到位?
✦振興東北大討論:林毅夫話音未落,郭廣昌和梁建章也來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w123浩歌321”:月餅禮盒
網友“琳琳娘子”:中秋節月餅禮盒需要這樣精美的竹編工藝
(2017-09-19)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宋代在華夏文明史中始終佔據着居高臨下的歷史地位。這一時期,經濟繁榮昌盛,鈔票大量印刷。儘管軍事上有些疲軟,但是不影響他的百花齊放,璀璨開花。
最有説服力的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東京汴梁城的盛世繁華窺一斑而知全豹。經濟繁榮,隨之而來就是政治上活躍,重文輕武的大宋朝催生了許多名垂千古的詩詞作家,唐宋八大家裏面就足足佔據六席,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三蘇之一的蘇軾蘇東坡。
蘇軾這個人天生是個樂天派,官場一生三起三落,自己卻依舊笑談風月逍遙自在。俗語君子遠庖廚,此君卻熱衷廚灶,東坡肘子東坡肉至今仍是大眾點評網裏面最叫好的搶手菜。偶爾心血來潮率眾挖河修堤,一不留神就整出了西湖美景“蘇堤春曉”,最拉風的還是那張嘴,滿口的不合時宜。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就是源於他滿腹牢騷給人抓了把柄,最終飽嘗皮肉之苦之後貶職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被貶為杭州通判時,不過是區區一副職,當時杭州城極為繁榮,估計宋代的詩人也沒少推波助瀾。蘇軾本人也對杭州的旅遊業作出了突出地貢獻。有詩為證: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的職責所在就是終日陪同中央派來的各路監司,因為不勝酒力,所以經常疲於奔命,自嘲曰:酒食地獄。
長此以往不是辦法,東坡先生鬧洞大開想出一妙招,麗春院裏找來幾名酒量豪放的小姐,再有公務接待的宴請,索性讓小姐代勞。這樣一來,赴宴的官員一個個都被小姐們勾引的神魂顛倒,心思全都放到了“女伎絲竹之聲終日不輟”上,我們的大學士蘇東坡先生呵呵一笑抽身而去回自己的廚房秘製紅燒肉了。
公務接待向來是勞民傷財揮霍公款的好去處,古已有之,如今也不稀罕。至於找小姐陪酒,那更是官場接待慣用的插曲兒,只不過監管嚴了收斂監管不嚴肆無忌憚罷了!
(2017-09-19)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太湖秋夕》
唐·王昌齡
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靜魂夢歸。
暗覺海風度,蕭蕭聞雁飛。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夕望月》
唐·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
所思如夢裏,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同。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秋興》
唐·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書河上亭壁》
宋·寇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雨中贈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
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念奴嬌》
宋·黃庭堅
斷紅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恆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顬淥?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
醉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
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昭君怨》
宋·辛棄疾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開時重見。
獨倚小闌干。許多山。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
説道夢陽台。幾曾來。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閒愁。
《浣溪沙》
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鈎。
《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017-09-19)
最膾炙人口的中秋詩詞
最雄渾的中秋詩詞
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
最親情的中秋詩詞
最感傷的中秋詩詞
最壯闊的中秋詩詞
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
最清冷的中秋詩詞
最寂寥的中秋詩詞
最手足情深中秋詩詞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宋·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點評: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是年四月,蘇軾離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與之偕行。到達後,蘇轍在徐州停留了百餘日,兄弟二人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中秋節時,二人一起泛舟賞月,終於得過一個團圓的佳節。然中秋過後,蘇轍又要轉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陽)留守籤判任,於是在臨別前寫下此詞。
最傷心的中秋詩詞
綺懷
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點評:《綺懷詩》共十六首,以組詩的形式抒寫與其表妹的情感故事。此篇為第十五首,專寫相思不得的繾綣心傷。首聯寫相思之深,“遙”字猶能透出憶念的深遠;頷聯寫相思之情狀,徹夜難寐,躊躇難耐;頸聯寫相思不得的傷心,如抽絲之蠶繭,如剝後之芭蕉,比喻精警,感人肺腑;尾聯將憶念推移到多年以前的美好時光,對比昔日之美好,更難耐當下之淒涼。通篇意境沉鬱悲涼,把戀愛中的人相見不得的糾纏和焦灼入木三分地表達出來,是傷心人的傷心語,情詩中的傑作。
最富哲理中秋詩詞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點評:這首詞題為玩月,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富於哲理性的內涵。首二句描寫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個塵世,手法形象。頷聯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淨,萬景澄明,一派開闊之象。頸聯中的“讓”字可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的光彩遠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尾聯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閒適從容。“玉京”在這裏代指明月,詩人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飄飄然毫無俗塵氣,讀來令人神往。這首詞雖是“玩月”,但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
(2017-09-27)
一、最雄渾的中秋詩詞——《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展開剩餘86%
三、最有邊塞味的中秋詩詞——《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點評:《子夜吳歌》分別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這首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丈夫(“良人”)。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着真摯情意。李白描寫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當然大部分不是寫中秋的。
四、最親情的中秋詩詞——《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點評:明明是自己在長安,望月而遙想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的親人。但詩歌卻從對面着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這種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寫出了一家人的真摯感情,經常被後人借鑑。
五、最清冷的中秋詩詞——《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點評: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卻不是往年那個地方,自然,身邊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貶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鄉不見,孤苦伶仃。詩歌清冷至極,悲苦無形。
六、最感傷的中秋詩詞——《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點評:作者蘇軾與其胞弟蘇轍(字子由)久別重逢,共賞中秋之月。如此賞心樂事,卻讓作者想到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詩歌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七、最著名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點評:這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來寫中秋的作品中,公認的絕唱。它構思奇拔,獨闢蹊徑,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層層交織,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極富哲理與人情。通觀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八、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木蘭花慢》(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鈎?
點評:一連串的發問,使得這首詞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有科學色彩的一首詞。月亮為什麼能在空中不會掉下來?沉到海里,不會被碰壞嗎?為什麼圓月漸漸變成一道彎月?是不是這邊沉下去,那邊就升起來?……八百年前的辛棄疾,竟然在詞中接觸到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科學現象。王國維讚歎説:“直悟月輪繞地之理……可謂神悟。”辛棄疾還有一首《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寫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九、最壯闊的中秋詩詞——《念奴嬌·過洞庭》(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説。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點評:碧空萬里,水波不興,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長江之水為酒,把北斗星當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萬象作為賓客來,和我一起細斟慢酌。此情此境,沒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壯闊、這種豪情,遍觀宋詞,無以復加。
十、最傷心的中秋詩詞——《綺懷》(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玫瑰花的葬禮”:今年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網友“黃海1976”:月是相思眼,寄情一輪滿。天涯人未歸,咫尺流光淡。
(2017-09-27)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後,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節日的全新解釋是:必須選舉一些日子讓人們歡聚暢飲,於是便有了節日,而且節日很多,幾乎月月都有。代代相傳的舉國共飲的節日有:
1、春節
俗稱過年。漢武帝時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春節期間要飲用屠蘇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寧、長壽。
“屠蘇”原是草菴之名。相傳古時有一人住在屠蘇庵中,每年除夕夜裏,他給鄰里一包藥,讓人們將藥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時,再用這井水對酒,閤家歡飲,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會染上瘟疫。後人便將這草菴之名作為酒名。飲屠蘇酒始於東漢。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屠蘇酒,陳延之《小品方》雲,‘此華佗方也’。
元旦飲之,闢疫癘一切不正之氣。”飲用方法也頗講究,由“幼及長”。“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製成的酒,它的飲用方法與屠蘇酒一樣。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有這樣的記載,“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採花以貢樽。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詩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周庚信在詩中寫道:“正朝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吐隨銘主,椒花逐頌來”。
2、燈節
又稱元宵節、上元節。這個節日始於唐代,因為時間在農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過去人們都向天宮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禮後,撤供,家人團聚暢飲一番,以祝賀新春佳節結束。晚上觀燈、看煙火、食元宵(湯元)。
3、中和節
又稱春社日,時在農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説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據清代陳夢雷纂的《古今圖書集成·酒部》記載:“中和節,民間裏閭釀酒,謂宜春酒”。
4、清明節
時間約在陽曆4月5日前後。人們一般將寒食節與清明節合為一個節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這個節日飲酒不受限制。據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陽雜俎》記載:在唐朝時,於清明節宮中設宴飲酒之後,憲宗李純又賜給宰相李絳酴酒。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端午節
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端五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節。時在農曆五月五日,大約形成於春秋戰國之際。人們為了辟邪、除惡、解毒,有飲菖蒲酒、雄黃酒的習俗。同時還有為了壯陽增壽而飲蟾蜍酒和鎮靜安眠而飲夜合歡花酒的習俗。最為普遍及流傳最廣的是飲菖蒲酒。據文獻記載:唐代光啓年間(885—888年),即有飲“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後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代文獻都有所記載,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聖惠方》,元代《元稗類鈔》,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載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料,而且歷代帝王也將它列為御膳時令香醪。明代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也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由於雄黃有毒,現在人們不再用雄黃兑制酒飲用了。對飲蟾蜍酒、夜合歡花酒,在《女紅餘志》、清代南沙三餘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記載。
6、中秋節
又稱仲秋節、團圓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日。在這個節日裏,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文獻詩詞中對中秋節飲酒的反映比較多,《説林》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夜文酒宴,並熄滅燈燭,月下進行“月飲”。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節以飲桂花酒為習俗。據清代潘榮陛著的《帝京歲時記勝》記載,八月中秋,“時品”飲“桂花東酒”。
我國用桂花釀製露酒已有悠久歷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期,已釀有“桂酒”,在《楚辭》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記載。
漢代郭憲的《別國洞冥記》也有“桂醪”及“黃桂之酒”的記載。
唐代釀桂酒較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釀此酒,宋代葉夢得在《避暑錄話》有“劉禹錫傳信方有桂漿法,善造者暑月極美、凡酒用藥,未有不奪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謂桂酒椒漿者,要知其為美酒”的記載。
金代,北京在釀製“百花露名酒”中就釀製有桂花酒。
清代釀有“桂花東酒”,為京師傳統節令酒,也是宮廷御酒。對此在文獻中有“於八月桂花飄香時節,精選待放之花朵,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始成佳釀,酒香甜醇厚,有開胃,怡神之功……”的記載。直至今日也還有在中秋節飲桂花陳酒的習俗。
7、重陽節
又稱重九節、茱萸節,時在農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飲酒的習俗。始於漢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紀原》記載:“菊酒,《西京雜記》曰:‘戚夫人待兒賈佩蘭,後出為段儒妻,説在宮內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登高,《續齊諧記》曰:‘漢桓景隨費長房遊學’。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令家人作絹囊,盛茱萸,懸臂登高山,飲菊花酒,禍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還,雞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後,歷代人們逢重九就要登高、賞菊、飲酒,延續至今不衰。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常飲菊花酒可“治頭風,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顏色不老”,“令頭不白”,“輕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製菊花酒。除飲菊花酒外,有的還飲用茱萸酒、茱菊酒、黃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歷史上釀製菊花酒的方法不盡相同。晉代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清代則是用白酒浸漬藥材,而後採用蒸餾提取的方法釀製。因此,從清代開始,所釀製的菊花酒,就稱之為“菊花白酒”。
8、除夕
俗稱大年三十夜。時在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人們有別歲、守歲的習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寢,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始於南北朝時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一詩中寫道:“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裏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除夕守歲都是要飲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歲》一詩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孟浩然寫有這樣的詩句:“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宴”。宋代蘇軾在《歲晚三首序》中寫道:“歲晚相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
除夕飲用的酒品有“屠蘇酒”、“椒柏酒”。這原是正月初一的飲用酒品,後來改為在除夕飲用。宋代蘇軾在《除日》一詩中寫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來年七十歲”。明代袁凱在《客中除夕》一詩中寫道:“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一詩中寫道:“守歲阿成家,椒盤已頌花”。
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為團圓酒,向長輩敬辭歲酒,這一習俗延續到今。
其它飲酒習俗
“滿月酒”或“百日酒”:中華各民族普遍的風俗之一,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共賀,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帶有禮物,也有的送上紅包。
“寄名酒”:舊時孩子出生後,如請人算出命中有剋星,多厄難,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廟裏,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則要舉行隆重的寄名儀式,拜見法師之後,回到家中,就要大辦酒席,祭祀神祖,並邀請親朋好友,三親六眷,痛飲一番。
“壽酒”:中國人有給老人祝壽的習俗,一般在50、60、70歲等生日,稱為大壽,一般由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出面舉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
“上樑酒”和“進屋酒”:在中國農村,蓋房是件大事,蓋房過程中,上樑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樑這天,要辦上樑酒,有的地方還流行用酒澆梁的習俗。房子造好,舉家遷入新居時,又要辦進屋酒,一是慶賀新屋落成,並志喬遷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開業酒”和“分紅酒”:這是店鋪作坊置辦的喜慶酒。店鋪開張,作坊開工之時,老闆要置辦酒席,以誌喜慶賀;店鋪或作坊年終按股份分配紅利時,要辦“分紅酒”。
(2017-04-19)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
詩詞,真正打動人心的是那從自然而來的,細膩而温柔的情感。
讀詩詞,如同赴一場心靈的盛宴,經由它銜接自然和生活、跨越古今時空,款款而來,觸動人心。
我們陪孩子學習古詩詞,不僅僅是讓孩子會背幾首詩詞,而是經由“詩詞”這樣一種媒介,帶領孩子慢慢去認識這個世界。詩詞那麼美,自然更是一首絕美的詩。
若能把古詩詞的學習跟孩子的現實生活產生聯繫,用身邊的事物引導孩子體會古詩詞中藴含的美,那些古詩詞才真正有可能住進孩子的心田。
又是一年秋風至,這唯美多情的秋天是否也讓你感慨萬千?就讓我們在秋天陪孩子到詩詞的世界裏赴一場充滿詩意的千年之約!
*********************************************************************************************************
物候的變化總是細膩而微妙的。立秋剛剛過去,早晚開始涼爽了起來。秋高氣爽,天高雲淡,在如此美好的秋日裏,大自然中又有哪些迷人的秋色呢?
1.秋風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秋風像個頑皮的孩子,和詩人捉起了迷藏,然而詩人説,我知道你來過,那滿地飄零的梧桐葉就是你來過的證據。
時令拓展
人們常説“一葉落而知秋”,落葉被當成秋天來臨的信號。過了立秋,道路兩旁高大的梧桐樹紛紛飄起了金黃色的落葉。這像手掌一樣的梧桐葉,你出門散步的時候是不是也常見到呢?快帶着你的孩子認識一下吧!
2.秋雨
唐·白居易
漠漠秋雲起,
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
無點亦無聲。
秋雨綿綿、如絲如縷。詩人夜晚趕路的時候,起初是覺得有一點點冷,然後才發現衣裳被打濕了。奇怪呀!明明沒有看到雨點,也沒有聽到雨聲。
時令拓展
綿綿的秋雨過後,樹林子裏會變了比較潮濕,小蘑菇們迫不及待地從土裏冒出了頭,如果你這段時間帶孩子去野外郊遊,那路邊的樹木底下很可能就藏着一簇簇的小蘑菇。
3.秋花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
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
飄零君不知。
到了秋天,很多花兒都會開始凋謝。詩人説,我常常害怕蕭瑟的秋天來得太早,我還沒欣賞夠,那滿池子的荷花就開始凋落了。
時令拓展
過了盛夏,池塘裏就不怎麼見得到荷花的蹤影了,孩子們是不是也和詩人一樣覺得沒看夠呢?不要難過,花開花謝是大自然的規律,花謝了才有清甜可口的蓮蓬吃。
4.秋葉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深秋的傍晚,旅途中的詩人路過一片楓樹林,那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朵還要紅豔,詩人被這美景陶醉,流連忘返。
時令拓展
霜降過後,是楓葉觀賞的最佳時期。這一時節,天氣漸冷,光照減少,草木大多變黃,有些品種的楓樹葉子則會變紅。不如陪你的孩子採集幾片楓葉做個漂亮的標本吧,也紀念一下這與眾不同的秋色!
5.秋山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一場秋雨一場寒”,空曠的山林在經歷了一場秋雨之後,天氣開始涼爽起來。秋天到了,這山林中美好的景色更讓人流連忘返!
時令拓展
山上由於海拔的原因,會更早一些感受到秋天的氣息。這時候,如果你帶孩子去爬上,一定要記得準備好厚衣服。當然山裏美好的景色也一定不會讓你們後悔的,幸運的話,可能還會遇上忙忙碌碌藏松子過冬的小松鼠喲!
6.秋收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這時候邀請好朋友來家裏做客,用剛收穫的農作物做了一頓豐盛的飯食招待他,把酒言歡,閒話家常,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悦。
時令拓展
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也是菊花盛放的時節,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習俗。
7.秋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灑在庭院中,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清秋的露水悄悄地打濕了院中的桂花。
時令拓展
如果你家附近有栽種桂花樹,那麼中秋節前後,整個小區都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傍晚,你帶着孩子散步,從桂花樹下經過,回來時可能就會發現落在肩頭米粒大小的,淡黃色或橘紅色的小花朵,那麼睡前故事的內容就有了。
8.秋露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天的夜晚天氣寒冷,空氣中的水分子凝結成露珠灑在花草樹木的葉子上,詩人説,這九月初三的夜晚多麼可愛呀,露水晶瑩剔透像珍珠一樣!
時令拓展
寒露是深秋的開始,氣温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民諺説“寒露腳不露”,寒露一過就不要再露腳了,保暖很重要,可別因為露珠的可愛就忘情地踏進了草叢深處,濕鞋子可是容易生病的。
9.秋霜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遊子望着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憂愁難眠。茫茫夜色中瀰漫的滿天霜華讓這愁也充滿了清新雋永的詩意美。
時令拓展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寒霜一般出現在深秋晴朗的月夜,民諺有“霜重見晴天”的説法。下霜的早晨,草木的葉子或根莖部位會形成很大、很好看的霜凍花。
10.秋雁
宴 散
唐·白居易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將何迎睡興,臨卧舉殘杯。
每逢秋天,人們就會看見成羣的大雁望南飛,那是因為它們要去温暖的南方過冬。這裏詩人説,南飛的大雁帶來了新秋的氣息,意象生動有趣。
時令拓展
雁羣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為它們要從北方飛往遙遠的南方過冬,單靠一隻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飛得快飛得遠。看見雁羣飛過頭頂的時候,可以和你的孩子講一講團隊的重要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瀋陽用户67xxxx795”:秋風,秋雨,迎秋霜,人去,樓空,愁斷腸。
網友“c晨^光過滄海”:小鎮
(2017-09-28)
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和國慶節,今年中秋與國慶假又融合到一起了,接下來,這些手抄報和黑板報興許能幫助您的孩子完成學校任務,輕鬆度過小長假~
小編在此預祝大家節日快樂!
(2017-09-26)
來自甘南的熱愛古詩詞的藏族小夥——扎西才讓與其他三位挑戰者爭奪首場擂主席位。
扎西才讓
“藏族小夥扎西才讓,自小就生活在‘黃河遠上白雲間’的詩詞畫面中,因喜歡詩詞所描繪的美麗景象和意境而愛上詩詞,選擇少數語言文學專業,他會把古詩詞翻譯成藏語,也希望能為文化的傳播與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
扎西才讓同學的漢語詩詞駕馭程度讓很多漢族小夥伴都望塵莫及, 只可惜在一道較偏的選擇題上抱憾止步。離場前他抑揚頓挫地朗誦了藏語版的《回鄉偶書》,收穫了許多掌聲。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གཞོན་དུས་གྱེས་པའི་ཡུལ་དུ་ཕྱིར་ལོག་མཁན།།
རྒས་གཉེར་བསྡུས་ཀྱང་ལུང་སྐད་མ་བོར་ཡོད།།
བྱིས་པས་རྒན་པོ་སུ་ཡིན་མ་ཤེས་ནས།།
འཛུམ་བཞིན་གང་ནས་ཡོང་བའི་གཏམ་བརྙད་བྱུང་།།
古人的智慧與生活情趣凝結成美好的詩詞滋潤着今人的靈魂。看完詩詞大會,你是否也想,抽出一點空閒時間,讀讀詩,寫寫字,曬曬太陽,陪陪家人。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樣,在路上。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