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民警開啓視頻連線網上調解 拉近警民關係

  68歲退休老民警

  視頻連線開啓網上調解

  微信警務室、公眾號……楓橋派出所利用互聯網,警民關係更近了

  本報記者 蔣夢樺 史春波 貝遠景/文 黃葆青/攝 通訊員 吳飛堅 張幼華

68歲老民警開啓視頻連線網上調解 拉近警民關係

  “發動和依靠羣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少捕人、治安好”,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眾所創造的“楓橋經驗”已經走過半世紀。今時今日,還能發揮多少作用?互聯網時代,又有多少小事能夠不出村不出鎮?楓橋派出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派出所充分利用互聯網+,社區民警開啓微信警務羣,退休老民警也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啓網上調解。派出所今年甚至開設了微信公眾號,鎮上常駐人口7萬多,其中1.3萬都關注了該公眾號,約佔總人口的20%。

  “楓橋經驗”在互聯網+時代,迎來全新升級版。

  完美碰瓷計劃在楓橋栽跟頭

  今年8月,楓橋鎮海角村一塊空地上,一夥人將一條黃鱔砍了頭,血放進礦泉水瓶,再進行稀釋…… 這麼稀奇古怪的事被村民老錢發現了,他覺得很古怪,就把對方的車牌、器具都拍了下來,用微信發送給中山村村民陳榮周。

  陳榮周是楓橋開百貨店的,另一身份就是鎮上的“紅楓義警”。接到老錢的微信,陳榮周立即用微信轉發給派出所教導員吳嘉軍。沒多久,吳嘉軍又接到楓橋派出所副所長孫法均的電話,同樣是關於這件事。孫法均的線索則是來自海角村村民謝貴旺,他是村裏一名“村警”。

  線索一彙總,吳嘉軍立刻聯想到之前發生的三起碰瓷案。4月17日、5月26日、6月27日,有人疑似碰瓷,都發生在紹大線楓橋境內,被訛詐的都是貨車司機。訛詐的經過都是貨車司機在路上被人攔下來,説撞到了人,而路邊剛好有個人滿臉是血。

  距離老錢發現有人制作黃鱔血不到7個小時,楓橋派出所民警就把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抓回來了。這個團伙的碰瓷計劃堪稱完美,沒想到被“楓橋羣眾”撞見了血包製作過程。

  每一位楓橋羣眾都是平安細胞

  破獲黃鱔血案,“楓橋羣眾”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

  “村警”是楓橋派出所在當地行政村公開選拔的平安專管員,都是各村有治安調解經驗的村民,具備熟悉環境、人脈廣泛等優勢。

  “紅楓義警”是今年7月才自發成立的民間治安隊伍,共有一百多人。平時都有自己的職業,在楓橋派出所的組織和指導下,在楓橋各處調解糾紛,化解隱患。

  而在互聯網技術幫助下,警民之間的溝通變得無比順暢。

  為了讓社區民警真正走到羣眾中去,楓橋派出所每一位社區民警都有一個微信警務室,針對各自管轄的區域建立微信羣。最多一個羣裏有300多個成員,羣眾可以在任何時候向民警反映情況和問題。

  楓橋派出所的公眾微信號由於粉絲都是本地羣眾,也常常收到各種反饋,派出所民警充當客服,也給予及時互動。

  在這樣環境下,楓橋鎮羣眾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8.8%。

  吳嘉軍説:“以楓橋派出所為核心,楓橋已經創立了派出所、警務站、村警、義警(羣眾)四級網絡,互聯網技術也讓每一位楓橋羣眾都成為‘平安細胞’。”

  老調解員用上了視頻連線新武器

  楓橋派出所並不大,但在一樓醒目位置設立了老楊調解中心,也是派出所的一個活招牌。它成立於2008年,集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於一體。老楊,全名楊光照,是一名退休警察。20多年來,他辦理的民間糾紛調解率在95%以上。

  一間小小的“老楊調解中心”辦公室內,警民齊心的故事不時上演。去年,老楊意外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趕到法院幫忙解決了一起離婚糾紛。事後,老楊才知道自己已被列入諸暨市人民法院的專家庫名單,百姓在訴訟過程中可隨時通過網絡聯繫上他。

  “今年不用去法院了,通過視頻就能參與現場調解。”談及互聯網的便利性,已經68歲的老楊一邊感嘆着難以跟上時代節奏,一邊又在“老楊調解中心”利用互聯網系統,架起了視頻,可以直接接通法院、檢察院等各方現場。

  “現在,我們這裏只要一調解完,就能直接進行司法確認,不僅節約了百姓時間,還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25年,126本調解記錄本,這構成了民警老楊平凡的一生。如今,隨着調解記錄本變成電子文檔,老楊的人生也有了互聯網+的“升級版”。就像當下的“楓橋經驗”一樣,歷經時代變遷,也有了全新模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2 字。

轉載請註明: 68歲老民警開啓視頻連線網上調解 拉近警民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