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出一條跨越式開展的路子來

  ——緊扣“三大定位”譜寫中國夢的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

  編者按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考察,他希望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篇章。兩年多來,省認真貫徹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緊扣“三大定位”,譜寫中國夢的篇章,取得了新的成就。

  大理白族婦女在演唱白族大本曲《習總書記到我家》。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雨後春城,天更藍,雲更白。

  6月13日下午2時許,記者走出G2111次高鐵,站在寬闊的廣場,仰望巍峨的昆明南站。驕陽下,“昆明南站”四個大紅字格外耀眼。放眼看去,這個4層高、總投資突破30億元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如開屏的孔雀般美麗,似山茶花在空中迎風綻放。

  82年前,中央紅軍依靠雙腳從進軍,如今高鐵僅用兩個多小時就打破崇山峻嶺的阻隔,完成從到昆明的極速跨越。

  這裏是以高鐵內聯北上廣深,外接南亞、東南亞周邊國家的重要樞紐節點。這裏也是歷史與現實的一個交匯點。數里之外便是滇池,遠古時期,滇池流域曾誕生了古滇國。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此考察時,昆明南站正在建設當中,兩年後,它已成為一個人潮湧動的高鐵車站,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火車客運站。

  歷經建設者5年的艱苦奮戰,昆明南站於2016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運營,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它集高鐵、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及城市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於一體,主要承接雲桂、滬昆、渝昆、成昆、崑玉等鐵路客運專線,作為“蘭昆通道”“滬昆通道”“南部沿海及西道”和“泛亞鐵路”等四大通道的匯合點,是“八入滇、四出境”國際鐵路通道的重要樞紐,是國家“一帶一路”規劃中輻射東南亞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省“五網”建設中路網的重要交通樞紐。

  這只是近年來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1.跨越發展的步伐愈發堅實

  雖然遠離中原內地、長期落後,但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人在這裏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並一直情繫邊疆,關注着這片神奇的熱土。

  還記得那首在華夏大地上廣為流傳的不朽詩篇嗎?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長征》,是開國領袖毛澤東同志1935年10月創作的,描繪了紅軍戰士依靠一雙鐵腳板征戰於雲貴烏蒙山中的景象。那時他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紅軍領導人率領紅軍四渡,強渡金沙江,擺脱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堵,進入的昆明、昭通等地,並在威信縣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輝煌篇章。

  而共和國的兩大著名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朱德、葉劍英,早年就畢業於其時赫赫有名的昆明陸軍講武堂。

  習近平同志也始終牽掛着的發展。

  早在2008年11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就先後到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昆明市等地進行調研,對黨的建設、民族團結、生態農業、國企改革等作出了重要指示。

  懷着對邊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再度踏上了雲嶺大地,深入考察了昭通、大理、昆明等地,希望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篇章。

  在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鼓舞下,各族人民激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好中國夢篇章的信心和決心,煥發出沿着習總書記指引方向奮勇前行的豪邁激情和昂揚鬥志。

  隨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省上下思想認識更加統一,目標任務更加明確,跨越發展的步伐越發堅實。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奮力戰勝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經受住了各種嚴峻考驗,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推進實施“十三五”規劃,成績斐然。

  2.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的深山裏,有一個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小山村直苴村。當記者來到這裏時,恰好趕上村民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正在歡度一年一度的彝家賽裝節。伴着三絃琴,人們唱起了彝家山歌,跳起了左腳舞。

  村口山坡上一塊臨時開闢的空地上人山人海,一片歡樂和彩裝的海洋。直苴村及附近的彝族羣眾,盛裝打扮,把本民族最靚麗的服裝原汁原味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直苴村世世代代靠種地吃飯,長期以來,因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缺乏致富門路,一直為窮困所困擾。

  近年來,楚雄州和永仁縣的兩級黨委政府,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過程中,幫助該村修通公路,利用當地彝族歷史上有賽裝節和刺繡的傳統,組織彝族農村婦女發展彝繡產業,開展鄉村特色文化旅遊,拓寬村民的致富路徑。其中,“直苴彝族女式服裝”獲得了國家專利,繡品遠銷昆明、、、歐美等地,彝族刺繡已成為當地彝家婦女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年產值已達60多萬元,從業人數突破了800多人。

  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等15個民族為特有。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數達1583.3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33.4%,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數超過千萬的3個省區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積為27.6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70.2%。

  早在2008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民族地區調研時就指出,做好民族工作,關鍵是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要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切實做好民族工作,推動實現各族人民和睦共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兩年來,各地全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如今,“不能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等理念,在雲嶺大地已經深入人心。

  為抓好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各項重點工作,省委提出了8個方面的明確要求:一要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深入實施“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脱貧攻堅戰行動計劃、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羣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二要全力推動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着力補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板,激活壯大產業內生動力,努力提升城鄉“顏值”和品質;三要突出抓好就業和教育,讓更多民族貧困地區羣眾通過教育提升素質、轉變觀念、掌握技能、實現就業;四要深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程,樹立先進典型,推動共創共建;五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六要紮實推進法制建設和法治保障,着力提高民族宗教事務法治化水平;七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着力促進宗教和諧和順;八要加強優秀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隊伍建設,聚集各方面人才為示範區建設獻計。

  地處滇、川、藏三省交匯處的迪慶藏族自治州,是全國藏區民族成分最多的藏族自治州之一。全州總人口40.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8.68%。州境內有藏傳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

  近年來,在省委及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和領導下,迪慶民族宗教工作突出“四個堅持”和“一個落實”,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鮮明“迪慶特色”的路子,民族宗教工作始終做到活力不減和亮點頻現,維護藏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創造了在維護祖國統一前提下各民族相互包容、彼此認同和友好相處的典範,成為全國藏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一面旗幟。

  3.讓洱海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5月30日下午,細雨霏霏,高山天氣還有些寒冷,三五成羣的犛牛在大草甸子上安靜地吃草。

  時值香格里拉最美的時節,記者走進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普達措國家公園。穿行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間,漫山遍野的鮮花、鬱鬱葱葱的森林和靜謐的碧塔海映入眼簾,呼吸着高度清新潔淨的空氣,心曠神怡,感覺實在是“醉美”了!

  這是在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現已發展成5A級旅遊景區,為省探索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的道路作出了有益嘗試。

  素有“動植物王國”美譽的,為國家西南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保護任重而道遠。近年來,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森林建設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有序推進。以滇池、洱海為重點的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得到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位於大理的洱海,是我國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洱海之濱的千年白族古村——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考察。在洱海邊,習近平總書記叮囑,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後,記者兩度走進古生村瞭解發展變化。今年初,第二次來到古生村時看到,陽光下,盛開的三角梅輝映着一座座富有白族特色的青磚白牆灰瓦房,新鋪就的石板路平坦而整潔,路邊還像城裏的馬路一樣有指示牌,古生村變得更加美麗了。

  古生村人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為保護好“母親湖”洱海,兩年來,村裏切實加強洱海流域保護網格化管理,大力實施洱海流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健全環保機制,建立鎮、村、組、黨員(村民代表)、農户五級洱海保護網格化管理責任制,認真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加大保潔投入,合理劃分責任區,建立覆蓋全村的定人、定時、定點保潔制度。同時,通過入湖溝渠沉澱池和攔污閘建設,有效淨化農田尾水,及時對所有入湖溝渠進行徹底清淤,對洱海岸線和湖濱帶定人定責全天候保潔,確保垃圾不入湖。

  村支書何橋坤高興地告訴記者,目前,一套村落處理污水管網已投入使用,可對古生村430多户村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再送入村外不遠處的污水處理站。村裏以龍王廟為重點的3300平方米的洱海濕地、環海路以東濕地景觀公園等建設也已完成。

  為了以保護治理的實效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和人民、向子孫後代交上滿意的答卷,大理白族自治州開啓了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連出保護“重拳”,實施了洱海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污”治理、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全民保護洱海的“七大行動”,全力推進洱海保護。從今年4月1日起,正式劃定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在保護區核心區內,禁止新建除環保設施、公共基礎設施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按照“總量控制、只減不增”的原則,暫停審批餐飲、客棧等經營性場所,並對現有的餐飲、客棧服務業進行整治和規範;禁止畜禽規模養殖。

  目前,洱海保護七大行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今年5月份洱海水質保持在Ⅱ類。

  4.對南亞東南亞輻射“熱起來”

  6月2日,大學東陸校區至公堂不時傳來歌聲和笑聲。

  來自越南、老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留學生,為到場師生獻上了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這是由大學國際學院主辦的2017年大學留學生畢業文藝會。無論是情真意切的詩朗誦,還是充滿異域風情的斯里蘭卡舞蹈、西方器樂演奏,都贏得了中外師生的陣陣喝彩。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不斷擴大。2016年,大學、民族大學、師範大學、大理大學等高校招收了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14272人。省目前還在東南亞、南亞、北美洲和非洲建有12所孔子學院(課堂)。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指示,堅持以改革激活力、以開放促發展。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舉措落地,各項改革全面推進,行政管理、投融資、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效應逐步顯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動。依託已有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GMS)合作機制與2016年3月正式啓動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與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這些沿岸國家的合作,積極開展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對外開放影響力不斷擴大。

  6月12日,主題為“共創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的2017南亞東南亞國家商品展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商洽會緊緊圍繞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深化了與各國、各地區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

  令人欣喜的是,在本屆展會上,“一帶一路”沿線33個國家和地區,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參會。在參展的4000餘家企業裏,境外企業達41.2%,其中,南亞8國、東南亞11國全都參展。

  在過去的一年裏,內引外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舉措不斷:成功舉辦了第4屆南博會暨第24屆昆交會、第14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第11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昆明綜合保税區通過初驗,新增國家一類口岸1個,建成第一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實施了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税政策。積極推進電力、裝備製造、冶金等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對外投資增長19.8%;教育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與長三角、珠三角和周邊省區的合作交流持續深化。高位推動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分別增長10%和14.3%。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跨越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全省各族幹部羣眾正在努力把握這難得的歷史機遇,以“釘子精神”大幹、實幹。

  省委書記陳豪在省第十次黨代會上説:“今後5年,對至關重要,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新要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我們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清時代背景,準確把握歷史方位,牢牢銘記使命擔當,緊扣‘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更加自覺地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中科學謀劃新發展,更加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奮力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23日 07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98 字。

轉載請註明: 闖出一條跨越式開展的路子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