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回望五年丨“一帶一路”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為了迎接盛會的到來,央視網微信特別推出專題欄目——《喜迎十九大:回望五年》,回顧近五年來奮鬥發展的歲月,為祖國的欣欣向榮點贊!
“一帶一路”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
3年多的時間,一個由中國提出的倡議、行動,逐漸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相關國家在發展的旗幟下聚合起來,既讓一些欠發達國家看到了脱貧致富、實現現代化的新希望,也讓一些遭遇發展困境的發達國家捕捉到了深化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契機。在這一倡議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發展水平國家共同合作,推動市場多元化,營造互惠新格局,讓中國夢與世界夢深度融合、密切關聯,成為沿線各國人民築夢前行的紐帶。
2016年底,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首次寫入“一帶一路”倡議,獲得193個會員國一致贊同。今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應邀出席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的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基於全球共同繁榮的理念提出的,與聯合國的目標高度契合,聯合國方面希望將“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行“聯姻”。這無異於是在強化中國夢與世界夢的融合與共為。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國智造”正逐步進入沿線國家民眾的日常生活,為解決民生難題貢獻中國方案。在創新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逐夢絲路,為這條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贏之路、文明互鑑之路不斷注入新動能。
獨行快,眾行遠。期待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能夠成為凝聚“命運共同體”共識、實現中國夢與世界夢對接的新起點、新航程,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企業
2017-05-08
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姚冬琴|北京報道
責編:陳惟杉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18期)
2013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即將在北京召開。如果説“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首大合唱,那麼,此次高峯論壇將開啓合作的新篇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峯表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原則:共商、共建、共享,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越來越被沿線各國人民所共同接受、認可,並且在發揚光大,不斷地充實具體內涵和內容。3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響應,中國已經先後與沿線國家簽訂了近50份政府間合作協議,以及70多份與包括一些國際組織在內的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議。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17日,“一帶一路”首次寫入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今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碎片化”的矛盾凸顯。但與此同時,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雙邊和多邊、區域和全球合作勢頭漸起,各國都將其視為發展的重要抓手。
“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峯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鼓舞人心。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在這一區域開展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契合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求,對於推動經濟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促進共同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倡議來自中國,成果惠及世界。3年多來,“一帶一路”初步完成規劃佈局,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細作、持久發展階段邁進,一批早期收穫成果喜人,如同絲路合奏中躍動的音符。中國企業已經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的税收和近18萬個就業崗位。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推進,“中國製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歡迎。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召開前夕,《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了多家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聽他們講述如何譜寫絲路合奏中動人的音符。
“一帶一路”上的新機遇
東方航空:編織空中絲綢之路;上港集團:開闢“海絲”專用航線
2016年,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下稱“東方航空”)新開闢了上海至布拉格、阿姆斯特丹、馬德里、聖彼得堡、芝加哥和布里斯班等6條國際遠程航線。一年新增這麼多國際遠程航線,在東方航空歷史上是很少有的。
東方航空總經理 馬須倫
今年3月,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去年,國際航線,包括‘一帶一路’國家航線,運力增長30%左右,應該説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東方航空國際航線市場運力投入,佔整個運力的比重已經超過50%了。”
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民航與“一帶一路”沿線43個國家(地區)實現通航。馬須倫建議,民航要“飛出去”“落下去”,補位增點,爭取有計劃地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全面通航,編織起完整空中網絡。
“這兩年,我們一是加大運力投入;二是對有些市場還要進一步分析、研究,具備直航條件的我們就積極考慮運力投放。”馬須倫還告訴記者,東方航空還在研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民航合作、投資的可能性。
去年11月,東方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將成為東方航空開展重大產業直接投資和產業基金投資管理的運作平台。
與東方航空一樣,還有眾多中國企業行走在“一帶一路”上,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同時也積極探索自身發展的新機遇。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是基礎,也是優先領域。在陸路,“中歐班列”已開行39條,到達10個國家15個城市。中巴經濟走廊兩大公路施工工作全面展開。港口建設與合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從未來發展角度講,中國的港口企業應該走出去,為中國經濟和全球化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上港集團投資了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另外,公司中標了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碼頭經營權,目前碼頭正在建設之中。
上港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業,上海港是目前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綜合性港口。對於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港口合作,陳戌源有個“大計劃”。
“今年想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30多個國家的50多個港口召集起來,建立海上絲綢之路港航合作論壇機制。”陳戌源告訴記者,希望通過合作機制開闢海上絲綢之路專用航線。“現在當然有航線,希望把它進一步提煉出來,為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開闢專用航線。我也問過很多船務公司,大家對此很有熱情。”
此外,上港集團還希望推動建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的合作平台,推動中國港口包括上海港和其他沿線國家港口之間的合作。“我們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未來希望能夠成為全球的碼頭經營商。”陳戌源説。
中交二航局:加大海外基礎設施建設與產能合作,展示中國工程企業實力
“‘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分別解決了怎麼建、誰來建、為誰建的問題。”4月28日,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歐曉理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廣泛合作,目前最主打的有兩項: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國際產能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情況千差萬別,文化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工業化、產業化的慾望非常強烈。中國提出的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符合大家的訴求,所以廣受歡迎。”
馬爾代夫,印度洋上的羣島國家,得天獨厚的優美環境讓它成為全球旅遊度假勝地。然而,馬爾代夫人卻有着自己的煩惱——長期以來,馬爾代夫沒有橋,連接各個島嶼的主要途徑是擺渡,這嚴重製約了馬爾代夫的發展空間。
在中馬友誼大橋開工儀式上,馬爾代夫總統亞明説:“得知中國同意承建大橋項目是我最幸福的時刻。建成這座大橋是馬爾代夫人民世代夙願,也是整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
中馬友誼大橋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項目於2015年12月30日開工,預計2018年8月20日竣工。
與眾不同的是,中馬友誼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橋,地址複雜,海況惡劣。中交二航局項目團隊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展開了多次試樁及技術方案討論,鑽研、探索出了珊瑚礁上建橋的新路子,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程企業的實力。
中交二航局總經理 由瑞凱
中交二航局總經理由瑞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作為中國交建的主力子公司之一,中交二航局積極推進“海外優先發展”戰略,目前公司在建海外項目28個,合同總額為38.7億美元,其中27個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海外業務產品類型從過去以水工港口項目為主,發展到橋樑、公路、鐵路、市政、地鐵等多種產品。
“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培養了一批在世界上非常有競爭力的工程施工力量。比如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我們的成本跟國外的一些建築隊伍相比,是他們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他們的1/3。我們可以以比較低的建設成本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今年年初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金融創新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按照習近平主席的要求,“一帶一路”建設,要切實推進關鍵項目落地,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為抓手,實施好一批示範性項目,多搞一點早期收穫,讓有關國家不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截至目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一批大項目逐漸落地。鋼鐵、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10多個重點領域國際產能合作有序推進,已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
以鋼鐵行業為例,據統計,“一帶一路”國家每年鋼鐵總消費量約2.5億噸,鋼鐵淨進口量超過200萬噸的國家有12個,人均鋼鐵消費量仍處於很低的水平,發展空間巨大。
1月5日,上海寶冶集團承建的馬中關丹產業園350萬噸鋼鐵項目鍊鋼及連鑄工程鍊鋼主廠房開挖,標誌着該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馬中關丹產業園的首個入園項目,不僅將打造出東南亞第一條H型鋼生產線,而且還是馬來西亞政府加快現代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安排。
馬中關丹產業園只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亮麗名片中的一張。中國企業已在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税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誠通集團:經貿合作項目被俄總統普京“點贊”
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峯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了中國一家央企代表的提問。他指出,作為中國在俄的成功投資項目,希望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能夠多宣傳,多以自身在俄的發展經驗對俄羅斯的投資環境做廣告。普京表示,如果可以,我要擁抱和親吻你們,我一定要抽時間到格林伍德去做客。
獲得普京總統“俄式”讚賞的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屬於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誠通集團”),目前有來自15個國家的近300家企業入駐,給當地帶來1.2萬個就業崗位。
誠通集團總裁 朱碧新
誠通集團總裁朱碧新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格林伍德作為“一帶一路”上節點城市的重要項目,正積極發揮中俄兩國商貿信息中心、投資服務中心、項目資源儲備中心的作用。每年拉動中俄兩國貿易額約20億美元。許多中國企業對俄投資項目,如韃靼斯坦共和國海爾空調廠、卡盧加州福耀玻璃廠、力帆汽車列佩斯克組裝廠、宏華石油鑽井設備組裝廠等項目的落地,背後都有格林伍德的貢獻,其累計促進對俄投資近10億美元。
而投資這樣一個貿易中心,與當時中國商人在俄羅斯的經商環境有關。2008年9月,俄羅斯聯邦總檢察院打擊“灰色清關”貨物,突然查封了俄羅斯華商最多的切爾基佐沃市場。為改善華商的經商環境,維持華商在俄羅斯經營了20多年的市場份額和客户羣體,保住中俄貿易額不減少,誠通集團決定併購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
如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格林伍德成為中俄經貿合作中一個重要的平台和抓手。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近日在格林伍德調研時盛讚格林伍德在提升中國商品形象、樹立中國企業形象、助力華商轉型、促進中俄合作中發揮的獨特作用。
而誠通集團和俄羅斯有關方面,對於“一帶一路”中的合作有更高的期待。4月18日,俄羅斯總統經濟顧問謝爾蓋·格拉濟耶夫一行到訪誠通集團。格拉濟耶夫表示,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俄羅斯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俄羅斯願與誠通集團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在商貿、中俄產業投資基金搭建、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應用、國有企業管理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格林伍德項目只是“一帶一路”上中國與沿線各國經貿合作的一個縮影。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鐘山指出,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合作成果超出了預期。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去年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6.3萬億元人民幣,增速超過我國對外貿易的總體增速。
“‘中國製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歡迎。同樣,沿線國家的產品、服務、技術、資本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讓我們看到‘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的這樣一個非常讓人高興的結果。現在,我們正在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溝通,努力推動各國企業間的合作,讓‘一帶一路’建設有新發展、新成效。”鐘山説。
五礦集團:礦產企業出海,目光向“一帶一路”沿線轉移
承擔着國家重要金屬資源保障者的核心使命,國際化戰略一直是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下稱“五礦集團”)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五礦集團境外礦山遍佈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主要資源地,境外機構與工程項目遍佈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最大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也是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設運營服務商。
五礦集團董事長 何文波
五礦集團董事長何文波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五礦集團在海外礦產投資上有一個“轉移”:原來的投資大多在澳大利亞、秘魯等礦產開發比較早、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區域,目前,按照國家的整體戰略佈局,將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力度。
“一帶一路”國家礦產資源豐富,為我國礦產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機遇。對沿線國家來説,通過礦山的建設也能帶動基礎設施的投資,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總的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及配套還不成熟。我們在沿線國家有些礦權,但由於基礎設施的原因,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開發。”何文波對記者説,基礎設施不強,恰恰意味着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在資源開發、產能合作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空間,“文章很大”。
而這與五礦集團自身的一篇大文章緊密相關。2015年12月8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宣佈五礦集團與中冶科工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冶以整體併入的方式成為五礦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重組後的新五礦打通了從礦山的獲取到勘查、設計、施工、採礦、選礦、冶煉、物流、貿易的全產業鏈。
何文波介紹説,自2016年6月2日重組大會召開以來,整合工作一切順利。在頂層設計方面,基於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進行總部機構調整;在業務的整合與融合方面,推進內部市場共享等。接下來將會推進海外資源整合。
“原中國五礦,就是一個以金屬礦業為主的公司。重組之後,擁有了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礦權,未來將會結合五礦的發展統一考慮,今年會進行這些同類業務的整合。”何文波向記者表示。
中國建設銀行:優中選優,“一帶一路”項目已儲備268個,投資總額達4660億美元
“一帶一路”上,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背後離不開金融的支撐。資金融通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
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當年12月29日,由外匯儲備、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同出資,絲路基金在北京正式註冊成立。目前,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正式啓動,實際撥付投資金額已達53億美元。
去年1月,由我國發起設立的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一帶一路”建設又增添了一個專業、高效的融資平台。一年多來,亞投行以17.3億美元的貸款撬動了125億美元的投資,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都開始與亞投行合作,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王洪章
除了政策性金融,商業銀行也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必將撬動沿線國家大批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資金的需求將會激增,但受制於沿線國家政府財力有限、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發展相對緩慢、跨境金融合作層次較低等因素,普遍存在巨大資金缺口,急需外部力量支持。據IMF測算,未來5年,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額就將超過3萬億美元。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區內資金難以滿足其投資增長需求,龐大的戰略計劃僅依靠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支持遠遠不夠,運用社會資本也難以一蹴而就,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參與必不可少。
王洪章介紹説,目前建設銀行通過優中選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儲備268個重大項目,遍佈5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金額共計4660億美元,主要涉及電力、建築、礦產、交通、油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基本實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覆蓋。
老撾南歐江二期水電站項目,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唯一一家商業銀行入圍銀團,展現了快速響應和專業能力。
老撾南歐江梯級電站項目是中資企業首次在海外獲得整條河流流域開發權的項目,分為7個梯級電站進行開發,總裝機容量127.2萬千瓦,年發電量50億千瓦時。“老撾南歐江二期水電站”項目是其中的一、三、四、七級電站,擬於2020年8月投產,該項目於2016年9月東盟峯會和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由中老兩國總理見證了協議草簽。
該項目融資金額大、貸款期限長且融資時間緊迫。建設銀行迎難而上,穩步推進,5個工作日即提交了客户滿意的投標材料,並作為唯一一家商業銀行入圍銀團。從接到客户方項目融資招標通知,到貸款協議最後成功簽署,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確保融資按照預定時間順利完成。
“在‘一帶一路’建設上,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體、金融跟上,這種協同推進的模式,體現了中國製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歐曉理説。
正泰集團:民營企業“抱團”出海,設立基金,海外建廠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出海佈局也進入加速期。3月21日,全國工商聯在京召開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在會上指出,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湧現出一大批着眼全球、實施國際化戰略和資本運作的優秀民營企業。
正泰集團董事長 南存輝
今年3月,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在近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勢頭上揚的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帶來一個新的包容性全球化時代,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一個重要機遇。
南存輝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總量龐大,其中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正泰的產品質量、服務、價格等在這些市場上有較大的競爭力,增長空間和潛力巨大。目前正泰已經在德國、泰國、埃及、巴基斯坦、伊朗等國家相繼設立了工廠。在巴基斯坦,正泰電力變壓器佔據該國70%市場份額。
他還告訴記者,針對單個民企實力弱小的情況,正泰本着“內聯大、外聯強”的原則,積極“抱團”走出去。去年,由正泰等參與發起的“綠絲路基金”,致力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改善和光伏能源發展;由正泰等發起成立的浙江省最大的民營投資公司“浙民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的投資併購。前不久,正泰參與的中國—中東歐基金預計規模達100億歐元,將以金融服務促進中東歐產能合作。
另一家知名民營企業,新奧集團於2014年2月發起成立了中國絲綢之路基金會。新奧集團以能源為主業,但成立的基金會卻專注於文化,先後於2014年、2015年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辦了第一屆、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
新奧集團還在其總部所在地河北廊坊建設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其中建有劇場、美術館、文博館等,計劃於2018年5月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希望搭建平台,讓各個國家的文化在這裏展示。”
作為一家能源企業,同時“一帶一路”上能源合作又是重要方面,新奧集團為什麼選擇從文化切入“一帶一路”?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首先這是一種社會責任;其次,希望以文帶商。”
“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天然氣項目,特別是中亞地區的項目,央企已經做起來了,我們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油氣項目。” 王玉鎖説。
2016年,新奧集團斥資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06億元)收購澳大利亞領先能源企業桑托斯(Santos Limited)11.72%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通過這筆收購,新奧集團打通了天然氣的上中下游產業鏈。
———————
在“一帶一路”上轉型升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願同沿線國家一道,構建“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絡、共創新型合作模式、開拓多元合作平台、推進重點領域項目,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和平絲綢之路”,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
因此,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對外輸出過剩產能、落後產能。許多中國企業都在依託“一帶一路”加快轉型升級,促進結構調整。
“走出去”的創新思維、轉型發展
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4月21日披露非公開發行結果,募集資金119.99億元。募資將投向老撾南歐江二期水電站項目、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應急電站項目等。
這是建築板塊央企上市公司規模最大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項目。中國電建是全球水利水電工程龍頭,佔有中國65%以上水電建設市場和全球50%以上大中型水利水電建設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國電建將迎來海外市場的黃金髮展期。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和政策支撐下,通過強化國際經營,集團加快傳統產能轉移、業務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中國電建董事長晏志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中國電建此次定增項目中,由誠通集團牽頭設立的國家級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也參與其中,認購1.54億股,投資金額約12億元,成為中國電建第六大股東。
誠通集團總裁、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碧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結構調整基金參與此次中國電建非公開發行項目,將優化中國電建資本結構,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建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充分體現了結構調整基金的戰略定位及引領作用。未來雙方將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在水利水電優勢主業及水環境治理等新興環保板塊開展更深入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工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國際化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應看到,海外工程呈現出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新特點,需要建設者的創新思維、轉型發展。
中交二航局總經理由瑞凱告訴記者,海外工程呈現三個新特點:一是工程項目模式多樣化,既需要單純的工程施工,也需要設計施工總承包,還需要項目前期規劃、管理諮詢、設計諮詢,需要對工程項目的投資與開發;二是工程項目專業領域日趨多樣化,既有房建項目,也有港口、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石油天然氣、發電等能源基礎設施等專業領域的項目;三是要素國際化和本地化。以往,我國對外工程承包的傳統優勢是價格,同時也以帶動中國勞動力和中國設備材料輸出為特點。但是,“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眾多,情況各異,且多數國家對於國外勞動力和一些設備材料的進入限制越來越嚴。
由瑞凱表示,這些新特點都要求工程企業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機遇,實現自身轉型升級,從而在國際工程建設市場中能有更大作為。
與此同時,隨着“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模式越來越多樣化,金融機構能夠擔當的角色也越來越多。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過程中,對銀行綜合化服務的需求是存在的,但需要銀行補充發展的短板,提升服務功能。只能提供存款貸款就談不上綜合化服務。”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表示,“一帶一路”給銀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深化轉型、增強“一帶一路”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認清轉型發展的“時”和“勢”,力促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真正落地。目前,針對“一帶一路”相關金融服務需求的創新,建設銀行整合境內外資源,積極開展跨境貿易及投資併購、全球授信、投資銀行、現金管理等產品創新。
老撾南歐江水電站項目
組建“走出去”聯合艦隊;充分防控投資風險
3月15日,中國石化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確定了2022年中國石化船用潤滑油在中遠海運的用量力爭達到50%的目標,進而徹底打破外油品牌壟斷中遠海運潤滑油供應的局面。
當前世界貿易的80%以上都是通過航運完成,中國外貿出口貨物的80%以上也是由航運完成。然而,全球船用油市場80%以上一直以來控制在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嘉實多和道達爾這五大外油品牌手中。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擁有了更大的發展平台,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組建“聯合艦隊”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成為不少企業新的選擇。
近日,東方航空與中國中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航空客運、航空物流、航空旅遊、設備製造、金融投資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後續雙方將建立高層互訪機制、部門聯絡機制、合作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品牌優勢,努力實現業務互補、聯動發展,共同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不斷提升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
五礦集團董事長何文波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資源開發能夠帶動冶金冶煉、裝備製造、工程建設、電力交通等下游行業,目前五礦已與南美等國探討礦產開發產業鏈下游合作,希望能帶動其他企業一起“走出去”。
“總體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礦產資源開發環境還不成熟,意味着一定的風險,上下游企業可以‘聯合出海’,降低投資風險。”何文波建議,國家在“一帶一路”方面能夠搭建平台,組織相關企業聯合出資。
有了多年實踐經驗,中國企業對於“走出去”的風險有了更多考慮和更好的把握。
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但同時也要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法律風險、文化風險、經營風險都存在。“尤其法律這一塊,不能小視。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在海外聘請法律顧問,跟海外著名律師事務所合作,把法律風險降到最低。”
誠通集團總裁朱碧新則提示,企業走出去開展“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希望政府能夠統籌規劃,引導企業,避免企業在境外尋找項目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企業也要對項目所在國的政治形勢、法律法規、投資環境有深入的瞭解,在投資決策和落地實施、運營中充分防控風險。
“目前,率先走出去的企業多是國企以及大型工程項目,對於中小型民企如何走出去,不走彎路,不進入灰色地帶,不給國家帶來負面影響,值得高度關注。建議要充分發揮國資境外平台的作用,助推民營企業融入‘一帶一路’。”朱碧新對《中國經濟週刊》説,政府搭台,央企領軍,民營企業抱團出海,境外華商轉型升級,將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旋律。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
“一帶一路”朋友圈
倡議來自中國,成果惠及世界
外交部部長王毅日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會員俱樂部”,而是廣泛參與的“朋友圈”。只要認同絲路精神,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以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從“一帶一路”的發展當中分享機遇。
如今,開放、合作的成果已在“一帶一路”沿線相繼綻放,越來越多加入這個廣闊“朋友圈”中的夥伴受惠於此。
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項目
改善基礎設施
作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互惠互利的典範。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網站報道稱,據估計,2016年至2018年,中國的投資可以拉動巴基斯坦GDP增長率超過6%。
2014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達成共識,瓜達爾港被列為促進中巴“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
瓜達爾,在烏爾都語裏的意思是“風之谷”。歷史上,東印度公司的探險家曾用“崎嶇而老舊”來形容這片土地。而今天,在巴基斯坦人民眼中,這裏是國家振興的重要希望。
在中巴“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瓜達爾港建設收穫了強大動能,建設日漸完善,商業吸引力與日俱增。新國際機場、職工培訓中心、現代化醫院、裝機容量3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廠、日處理能力達500萬加侖的海水淡化廠等項目,不僅將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將豐富瓜達爾的產業結構。
俄羅斯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
瓜達爾市長巴布·古拉布對《人民日報》記者回憶瓜達爾項目合作協議簽署的時刻:“你無法想象當時我有多麼激動。習近平主席是一位目光深遠的領導人,別人只能想到幾年,他的構想能涵蓋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如今瓜達爾港建設正朝着習主席提出的方向推進。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瓜達爾港建設不僅將惠及中巴兩國人民,而且將造福區域國家的人民。”
在非洲,始建於1970年的坦贊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後實施的規模最大的成套援外項目之一。目前,中國、贊比亞、坦桑尼亞三國對升級改造坦贊鐵路的談判正在進行當中。
4月28日,坦桑尼亞使館全權公使Saidi Hussein Massoro表示,坦贊鐵路是中非合作的見證和標誌。“‘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清楚地證明了該倡議不是‘獨角戲’或‘空口號’,而是一系列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將大力推動全球和區域經濟發展。” Saidi Hussein Massoro公使説,“坦桑尼亞不僅全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而且已經開始落實這一倡議。”
馬中關丹產業園
推動產業升級
裏海之濱的阿克套是哈薩克斯坦著名港口城市,由於周邊油田眾多,這裏也是哈薩克斯坦重要的石化行業基地。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非資源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中哈里海瀝青合資公司就坐落在這裏。
哈薩克斯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原油開採和出口大國。然而,由於煉化技術發展相對滯後,該國許多石化產業鏈下游產品長期依賴進口。2014年以前,哈薩克斯坦近九成的瀝青需要從俄羅斯等國進口,嚴重製約哈薩克斯坦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
中哈里海瀝青合資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投資。經過3年的建設發展,瀝青廠目前每年可加工原油100萬噸,生產氧化瀝青、改性瀝青、混合油等產品,徹底改寫了哈薩克斯坦瀝青嚴重依賴進口的歷史。
在斯里蘭卡最南端重鎮漢班託塔,中斯雙方正在推進的中斯工業園項目則將為這個新興地區的騰飛注入最強勁動力。正如斯里蘭卡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所説,依託漢班託塔港的發展,10年、20年後漢班託塔地區將成為斯里蘭卡的“深圳”。
中斯工業園佔地50平方公里,將引領和帶動斯里蘭卡南部地區整體發展,有利於斯里蘭卡實現建設高附加值產品加工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商業中心的目標,也有助於進一步促進和深化中斯雙邊投資及產能合作。
創造大量就業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方工程企業積極推行海外用工屬地化成為慣例。中交二航局總經理由瑞凱表示,公司大多數海外項目外籍員工佔比達到了40%以上,巴基斯坦項目巴方員工佔比更是達到80%以上。
數據顯示,建設兩年來,“中巴經濟走廊”已為巴方創造了超過13000個新就業崗位。
作為民營企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表示,“走出去”過程中,“包容、尊重、本土化”成為正泰深耕全球市場的關鍵詞。
在斯里蘭卡CHINTPOWER公司,正泰組建了本土化精英團隊和資深電器行業專家隊伍,並且創建了極富特色的“電工俱樂部”。會員已經超過3000名,在業內名氣“響噹噹”。
“‘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讓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參與,可以説是中國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及繁榮而精心打造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求。許多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與中國合作,表明了他們對這一倡議的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產生的效益已經開始在沿線國家顯現。
“一帶一路”的朋友圈還在不斷擴大。隨着5月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漸漸臨近,正如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刊文所稱,“所有人都想成為中國的朋友”。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謝瑋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08)
一帶一路是中國“馬歇爾計劃”? 外媒又被打臉了
2017-05-09
海外網
一帶一路漫畫 圖源:中國日報
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即將在北京召開,最近一段時間,這一盛事不僅受到國內媒體的廣泛重視,也成為境外媒體爭先報導的對象。外媒在肯定峯會對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積極意義,並強調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的同時,也呼籲各國政府應儘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以避免在地緣區域上的隔離。然而,還有部分媒體對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上的動機發出了一些“雜音”。
例如,4月26日,美國《財富》發表文章稱中國尋求鞏固在全球化中的成果,峯會併為中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的野心提供了一個機會。文章還稱,5月峯會是企圖將“無組織”的“一帶一路”倡議“制度化”,從而增加它的影響力。美國之音4月30日發文稱,“一帶一路”是中國拓展其政治影響力,同時擴大中國基礎建設產業並出口過剩產能的重要模式。文章認為,儘管中國強調“一帶一路”是經濟項目,但中國的政治意圖和項目本身缺乏透明度等問題引起一些批評者的擔憂。
很明顯,這幾家外媒的報道疑點重重。如果説把“一帶一路”看成中國出口過剩產能的模式是對中國的誤讀,認為“一帶一路”缺乏透明度又與事實不符,那麼用“野心”稱呼中國的“一帶一路”則更像是對中國的攻擊。在5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已經對“‘一帶一路’倡議並非‘共贏’,而是中國在‘掌控’”這樣的質疑作出回應。
耿爽指出,西方的這種聲音是出於定勢思維的誤解。“一帶一路”倡議是由中國提出,但“一帶一路”建設由大家共同進行。中方無意唱獨角戲,也不想搞一言堂,而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做事,一起受益。
耿爽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沿線各國積極對接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合作項目。各國“共建”的熱情與日俱增,成績有目共睹。 將有來自110個國家的各界人士參與“一帶一路”高峯論壇。
外交部5月5日例行記者會 圖源:外交部網站
從外交部的表態不難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集體概念,中國只是這一倡議的提出者,並非主導者,而且是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參與者。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就該懷疑其有尋求“全國領導地位的野心”嗎?顯然不能這樣解讀,追求全球稱霸不符合中國的定位。
在海外網5月9日舉辦的金台沙龍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賈秀東在分析外媒的心態時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不是陰謀。“一帶一路”從提出到推進的過程都是透明的,其考慮和運作也都是公開的。
賈秀東在金台沙龍現場 梁凱燕攝
賈秀東指出,“一帶一路”運作效果與中國實力和地位的提升分不開。中國有充足的資金、技術和人員為“一帶一路”做貢獻,中國的影響肯定會擴大。“一帶一路”將為世界打造更多平台,在全球經濟治理和改革方面做出成就,併發揮引領作用。這種引領作用是倡導帶頭,並不謀求霸權。
賈秀東認為,“一帶一路”最大的特色是“開放包容”和“合作共贏”。中國不尋求排他性利益,因此不會有所謂的勢力範圍。“一帶一路”講究對接,即契合雙方利益需求,不將自己的戰略強加在別人身上。中國的影響力會擴大,但這並不是基於零和博弈的影響。
在賈秀東看來,這幾個外媒對中國“一帶一路”的評價表明它們對“一帶一路”存在誤解,這種誤解就像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那麼,對此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
賈秀東表示,首先是真心實意;其次是用事實説話。這麼多國家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力,説明“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很有感召力,而各國確確實實在加入到“一帶一路”後享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至於質疑中國出口過剩產能拓展影響力的説法,早已由媒體指出其錯誤。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學習小組”報道,中國推動“一帶一路”下的產能合作,是一種新型的合作發展方式。中國企業通過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共同協商、建造新產業,不是以往的產能轉移,而是產業的擴展與提升,有利於各國的經濟發展。
王毅駁斥某些外媒炒作“一帶一路”多國首腦缺席論 圖源:國搜頭條
這樣看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導的開放包容,即鼓勵沿線國家參與到合作中,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共同書寫規則,推動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與當年以美國為主導、單方面向歐洲國家投資和輸出產能的“馬歇爾計劃”有着根本的不同。(整理/劉思悦 綜合外交部網站、“學習小組”微信公眾號和“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09)
“一帶一路”: 中國的倡議,世界的共享
2017-04-24
中國青年報
【國際觀察】
作者:林民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一帶一路”即將迎來建設的新篇章。在4月18日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的媒體吹風會上,王毅外長介紹了論壇的相關情況,共有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有來自110個國家的官員、學者、企業家、金融機構、媒體等各界人士,以及61個國際組織的89名負責人和代表將與會。參會國家涵蓋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來自五湖四海。這意味着“一帶一路”雖然是中國提出的倡議,但是卻代表着世界的普遍心聲。
“一帶一路”受到的廣泛支持,表明中國真正理解了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心聲。而這顯然源於中國的實踐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構成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思想背景和經驗基礎。當中國開啓經濟開放步伐時,鄧小平、葉劍英等領導人就已經意識到當時中國對外開放的核心問題所在:如何才能獲得外部世界的支持——當下的發展中國家也普遍面臨着類似中國當時的困境,急欲尋求開放發展,卻並不能獲得外部世界的資金和技術的有效支持。
如今,中國已經從當年依靠“引進來”為主,發展到現在以“走出去”和“引進來”並重的經濟開放階段,不僅完成了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而且還即將邁入到塑造世界經濟的進程。尋求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中國的目標,尤其是中國資本和產能的輸出,以及鐵路、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筆者2016年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深深地感受到,對於很多內陸國家而言,經濟發展的自然和地理障礙要比沿海國家大得多,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拓展了這些內陸國家的發展機遇,讓它們可以享受到沿海國傢俱有的優勢。
從更加宏觀的意義上説,“一帶一路”倡議並不僅僅是參與國家的經濟合作,它同時還具有塑造整個世界經濟的功能。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經可以為世界經濟起到巨大的“風箱”作用。一方面,進口大量原材料,製造出大量製成品,另一方面通過“一帶一路”打通商品的流通環節(如運輸網絡、保險機制、支付體系等),向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而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一帶一路”,才能給當下受阻的全球化進程注入新動力和活力,如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所言,“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一帶一路”註定是中國版本的“全球化”主張。
“一帶一路”廣受歡迎,還在於它的開放性。合作的開放性是“一帶一路”區別於其他區域合作的重要特徵之一。例如因美國特朗普總統上台而夭折的TPP,設置了加入談判的“准入門檻”,構築了相應的資格壁壘,也對很多國家形成了“排斥”。“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性和兼容性,體現在沒有任何的門檻和資格要求。只要有同中國攜手合作發展的意願,願意共同尋求出自身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利益空間,就可以通過政策溝通,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同時,真正地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設原則,是“一帶一路”獲得廣泛支持的重要原因。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實施進度不一,合作形式各異,發展重點各有不同。中國沒有單方面去設定任何項目的發展進度,通過各方發揮彼此的積極性,通過協商和尊重各自的意願共同實施建設。例如,作為旗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在建或已建成的早期收穫項目達到18個,即將進入陸續實現早期收穫的階段;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仍在聯合研究報告上有待於達成一致。當然,中巴經濟走廊的迅速發展,得益於巴基斯坦舉國將“一帶一路”看作自身的發展機遇,希望積極搭乘中國經濟發展“快車”,以實現自身的發展與繁榮。
概而言之,“一帶一路”雖是中國提出的發展倡議,但是卻是世界共享的發展機遇。通過參與各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一帶一路”必將走得更遠。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24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4-24)
“一帶一路”開創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而留學生確是中外文化、技術雙向交流的重要力量。那麼,對於留學黨們來説,“一帶一路”會給美國留學帶來哪些機遇和影響呢?
什麼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對美國留學的影響
人才交流、合作辦學也是不斷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一個重要願景,會議中亦提及了留學生的問題。隨着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和實施,必將帶來更多的行業需求,我們需要更多的先進人才投入到建設隊伍當中去,其中就包括我們的海歸學子,對美國留學生們來説,我們有以下優勢:
1、外語優勢
流利,自如的外語口語能力,是很多國內院校學生無法企及的
2、自我管理能力強
赴美美國留學的學生,大到住宿、小到做飯都是需要自己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鍛煉出高效而定生活技能與嚴謹的處事風格
3、跨文化適應能力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歸的學生有着更好的適應能力和協調力,這也是很多企業更看重的一點
4、具有先進紮實的知識儲備
針對特定的專業選擇去專業發展在國際前段的國家或地區去學習,更容易掌握最先進的知識和理念
5、實踐能力強
美國大學的課程設置會更注重實踐能力方面的運用,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很快得到領導的認可。
6、開闊的眼界
見識、思維方式、文化以及社交圈子都因國外教育和工作的經歷從而變得更開放,更活躍。
“一帶一路”對於正在讀書的年輕人來説可謂一個絕佳機會,不僅在就業和創業方面有着推動作用,“一帶一路”還需要大批專業人才來支撐。
未來,赴美國留學哪些專業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哪些專業的就業機會增多?留學黨們可以看看下面這些“一帶一路”帶火的美國留學熱門專業。
經貿類
相關專業:金融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會計、財税等。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正在穩步推進,還將與更多的國家在貿易上展開合作,必然需要大批專業人才來支撐。
推薦院校:雷鳥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等。
基礎設施建設類
相關專業:機械類、土木類、建築類、工程管理類等。
“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是從國內需求或是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
開設院校: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
交通運輸類
相關專業:航運及水路運輸類、公路及道路運輸類、鐵路及軌道交通類、航空製造及運輸類、郵政及物流快遞相關高校類等。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交通運輸是優先發展領域,它可以將我國與沿線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
開設院校:普林斯頓大學、加州理工學院(CIT)、麻省理工學院(MIT)、喬治亞理工學院、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等。
信息類
相關專業:通信類、電子類、計算機類、網絡類等。
“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深度互通會對信息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信息產品和服務將會抓住這個機會走出去。
開設院校:東北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德克薩斯A&M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等。
語言類
相關專業: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塞爾維亞語、立陶宛語、愛沙尼亞語、波斯語、希伯來語等專業。
“一帶一路”願景與規劃的實現,都要以語言溝通為基礎。據統計,沿線國家使用的語言有1000餘種,其中官方語言約60餘種。
開設院校: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校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等。
旅遊類
相關專業:旅遊管理、旅遊規劃、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等專業等。
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旅遊產品、文化產品、民俗風情、旅遊線路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展十分有前景。
開設院校:康奈爾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普渡大學等。
能源類
相關專業:能源類、材料類、電氣類、電力類、自動化類等。
“一帶一路”戰略將拓展能源的輸送途徑,構建陸上的能源大通道離不開相關專業的人才。
開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盛頓大學等。
“一帶一路”戰略涵蓋範圍很廣,受益的專業和學校可能不止上面所列,相信有足夠的空間,讓同學們都能各展所長,這是機會,更是挑戰!
(2017-10-10)
光大證券薛峯談“一帶一路”:中國金融機構應擔更多責任
2017-06-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6月18日電(梅芳燕 費凡)“金融投資機構是投融資的安排者、市場的組織者、流動性的提供者、產品的創設者,但最為重要的是風險的管理者。為降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中國的金融機構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峯出席2017絲路國際聯盟大會時提出。
隨着“一帶一路”願景深入人心,中國企業積極藉機“出海”。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4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5個國家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9.8億美元。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1862份,新籤合同額31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完成營業額189.5億美元,同比增長5.6%。
“大中型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需把企業戰略有機融入國家戰略,找到自己新的發展路徑,發現自己更大的價值。”薛峯説。他也認為,當下企業“走出去”,面臨投資週期長、風險較大和國際法務等各方面風險。
面對這些挑戰,薛峯指出,目前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聲音還很弱小,如果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上有強大的聲音的話,或許能夠改變這些狀況。
他説,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能滿足於國內市場的“足夠滋潤”,而要和客户“在一起”,一起“走出去”。
為此,薛峯提出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要解決四個問題。
首先,要儘快完成海外機構網絡的佈局。他舉例説,光大證券和另外幾個比較大的券商已經基本完成了佈局,在香港、澳洲和英國布點,並準備進入中東。
其次,要建立一個相對強大的投融資平台。光大證券在香港建立了第一支“一帶一路”基金。第一批的項目投資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做第二期。“同時,我們在中東的基金,在東南亞的基金,包括在歐洲的基金,都在籌建過程中,這也是幫助中國企業降低投資風險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這方面,浙江也為企業走出去積極“鋪路”。如截至2016年底,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已向130餘個浙江“走出去”項目提供了近163億元人民幣融資,“走出去”貸款投向遍佈世界5大洲的36個國家。
再次,要在海外建立一支綜合化的管理團隊。該團隊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要了解投資環境,要了解產業發展,更要懂得資源整合,才能進行併購操作。
最後,必須得到國內強大的支持。其包含兩個方面,金融機構一定要服務好國內本部企業,另外一定要得到國內監管部門的支持,包括行業監管,也包括外圍監管等。
“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上崛起,不僅是‘一帶一路’願景給我們的新課題、新要求,更是這個時代給我們的一份責任,是我們這代中國金融機構人必須要做的事情。”薛峯説。(完)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6-18)
藍皮書:中國自貿區戰略應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統一
2017-09-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日在北京聯合發佈《自貿區藍皮書:中國自貿區發展報告(2017)》指出,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應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統一,從而進一步實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資料圖: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大樓外觀。劉可耕 攝
截至9月初,中國已經簽署了15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
但藍皮書指出,中國自貿區建設水平較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後,主要表現在自貿區內貿易額佔比不高、自貿區開放領域廣度和深度不夠等,不能適應發達國家引領的經貿規則體系。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自貿區網絡建設完善提供了契機。
藍皮書建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由貿易協議中應充分體現這一倡議的原則和精神,實現國內政策與沿線國家接軌,實現“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自貿區戰略相統一,並藉助該倡議對中國自貿區網絡進行拓展與升級,從而加強與周邊國家政治經濟合作。
在此過程中,中國尤其要注重與主要經貿合作伙伴或對現有自貿區網絡建設意義重大的貿易伙伴進行合作,在已建成自貿區基礎上進行升級,使“一帶一路”倡議落到實處,進而提升各國間經貿合作水平。同時,此舉也有助於在國際經貿合作與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
與此同時,中國自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亦快速推進,現有11個自貿試驗區多數均直接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對接。藍皮書表示,為使對接更加順暢,相關方面必須通過有效政策進行支持。
一方面,應根據現有發展思路,將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積累的成功經驗嫁接到其他自貿試驗區發展過程中,並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普及、擴充和改進這些基礎經驗;另一方面,要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依託,完善自貿試驗區網絡,為其發展創造更多機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保障。(完)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0)
中國的
“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即“一帶一路”戰略在國內已是耳熟能詳。然而,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美國也曾提出推動過“新絲綢之路”計劃。兩者都高舉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旗幟,難免引人熱議比較。可是,美國的
“
新絲綢之路
”
計劃提出後沒幾年就偃旗息鼓,黯然退出歷史舞台,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卻方興未艾,意氣風發,一成一敗留下多少唏噓。
一、
政治因素
中美都是世界大國,兩國的對外政策難免都有各自的政治考慮,這既是出發點也將是落腳點,往往也是戰略成敗的關鍵所在。 “美版絲綢之路”由
2011
年
7
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
.
克林頓在印度發表演講時第一次明確提出。此後,美國召集相關國家舉行了多次會議,積極推動此計劃。該計劃旨在聯繫印度和歐洲、穿越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美版絲綢之路”是以政治掛帥,經濟服從政治,意識形態為先的原則展開,中心落腳點在阿富汗。
同中國以及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的東西橫向相比,美版計劃是中亞到南亞的南北縱向。有這樣的“合縱連橫”,主要是因為美國在亞洲的政治佈局所決定的。傳統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為主體構成,但中國和伊朗,乃至部分親中俄的中亞國家都被美國視作心腹之患,美國不願意看到這些國家從該計劃中分得紅利,所以選擇了一條違背市場基礎的南北合縱。從政治角度考慮的經濟計劃,夭折者多,就是雙方的利益落腳點不同,這也是為什麼美版會失敗的根本原因。
二、
經濟因素
不同於美國的“合縱”,中國方案基本上沿用歷史上絲路的“連橫”,充分吸取了歷史經驗,兼顧了實際情況。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在東南方,對於西北的政治考慮基於“西部大開發”戰略展開。從這一點來説,中國採用的是經濟高於政治原則,以西部發展為根本目標。相對美國,中國捲入中東衝突漩渦的程度較淺,摒棄了美國“非友即敵”的霸權主義原則,與各個國家都保持着良好的關係,為東西走向穿越各個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國家的絲路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礎。
中國方案能比美國方案成功的一點在於,絲路計劃與本國經濟戰略融為一體,互利共贏。作為歷史上“絲綢之路”上的組成部分,地緣上中國與絲路各國接壤,商品互補性強。絲綢、陶瓷等古代中國的手工業成品,小商品、電器等現代中國的廉價工業成品符合中東國家的市場需求,而中東的能源、礦藏等也正是中國所需。反觀美國,北美與中東屬於兩個大陸板塊,雙方經濟類型也不對口,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美國高大上的高端工業產品並不是普通中東民眾所能消費得起的,而產油大國的美國,雖也覬覦中東的資源,但依賴性遠不如中國。講求質量的美國民眾對中東的初級工業品也沒有習慣了“山寨貨”的中國民眾包容度大。由此看出,美版絲路計劃不符合本國的經濟需求,難以取得源源不斷地動力。相反,對於西部
GDP
正在高速崛起的中國而言,可以從絲路各國上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可以長久支持該計劃。
三、
文化因素
美國雖然號稱是民主國家,但他的民主文化是依靠基督教的基本原則所建立起來的,這同絲路上大部分國家的伊斯蘭文化不僅格格不入,而且矛盾頗深。美國在推廣其絲路計劃,也夾雜着“基督文明”的私貨,自然受到牴觸。相反,“以人為本”的中國雖也有“敬天法祖”的民族信仰,但都屬於初級原始自然崇拜,並未達到“一神論”的宗教高度,對外來宗教的包容性,相比具有排他性的基督文明更加容易受到絲路各國的接受,起碼在他們眼裏中國人只是未開竅,卻還不是異教徒。而在中國人在上千年與穆斯林的接觸中,磨合出了各自尊重的共處方法。
從民族習慣而言,中國同絲路各國有着數千年的文化交流,雙方的瞭解滲入各自內地。美國文化發軔於西歐,西歐文明的擴散是通過海路,即大航海時代,多在沿海地區,對絲路各國內地滲透不深。西式民主自由的觀念,同這一地區集體集權的制度文化也有契合。絲路各國政府常常擔憂美國借發展經濟“輸出民主”,事實證明,這種擔憂是有道理。
四、動力因素
兩國對於推動計劃的意願和認識也直接關係到該計劃的成敗。該計劃在國務卿易人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出現了
“
模糊化
”
的態勢,宣傳調門也有所降低,最後歸於寂靜。所以如此在於,對於致力建設全球單極世界的美國而言,該計劃只是其全球大戰略的一個小環節,無論成敗都不影響美國的全球總利益。所以,本國政治家們並不熱心,甚至都不能達成共識,更別説長期推動。
對於中國而言,絲路計劃不僅是對輝煌歷史的緬懷,更是關係西北半壁江山的繁榮發展的百年大計。西部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處在經濟上的弱勢,東西部巨大的經濟落差,既不利於政府經濟政策的一盤棋,也可能促成深刻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該計劃已經成為中國上下一心的頂級戰略,投入力度之大,遠非美國可比。再考慮到中國是僅此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投入比例就更客觀。
美國
“
新絲綢之路
”
計劃的失敗已成定局,至於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能有多成功,還需要再觀察。不過,綜合上述可知,該戰略在中國是有這經濟、政治、文化和動力基礎的,是一項極具潛力的遠大戰略。
(2017-09-11)
預告:8月5日徐光裕將軍講“一帶一路為何由中國提出”
2017-08-0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3日電(記者 吳章勇) 2017年8月5日,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當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資深戰略家徐光裕將軍在國家智庫編輯部發表演講,回顧自2013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實踐的歷程,審視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現狀與問題,展望未來“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尤其是落實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的成果,就“一帶一路為何會由中國提出”做主題演講。
作為對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深入理解與研究,一帶一路的研究為闡釋中國內政外交的全面規劃與落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那麼,如何全面且深入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外延?如何有效明確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與目的?如何闡釋與分析中國政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這些關於一帶一路的問題解讀,需要我們以更高的姿態、更廣泛的視野加以理解,即結合治國理政的視角。對此,徐光裕將軍將為與會者答疑解惑。
時 間:2017 年8月5日(週六)14:30—16:00
地 點:國家智庫編輯部 (北京市朝外大街3號院)
主持人:
於 今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長、教授/國家智庫總編
主講人:
徐光裕 少將
特邀嘉賓:
神秘人物
【温馨提示】席位有限,報名需確認方可參加
主講人簡介
徐光裕
徐光裕當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評論家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特邀專家。歷任解放軍防化學院原副院長、原總參謀部某部副部長。1988年授少將軍銜。
兼任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高級顧問、哈爾濱工程大學兼職教授以及三略研究院高級顧問、中國智庫網高級顧問。
主要著作:《核戰略縱橫》、《要追求合理的三維戰略邊疆》、《質量建軍的哲學思考》、《核擴散的歷史定位和未來走向》、《中國威脅論析判》、《通、同、統,兩岸關係三部曲》等。
徐光裕老將軍雖已年屆八旬,但是思維敏捷,觀點犀利,加上厚實的軍事理論素養,寬廣的國際視野,這使得徐老成了中央電視台及鳳凰衞視等多家電視台專欄嘉賓,在全球電視觀眾中擁有眾多的粉絲。據有關諮詢部門統計,近五年來,他每年應邀在各電視台做評論及接受媒體採訪平均150多次,應邀參加各類論壇、研討會及形勢報告會平均12天1次。被媒體評為“全球最著名的軍事專家”之一。
活動安排:
14:30-14:40 主持人介紹嘉賓以及演講主題
14:40-15:30 主講人演講
15:30-16:00 互動交流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03)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2017-04-24
管窺天下gktx2016
5月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來首次舉辦的高規格多邊會議,也是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頭場重頭戲。“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一項重要倡議,涉及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極具經濟、政治、文化等影響。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一帶一路”經歷由“中國倡議”到“國際共識”,從“中國理念”到“國際合作”,從“中國方案”到“全球共建”的飛躍性發展。回顧這三年多的歷程,可謂成就突出但來之不易,其經驗主要有三:
一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一帶一路”,不斷推進“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與實施。2013年9-10月,習近平在對周邊國家的訪問中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標誌這“一帶一路”首次納入我國重大事項規劃序列。2014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專門研究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戰略資源籌劃有了大手筆。2014 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並列為今後中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三大戰略。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了“一帶一路”的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發佈,“一帶一路”成為其中專門一章,這標誌着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被納入到了我國的長遠戰略規劃當中。
二是注重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與合作不斷增多。“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的不斷開展是靠中國與沿線各國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走出來的。在中國的積極倡導下,“一帶一路”獲得了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積極響應。從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印度的季風計劃、蒙古的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歐盟“容克計劃”等都在積極探索與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對接。如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了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
三是重視倡議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加強戰略應對。基於戰略過程來看待“一帶一路”,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重視該倡議所面臨的長期性、綜合性、互動性和不確定性,循序漸進地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不斷實現。為此在戰略應對上需要做好三點:一是保持戰略剋制,切忌好大喜功而犯“戰略冒進”錯誤。二是增強戰略定力,在瞬息萬變的戰略環境中能夠保證戰略方向的堅定不移。三是維持戰略耐心,為倡議持久開展做好準備。由於“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異常複雜,這就使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需要加強戰略耐心的修煉,風物長宜放眼量,將“一帶一路”放在中國的長遠發展中去思考、運籌和執行。(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