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從北京唱響的“中國夢”引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共鳴。五年來,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實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一帶一路”;從經濟轉型發展到反腐倡廉……中國的頭條新聞總能引發海外華僑華人的思考與感懷,僑胞們與祖(籍)國、家鄉呼吸相通、砥礪奮進。
“這五年・我與中國”徵文活動發起後,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表達心聲,一篇篇優秀徵文結集成冊。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特為《“這五年•我與中國”徵文作品選》寫下序言。
――編者按
國僑辦副主任譚天星。中新社記者 胡嘉琛 攝
序言
譚天星(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道出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中國夢,是包括華僑華人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子孫的共同願景與追求。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奮進、不斷前行。在這個偉大進程中,華僑華人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湧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蹟和動人的故事。
“這五年・我與中國”徵文活動發起後,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表達心聲。許多作者是名人、僑領或企業家,也有一些看似平凡人物,都在工作繁忙之際積極撰稿,有的還直接發給我先睹為快。這一篇篇飽含深情、發人深思的文章,浸透着廣大僑胞對家鄉的桑梓情深、對祖(籍)國的赤子情懷、對中華民族追求復興夢想的巨大熱忱。我為之感動。正所謂“骨肉相附,人情所願”,華僑華人不管在世界何地,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始終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五年來,海外華僑華人是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繼承者、傳播者和展示者。遍佈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中文學校、華僑華人社團、華文媒體,是展示中華文化和中國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一個文明、自信、開放、包容與和諧的海外華僑華人羣體,增強了中華文化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日前,《“這五年・我與中國”徵文作品選》由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結集出版。該書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譚天星作序,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王曉暉封面題字。
華僑華人是中華民族的骨肉兄弟姐妹,是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樑與紐帶,是凝聚中國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五年來,華僑華人在對中國道路有較多認知基礎之上,向國外媒體、學術界、民眾、政府和非政府部門客觀介紹中國道路的特點、成效與挑戰,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五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民生改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提升,作為中國人有着無比的自豪感。海外華僑華人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巨大。今天,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海外僑胞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意願更加強烈。特別是習近平主席親自作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充分體現了合作共贏的中國理念,描繪了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方向及美好願景。廣大華僑華人是“一帶一路”的天然優勢,是建設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華僑華人已經並將繼續發揮獨特而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指出,“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會處,遍佈世界各地的6000多萬華僑華人,具有赤忱的愛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深厚的人脈關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須最大程度凝聚好、發揮好。當僑心僑力匯聚成磅礴力量,當海內外中華兒女上下同心,“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