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豫北農村仍然保留着吃糖餅的習俗,這種糖餅比月餅大很多,先烙後蒸,也叫烙糖餅。
烙糖餅一般在八月十四。烙糖餅的面與蒸饃發麪一樣,先把老酵子泡軟,稀釋成酵子水,在白瓷盆裏和成面,保鮮膜蓋住,蓋上小棉被,放在暖和的地方開得快。
以前都是純紅糖拌餡兒,現在健康飲食,儘量少吃糖,就把紅糖、花生仁、黑芝麻、果仁、葡萄乾,再兑些白麪,攪拌成糖餅餡。
把發好的面依着自己喜歡的大小切成小劑,擀成片兒。
把餡兒倒在面片上,然後在上面再摞一個面片,轉圓捏好口。
周圓捏成花邊兒,中間用杯子口或瓶子蓋等圓形物件,壓上幾個圓形,象徵月亮,再用頂針等小圓物件兒壓上幾個小圓,象徵星星,大圓中間還要用大麻籽壓上幾個花花,象徵花草。
然後抹上糖水,沾上黑芝麻,圓圓滿滿、甜甜蜜蜜的糖餅就做成啦。一般要烙幾個大的,再烙幾個小的。
糖餅做好後,先餳幾分鐘,再燉上平底鍋,倒少許油,把糖餅放到油鍋裏小火烙,正反兩面烙到半熟,挺硬。
現在都用上了先進的煤氣,平時不用燒火,只有在過年過節重要節日,才燒火用小鐵籠蒸一次。芝麻桿兒好點火,火燒旺了再加些硬柴。
蒸好的糖餅不能吃,十五晚上先供月亮,然後十六那天拿去外婆家換同樣的糖餅,這叫換糖餅,也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攝影/故鄉雨,搬運工自重!
4張圖片
“非常簡單的自制純鹼手工發麪糖餅,不但萱軟香甜,還特別有面味,涼了也不硬,而且越嚼越香,做主食當零食都OK拉!”
食材明細
麪粉
200g
2g
油
適量
糖
適量
甜味口味
煎工藝
廿分鐘耗時
普通難度
純鹼手工發麪糖餅的做法步驟
1
麪粉加入適量的水,和成麪糰,温暖處自然發酵,若有老肥最好,將老肥稀釋和麪,自然發酵速度快效果好
2
200g麪粉用小蘇打2g,少加點温水稀釋
3
取出發酵好的麪糰,將稀釋的小蘇打水慢慢揉進麪糰中,反覆揉勻,揉好的麪糰切開對接不粘,聞上去沒有酸味就OK了
4
將麪糰分成均勻的小面劑子揉勻
5
根據自己的口味取適量的糖,糖與麪粉的比例3:1拌勻做餡料
6
取一個小麪糰壓扁,包上白糖餡
7
封口按扁,平底鍋,加入適量的油,小火入鍋烙
8
翻面烙熟
9
OK啦,是很簡單吧!
小竅門
1、我通常是晚上發麪,第二天早上發酵剛剛好,天氣冷的時候常常放上一盒酸奶或者蒸饅頭時留一塊麪團做下次發麪的酵頭既前邊説的老肥。
2、小蘇打一定要反覆揉勻,否則會有黃斑。聞着沒有酸味,切開對接不粘最好。
3、糖餅用的白糖兑一些麪粉,烙制過程不會開裂出糖水。
使用的廚具:平底鍋
喜歡
收藏
加入菜單
微信
QQ好友
QQ空間
新浪微博
(2017-09-04)
作者:微信yumei
用料
白麪 250g
白芝麻 適量
綿白糖 適量
玫瑰花 少量
水 適量
植物油 適量
做法步驟
1、把面和好揉成團,靜置二十分鐘
2、揪成小劑子,擀成長條形,兩面抹少量油,再從一頭捲起。
3、把玫瑰花綠萼摘掉,揉碎花瓣,與芝麻和糖混合均勻
4、把面劑子擀成圓片,放入3,包起。
5、擀成薄餅,放到餅鐺中烙熟
6、玫瑰花芝麻糖餅熟了
7、與小白菜湯一起,營養美味
【香哈菜譜,80萬吃貨共同關注的美食原創賬號】
(微信公眾號:“香哈菜譜”或“xiangha100”)
(2017-09-01)
主料:麪粉 320克,糖 80克,玉米油 105克,鹽 2克,熱水 80克,
小糖餅的做法步驟
1.先和油皮,150克麪粉和15克的玉米油加入80克熱水
2.和成光滑柔軟的麪糰,用保鮮膜包好上面蓋上濕布,醒發
3.取70克麪粉放入烤盤中攤開,去烤箱130度烤10分鐘,烤至微微發黃
4.和餡料,在烤好的麪粉中加入80克糖、40克油和2g鹽,拌勻
5.和油酥,取100克麪粉加50克油拌勻
6.餡料和油酥和好了,油皮也就醒好了
7.把油皮分成12等份,用保鮮膜蓋好,油酥也分12等份,用保鮮膜蓋好
8.取一份油皮擀圓,包入油酥,收口捏緊,12份依次包好
9.麪糰收口朝上向上向下擀成長舌狀
10.自上而下捲起
11.卷好的麪糰兩頭向中間收口,按扁
12.麪糰擀開,中間稍厚四周薄
13.放入餡料包好
14.收口捏緊朝下,擀成圓形的小薄餅
15.12個全部包好後,烤箱預熱200度,表面刷一層牛奶液,去烤箱200度烤15分鐘左右
(2017-07-04)
糖餅,以巴掌大最為合適,醒面的功夫是決定糖餅是否鬆軟可口的關鍵,將醒好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麪糰,用掌心壓成一個模糊的圓,在圓的中心放入混合了黑芝麻、紅砂糖的餡兒,這才精心地開始揉搓,良久之後,終於揉成一個標準的圓,補上白麪防止粘鍋,接下來的工作就交給柴火了,燒火的人用心感受鍋裏的餅一點點膨鬆、脹大,鍋底的火苗也温柔地配合着這綻放的過程,出鍋的時候,裹挾着餅香的熱氣扶搖直上,升騰在節日喜慶的天空。
糖餅在故鄉,是中秋節必吃的食物,在月餅出現之前,它應該就已存在,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少年的歷史。
糖餅與月餅不同,煙火的氣息更為濃烈,作為中秋月圓的寓意,唯有一個圓的形狀可以和月餅媲美,既沒有精美的花紋,也沒有油鹽的濃墨重彩,乾乾淨淨的,價格也便宜,月圓之夜,月餅用來祭拜月神,而糖餅祭奠的則是人們的“五臟廟宇”,雖不登大雅之堂,卻接足了地氣。
計劃經濟的年代,月餅是不可多求的美味,兄弟姐妹們分食一塊,小心翼翼地用手捧了,仔細地看了又看,數清了有幾多紅綠絲後,方才小小翼翼地送入口中,一小口一小口,細細咀嚼了,才捨得嚥下,偶有分到裏面夾着冰糖或是大片果仁的,可就算中了彩,非要摳出來另外品嚐不可的。
月餅是用來敬月亮娘娘的聖物,對待它自然要虔誠些,然而對於它的替代物---糖餅,吃起來可沒那麼客氣了,那是一定要大口咬下,融化的糖液從嘴角流出,才叫一個爽快的。糖餅的價格,是可以大快朵頤的,中秋的時候,買一大堆,擺放在笸籮裏,蓋上紗布,便是那段時間的主食,也是北方小城節日裏的一道風景。
糖餅味甜,這是它吸引人的地方。那個樸素的年代裏,無論大人和小孩,對甜食帶來的愉悦感都是無法抗拒的。甜味能點燃人們對生活的希望,這是詩人的語言,也是百姓對人生的感悟,祝福別人的時候,總是會説“日子過得比蜜甜”。糖餅毫無保留地表達出這種甜美,再加之低調的姿態,保證了它在小城飲食界穩固的地位。
時代的前進改變着一切,二三十年光景過去了,人們過上了從未想過的日子,味蕾也因了生活的富足而開始悄然發生了變化。
甜依舊是最好的味道,可它的表現形式卻多出了千百種。中秋的主打仍是月餅,可絕不再依賴於甜味,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將奇奇怪怪的各種餡兒塞進餅皮裏去,再將各種形狀的餅兒塞進華麗的包裝中去,成為人們感情聯絡的工具。
而糖餅,在安靜的小城裏,恪守着自己的職責,還是那般低調,那般煙火氣,每年中秋的時候,小城的人割捨不下那份念想,沒有糖餅的節日總好像少些什麼,於是,糖餅在小城的餐桌上,仍舊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會做糖餅的人已經不多了,小巷裏有一家做糖餅的,餅做得鬆軟可口,只用麪粉、白糖和芝麻便演繹出無限精彩,祖孫三代做了三十多年的餅,每天下午,掌櫃的穿着白色大褂,頭髮梳得齊齊整整,推着個小車出街了,不消兩個時辰,餅定會賣光,每天都有後來的人撇着嘴懊惱,掌櫃的温和笑着説:“明天早點來,給您留一份。”
這一家子人緣極好,不僅是為餅的緣故,更為在他們的身上,保留着老派的作風,待人厚道,做生意更厚道,從不用添加劑,只將功夫用在與麪糰的交流上,用心對待每一個餅,吃的人也能感受到那滿滿的誠意。
味道可以勾起人們對美好往事的回味。一塊小小的糖餅,過濾了時光的苦澀,只給人留下甜美的回憶,它以低調的姿態陪伴着人們,安穩地渡過人生每個浪潮,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展現了人生的味道。
每到中秋,在享受糖餅帶來的那種熟悉的甜美時,人們總是深感欣慰,能依舊感受到這種味道,就説明了有些美好,一直都住在心裏,從未離去。
作者:徐徐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