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點並校廢棄校舍存廢難解 鄉政府挪用稱系臨時借用
【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1998年張北地震後,香港文匯報在河北省尚義縣套裏莊鄉捐贈建起了一座教學樓,至今它仍是鄉里最好的建築之一。在使用13年後,其所在的文匯中學因政策被撤銷,該樓改頭換面後變成了套裏莊鄉政府的辦公樓。日前,文匯報工作人員回訪該校時才知此事,並“深感震驚”。當地政府回應稱,因政府舊辦公樓早成危樓,所以暫借學校教學樓辦公使用。
撤點並校廢棄校舍存廢難解 鄉政府挪用稱系臨時借用
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當地貧瘠的村鎮收入迫使大量農村青壯外出務工,鄉鎮中學的生源大量輸入縣城,數量呈“斷崖式下跌”。而閒置的鄉村教學建築與農村空心化對峙多年,已成為當地難解的問題。
捐贈方對此一無所知
套裏莊鄉幾乎找不到幾棟多層建築。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沿鄉主幹道往裏走,兩邊都是磚瓦平房,一棟白色的二層樓建築鶴立雞羣。
當地村民介紹,這座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教學樓原為桃李莊中學所有,在1998年張北地震中,該中學教學樓有所損壞,後由香港文匯報出資修復,學校也更名為文匯中學。
一要求匿名的文匯報前工作人員稱,日前,該報工作人員回訪該校時發現,該教學樓2011年就已停止使用,數月後被改造成鄉四套班子的辦公場所,但捐贈方對此事一無所知,並且從未收到任何通知和反饋,得知實情後“深感震驚”。
8月9日,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大院院門裝有電子門,門外掛有尚義縣套裏莊鄉政府、人大、紀委等4塊銘牌。
受贈的白色建築位於院內正中央,佔地面積約為300平方米,兩層各有16間辦公室,門前已分別掛上了“財政所”、“統計站”等標識。
大院內還有假山、停車棚、籃球場等陳設。唯一能證明學校身份的紀念碑倒在院門內側,上面糊滿了水泥,隱約可以辨認出“香港文匯報……資五十餘……功在當代,蓋及千秋……為昭彰義舉……立碑誌之”等字樣。
院內還有一些被廢棄的教學樓,室內空空蕩蕩,只剩下一地碎玻璃和鐵絲網。
撤點並校後學校荒廢
王娟(化名)曾於2007年前後在文匯中學就讀。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她回憶,當時學校設有初一、初二、初三3個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一個班有50多學生。
“學校的設施比較破舊,桌子是木頭拼接的,上面用黑油漆漆過。”王娟説,當時每個年級有6個老師,“包括體育在內各門課都齊”,還有專門的老師分管寄宿生的飲食起居。
文匯中學最後一任校長閆佔飛在該校工作了近10年。他告訴記者,學校學生最多時超過了340人,但此後生源數不斷下滑,“2010年開學時一次性走了70多個學生,教室全空了。”
該校退休教師孫建軍有30多年教齡,在地震前就已供職於該校,在他看來,鄉里青壯勞動力多外出務工,“去張北、張家口、包頭的多”,這些家長也帶走了孩子,導致學校學生數量急劇下滑。
2011年7月,文匯中學因國家“撤點並校”政策被撤銷,學生被分配往縣城讀書,除部分年紀稍大的教師外,大部分教師亦轉入縣城,此後學校荒廢。
對此,套裏莊鄉黨委書記通曉宇稱,為節省和優化教學資源,根據縣教育部門的佈局調整,文匯中學最後被撤除。
“那一年初三學生多點,有30多個,初一和初二學生加起來不到20個,學校還剩15個老師。”閆佔飛説。
即便在那之前,學校的運作也並不好。閆佔飛回憶,文匯報斥資50萬港元捐贈的就是主教學樓,操場等其他配套設施均由當地政府補齊,“學校設備和經費不足,冬天生火供暖都成問題,教學質量也跟不上。”
他記得,中學使用的課桌多為上世紀90年代末購置,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每年都要找木匠來修,“撤校時,我們搬教師辦公桌到附近的小學,桌子一挪全散了。”
鄉政府稱系臨時借用
就鄉政府挪用學校教學樓一事,通曉宇解釋,鄉政府辦公樓建於上世紀70年代,經歷過地震已是危房,還發生過檔案室坍塌事件,“後來我們都是用鋼管撐着房子”,看到學校被閒置,於是稍微修繕了教學樓,暫時作為鄉政府辦公場所使用。
“真沒錢,我們是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鄉,有錢也不至於去佔空着的學校了。”鄉宣傳委員鄭龍江稱,鄉政府原辦公樓地震後房屋出現裂縫,“一下雨就塌房”,“一共塌了5、6間,我們下雨都不敢呆在屋內。”
鄭龍江説,鄉政府原計劃重新選址,預計花近400萬經費重建政府樓,但該申請未獲批准。
記者查閲發現,《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將受贈財產轉交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也可以按照捐贈人的意願分發或者興辦公益事業,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但是不得以本機關為受益對象。
同時,受贈人與捐贈人訂立了捐贈協議的,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用途使用捐贈財產,不得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用途。如果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徵得捐贈人的同意。
通曉宇説,當年為了把鄉政府搬離危房,鄉里專門開會討論,會上通過了使用文匯中學廢棄教學樓的方案,並報告給縣裏,當時縣裏和教育局都下來看了情況。他們當時沒有意識到文匯報捐樓的事情,也沒人意識到要和文匯報説一聲,他們認為,這是鄉里的中學,和縣政府、教育局都説過就行了。
他稱,鄉政府僅臨時借用,文匯中學的產權和性質都沒有改變,現中學的宅基地產權、水電開户名均未變更,只要有教學需要政府馬上就可以騰出來。他説,鄉里將盡快與香港文匯報溝通並告知此事。
他介紹,當時閒置的文匯中學疏於看管,出現窗玻璃被砸、鐵皮門被拆等現象,鄉政府花了兩個月時間重修操場並更換門窗才搬入使用。
而就文匯中學廢棄的碑文,鄭龍江面色尷尬。他説,修繕學校時石碑被施工人員推倒,此後政府“感覺立起來也不太好”,故一直擱置在一旁。
廢棄校舍存廢難解
尚義縣教育局副局長石元宇告訴新京報記者,新聞閣2015年08月11日訊文匯中學被閒置與國家“撤點並校”的方針有關。
2001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開啓了俗稱“撤點並校”的十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佈局調整工程。文件就“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對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作出要求。
尚義縣也發佈實施意見,自2006年開始,撤除了全縣幾乎所有的鄉鎮中學,目前全縣僅保留尚義縣二中、三中,以及尚義縣實驗中學。
石元宇稱,該政策由於“一刀切”,後被河北省政府發文叫停,但尚義縣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縣,農村孩子多隨青壯年外出務工,生源不斷下滑,這些中學撤併時學生大多不足百人,屬於政策撤併,並不是鄉政府強佔學校。
通曉宇説:“尚義縣全縣務工收入高於一產加二產總和,我們鄉鎮好多村子已經全空了,如果再來一次鄉鎮整合,我也不知道五年後還會不會有套裏莊鄉。”
他提供的一份套裏莊鄉2014年的鎮域貧困村情況彙總表顯示,套裏莊鄉總人口為8400人,其中在居住人口僅過半數,40歲以下的在村人口僅213人。
記者從尚義縣教育局瞭解到,教育局方面對鄉政府臨時使用學校建築的情況確實知情。目前全縣十餘個鄉鎮的中學均處於閒置狀態。其中,八道溝中學的教學樓新建僅幾年後同樣被閒置。
“被閒置的教學樓本身就是難題”,石元宇稱,國家剛放開二胎政策,等未來生源數增加還可能用上,現在教育局也不敢隨意處置。但閒置的教學樓,每年都要付出維護成本。
“等二胎長大,那至少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石元宇説。(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