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主辦的“2017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王佳昕 攝
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程春雨 王佳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28日在“2017 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要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加快數字普惠金融標準規則體系建設,提高普惠金融在服務要素、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產品定價、合同文本、合格投資者認定等方面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李東榮稱,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普惠金融體系正呈現出服務主體多元、產品服務多樣、服務覆蓋面較廣等特點,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和滿意度在不斷提高。但傳統普惠金融模式和技術條件下,普惠金融一直面臨着成本高、效率低、服務不均衡、商業不可持續的全球共性難題。
近年來,隨着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依託數字技術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正日益形成國際共識。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有效的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減少物理網點和營業時間的限制,推動解決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步路”的問題。
“數字普惠金融客觀上也帶來了數字鴻溝,多重風險疊加等方面的新挑戰。”李東榮稱,切實發揮好數字技術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要堅守普惠初心,始終聚焦小微企業、弱勢羣體、特殊人羣等重點服務對象,着力解決好“三農”、創業創新、脱貧攻堅等薄弱領域存在的金融問題。通過不斷提高普惠金融領域監管規則、政策激勵、資源配置的精確性、精準性,綜合破解普惠金融“使命漂移”這一難題。
二是,加強風險防範。逐步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數字普惠金融納入法治化軌道。建立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的行為監管、審慎監管和市場準入體系。利用數字技術改進監管流程和能力,探索針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區域試點、產品試驗等創新管理機制,使創新帶來的風險處於可管可控範圍。
三是,堅持科技驅動。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和新型業態主體發揮各自優勢,開展良性競合,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建立完善事業部、實驗室、矩陣制項目組等創新管理平台,以客户普惠金融需求為中心,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技術創新應用和產品研發。
四是,完善標準規則。標準是數字普惠金融規範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在《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中,也提出鼓勵數字金融服務提供商採用高於通行法律要求的自律標準。要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加快數字普惠金融標準規則體系建設,提高普惠金融在服務要素、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產品定價、合同文本、合格投資者認定等方面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五是,加強金融教育和消費者保護。通過規範統一的信息披露、合同登記、風險提示等手段,提高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全流程的透明度,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強調“賣者有責”。要以低收入人羣、農民等金融服務中的弱勢羣體為重點,分類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和精準教育,提高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引導樹立“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