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4月3日記者發稿前,德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84794例,僅次於意大利和西班牙。不過德國的死亡人數為1107人,死亡率約為1.3%,遠低於這兩個國家。
當地時間4月2日,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公佈的民調顯示,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滿意度從3月的35%升至63%,她所屬的聯盟黨的支持率也增加7%達34%,創一年來新高。
為什麼同樣在歐洲,德國死亡率一直保持低位?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穩定民心?
政府緊急反應
措施得當
默克爾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一直聲望低迷。然而,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默克爾多次向民眾強調疫情的嚴重性,並首次在新年以外的時間向全國人民發表電視講話,稱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她通過不同平台、場合,多次公開呼籲國人“重視疫情”、“團結應對”,成功達到穩定人心的效果。
3月23日,德國聯邦政府出台嚴格措施,包括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公共場所兩人以上聚集,限制餐館等服務業經營等。
3月28日,德政府宣佈,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擴散,限制公共活動的管控措施將至少延長至4月下旬。正在居家隔離的默克爾也發表講話,呼籲民眾保持耐心,配合做好疫情防控。
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德國政府還宣佈,向企業提供不設上限的貸款,並啓動該國史上力度空前的一攬子經濟紓困計劃,以保證就業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此外,德國政府部門以及權威機構對於戴口罩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德國中部圖林根州耶拿市政府3月31日表示,未來一週內將出台規定,要求民眾必須在購物、搭乘公交和進入人流量大的建築時戴口罩。耶拿將成為德國首個頒佈“口罩令”的城市。
當地時間4月2日,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在官網上明確指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減少通過咳嗽、噴嚏或者交談導致感染病毒的風險”,因此建議“哪怕是沒有新冠肺炎症狀的民眾,也應該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該研究所同時強調,即使佩戴口罩,也依舊需繼續嚴格遵守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日常的衞生消毒規定。此前,該機構只建議醫護人員以及患有呼吸道類疾病的患者佩戴口罩。
據德國第一電視台報道,儘管德國目前已有超過8萬人確診,學校、商店和工廠關門,公共和經濟生活幾乎停擺,人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但有七成成民眾對政府的危機處理方式表示滿意,超過九成民眾同意儘量在家不要出門、到户外也與他人保持距離。
據悉,默克爾本人的滿意度在過去一個月增加11%達64%,在德國政治人物中排名居首,果斷推出紓困方案的財政部長蕭茲和表現沉着的衞生部長斯帕恩則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為預防而檢查”
目前德國確診病例為84794例,僅次於意大利和西班牙,但死亡率僅為1.3%。
確診人數多與德國的檢測能力較強有關。當地時間4月1日,英國工黨影子內閣衞生大臣喬納森·阿什沃思表示,“德國每週檢測50萬人,但我們仍未達到首相承諾的每天1萬人的水平。”
柏林沙裏泰大學醫院病毒學家德羅斯滕曾提到,其他國家往往只有少數授權實驗室進行測試,德國則有很多不同層級的實驗室可以進行檢測,較為靈活。在2月初和2月中旬左右,德國的檢測已經廣泛到位。
根據德國多家媒體此前披露的德國政府內部機密戰略文件——《如何控制COVID-19》,德國事實上在效仿韓國的做法,通過大規模檢測和隔離病人來減緩病毒傳播速度,同時不使公共生活陷入停頓。
這份文件建議,德國應分階段提升大規模檢測能力,直至4月底,達到每天可檢測20萬人,期待從現在的“為確診而檢查”轉變為“為預防而檢查”。
目前,隨着疫情的進展,德國已基本放棄了疫情之初的羅伯特·科赫檢測三原則,即明顯症狀、與確診病例有接觸、來自疫區,而做到了只要有輕微的呼吸道疾病,就可以接受檢測。
據外媒報道,近日,德國紅十字會獻血部和法蘭克福大學醫院醫學病毒學研究所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方法,可同時檢測多個採樣,將德國日均檢測能力提升至20萬至40萬人次,而且“不影響診斷質量”,該方法或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
BBC認為,早期發現和早期隔離感染者減少了病毒的傳播。同時,德國政府反應迅速,找到了德國的零號病人並採取及時措施降低傳染和死亡率。
但也有分析指出,根據疫情暴發的時間線,意大利確診患者人數顯著上升出現的時間比德國早兩週。這就意味着疫情在意大利蔓延的時間更長,患者也有更長的時間發展成重症。而德國較多進行核酸檢測時,本土疫情尚處在開始階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羣體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羣,因此患者平均年齡也是病亡率影響因素之一。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威勒3月31日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德國新冠感染者平均年齡是47歲。
隨着德國確診病例增長迅速,接下來,病亡率是否能保持低位還取決於能否有效控制感染人數。德羅斯滕説,德國目前病亡率比較低,但根據數學模型,估計三週後可能會有較大增長。
一流的醫療保健系統
除了大規模檢測,從醫療保障能力看,德國醫生數量(相對人口而言)、牀位數和呼吸機數量在全球也處於較高水平。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研人員葛春雷曾表示,德國屬於世界上醫療條件最好的國家之一,擁有健全的醫療體系和先進的醫療設施,醫療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德國有歐洲數量最多的P4實驗室和全球頂尖的病毒學專家。在2017/18年的大流行性流感期間,德國醫療體系承受住了由此額外多出的約900萬人的就診量。
3月17日,德國聯邦和州政府共同制訂一項醫療緊急預案,決定臨時徵用康復機構、酒店及展會場所等改造為臨時醫院。這項議案還提出儘可能增加人力,例如對現有醫護人員進行重症醫療培訓,僱用高年級醫學院學生以及退休醫護人員。
柏林市決定將柏林會展中心改造成一座能容納1000名新冠患者的”方艙醫院“,為醫療能力出現瓶頸做準備。3月26日、27日,全德共有超過10000張急救病牀騰空,等待調用。德國六成醫院加入一個網絡平台,可以分享、調用這些急救病牀。
哈勒大學醫院微生物臨牀醫學科主任亞歷山大·克庫勒認為,德國在短時間內可以將重症監護牀位數量翻倍,這是其他國家做夢都不敢想的。
據德國之聲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德國各大醫院的急救病牀和呼吸機數量已經得到明顯增加。德國醫院聯合會主席加斯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德國醫院的急救病牀數量已經從28000張增加至40000張。他説:”經過幾周的努力,我們目前已經擁有40000張急救病牀,而其中大約15000張至20000張目前仍處於備用狀態。呼吸機數量已增加至30000台。今後兩週內,所有需要呼吸機的新冠患者都可以用。“
事實上,即便沒有過去幾周內新增的急救病牀和呼吸機,德國醫院的病牀數量也居於世界先進水平。德國聯邦統計署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每十萬人擁有急救病牀33.9張,平均病牀數量較高的國家還包括奧地利28.9張、美國25.8張。相比之下,在疫情較為嚴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每十萬人擁有的病牀數量則分別為9.7張和8.6張。
記者 李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