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中國人的奧運史

  2016年8月,中國人在里約開始新的奧運之旅了,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隊第10次出征奧運會。事實上,早在1924年奧運會賽場上就有中國人的身影。1932年中國就正式派運動員參加了奧運會,1936年更是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謹以此圖集梳理中國人的奧運史。

  當籌備1896年首屆奧運會時,中國就收到了國際奧委會的邀請,但清政府未予答覆。在民國曆史上,有幾個名字跟奧運會關聯緊密,他們是:張伯苓、王正廷、宋如海、劉長春、馬約翰。圖為1924年中國體育協進會部分董事合影,前排左三為沈嗣良,後排中為張伯苓、右為王正廷。

  張伯苓是中國第一個提出參加奧運會的人,他創辦了天津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他認為:“不懂體育,不能當一個好老師、好校長。”1907年提出中國應成立奧運代表隊。第二年,《天津青年》提出著名的奧運三問(何時參加、何時獲獎牌、何時辦奧運會)。圖中左為張伯苓。

  王正廷被譽為“中國奧運之父”,1922年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奧委會委員,曾官至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圖為王正廷與他的三個女兒。

  劉長春是中國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那是1932年,由於局勢動盪,國民政府本不想參加洛杉磯奧運會。但日本人聲稱劉長春和長跑運動員於希渭將代表“偽滿洲國”參會,國民政府受不了此等侮辱,於是決定派劉長春和於希渭參加。圖為1932年劉長春在奧運賽場。


  於希渭當時被日本人看守未能成行,到洛杉磯參加比賽的只有劉長春一人。張學良出資,劉長春乘船在海上漂了三個星期,終於到達洛杉磯。他報名了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賽,但由於體力不支只參加了前兩項,可惜均在預賽時被淘汰。圖為1932年劉長春在奧運賽場。

  1932年,中國代表團共6人到洛杉磯,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託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圖為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入場,劉長春(第二位舉旗者)是旗手,他後面跟着代表團其他成員。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派出93人的代表團參賽,其中包括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撐杆跳高進入複賽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圖為中國選手們出國前夕,蔣介石接見中國代表團並講話。

1936年,中國代表團總領隊是王正廷,總幹事是沈嗣良,田徑隊總教練是馬約翰(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總預算22萬元,政府撥款17萬元,剩下的由政府官員捐助以及運動員自己籌集,並不是傳説中的由希特勒出資捐助。圖為蔣介石與中國代表團合影。前排左二為馬約翰。

  1936年,中國籃球隊首次參加奧運,參加柏林奧運會的中國籃球隊正式隊員有14人,主教練董守義。中國隊首戰日本以19-35負,後來以45-38戰勝法國,21-29負於秘魯,14-32負於巴西,結果被淘汰。圖為在柏林奧運上中國隊力戰巴西隊。


  柏林奧運會中國男籃合影。主教練:董守義。隊員:牟作雲、王南珍、王玉增、沈聿恭、劉寶成、馮念華、李紹唐、王鴻斌、劉雲章、蔡演雄、徐兆雄、尹貴仁、王士選、於敬孝。

  柏林奧運隊中國足球隊合影。領隊容啓兆、顏成坤,教練黃家駿。隊員22人名單:李惠堂、包家平、王紀良、李天生、麥兆漢、徐亞輝、梁樹棠、黃美順、梁榮照、譚江柏、蔡文禮、陳鎮和、李國威、曹桂成、楊水益、馮景祥、賈幼良、張濕源、孫錦順、卓石金、葉北華、鄭季良。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派出了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到柏林考察。圖為中國觀察團成員。

  柏林奧運會上中國隊還派出了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圖為女子武術表演隊國術選手傅淑雲(左)、翟連沅(中)和劉玉華(右)。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派出了2個人的游泳隊參賽,其中女隊員叫楊秀瓊。楊秀瓊被稱為“南國美人魚”,在柏林奧運會上,她的成績刷新了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的全國紀錄,但沒有通過預賽。圖為楊秀瓊(右)1936年奧運會期間在柏林。


  1948年,王正廷率團參加了第14屆倫敦奧運會。此時,國民政府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運動員是自己帶着大米、鹹魚、榨菜前去參賽的,由於住不起奧運村而借住在倫敦郊區的一所小學。沒有回程路費,王正廷多方籌款才把運動員送回國。圖為中國代表團在倫敦合影。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是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的第一屆奧運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晚上才接到奧組委邀請,代表團趕到赫爾辛基時,大會已進行了10天,僅有游泳運動員吳傳玉參加了100米仰泳預賽。圖為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村舉行升旗儀式。

  1960年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中國台灣選手楊傳廣奪得十項全能運動銀牌,是第一個獲得奧運獎牌的中國人。圖為羅馬奧運會上,楊傳廣在十項全能運動撐杆跳高項目比賽中。

  1964年東京奧運會,楊傳廣也參加了,但只獲得十項全能運動第五名。圖為楊傳廣在東京奧運會賽場。

  1984年,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並奪得15枚金牌。圖為1984年7月28日,第23屆奧運會開幕式,中國代表團入場,國旗手為身高2米02的籃球手王立彬。


  1984年7月28日,第23屆奧運會開幕式,中國代表團入場。中國代表團及中華台北代表團入場時,背景音樂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1984年7月29日,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峯摘取了第23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運動員。圖為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許海峯頒獎。

  1984年8月7日,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與美國女排展開巔峯對決,最後以3:0戰勝美國奪冠。圖為女排隊員慶祝勝利瞬間。這一屆女排隊員有:郎平、張蓉芳、楊錫蘭、梁豔、楊曉君、鄭美珠、姜英、侯玉珠、蘇惠娟、李延軍、周曉蘭、朱玲。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王軍霞奪得女子5000米比賽冠軍。

  2004年8月27日,在雅典奧運會上,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奪得男子110米欄冠軍。


  1991年2月26日,中國北京決定申辦2000年奧運會。圖為1993年4月,北京街頭廣告:開放的中國盼奧運。

  但是這一次,中國申奧失敗。圖為1993年9月23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前體委主任榮高棠和北京電視台主持人等在1993年申奧失敗後。

  1998年11月25日,北京決定再次申辦奧運會。2001年7月13日,俄羅斯莫斯科,何振梁、楊瀾等慶祝申奧成功。何振梁也被稱為“中國奧運之父”,曾是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成員,是北京兩次申奧的陳述人,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出了卓越貢獻。

  2001年7月13日,獲知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中國申奧代表團成員歡呼。

  2008年8月8日,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體操名宿李寧點燃奧運主火炬。這一次,中國隊獲得51枚金牌,首次位列夏季奧運會金牌榜第一名。至此,中國人歷經百年,回答了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的奧運三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7 字。

轉載請註明: 有温度的視覺:中國人的奧運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