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萍的演藝生涯不長,但作品不少。這個美麗但是並不妖豔的女演員,演過單純的少女,也演過正氣的俠女,但這些都沒有把她推上演藝巔峯。真正讓她獲得金馬影后的卻是一個千百年來讓人唾罵的角色:潘金蓮。
汪萍曾是邵氏電影旗下一員,跟其他電影演員一樣,接受公司安排,雖然演過《遺產五億元》這樣的作品,但是沒有成名成器。她的長相不具備攻擊性,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彷彿她的性格一樣,很少有不好的緋聞攻擊。
七十年代,張徹導演發掘了很多新人,他所拍攝的作品也深受歡迎。因此,如果能被張徹導演看中,出演主角,那麼意味着這個人就要紅了。所以,當張徹邀請汪萍來主演《小煞星》時,很多人着重開始關注汪萍這個名字和人一樣平淡的演員。之所以這部電影會轟動一時,還跟當時兩位影壇巨星有關,那就是帥哥CP:姜大衞和狄龍。在這部電影中,姜大衞扮演了歌舞廳歌手強宜,他被人強迫搶劫,卻不想自己失散多年的初戀女友就是要被搶劫的對象。單純可愛的女友就是汪萍飾演。
這部電影讓新人汪萍得到了關注,在兩大巨星的幫襯下,她的可愛姑娘的身份被觀眾所認可。所以,多年後再提起《小煞星》,人們除了敬佩張徹導演給電影裏面歌曲的作詞,感嘆年輕的姜大衞時尚先潮,模樣長的像周董,還記住了電影中那個乖巧可愛的姑娘汪萍,儘管這個名字着實很普通。
80年代有一位導演特別的出名,他就是李翰祥,外號李黑。李翰祥導演特別的有才,拍攝的歷史片多次獲得金馬獎等獎項。《西施》、《梁山伯與祝英台》、《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都出自這位大導演之手。如果説這位導演前期作品非常正統,視覺別有一番新意,那麼後期的作品就任性的讓人大吃一驚。他後期開始喜歡拍有點色情又有點三級的電影,但是即使是這樣,依然受人追捧,因為那裏面的文化底藴依然很厚。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李翰祥後期的“色色”電影,捧紅了一堆人,這其中就有汪萍。
在一般導演的眼裏,汪萍就是一個純良女孩,當李翰祥導演極力遊説汪萍飾演他的新電影《武松》裏面的潘金蓮時,很多人眼鏡大跌。汪萍本人也是不願意的,畢竟這個角色是被人一直罵並且將來也要被人罵的。
但是李翰祥也是一根筋,他的堅持讓汪萍也開始懷疑:我真的能演好潘金蓮?於是她從台灣又回到香港,開始拍攝《武松》。潘金蓮、武大郎、西門慶、武松,這四個人的故事從深層來看是一個時代的悲哀。其中潘金蓮作為唯一的女主角,體現的是那個時候被壓抑的女性的代表。導演抓住這一點,將汪萍的愛恨隱忍,性感壓抑,全都表現了出來。
不得不説,汪萍與李翰祥的這一合作算是非常完美。儘管電影中有些少兒不宜的鏡頭,但是觀眾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潘金蓮,汪萍扮演的潘金蓮是受害者,她滿足而又心痛的死在了武松的懷裏,眼神絕對是經典再現。所以,千百年來被罵的潘金蓮,竟因汪萍的詮釋而引起人們的同情。
所以,電影播出後,汪萍出名,一舉獲得金馬影后。李翰祥也算是圓了自己的《武松》夢。
但是,汪萍在《武松》之後就擇得好夫婿,迅速息影嫁人,這也成了影壇的一大遺憾了。
一開始知道這部片子的時候,是因為上映以來一水的差評,差評來的很是突然,而且毫無道理,讓我替馮小剛導演感到憋悶,但苦於沒有相應的理由去支持這部電影的“好”,所以當時也就沒有多費嘴舌為電影説話。
現在,我想好好説説這部電影。
官僚階級和市民階級的矛盾是很多片中經常提到的一種戲劇衝突,因為這種衝突具有普適性和戲劇性,所以很多導演都喜歡通過展現兩者的衝突來表現影片本身的張力,比較熟悉的就比如我最近看的《我是布萊克》和《歸來》,又如羅馬尼亞導演的克里絲蒂安·蒙吉的最新作品《畢業會考》以及其他一系列作品,都有對這種矛盾的烘托和展現。
這是影片的大背景。
在《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裏,作為主角的李雪蓮就是整部電影的主角,而她所面對着,是所有的官僚階級,影片着重將李雪蓮這個形象刻畫為狹隘、偏執、無理取鬧的農村婦女形象,而相對的,官僚階級的形象則更豐富多彩一些,但主要還是以“自私的官僚階級”這個人格面具存在的。
在影片中,李雪蓮為了一個不可能“公道”的公道而上訴十幾年,結局並不是被判敗訴或息事寧人,因為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導致眾多人被捲入了這件荒誕的控訴中,從最初的躲躲閃閃,到最後的低聲下氣的求和,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態度的轉變,同時還有一些別的東西,我會慢慢來講。
總的來説,片子是以狹隘的市民思想對抗自私的官僚階級的,所以這種衝突一旦建置,就必然會有其侷限性。
比如邏輯上的誇張和偏執:人物性格的單向化發展影響了人物塑造本身的立體化進程,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太過平面了,這一點和電影《狩獵》中所犯的錯誤基本一致,如果沒有一個性格上的轉變和對抗,也就很難讓角色的心理衝突展現在觀眾面前,電影《狩獵》中所有人都對男主進行了瘋狂式的打擊和排斥,除了男主兒子之外,沒有任何人願意幫助男主,而且這種矛盾衝突一直持續到影片的最後一秒——雖然這樣的影像展現豐富和加劇了外在衝突(男主與世界的衝突),但是同時也捨棄掉了人物立體化的塑造過程——這是超現實主義作品經常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
提到了超現實主義,作為與《狩獵》同一類型的作品(單一主角對抗世界),《我不是潘金蓮》也屬於一部超現實主義作品——這是影片的前提,也是我們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需要代入的一個概念:它並不全是真實世界的一個現象,而是通過戲劇性的形式或手段來將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某種瑕疵或現象呈現出來的一種載體。
同類的作品,比較熟悉的有《羅拉快跑》、《鋼的琴》、《布達佩斯大飯店》...諸如此類,一般來説和現實之間存在聯繫的作品都可以被稱之為超現實主義作品。
在《我不是潘金蓮》這部作品中,存在的外在衝突就是主角李雪蓮和官員的衝突,還有一個衝突就是李雪蓮與其丈夫“假離婚”的衝突,這兩個外部衝突決定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趨勢和方向,衝突的建置也是一步步重疊起來的,比如李雪蓮的衝突是由於其丈夫的侮辱,這個侮辱就是影片中主要事件的第二層衝突,而第三層衝突則是與眾多官員的自私主義的衝突,這層衝突可以説是第二層衝突的衍生品,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層衝突,李雪蓮才為自己找到了上訴的理由和原因。
而第一層衝突,也就是本片最關鍵的一個衝突點,就是李雪蓮的內在衝突,在影片的最後,李雪蓮與離職縣長史為民的一番談話,讓我們知道,原來李雪蓮的真正想法,是想為自己肚子裏“未成形”的孩子求一個公道,也正是由於這個內在衝突,才使得故事的發展方向朝着第三層衝突,也是就我們所看到的最大外在衝突發展。
同時,電影的整體形式也呈現出一種層級關係,首先是構圖。
在劇本中,一般分為開頭——情節點1——第一幕結尾——情節點2——第二幕結尾——第三幕結尾。
這樣的劇本結構構成了整個劇情的大框架,也正是在這樣的框架之下,故事才能有條不紊的發展和建置,而在這個過程中,構圖起到了分割的作用。
分割什麼呢?
以上兩張圖,分別代表了兩種構圖,而從這兩種構圖的過渡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影劇情的轉變來,方形構圖出現在北京,而北京可以説是李雪蓮告狀的最後一站,這裏的方形構圖,其實也就意味着“豁然開朗”的意思。
圓形構圖象徵着一種侷限,而這種侷限不僅僅是針對於李雪蓮來講的,同時也是相對於那些下層官員來説的,由於這種主觀視覺上的狹隘來讓觀眾意識到或體會到主角和配角認知上的狹隘——也正是由於這樣的鋪墊,使得整個故事的形式和結構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變得密不可分了,我們在意識到形式上的狹隘的同時,也可能輕易的區分故事結構和大體框架了(兩次情節點都隱藏在兩種構圖的兩次過渡之中),電影中總共向我們展現了兩次入京上訪,這兩次上訪一次就在情節點一,而另一次的時間,恰好對應着劇本中的情節點二的位置。
而劇情真正豁然開朗——也就是劇情衝突終於被解決的時候,構圖則採用了正常電影的尺寸來展現,這也是為了避免與以上兩種構圖相混淆。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影片的三幕結構更加清晰,同時也使得故事的形式感更強烈,其實也在隱約間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和荒誕性。
在故事情節上,影片中的主角可以説是一個現實生活形象的藝術加工的載體,也正是有了這一層身份,導演和編劇才可能讓主角完成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的事情,比如上訪。
在開頭就説過,這是一部超現實主義作品,因為套在這個超現實的套子之下,所以故事也發生了不少變化,這類故事其實可以和賈樟柯的多部現實主義作品相比較,而正是在這種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看出超現實主義作品呈現出來的風格和意識形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故事起源於一個寓言,也就是關於“潘金蓮”的寓言,在馮小剛導演的娓娓道來之下,我們瞭解了關於潘金蓮的故事,同時也對李雪蓮的上訴緣由有了個大致的瞭解,這個片段,就是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前提。
在劇本開頭建置的過程中,前提站到整個頁數的十頁,也就是差不多十分鐘的時間,最經典的建置劇情除了《公民凱恩》中的畫中畫的影像敍述,還有《飛屋環遊記》中前十分鐘的默片,這些佔據時間很短的片段,其實可以代表或展現整個故事的意識形態,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也是如此,主角李雪蓮通過與過去的流言對抗,用了十幾年的功夫去完成一場訴訟,訴訟的過程就已經不是在求得公道。
而是在求得意義。
什麼意義呢?
活着的意義。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想一想之前我之前寫過的兩部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中的石神哲哉的愛情和《千年女優》中的追尋,大概就稍微能夠理解我所説的意思了。
在李雪蓮的眼裏,她的上訴並不是為了討回公道,在討了十幾年的“公道”之後,李雪蓮選擇了自殺。
這種自殺的行為其實就是因為人生意義的喪失:李雪蓮在討公道的十幾年間,討公道的行為已經成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即使是在中心點——李雪蓮改變主意的片段,仍舊是一種“討公道”的行為的展現。
這種行為的展現,因為被賦予上了荒誕和寓言的色彩,也就使得故事本身的關於“討公道”的意義變得十分正經,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説這種解釋(聽了牛的話不告狀了)非常牽強而且十分侮辱人,但是對於主角李雪蓮來説,這是符合她的價值觀的解釋。
也正是因為這種人物性格的建置,使得故事的發展顯得非常魔幻,他講的可能是一個婦女上訪的故事,但是觀眾看來就是一場荒誕不經的鬧劇,如同戲劇《等待戈多》一樣——無意義的產生源於對有意義生活的循環提取。
簡單的講的話,李雪蓮的人生意義,其實和《等待戈多》中所展現的意義,是一樣的。
最後,謝謝觀看。
(2017-09-06)
昨晚,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在呼和浩特揭曉。《我不是潘金蓮》三項重量獎項:最佳女主、最佳導演、最佳男配。
昨天好事連連的范冰冰要特別先提一下。
姍姍來遲的“最佳女主”昨天終於“雞落”范冰冰,她終於可以鬆口氣了:此前她沒有憑藉李雪蓮這個角色獲得過什麼有份量的電影節獎項。在人們快要忘記這部電影的時候,在男友微博求婚幾個小時之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桂冠戴在她頭上了!範爺一天之內“雙喜臨門”,真是可喜可賀!不過,總感覺這二大喜事在幾個小時內同時發生不象巧合:起碼李晨微博求婚時就知道當晚要獲獎了吧。
三獎並至,是否就意味着《我不是潘金蓮》“實至名歸”?
一句話:這可能是馮導最好的記錄片!
觀影開始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整個一記錄片感覺,中國法治記錄?官場現形記之記錄?
不知因為是記錄片所以有點流水賬的感覺呢,還是因為有點流水賬的感覺而象記錄片。
這麼説好多人要噴了,有素質的可能會這麼詰難:電影才百來年,還很年輕,無一定之規,還有好多玩法沒有開發,象昆汀這麼一個錄像帶店員都可以開創電影的新玩法,並讓全世界接受他的玩法,你又怎麼能質疑咱們馮導這個玩法呢?
馮導和夠多的電影節、夠多的有份量沒份量的人較勁過了(即使有的人都掰扯不上,比如那位“國民老公”的老爸),還敢在此質疑他的電影?可你都獲得這麼多大獎了(去年還獲金馬獎最佳影片),還怕別人多説一句嗎。反正業內都認可了,業外人你愛怎麼説就説去吧。有了這個心理建設,才有了下面的話(剛説了這部電影都快為人所淡忘了,各位還是先抽空補看下,不然下面有些話我怕你難以瞭然)。
電影開始幾十分鐘了,卻感覺沒看清範爺的眉目——甚至可以這麼説,在電影要結束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她究竟“扮醜”後醜成什麼樣了?——這多少讓我對“打官司的秋菊”的化妝老師更生敬意(張藝謀電影《秋菊打官司》女主鞏俐扮演女主秋菊——一農村婦女形象)。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修改暱稱”:這電影也能得獎,終於知道為什麼年年爛片那麼多了
網友“天空”:金雞嘛~自然要選最大的雞了
網友“成都用户66xxxx658”:垃圾,
網友“俠骨柔情為紅顏”:某些獎項可有可無,就是聯誼活動。看看有幾個重量的前輩大咖駕臨……
網友“漢東省京州市退休檢察長陳岩石”:我覺得烈日灼心挺好的
網友“撒得還在不做漢奸不養狼”:我不是潘金蓮,我叫馬蓉
網友“Wendy·Tang”:沒人服,還不是靠背景
網友“龍影”:公交車能得這個獎!説明這個獎是可有可無的!
網友“沒暱稱”:只要有錢,什麼獎都能得
網友“還沒想好...”:真心覺得那電影不好看,不針對誰。
(2017-09-17)
去年11月,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馮小剛以微弱的劣勢敗給了《老炮兒》的導演管虎,但是,這一次,他終於如願以償,拿到了最佳導演獎。
與其説,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拍攝的是一個倔強的農婦,不如説,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描述倔強的馮小剛。他用半寫實的拍攝手法,記錄了一個平凡的場景,把現實中很多人可能遇到的一幕搬到了熒幕當中,可以説,在類似的事件中,馮小剛功不可沒。
平凡人的事,沒有幾個人去關心,也沒有幾個人願意把這樣的事搬上熒幕,但是,馮小剛做到了,並且幾乎做到了極致。在這部電影中他把人性的善與惡拍攝的淋漓盡致。方與圓的拍攝手法,既新奇也貼合了劇情的發展,所以説,《我不是潘金蓮》的藝術價值也是極高的。
最後,在9月30日上映的《芳華》也是講述的平凡人的故事,針對父輩們的青春年華,雖然我們不曾經歷過,但是,以及存在的歷史就不允許被忘記!!這是父輩們的芳華,也是我們作為後代的需要記住的一段歷史,期待《芳華》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馮小剛。
(2017-09-16)
今年的房地產的確有點特別,2016年大家還一致堅信越打壓越反彈的邏輯,但時至今日,他們的想法有點變了,特別是在各路數據陸續公佈後,成交量往下走,更明顯的是上面對樓市的決心,已經在一點一點侵蝕人們心中的那個大壩,好像房子真的不合適買了。
事實真的這樣嗎?投資的需求,不説什麼。在這裏,主要是説的剛需。
剛需買房要拋棄一個永遠正確的觀點:房價一定會跌!
任何一個城市的房子都不可能永遠保持上漲的態勢,這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個拐點什麼時候來,你能不能等到那個時候,時間成本是否能夠賺回來?
1、在樓市中,90%以上的時間都在漲,5%的時間可能是橫盤,只有5%的時間是在跌。
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深圳的南邊,他們的房地產都出現過了明顯的拐點,但你看這些案例能出現幾次,我們分析特殊性是為了警示自己,這麼説吧,特殊性的警示作用更強,普遍性的指導作用更強。
就買房來説,特殊性的意義在於買房不要過度透支自己,避免讓自己被負債給壓垮,我們所要做的是在90%的週期中儘自己能力承當風險並博取收益。這裏的收益有很多,包括那些以房子作為必要條件的收益,就好比房子不是剛需,房子背後的需求才是剛需一樣。
2、房子肯定會有便宜的時候,但你能不能買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只要是商品,它就不可能永遠保持漲勢,越成熟的房地產,越容易看到波動週期,即使我們這樣的房地產,雖然足夠堅挺,也不可能例外。
不要忘了,我們的房地產才多少年,房地產的週期又是多長?時間足夠長的週期,對於買房來説幾乎沒有指導意義,換句話説,開發商不比購房者聰明,他們到現在還在買地,買越來越貴的地。週期並不可怕,未來的房子肯定比現在便宜,可怕的是你不能不能買到便宜的房子,真正便宜的時候,你又敢不敢出手?
記住一點,房子有可能在1年時間跌回去,而在這之前,更可能的是房子已經連續漲了10年時間。10年和1年,你覺得應該如何選擇?
3、擔心週期就不買房,是因噎廢食
房子永遠是普通人的最優選擇,它不需要多麼專業的知識,而且是唯一可以借一大筆錢就能買到的商品,要知道,負債才是更高明的選擇,沒有負債,老老實實靠工資賺的錢永遠趕不上。
負債玩的是資產增值,工資是勞動換收入,很顯然資產增值到一定階段,收益要遠遠大於勞動所得,這也是為什麼靠勞動可以到温飽、小康很容易,但晉升到中產和富裕階段,卻要靠資產增值。馬雲有多少錢來自於工資?富人有很多的投資渠道,普通人最優選擇就是買房了。
至於週期,我們都承認有,但幾乎所有的案例都表明,房子漲1倍很容易,跌卻不可能跌這麼多。擔心這個就選擇什麼都不幹,非常不可取。反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錢攥在手裏,購買力一直在縮水。
現在的房子的確不便宜,所堅持的是買房不要過度被外界因素干擾,自己有需求,擔得起,能抵抗風險,或許現在就應該出手買房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阿巴特”:房價維持不變或繼續漲的話,以收入水平來看,中國將沒有未來,到時候不是你不想跌,國際大環境也不允許你人民幣這麼個印法
網友“硬背劍手”:出國吧,房價不穩定,人民幣也不穩定
網友“藏劍江南”:任你巧舌如簧,我只知道違背經濟者最終都逃不脱崩盤的命運
網友“Tamama”:坐等崩盤,中國需要一次洗禮
網友“黃岡用户66xxxx658”:漲十倍 跌一倍 就是跌原來的五倍啊--怎麼可能 最多穩步緩慢震盪上行
網友“隨遇而安”:什麼時候崩盤
網友“建新”:你狗屁
網友“懶蟲”:房子不能跌才不正常吧
(2017-09-18)
發佈會現場
浙江衞視
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向上吧!詩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節目由伊一主持,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震雲、歷史學者紀連海、青年作家蔣方舟組成“向上名師團”,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康震,在點評選手表現的同時也將接受選手挑戰。後期還會有歷史學者蒙曼以及博士生導師毛佩琦的加入。
No.1
《我不是潘金蓮》的作者劉震雲與青年作家蔣方舟互贈詩句,劉震雲贈送蔣方舟“人面桃花”,小編真心沒懂,哪個詩詞大咖可以給我解釋一下麼!蔣方舟贈送劉震雲“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二位詩詞的大咖説的小編我稀裏糊塗的,誒,多讀書吧!
No.2
節目的陣容是百人團,百人對抗百人。可以説陣容是非常的強大,還有歪果仁,劉震雲戲説,在答題環節,歪果仁答錯了比答對了還激動,納尼,why?更逗的是他們的名字,趙子龍,張飛,墨子等等,你要是不知道這是詩詞類節目,你都懷疑你是不是穿越了,歪果仁果然會玩啊。想必在節目中,他們搞怪逗比的風格會給節目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No.3
劉震雲,對就是他,《我不是潘金蓮》的作者,但是從來不參加綜藝節目的他,來參加《向上吧!詩詞》這個節目,原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震雲説:導演和他是老鄉,是一個村一個巷的,更重要的是導演小時候幫他打過架,這個理由滿分。
No.4
從吃飯,睡覺,打劉豆豆,到吃飯,睡覺,打劉震雲。劉震雲老師作為一名嘉賓,很多詩詞的挑戰者都是奔着他而來,目前已經有三名選手對劉老師發出了挑戰,而做“冷板凳”的蔣方舟,好像吃醋了。
No.5
作為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的劉震雲,在節目錄制過程中與一名九歲兒童“結交”,好像劉震雲還“拜他為師”,厲害了,這個小孩誰啊,好像只有在節目播出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
No.6
説一下節目的晉級規則吧!知道的,請看下一條
節目是百人對抗的一項大型的文化綜藝節目,分人小鬼大的向上萌娃團、逗比搞笑的國際精英團、名校博士團、益智類節目冠軍團、導師組成的嘉賓團,逐層闖關,只要每一層答錯人數超過半數以上,闖關者
即可
晉級下一關,直至嘉賓團,素人與名師的對決。
No.7
據悉,《向上吧!詩詞》將於8月13日起,每週日21:10浙江衞視播出。這個你肯定不知道,哈哈哈哈
據小編自己得到的消息,這次嘉賓團的陣容是非常的強大,劉震雲的首次綜藝節目,以及配合博士生導師康震老師,再有浙江衞視的當紅主持人伊一,讓所有喜歡詩詞以及綜藝節目的觀眾,都非常期待,聽説劉震雲與康震老師在節目中的對話,妙語連珠,詼諧幽默,讓所有的嘉賓都拍案叫絕,沒想到二位老師還有這樣的一面,這樣使我更加期待這個節目啦
(2017-08-12)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好看在對人物內在情感刻畫得很生動,對每個人行為背後的動機描繪得很清晰,女主角為了男主角的一句無心之話折騰了十幾年,她身邊的人陸續被她這個事搞了進去出不來,最後的結局是男主角意外死了,女主角內心的矛盾和牛角尖被迫放下,整件事所有人終於得到解放,女主角也可以過上新生活。從這個電影啓發到一個人思想觀念影響了行為的結果,有很多事用法津,道德,道理,人情,講不通也解決不了問題,真正的關鍵是人的內在思想觀念決定一切,心理影響了行為,只有疏導了心理糾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簡單的是事件,複雜的是人心。
電影《但丁密碼》,這個外國電影剛開始看不明白,後來隨着男主角記憶逐漸恢復,事件一層層解剖出來,男主角是教授身份幫助異國好友來到意大利,協助破解恐怖組織散播病毒的源頭,經過與女醫生的一步步深入追蹤事件的源頭,結局是女醫生的男朋友就是恐怖組織的領導人,從一開始的教授與女醫生遇上都是陰謀的開始,教授被他們綁架,注入失憶藥物,無意中幫助那些恐怖份子尋找到病毒放置的地方,後來雙方交戰,教授與異國好友合力解除了危機。從這個電影啓發到與陌生人相遇要有防備心,好友與敵人只是一線之間,真相與假象之間很模糊,經過反覆分析推斷才能清晰明白,利益可以令人糊塗和變節,緣份這個東西是剎那的機會,錯過很難抓住。
(2017-07-26)
《我不是潘金蓮》一部荒誕紀實主義影片。假離婚變真離婚,李雪蓮變潘金蓮。一真一假,一金蓮一雪蓮。其實,在影片之初一幅荷葉圖便已然道出了影片的結局。荷葉荷葉,無花如何結果。
馮導的這部電影拍得很荒誕,確實很荒誕。在中國,社會主義高速前進的車輪如何會為路邊區區一隻村野螞蟻而停步。莫説省長,就算是一村之父母的村支書能夠圍着一名村婦打轉的,又有幾個?在現實中,想讓一個人噤聲,方法數不勝數,手法不能再熟。所以,它荒誕,荒誕到為了一件對錯不明的事件而罷免一條線的官員。這其實是對如今現實中盤根錯節的龐大官僚派系的一種反諷吧。畢竟,這年頭,誰的背後沒個靠山呢。
影片上映,褒貶不一。説它矯情説它情節薄弱,但是這部影片所傳達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區區一遍兩遍就能看清的。為什麼要用圓形的畫幅,為什麼全片的畫幅都那麼的窄,那麼的小?馮導説了,那是為了表現中國國風古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難道不是為想要將隱秘到極致的那麼一點在當下的審核機制中無法存活的那麼一點金子般的真實,通過極小極小的視野,強行的送入觀眾的眼中嗎?
開篇,圓形畫幅。雪蓮送禮攀親戚。這個後來的院長王公道,收了禮問了情況,長出了一口氣,心想嘿這事來得便宜離婚便是離婚證都扯了還能作假?再者,這可是法律規定的,我小小的王公道,可不只能依法辦事嗎。於是,庭上毫不猶豫的便判了雪蓮輸。也不知將酌情二字拋在了何處。
也不知他後來是如何藉着如此遠的親戚關係,向領導保證能勸服雪蓮,從而得到了院長的位置。
收香油臘肉不算受賄,給老領導慶祝是自費,給領導分憂只是因為有進步思想。呵呵
這便是馮導真真讓人傾佩的地方,一部影片,官員個個憂國憂民,個個沒有作風問題。便是這電影最後,這因雪蓮無厘頭官司而被罷免的市長也都是一臉,雪蓮你過得好嗎的神色。荒誕,當真真的荒誕。
(2017-02-27)
養殖污染已經是個老話題了,面對養殖環境污染問題國家每年都有新的政策,相應的資金投入來解決和處理環境問題,國家要發展,要農民增收,要生態平衡!如何解決好環境治理和養殖污染的問題成為一個關鍵點,面對國家大力整治養殖污染問題,關停或拆除相應污染問題處理不達標的養殖場,小規養殖户困惑、迷茫,在農村,散養户居多,養殖收入是一個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但面對環保政策高壓下,散養户們的出路在何方?
今年上半年H7N9“洗牌”家禽業 經濟損失已超800億元,雞賣不出去,整個產業鏈都連帶收到影響,雞苗、飼料、種雞、屠宰等上下游各個行業均受影響,其中雞苗企業尤其嚴重。而2017年底前位於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地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户都將被依法關閉或搬遷,國家重示環境污染問題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對環保問題決不手軟,不能治標不治本,要從源頭開始杜絕。
隨着政策的落地,未來養殖行業會如何發展,農村散養户又該何去何從,小編覺得有幾個反向已經逐漸明朗。
一、對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
傳統豬場簡陋,生產能力低下,可以通過改善養殖設備,科學養殖提升養殖效益,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規模化、規範化養殖,對於有能力的散養户們,可以根據環保政策升級改造自己的豬場,學習污染治理知識,建設自己的環保處理設施,同時,還要學習新的飼餵技術以及新的糞尿和有害氣體的處理技術。如:糞污分離處理法、糞便發酵儲備沼氣、有機肥料轉化等等,這就是生態養殖的新模式。
二、合作共贏提升農產品質量,生產高品質農產品
農村特色養殖,傳統高品質農產品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土雞、土雞蛋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被規模化養殖場取代的。改變思路,現在已經不是以往單打獨鬥的時代了,只有在定位和發展策略上形成差異化才能生存下來,現在國內大多數大型養殖企業都採用的是合作社經營模式,就是有大型養殖企業建設豬場,然後再簽訂養殖合同承包給養殖户,在高壓環保政策下,大型養殖企業都建設有統一的環保處理設施,這樣一來,養殖户的養豬風險有所降低,勞動收益有了保障,又避免了環保壓力。
三、走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經營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散養户缺少投入資金,面對禁養政策,無力投入資金建設環保處理設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改變下傳統養殖思路,種養結合的特色家庭農場也不錯的選擇,這種模式也是未來我國生態養殖模式,而且現在某些地方相關部門,對優秀的種養結合模式還有相應的獎勵性補貼。生態養殖正是國家大力推行的一種新模式,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這些,必須要保護好環境,要想在農村創業的朋友們,要轉變一下思路,學習科學養殖,學習更好的保護環境,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要愛護環境,造福我們的下一代!希望你在養殖路上更加輝煌。
四、應用先進發酵養殖技術,降低養殖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
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是一大項,如何在飼料上做文章,降低養殖成本,微生物發酵技術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現在農村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豆渣、潲水、酒糟、木薯渣等粗飼料都是不錯的資源,通過使用牧田生物飼料發酵劑發酵處理牧草、豆渣、潲水、酒糟、木薯渣等粗飼料,可以把粗飼料發酵成優質的微生物飼料,長期讓動物採食發酵飼料不僅可以改善動物肉質,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也能大大改善養殖場環境。例如發酵牧草養豬:一頭肉豬從出生到上市約消耗350公斤飼料,如果能節省10%的飼料意味着可節約成本300元以上。現在牧草能夠成熟地替代部分精飼料,在什麼行情下都能更好地實現養豬的贏利,可以更好的降低養殖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
(2017-08-29)
對於那些自感無緣考研(本身讀的大學不是985、211,覺得考不上),相對家裏經濟條件又比較優越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或許是另外一種出路。
同學A就選擇了英國一所大學,她覺得通過考研讀名校相對難,因此採取了這樣一條迂迴的路。因為,出國深造也是一種提高的途徑,而且,還能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同學B屬於不願意去複習考研的類型,覺得太苦太累,因此,本着提高學歷的目標,他去了美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在短時間內,很快提高了英語水平。
同學C同樣選擇了英國的留學,他也是覺得考研無望,但本着提高個人學歷和學識,留學算條捷徑,而且,他還嚐到了甜頭,回國以後,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相對於其他讀完研後再找工作的同學,他算是走在了前面。
這些同學,通過出國留學,在短期內,達到了自己提高學歷的目的,也同時增長了見識,當然了,這是需要一定雄厚學費的支持的,否則,是無法實現的。
出國留學,可以接受不一樣的風格,經歷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對於個人的成長,是不錯的。
當然了,如果你自身有學習底子,通過考研,同樣能實現自我的價值。這,都看自己如何選擇了。但是,不論如何選擇,都祝願你好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魯進”:想罵你
(2017-09-14)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