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向圖書館捐贈一卡車採訪手記

5月15日,為幾代讀者回答“為什麼”的葉永烈永遠地走了。《十萬個為什麼》從1961年到2013年共出版了6版,葉永烈從20歲“加盟”,直至年已七旬仍然積極參與寫作。他的生命中延續着對科普的熱愛與思考。

這幾天,很多出版人追憶了和葉永烈的交往。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寫作中,葉永烈留下包括科普科幻、紀實文學、人物傳記、遊記、小説等逾3500萬字的著作。他的一生都在用作品帶讀者看世界。

用一生回答“十萬個為什麼”

“2016年上海書展一場籤售活動後,我送葉老回家,因不熟悉路況誤走了一條單行道。搖下車窗時,交警竟認出了坐在車上的葉老,特意向他敬了個禮。”時任湖北科技出版社科普編輯部主任的劉輝回憶説。

20歲的葉永烈自小愛好寫作,因為在北京大學學習化學專業,以出版一冊風格獨特的《碳的一家》吸引了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注意,隨後進入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的寫作隊伍。在化學分冊,175個為什麼,他寫了163個。而後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衞生分冊,第一版共947個為什麼,他寫了326個,佔了近1/3。他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作者。

半個世紀後,2011年第六版籌備之時,70多歲的葉永烈興高采烈去做“東方少年科學講壇暨《十萬個為什麼》全國徵集活動講座”,和孩子們互動。“這套書時間跨度大,不同年代小朋友的為什麼肯定大不一樣。”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洪星範回憶起第六版策劃工作,對葉永烈的這句話印象深刻。而具體到參加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的寫作,葉永烈堅持只參與撰寫化學分冊的內容,並且每一篇都是在時代背景下的重新創作。

洪星範説:“雖然葉老在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中只參與了化學分冊的撰寫,雖然第六版有來自世界各地的700多位作者,但我們認為他無疑是作者隊伍中最耀眼的一位。”葉永烈全程參與了第六版的策劃,提出諸多建議。

一轉眼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已經推出近7年了,葉永烈又開始關心起第七版的編纂工作:“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第七版就應該是全媒體版。”於是,2018年《十萬個為什麼》舞台劇推出之時,儘管葉永烈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但他還是堅持到上海大舞台為這一全新形式的《十萬個為什麼》助威。

少年兒童出版社原副社長、副總編輯李名慈回憶,葉永烈常説,前瞻的、身邊的科學都可以藉助比喻、舉例等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小讀者講清楚。至於更深入的探尋,那恰可以引導孩子們讀更多的書。

背靠圖書館,也建設圖書館

葉永烈曾撰文説,當年為了寫好《十萬個為什麼》,逼着自己看了大量的參考書,好在北京大學有着極為豐富的藏書,使其如魚得水,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事實上,北大畢業後的葉永烈一直在建設自己的家庭圖書館,很多出版人見識過他家中圖書館的“陣勢”。

“他有一個大櫃子,各種抽屜裏放着1萬多張卡片,每個卡片大約兩張銀行卡大小。卡片上記着各種各樣的資料,存放非常整齊。”李名慈説,葉永烈的高產與他強大的資料收集能力有關。“除了吃飯睡覺,他似乎總在認真細緻地觀察生活,而且隨時記錄,一有感悟馬上就動手寫,即使在飛機上也不閒着。”

“葉老家的上層原本是游泳池,不過沒有水,被書櫃佔滿了。”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何龍説,在編輯“中國科普圖書大獎典藏書系”時,曾從葉永烈家中借回來一堆圖書。葉永烈也是一個“資料館”,對於老一輩的科普作家、作品,他可以把各種信息信手拈來。

“他曾向上海圖書館捐贈了一卡車的採訪手記,現在許多都已經轉化為寶貴的數字化資料。”洪星範説,葉永烈家裏的藏書整整齊齊、分門別類,隨時可查閲。“很慚愧,作為出版人,我們很多時候要向他求助圖書資料和版本。甚至是《十萬個為什麼》的相關資料,也沒有他收集得那麼完整、整齊。”

坐擁家庭圖書館的葉永烈知識相當廣博。天地出版社編輯李建波説,2016年世界讀書日時,他曾陪同葉永烈去南昌參加讀者見面會,在與當地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閒聊時,葉永烈講起了海昏侯、滕王閣的故事。“他講的那些知識是我這個曾在南昌讀書、工作過8年的江西人聞所未聞的,頗覺汗顏。”

講座的PPT做得也很用心

葉永烈的作品體裁多樣,不乏市場爆款,也有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各類大獎的圖書。

認真細緻是葉永烈留給編輯的印象。李建波在“上海三部曲”“紅色三部曲”書稿編輯出版過程中,與他有數十次的郵件、電話、微信往來,往往發去一個幾十字的郵件,他會回幾百上千字的覆信。“不得不歎服於他的認真。”

2017年8月上海書展期間,李建波曾拜訪葉永烈,與他溝通“上海三部曲”之一《海峽柔情》發佈會相關事宜。8月的上海很熱,下午3點多從書房走出的葉永烈展示了即將出版的一箇舊書稿,説已經連續修訂了半個月,為了趕出版進度,常規的午睡都取消了。“看着77歲、拿手帕擦汗的他,佩服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李建波回憶説,葉老真正做到了日日著作無虛度。

“70多歲的葉老,連講座中的PPT都做得很用心。”劉輝回憶説,2016年的一場講座中,葉永烈用精心準備的屠呦呦故事PPT點燃小讀者向科學家學習的熱情。此時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不久,現場三四百名小讀者聽得入迷。

對寫作與講座認真的葉永烈,在其他一些問題上又並不較真。

《小靈通漫遊未來》這部寫於1961年的作品很多科技幻想已經是當下的現實,比如對數字圖書館,書中寫道:“您要什麼書?請把書名寫在下面的玻璃片上。”書中還科幻出了移動通訊、智能手機等。此後,葉永烈繼續創作了《小靈通再遊未來》《小靈通三遊未來》。

進入新世紀,一羣創業的年輕人計劃推出小靈通手機。有人提醒,應該徵得《小靈通漫遊未來》作者葉永烈的同意。當他們找到葉永烈,表達了用“小靈通”註冊商標的意願時,他爽快地簽署了正式的授權書。何龍向記者講述了這個故事,感嘆大作家的大情懷。

對於少年兒童出版社,葉永烈更是充滿情感。李名慈説,西部大開發時,他策劃了一套書《小靈通西部行》,希望藉助小靈通向小讀者講述10個西部省份的風土人情,讓西部的孩子熱愛家鄉,讓東部的孩子瞭解西部。葉永烈聽後全力支持。

洪星範説,葉永烈早已成為知名的大作家,但只要是少年兒童出版社邀請他參加各類活動,他從不推託。對於《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編輯曹燕芳,葉永烈始終稱其為老師,感念她是自己的領路人。“曹燕芳重病期間,他們曾一起探望。如今,葉永烈也離開了,我們出版人要把《十萬個為什麼》做得更好,帶給更多少年兒童,以紀念他們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3 字。

轉載請註明: 他曾向圖書館捐贈一卡車採訪手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