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冰哥
這麼短的時間內,再次在黃海進行重大軍事活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歷史上未曾有過,至於解放軍要幹嘛,不猜測,那是軍事機密,但從如此高的頻率上分折,至少針對性非常強,既是訓練部隊提升戰力的需要,也是檢驗武器裝備性能的需要,當然也是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警告,千萬不要妄動!
據環球網8月4日援引山東青島新聞網的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將於8月5日至8日,在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組織重大軍事活動。提醒過往船舶繞行,不得進入相關臨時禁航區。這是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7月25日至29日在這一區域舉行重大軍事活動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天內的第二次重大軍事活動,這種頻率的重大軍事活動,極不尋常,似乎向外界透露了非常強烈的信息!
日前,有外媒曝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朱日和大閲兵之前,就曾在軍事基地附近進行過導彈發射試驗,一次性怒射了20餘枚導彈,目標模擬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和F- 22隱形戰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兩次進行重大軍事活動的區域與朝鮮半島相鄰,是不是針對朝鮮半島危機的升級和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因為朝鮮發射了射程達3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韓國當即決定部署剩下的四套”薩德”反導系統;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揚言威脅武力解決朝半島核問題,並派出兩個艦空母艦戰鬥羣駛向了朝鮮半島,使朝鮮半島危機再升級,戰爭的隱雲似乎已經飄向朝鮮半島上空,作為朝鮮半島的緊鄰,朝鮮半島安危的直接關切方,中國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一切準備無可厚非!
近期,日本政壇因為外相稻田朋美的醜聞和辭職,而陷入相對混亂狀態,加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處理稻田等內閣成員問題上的護短,使安倍政府的信任率降至歷史最低點。安倍作為日本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並不會甘心任期不到就會被罷免,那樣其強制推行的茲在擴張軍國主義的系列行動被腰斬,近日要求重新審視日本防務條款,在吉布提派蛙人危險靠近中國軍艦等行為,透露出安倍有向外用兵,轉移國內矛盾的企圖,而朝鮮的再射洲際彈道導彈,極可能成為安倍穩定局勢的救命稻草,日本會否在釣魚島上大做文章,甚至採取軍事行動,中國必須全力做好因應不測的一切準備,理所當然!
當前,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在美國的慫恿下蠢蠢欲動,蔡英文一個月裏連續兩次演練解放軍攻台時的逃跑策略和路線,兩次參閲相關部隊並提要求,蔡英文這麼做,難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與某些國家某些人達成了什麼秘密協定,想剩朝鮮半島危機出現突發事件而在台獨行動上有更大的作為?那中國順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做好隨時懲戒蔡英文政府以武拒統的陰謀,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還有一個更大的危險來自南海。美國突然宣佈執行南海自由航行方案,不長時間便宣佈有士兵在南通巡航時失蹤,美國立馬組織搜救,日本也加入其中,有媒體當日就稱,這倒像極了1937年日本為侵略中國而故意設置的士兵失蹤陰謀,雖然跟蹤監控美國軍艦的中國海軍艦船隨後也加入了搜尋行列,但美日勾搭在一起,什麼壞事都有可能發生,中國必須做好擊破美日聯合算計中國陰謀的準備,符合保衞中國國家安全和南海權益的需要。
雖然中印對歭緊張,既使中印發生戰爭,也是陸軍、空軍、火箭軍以及特種部隊之間的較量,與海軍及海軍航空兵關係不大,如果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介入中印衝突,那衝突的規模就大了,短時間內難以收場。僅可考慮藉助黃海重大軍事行動,為可能發生的中印衝突試驗新型武器倒有可能,或者試驗射程達250-350公里的火箭炮及短程導彈,可以直接威脅到新德里!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東海為期三天的重大軍事行動,向外界透露的信息非常不一般,應該既有實力的體現,也有信心的展現,既有單兵突擊,也有整體聯動。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果能夠通過在東海的重大軍事行動,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行動效果!
【本文由南通市反邪教觀察員友情提供】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符拉迪沃斯託克8月1日電(記者張鍵 陳興):今天上午,“國際軍事比賽-2017”海軍比武項目開幕式在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海上訓練中心舉行,正式拉開了海軍比武競賽的序幕,來自俄羅斯、中國、伊朗、委內瑞拉4國的海軍官兵代表整齊列隊入場,共同參加開幕式。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海軍少將致開幕詞,並特別向參加此次開幕式的中國海軍官兵贈送八一節日禮物,表達節日問候。隨後,俄羅斯海軍表演了富有民族特色和軍事色彩的文化節目。
據瞭解,此次海軍共派出一艘艦艇及海軍陸戰隊分別參加“海洋之杯”艦艇比賽和“海上登陸”比賽。其中,黃石艦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參加國際軍事比賽艦艇項目,已於26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抵達後,官兵們積極與俄方進行賽事磋商,充實完善7個項目的比賽規則和評分標準。利用有限的準備時間,開展賽前訓練。目前,官兵士氣高昂、精神飽滿,已充分做好比賽準備。
(2017-08-01)
2017年7月6日,“海空衞士”王偉的兒子王子從海軍工程大學畢業,進入海軍某部基層部隊工作,正式成為一名海軍軍官。英雄的孩子已長大成人。
2001年4月1日上午,一架美軍EP-3電子偵察機竄入我國領空,王偉駕駛一架殲-8II戰機升空進行監視。後兩機在空中發生相撞,殲-8II垂直尾翼被EP-3的螺旋槳打碎,飛機失控開始翻滾墜落。電台裏傳來他鎮定的聲音:飛機控制失靈。但他仍然試圖駕駛飛行作最後的衝刺。見此情況,長機趙宇命令他立即跳傘。
“呼叫81192,這裏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機執行巡航任務,請返航!”“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這是王偉留給世界最後的記憶。在隨後幾天裏,10萬軍民在距離海南島東南100公里的海域之間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
從4月1日至4月15日,海軍共出動艦艇13艘次,飛機115架次;交通部、廣東和海南兩省共出動救生船、漁政船和其他機動船隻1000多艘次。軍民共出動搜尋人員10萬餘人次,在8.3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反覆搜尋,包括其中的島礁和沙洲,並在200多公里的海岸線認真地尋找,但一直未找到王偉。
2001年4月16日,軍委授予王偉“海空衞士”榮譽稱號;發出向王偉學習的號召。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一名衞國獻身的普通軍人的最高褒獎。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
對於這次造成中方機毀人亡的嚴重事件,美方卻使用強盜邏輯,妄圖先聲奪人,指責我國攔截其飛機。事後EP-3的機組成員還獲得了所謂的“獎章”。
而撞機事件發生僅僅一年後,一架P-3偵察機又故伎重演,靠近我國大陸海岸飛行,我海軍航空兵派出兩架殲-7戰機伴飛攔截。當年海軍航空兵拿得出手的,只有殲-8Ⅱ戰鬥機和殲-7戰鬥機。就是靠着殲-8II和殲-7戰鬥機。我們就是靠着這種落後裝備同美軍偵察機鬥智鬥勇。
王偉犧牲時,他的兒子才只有四歲,他還不知道爸爸再也不能回家了。直到慢慢懂事,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位英雄。在媽媽的教育下,他不以英雄的兒子自居,堅持刻苦學習,不斷鍛鍊自已。要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4年前,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錄取,現在,英雄的兒子畢業了,繼承了父親的遺志,走入了火熱的軍營。
16年過去了,我國軍隊的現代化進程逐漸提高。中國海軍航空兵是殲轟-7、殲-10、殲-11等先進戰機打頭陣,而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也正式服役。航母艦載機殲-15在航母上的成功降落,表明了中國海軍的力量越來越強。
(2017-07-29)
公告通知
海軍部隊將在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組織大型軍事活動。為確保安全,請各船舶特別注意:2017年7月27日0800至7月29日1800,不得進入下圖所示臨時禁航區,含91-95、101-105、111-115號、120-123號漁區,並聽從外圍警戒艦艇指揮,以策安全。——中國人民解放軍91208部隊
為確保安全,敬請向身邊的漁民朋友們轉告擴散!
【國防就在身邊,獻身國防,舉手之勞】您的轉告擴散就是支持國防的力量!
【特別請各位釣魚、遊艇愛好者們沒事千萬別去那附近溜達!】
【傳承紅色基因,齊心鞏固國防】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為中國海軍點贊!
【九十年風雨如磐,人民軍隊從未改變】讓我們一起向奮戰在崗位的海軍官兵們致敬!
(2017-07-26)
時間:6月14日
人物:張召忠
採寫:楚天都市報記者 賀俊
人物介紹:
張召忠,1952年生,河北鹽山人。知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評論家,出版20多本專著。2015年7月退休前為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副軍職,海軍少將軍銜。退休後,他轉戰新媒體,“局座召忠”在各媒體平台粉絲量累計近千萬,幽默風趣的軍事科普節目深受年輕人喜愛。
對話背景:
張召忠又出新書了,《進擊的局座:悄悄話2》目前正在預售。
退休2年來,這位擁有45年軍齡的老將軍,在新媒體上卻越戰越勇。輕鬆幽默的大白話風格,持續更新的原創音頻、視頻和文章,不僅使他在各類新媒體平台上收穫近千萬粉絲,也讓他越活越年輕,就連新書也是萌萌的趣味漫畫集。
只要是軍事迷,都知道“敢説”的張召忠。先後寫過20多本書,在中央電視台做了25年軍事特評論,他形容這段經歷是“ 從小鮮肉到老臘肉”,網絡語言張口就來。“我和年輕人沒代溝,我現在就是個90後。”
很難,這是採訪張召忠時,他口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從最開始的自掏腰包支撐自媒體團隊運轉,到現在的大量原創持續更新,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累和忙始終是主旋律,卻從未放棄。“我這輩子就是在做科普,把這事幹完就行了。”
退休後上了“賊船”下不來
記者(以下稱“記”):退休2年了,感覺你一直沒離開我們的視線範圍,現在一天的生活安排是怎樣的?
張召忠(以下稱“張”):現在感覺比我原來上班還要忙。原來的生活很有規律,上班就在院子裏,中午睡個午覺。現在我的自媒體號基本每天都要更新,除了寫文章,還要定期推出視頻和音頻。我還保留了四五檔電視節目,像央視的《防務新觀察》、《海峽兩岸》,廣東衞視的《全球零距離》等,都是每週要錄的,有時候開車去央視錄個節目,來回要四五個小時。偶爾還要出差,那就更忙了。
記:這麼忙,應該不是你原來對退休生活的預期。
張:搞新媒體,我一開始就當是聊聊天,説着説着孩子們就上癮了,要求推文,推文以後就要求視頻,他們要求什麼我都能做到,結果就像滾雪球,慢慢形成了常態性節目,現在等於是上“賊船”下不來了(笑)。像我的微信公眾號“局座召忠”,在今年端午節達到160萬粉絲之前,我們一直保證每天更新,包括春節。
記:之前也做過直播,不過好像並不是常態。
張:這個新書出來後,直播肯定要多上。現在主要是視頻,每週五必須發出,做視頻後期的只有一個女孩子,懷孕期間都在工作,生完孩子又接着做下期節目,一期都沒給耽誤。現在固定的節目還有每週二、四的半小時音頻,有時候我做完節目回家都十點了,洗一洗吃點飯後,還要準備內容後再錄音,速記要連夜把錄音整理成文字後給編輯,保證當天發出,很不容易,多晚都得等着。
以知識服人,年輕人是試金石
記:你的粉絲裏面,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大概是怎樣的?
張:還是跟獲取信息的習慣和渠道有關,我們做過幾次調查,大約分三種情況:在鬥魚直播、微博和B站這塊,90後、00後差不多佔90%以上,80後和70後大約8%,60後、50後不到2%;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之類上,上面的三類人比例分別是佔55%、40%和5%;在純音頻的蜻蜓FM平台,三類人的比例是40%、40%和20%,中老年人在這裏會多點,因為這相當於是網絡收音機。
記: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會這麼受年輕人歡迎。
張:像我們在官場上,聽報告提前退席就要提前請假,現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樣,他覺得你講得不好,大大方方就走了。我感覺年輕人是試金石,你在網上隨便弄點東西是不可能的,他們知道的東西特別多,你的知識鎮不住他就不行。
記:每天都有節目要出,靠什麼保持自己一直能拿出好內容?
張:我能做成這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長期的閲讀和閲歷積累形成的基礎;一個是與時俱進補充新東西。我從90年代就開始上網了,現在每天至少要用手機上網三四個小時,我從來不看娛樂類的東西,主要是看新聞網頁獲取一些國際信息,還有就是一些軍事類的內容。
記:你已經65歲了,和90後他們溝通起來有代溝吧?
張:沒有,你進我的微博就知道,那裏面的評論熱鬧得很,經常有人問張老師説的這個網絡語言是什麼,他們還不如我呢(笑)。我天天要在網上泡三四個小時,跟他們交流起來,那俏皮話多了,沒有代溝,我就是90後。
辦自媒體不為營利,言論把握有經驗
記:帶着一個團隊做自媒體,有沒有點創業的感覺,聽説你們剛開始非常難,現在收支情況怎麼樣?
張:以前我參加節目、出去講課是人家給錢,現在是掏錢出來給別人發錢,感覺很不一樣。我的微信公眾號在40萬粉絲之前,想來投資的很多,有風投要給一千萬兩千萬的,我這個身份平白無故要這麼多錢怎麼弄,還是自己弄吧,我就寫書、講課補貼大家。粉絲到40萬以後,我們就在商城賣點東西創收,賺的錢也就是補貼一下。粉絲過80萬以後慢慢有了些廣告,一些違法的和不適合的廣告也是堅決不做。總體來講,現在温飽問題解決了,十幾號人的工資也能保證,可以維持團隊的正常運轉。
記:您曾説自媒體很快會迎來大洗牌,還能出像你這樣自媒體大號嗎?
張:我現在做新媒體有一年半了,算是有點發言權,我感覺要再出一個我這樣的太難了。第一是要自己拿錢出來辦,第二要保證每天原創,第三要文字加音頻視頻多媒體融合。折騰到現在,我的粉絲在微信公眾號有176萬,今日頭條是240萬,微博是535萬,B站是70多萬,各種加起來大概有一千萬,而且我不以經濟為目的,掙錢也是為了養團隊持續發展,宣傳的都是正能量,評論裏也基本沒什麼壞話。
記:有這麼多粉絲關注,閲讀量很容易就有幾十萬,你在言論把握上也一直很有經驗。
張:最近十多天,我們公眾號上的閲讀量每天至少有3個10萬+,頭條最高到42萬,自媒體榜單的排序一般都在第一到第四之間。我做了25年的傳統媒體經驗豐富,現在也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間轉換,知道宣傳口徑、宣傳紀律、選題範圍。比如講中印邊境衝突,第一不要涉及外交問題,第二不要往打仗方向去忽悠,可以講一些歷史和裝備。
專家要有責任感,中國需要軍事科普
記:在海軍成立68週年時,你講到海軍當年的艱難歲月曾淚灑熒屏,難道不擔心會影響人們對將軍的慣常印象?
張:我一直覺得所謂的將軍、專家、教授、官員等,都是職務行為,但是不管你當什麼官,核心還是人,有人性的那一面。我一輩子都不裝,退休後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比如我以前不會坐公交,現在能自己坐了,最大的不是技術問題,態度問題解決後就好辦了。
記:之前你説的“霧霾防激光”“海帶纏潛艇”,曾被視為無稽之談,即便講了其中的科學原理仍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人們對軍事科普的有這樣的偏差?
張:國外有很多娛樂節目是以科普為主,圍繞科學知識去做一些娛樂性的東西,也有很多書是通過漫畫等方式輕鬆講科學,中國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少,老百姓的科學素養也不夠,一些專業的東西不明白就容易產生誤會。我不在乎那些質疑,也從來不解釋,專家要有責任感,我也一直在呼籲多做些科普性的節目。尤其是現在,長久的和平後,關注軍事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我才想自己做科普。當然,一個退休的人把自己説那麼偉大也沒啥意思,我這一輩子就是做這個事,把這事幹完就行了。
記:從農家子弟到將軍,你曾説從沒走過任何捷徑,這個過程應該很艱難。
張:我這輩子就是奮鬥出來的,沒後台沒背景,受過窮也受過欺負,經常挨批評捱罵,但是這也錘鍊了一個人堅毅的性格,我能做成事就是因為能吃苦,就像這一年多來做新媒體,不會就學,有什麼難的,現在也幹得挺好。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