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家庭的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着孩子!

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雖然不一定每個幸福的家庭都能誕生狀元,但在良好的原生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卻是充滿着自信,懂得怎樣關心別人,渾身充滿着正能量。

家長都深愛着孩子,願意為了孩子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你想着表達愛,卻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傷害。這5種家庭的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着孩子,你們知道嗎?

一、不允許孩子落後的家庭

自家的孩子“落後”了,哪個家長不焦慮?可如果以絕對不允許的方式,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這5種家庭的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着孩子!

鄰居王阿姨有個可愛乖巧的女兒果果,果果一出生,王阿姨就制定了嚴格的培養計劃。

從一日三餐,到早教唱歌跳舞外語......絕對不允許果果落後於他人。

果果上學之後,她也要幫着安排時間,監督做作業,果果一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王阿姨自己也忙得不得了。

果果小學的時候成績確實很優秀,經常滿分。可上了初中之後,老師頻頻向她反映果果學習態度敷衍,成績也有所下滑。除此,果果還不太喜歡跟人溝通了,越來越內向。

反觀果果的同學浩浩,他的學習,生活時間都有自己來安排,是大家眼中的“野孩子”。偏偏這個“野孩子”如今卻是主動學習,勞逸結合,成績一直在進步。

王阿姨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這麼努力的培養孩子,怎麼會這樣呢?

家長不允許孩子落後於他人,總想為孩子安排好一切,保證他們全面發展。可孩子來到我們身邊,並不是為了我們而來,終究是為了成為他自己。

成功與優秀,本身就沒有唯一的標尺。別因為自己的“自私”,一昧的高要求孩子。請用允許孩子暫時“落後”,日後他們會成就自己的“優秀”。

二、沒有界限感的家庭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有個父親把女孩睡覺的視頻發到微信羣裏。

視頻中,女兒哭訴,自己在家幫忙做家務,父親卻還是嫌她不懂事。明明上課時間還沒到,自己只是休息一下就要被責罵。

女兒委屈地默默流淚。“他還把我睡覺的視頻發到家庭羣裏,他怎麼這樣?”

父母沒有分寸地介入孩子的領域,捆綁孩子的人生,正逐漸逐漸的毀掉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因為愛,而模糊了界限,父母越俎代庖,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孩子哪怕已經成年,卻始終沒有“斷奶”,覺得自己的事就是父母的事,出現“啃老”現象。

父母對孩子濃度超標的愛,終究會變成害。過度的控制,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與成長的機會,更難以培養他們挑戰未來的能力。

孩子缺乏界限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本身沒有界限感。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很難獨立。

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沒有責任感。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沒有約束自己行為的意識和能力。

合理的界限,才是愛孩子最好的方式。父母的愛有邊界感,孩子心中也自有分寸。

別用愛的名義,突破安全邊界,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讓界限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有界限感的孩子,以後更加成熟,優秀!

願每個父母都可以分清愛的邊界,從容不迫地放手,讓孩子在鬆弛有度的愛中,自由生長。

三、故意打擊孩子的家庭

爸爸媽媽,我這次考試80分了呢。

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你同桌這次不都考了滿分啦。

爸爸媽媽,老師説我跳舞很有天分呢。

你跳得這麼一般,還經常絆腳,還需要努力,別驕傲啊!

你們家寶貝長得真好,五官精緻,是個美人胚子。

哪有哪有,你看她皮膚這麼黑,個還矮,不好看不好看。

......

這樣的對話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人謙虛沒錯,但在教育孩子上,請別表現得這麼的“到位”。

內心覺得自己孩子真棒,最優秀了,為何嘴巴里出來的字卻總是:孩子不行,這不好,那不好呢?

孩子經常被父母否定,打擊,他們會因此挫敗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總會想,我怎麼做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有人比我厲害,我還努力幹什麼呢?

你眼裏沒有孩子,孩子眼裏便也沒了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點。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生真正的成功也只有一種: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一生,自我實現才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高層次。

愛孩子,就請不要再説打擊孩子的話,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讚美孩子。

四、喜歡説“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打着“我是為你好”的噱頭,讓孩子失去了自主選擇權。

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1)陪你學習,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2)我罵你,是因為你是我孩子,是為了你進步,不然我還懶得理你。

3)看你寫的字歪歪扭扭,我也是為了你好,才擦掉讓你重寫的。

“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話以愛之名插手孩子的人生,最終會培養出一個複製品而已。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束縛。

生活中,與此類似的還有很多:

1)我這都是為你好,跟他分手吧。

2)我這都是為你好,別選這個專業了,換一個吧。

3)我這都是為你好,看什麼小説,有時間還是看點有深度的書。

4)我這都是為你好,為了孩子,忍忍,別離婚!

......

如果你反駁,他們會一臉恨鐵不成鋼地説:“我這是為你好,要是別人,我才懶得管。”

“我是為你好”,一句無限崇高卻又讓人無力反駁的話,看着最無私,卻是最自私。

父母不該是傀儡師,孩子也不會是木偶。真正的愛,應該是理解孩子的決定,支持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人生。

這5種家庭的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着孩子!

五、沒有情感回應的家庭

有依戀理論就指出:母親需要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對孩子能進行及時且連貫的情感回應,能有效的建立孩子和母親之間安全健康的依戀關係。還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象,是幸福感的基礎。

很多時候孩子害怕的不是被父母打罵,也不是高要求,而是父母的冷漠態度。

在同一個屋檐下,父母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

當孩子遇到上開心事的時候,第一時間便是迫切的想要與你分享他的喜悦時,你總是説:

別來煩我,我正忙着呢。

打完這局遊戲,就陪你玩。

於是孩子灰溜溜地就跑了,這樣沒有情感回應,孩子內心是多麼的失落。

父母可以沒時間陪孩子,但絕不能陪孩子的時候還沒時間。

孩子對我們的愛比想象中的還要深,當他們想與父母傾訴自己的苦惱時,總被打斷。久而久之,孩子會閉上了向父母傾述的嘴,便關上了向父母敞開的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5種家庭的父母,在以愛之名,傷害着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