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安全 疫期我國糧食供應充足有序

築牢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安全

疫期我國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供應充足有序

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我國僅大豆等個別農作物品類存在進口依賴,目前部分國家採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只是短期行為,不會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疫情防控期間,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是構建“三道防線”: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佈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黃玉敏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4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關於2020年度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強調,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問題頻頻作出指示,例如,“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

我國作為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始終採取多項措施牢牢掌握糧食生產供應的主動權,確保糧食安全無虞。

糧食安全多重保障

產量走高庫存充足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據魏百剛介紹,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淨進口1468萬噸,相當於不到300億斤,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國家採取了超常規措施來穩住糧食生產,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

潘文博介紹稱:一是春耕生產的關鍵節點,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及時下發了《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分區分級恢復農業生產秩序,確保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穩住春播糧食麪積。二是把穩定糧食麪積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全年糧食麪積的穩定。三是在農民選種備肥的關鍵時候,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比如,東北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穀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保障體系有支撐,我們構建了“三道防線”。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佈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家。

據王宏介紹,市場波動有監測,我國建立起兩級監測體系,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覆蓋了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應對變化有預案,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的糧食應急預案體系。保供穩市有責任,我國已建立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表示,我國糧食庫存主要分三大類,即政府儲備、政策性庫存、企業商品庫存。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户存糧,這部分通常不統計在庫存範圍內。

秦玉雲介紹稱,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我們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地方儲備糧就是按照能夠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平衡區4.5個月市場供應量建立的。政策性庫存是國家實行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形成的庫存,這部分庫存數量相當可觀,常年在市場公開拍賣。企業商品庫存是指企業為了經營週轉需要建立的自有庫存。目前入統企業有4萬多家,這部分庫存規模數量也不小。近年來,糧食庫存總量持續高位運行,目前稻穀、小麥的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糧,也就是麪粉、大米,市場供應能力都在30天以上。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收購期結束,中儲糧集團公司累計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220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5萬噸。

中儲糧集團方面稱,目前,中儲糧集團公司管理的中央事權糧食庫存充足,特別是近些年通過執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使得國家在常規的中央儲備糧之外,還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政策性糧食庫存,確保口糧絕對安全。

國際疫情影響有限

夏糧收購積極推進

隨着復工復產全面開展,我國農業生產、農產品供應勢頭越來越好。

4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保供工作情況。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陳萍表示,農產品分品種看,豬肉價格持續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國豬肉批發的周均價每公斤46.28元,連續7周下跌。牛羊肉、禽肉和雞蛋的價格偏弱運行,蔬菜、水果價格季節性波動,低於去年同期。水產品交易量回升,價格回落。從後期的走勢看,糧食庫存充足,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家禽生產形勢好轉,應急蔬菜上市量增加,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從夏糧情況看,目前西南地區小麥已經在灌漿成熟,增產趨勢明顯;江淮、黃淮地區小麥正在孕穗抽穗,長勢也總體好於上年,奪取豐收有基礎、有希望。從春播情況來看,春播的糧食麪積是全年面積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麪積的意向是一個增加的態勢,特別是早稻面積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甲雲表示,國內外的生產實踐證明,保護性耕作是一項能夠實現作物穩產豐產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今年啓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旨在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引導,加快在東北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力爭到2025年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適宜區域面積的70%,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升耕地地力,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表示,豆粕作為大宗飼料原料,主要用進口大豆壓榨生產。根據4月14日海關總署介紹的一季度進口數據,一季度大豆進口1779萬噸,同比增長6.4%。農業農村部對於豆粕的生產也進行了一季度全面的監測,產量是1463萬噸,同比增長4%。工業飼料一季度是5282萬噸,同比增長了1.7%,再加上養殖場自配料,一共用到豆粕1456萬噸。一季度的豆粕供需總體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我國僅大豆等個別農作物品類存在進口依賴,目前部分國家採取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主要是受疫情影響,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只是短期行為,不會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浙江省温州市沃爾瑪平陽銀泰分店經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疫情防控期間,該超市並未出現居民大規模囤糧、囤油等現象,並且當地米麪糧油供應一直很充足。

據瞭解,3月初,農業農村部啓動實施了“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組織各地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與氣象部門的溝通,落實各項防災減災的關鍵措施,奪取夏糧的首戰告捷。

秦玉雲表示,目前小麥政策性庫存處於歷史高位,主產區普遍高裝滿儲,夏糧收購面臨一定的倉容壓力。將督促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督促中儲糧集團公司認真落實政策執行主體責任,統籌抓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同時,還將多措並舉,加快庫存消化,及時騰倉並庫,增加儲糧設施,積極化解收儲倉容矛盾,確保夏糧收購順利進行。

“往年國家都會啓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性庫存不斷創新高。再加上今年中央特別提出了‘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要求,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有力落實下,今年夏糧一定會大豐收。現在主要擔心的是庫存消化問題,需要加緊騰倉並庫,確保有足夠的倉庫可以收容夏糧。”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耕地紅線不容觸碰

依法打擊嚴格保護

疫情防控期間,我國糧食安全始終有保障,與這些年來一直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有密切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佔補平衡,規範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據瞭解,早在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2017年,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要求到2020年、2030年我國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8.65億畝、18.25億畝以上。

今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檢察機關開展涉農檢察工作的主要情況,發佈第十六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表示,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進一步確立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原來的“基本農田”修改為“永久基本農田”,增加“永久”二字,凸顯了國家最嚴格保護的法律態度。

3月3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公告,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修訂草案將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耕地保護制度寫入條例。一是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二是明確耕地保護責任主體。

“如果任由非法佔用農用地,就必然導致農用地特別是耕地資源鋭減,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還損害農民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危及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必須依法予以嚴懲。”苗生明説。

為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除了嚴格保護耕地之外,對於現有土地資源也須充分開發利用。

魏百剛表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建設好10.5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快建設“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到今年將建到8億畝。

為進一步確保糧食安全,增加“紅線”外耕種面積,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發展耐鹽鹼水稻方案。

4月14日,在海南三亞參加國家耐鹽鹼水稻創新中心試驗現場觀摩及建設推進會期間,袁隆平表示:“通過雜種優勢利用、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的結合,我對實現耐鹽鹼水稻新品種的重大突破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53 字。

轉載請註明: 築牢保障體系確保糧食安全 疫期我國糧食供應充足有序 - 楠木軒